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reg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 on T Cells in PBMCs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春利 郝友华 +7 位作者 卢银平 唐宗生 杨雪晟 吴郡 郑昕 王宝菊 刘嘉 杨东亮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910-915,共6页
Summary: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injur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have been shown previ... Summary: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injur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have been shown previously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to characterize the TLR4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ACLF pa- tients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Twelve healthy subjects, 15 chronic HBV-infected (CHB) patients and 15 ACLF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TLR4 expression in PBMCs and T cells of all subjects was exa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flow cytometry. The correlation of TLR4 ex- pression on T cells with the markers of disease aggravation was evaluated in ACLF patients. The ability of TLR4 ligands stimulation to induce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CLF patients was ana- 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LR4 mRNA level was upregulated in PBMCs of ACLF patient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and the CHB patients. Specifically, the expres- sion of TLR4 on CD4+ and CD8+ T cells of PBMC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CLF patients. The TLR4 levels on CD4+ and CD8+T cel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direct bilirubin (DBIL),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BC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albumin (ALB) levels in the HBV-infected patients, indicating TLR4 pathway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ACLF. In vitro TLR4 ligand stimulation on PBMCs of ACLF patients induced a strong TNF-α production by CD4+ T cells, which was also posi- 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markers for liver injury sever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LR4 expression is upregulated on T cells in PBMC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AC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like receptor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下载PDF
An interpretability model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HBV-ACLF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ing small-sample imbalanced data
2
作者 ZHOU Zhan PENG Qinghua +3 位作者 XIAO Xiaoxia ZOU Beiji LIU Bin GUO Shuixia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Objective Clinical medical record dat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generally have small sample sizes and a class imbalance.However,most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re desig... Objective Clinical medical record dat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generally have small sample sizes and a class imbalance.However,most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re designed based on balanced data and lack interpretability.This study aimed to propose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iagnostic model for HBV-ACLF based on th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ory,which is clinically interpretable and highly accurate.Methods We collected medical records from 26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BV-ACLF,including three syndromes:Yang jaundice(214 cases),Yang-Yin jaundice(41 cases),and Yin jaundice(6 cases).To avoid overfitting of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we excluded the cases of Yin jaundice.After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cleaning,we obtained 255 relevant medical records of Yang jaundice and Yang-Yin jaundice.To address the class imbalance issue,we employed the oversampling method and fiv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including logistic regression(LR),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decision tree(DT),random forest(RF),and 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to construct the syndrome diagnosis models.This study used precision,F1 score,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AUC),and accuracy as model evaluation metrics.The model with the best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was selected to extract the diagnostic rule,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was thoroughly analyzed.Furthermore,we proposed a novel multiple-round stable rule extraction(MRSRE)method to obtain a stable rule set of features that can exhibit the model’s clinical interpretability.Results The precision of the five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built using oversampled balanced data exceeded 0.90.Among these models,the accuracy of RF classification of syndrome types was 0.92,and the mean F1 scores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Yang jaundice and Yang-Yin jaundice were 0.93 and 0.94,respectively.Additionally,the AUC was 0.98.The extraction rules of the R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RSRE method revealed that the common features of Yang jaundice and Yang-Yin jaundice were wiry pulse,yellowing of the urine,skin,and eyes,normal tongue body,healthy sublingual vessel,nausea,oil loathing,and poor appetite.The main features of Yang jaundice were a red tongue body and thickened sublingual vessels,whereas those of Yang-Yin jaundice were a dark tongue body,pale white tongue body,white tongue coating,lack of strength,slippery pulse,light red tongue body,slimy tongue coating,and abdominal distension.This is aligned with the classifications made by TCM experts based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eory.Conclusion Our model can be utilized for differentiating HBV-ACLF syndromes,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generate other clinically interpretable models with high accuracy on clinical data characterized by small sample sizes and a class im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 Imbalanced data Random forest(RF) INTERPRETABILITY
下载PDF
DPMAS联合LPE与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早期肝衰竭的疗效对比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瑾 李静 +3 位作者 柴梅 李沧友 刘艳丽 于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L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HBV-A...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LP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早期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沧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HBV-ACLF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人工肝治疗方案选择的不同,分为PE组(n=40)和DPMAS+LPE组(n=4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28 d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HBV-ACL患者短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DPMA+LPE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PE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DPMAS+LPE组治疗后的ALT、AST、总胆红素均较P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的PT、IN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PTA刚好相反,DPMAS+LPE组治疗后的INR、PT与P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明显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两组的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DPMAS+LPE组治疗后的CRP、TNF-α、IL-6均较PE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AS+LPE组治疗后的PLT、血红蛋白与P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明显高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生存组在ALT、AST、总胆红素、PT、INR、PTA、WBC、PLT、CRP、TNF-α、IL-6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总胆红素、PTA、WBC、IL-6是影响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PMAS+LPE治疗早期HBV-ACLF患者效果优于单独PE治疗,能更好地抑制炎性反应,促进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恢复。回归分析提示总胆红素、PTA、WBC、IL-6是影响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乙型肝炎病毒 早期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明 邓国宏 +4 位作者 谭顺 刘洪利 孙小雯 谭文婷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2-775,共4页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特征,发掘预警肝衰竭发生的指标,建立基于临床指标的早期肝衰竭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病例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62例,比较其发病诱因、发病特点...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临床特征,发掘预警肝衰竭发生的指标,建立基于临床指标的早期肝衰竭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病例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62例,比较其发病诱因、发病特点以及临床常规辅助检查指标变化特征间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判断肝衰竭发生风险的模型。结果两组病例间性别、发病诱因、黄疸出现时间、有无肝硬化、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CHB重度组患者发病年龄分布范围较大(12~72岁),Pre-ACLF组患者发病年龄较集中(29~69岁),两者有显著差异。首次辅助检查指标中,两组凝血检验指标与TBil存在显著差异。指标的变化速率中,Pre-ACLF组PT、INR、TBil最大增加速率显著高于CHB重度组(P=6.386×10-11、1.905×10-11、0.006 5)。ACLF发生概率的预警模型为P=1/[1+e^-(-2.414+7.687×PT延长速率)],PT最大延长速率每天增加1 s,肝衰竭的风险增加2 179.045倍。结论与CHB重度病例比较,Pre-ACLF病例病变相对较剧烈,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的大幅下降与黄疸的大幅增加。其中PT最大延长速率是预测肝衰竭发生最强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 肝炎 乙型 临床特征 预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早期预警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涛 张玉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05-509,共5页
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病死率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了目前有关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生、发展的预警和预后评估指标,期望有助于提高该重症肝病的早期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珑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90例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TBIL、AST和ALT、凝血酶原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糖皮质激素 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期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吴锦瑜 黎明 张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87例;分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 目的观察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87例;分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观察其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中位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患者病程;严格把握糖皮质激应用指征及治疗时机,并联合有效的抗HBV治疗,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鞠依珊 赵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DBIL、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CP-1、IL-1β、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早期肝衰竭 甲泼尼龙 恩替卡韦 肝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警指标研究及预后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慧敏 毛青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警指标及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12年至2015年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出院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其中符合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并在...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警指标及预后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2012年至2015年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出院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病例,其中符合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诊断并在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之前观察到前期病程的病例7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到处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分期(CHB-S)患者病程加重过程的82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P、Alb、Glb、TBil、TBA与凝血功能指标PT、PTA、INR的变化速率。结果:凝血功能检查的3项指标差异最为显著,观察组患者PT、PTA、INR的最大变化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6.386×10^(-11)、3.069×10^(-4)、1.905×10^(-11));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中,只有TBil最大升高速率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65),提示ACLF病例在达标前期凝血指标与TBil较对照组变化剧烈。结论:目前对于肝衰竭预警的研究尚少,已有的预后指标是否存在预警效能也有待验证,预警方法仍需探索。在疾病发作的早期,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预警模型,仍是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衰竭 预警指标 预后评价
下载PDF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金华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白...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以及凝血常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例(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与3个月存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B、TBIL、D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PTA高于对照组,I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增加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MAS模式 人工肝 早期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洋 吕寿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1期13-15,共3页
目的 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 目的 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氨(NH3)水平,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TA、ALB高于对照组, TBiL、NH3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与对照组的1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慢加急性肝衰竭 早期肝性脑病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鹏 梁利民 +2 位作者 郑吉顺 徐鹤翔 解俊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术联合...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对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在乏力、纳差等消化道症状、ALT、HBV-DNA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BIL、ALB、PT、PTA有明显改善,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浆置换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衰竭早期 糖皮质激素 血浆置换术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对HBV所致早期肝衰竭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臧玮 杨俊晓 +4 位作者 田旭杰 李鹏飞 田立峰 王文平 李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9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早期肝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8例HBV所致的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早期肝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8例HBV所致的早期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HBV所致早期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 早期肝衰竭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成芳 张建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5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采取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HBV-DNA转阴率、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及HBV-DNA均较治疗前降低,PT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时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CP-1、IL-1β及HMGB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BV-DNA转阴率和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糖皮质激素 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 血液生化指标 T淋巴细胞亚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娟 《口岸卫生控制》 2019年第6期42-45,共4页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参照组(n=53)。参照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参照组(n=53)。参照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48/54),高于参照组60.38%(32/53)(P<0.05);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水平低于参照组,TC、PTA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恩替卡韦 早期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
下载PDF
早期预警与干预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
16
作者 向兰英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S0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与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度黄疸CHB及CHB严重急性加重患者890例,完成有关检查,结合ACLF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CLF组(154例)与非ACLF组...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与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度黄疸CHB及CHB严重急性加重患者890例,完成有关检查,结合ACLF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CLF组(154例)与非ACLF组(736例)。测定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上述指标进行ACLF发生风险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ACLF组中ALT,AST,INR,TBiL水平均高于非ACL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ACLF发生率与ALT,AST,INR,TBiL及年龄相关(P<0.05);成功建立ACLF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结论早期预警与干预用于重度黄疸CHB及CHB严重急性加重患者能降低肝衰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与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王静 尚学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8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并早期肝性脑病80例患者,分...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并早期肝性脑病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血液滤过治疗,2周后,以疾病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组间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增高(χ^(2)=6.274,P<0.05);研究组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2.951、4.850、4.249;P<0.05);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对照组(t=2.880、6.16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则存在均衡性(χ^(2)=0.156,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联合开展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与血液滤过治疗可取得更好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慢加急性肝衰竭 早期肝性脑病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9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乙肝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静 李翻红 +7 位作者 田淑菊 李雯彬 陈芳芳 屈延 韩飞 张旭升 王建平 张文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72-275,279,共5页
[目的]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乙肝患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基础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支持治疗及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同时口服六君子汤水煎液并随症加减,1... [目的]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乙肝患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基础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性的支持治疗及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同时口服六君子汤水煎液并随症加减,1剂/d,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8周。治疗组在给予同对照组相同的支持治疗基础上,将六君子汤改为柴芍六君子汤水煎液,并随症加减,1剂/d,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2、4、6、8周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含量变化。[结果]2组分别在治疗2、4、6、8周时,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治疗组治愈14例(29.16%),显效29例(60.40%),有效3例(6.25%),无效及死亡2例(4.19%),总有效率为95.81%;对照组治愈10例(20.83%),显效23例(47.92%),有效7例(14.60%),无效及死亡8例(16.65%),总有效率为83.35%。2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及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结合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衰竭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正向调节肝功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 乙型肝炎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