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熟的土地:清末到民国的云南话剧文学(1913—1949年)
1
作者 吴戈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87-101,共15页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 云南话剧文学的发展起步很早,经历了从萌芽到潮起、寂寞呐喊和学步模仿再到激情怒火中的爆发几个阶段,有学生的集体创作,也有个人的苦闷绝叫,还有时代催生的民族激情,更有民主大潮中的社会呐喊。云南话剧文学创作演出的构成分为本土剧作家的本土创作演出和外来剧作家在云南的“在地”创作演出。在这一时期里,云南现代话剧文学创作蹒跚地走向初步成型,耕耘中,远远守望着姗姗来迟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话剧文学 民国时期 时代催生 早成慢熟
下载PDF
用文献-传播学方法开拓通俗小说研究新局面——《〈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读后
2
作者 温庆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在《〈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一书中,作者采用文献-传播学的方法,对李开先《一笑散》、杨慎《词品》、张丑《真迹日录》、钱希言《戏瑕》、陆容《菽园杂记》、潘之恒《叶子谱》、熊过《故相国石斋杨公... 在《〈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一书中,作者采用文献-传播学的方法,对李开先《一笑散》、杨慎《词品》、张丑《真迹日录》、钱希言《戏瑕》、陆容《菽园杂记》、潘之恒《叶子谱》、熊过《故相国石斋杨公墓表》等《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加以考辨。此举兼具文献及其传播的时效性价值与历史性价值,有助于学界转变思路,客观讨论《水浒传》的成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以〈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为中心》 《水浒传》 文献-传播学方法 成书时间
下载PDF
阎连科早期小说的辑佚与再整理——以《阎连科文学年谱》为基础
3
作者 廖林林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阎连科的早期小说是理解阎连科后来创作的重要切入口径,其价值值得关注。《阎连科文学年谱》是目前较为权威的阎连科研究资料,但其对阎连科早期小说的收集整理力度有待提高。在《阎连科文学年谱》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找到了……》《... 阎连科的早期小说是理解阎连科后来创作的重要切入口径,其价值值得关注。《阎连科文学年谱》是目前较为权威的阎连科研究资料,但其对阎连科早期小说的收集整理力度有待提高。在《阎连科文学年谱》的基础上,对新发现的《找到了……》《净土》进行简要考释,并对《阎连科文学年谱》漏记的《团长》《大伯》《吉星高照》《将军》《鼓胀》《鬼节》这几篇小说进行整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阎连科文学年谱》 早期小说 辑佚 再整理
下载PDF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感官书写与神学体验--评邢锋萍《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
4
作者 张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性,赫伯特更注重个体感觉经验在人神沟通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探讨《圣殿》中五感意象的同时,结合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探讨了赫伯特诗歌背后隐藏的新教教义,从而力证了赫伯特的新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赫伯特 《圣殿》 五感 新教思想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重症患者早期康复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乾容 刘欢 +3 位作者 何月月 杜爱平 徐宇军 田永明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12期24-28,共5页
早期康复是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血氧水平允许的情况下,患者通过自身肌力和控制力在一定辅助条件下参与的一系列运动或锻炼”[1]。研究显示[2],约2/3的ICU幸存者存在严重且长期的身体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残存的身心功能障... 早期康复是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血氧水平允许的情况下,患者通过自身肌力和控制力在一定辅助条件下参与的一系列运动或锻炼”[1]。研究显示[2],约2/3的ICU幸存者存在严重且长期的身体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残存的身心功能障碍对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较大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家庭负担,增加社会成本[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床旁超声 早期康复 评估 监测 综述
下载PDF
16至18世纪世界史书写与“比较思维”的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金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117,共17页
16至18世纪是世界史书写兴起的时代,欧洲各方人士汲取新大陆及其他非欧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勾勒不同民族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做出比较和勾连。早期世界史写作不仅是19世纪现代种系发生学和人类学的前奏,也是“比较文学”诞生的前提条... 16至18世纪是世界史书写兴起的时代,欧洲各方人士汲取新大陆及其他非欧洲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勾勒不同民族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做出比较和勾连。早期世界史写作不仅是19世纪现代种系发生学和人类学的前奏,也是“比较文学”诞生的前提条件。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基督教视域下的人类同源论将欧洲以外的“异教”民族纳入《圣经》叙事。随后,法国的贝尔尼埃、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尝试从自然环境和制度传承的角度解释不同社会的起源和演变,强调民族间差异。与此同时,还有一股“反启蒙”思潮,在认可各民族基本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文化观念的雏形。正是在16至18世纪这一时期,西方思想家的世界史写作从基督教一元论转向了对民族性格同异关系更为哲学性的思考,孕育了现代“比较思维”,凸显了西方现代性的世界性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比较思维 早期现代 欧洲 世界史 民族学
下载PDF
发生学视域下的早期中国左翼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俞王毛 柯梦春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0-74,共5页
1923年至1927年是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期。早期左翼文学的发生是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左翼作家和理论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动追求的结果。这些左翼文学先驱将文学看成宣传革命的工具,他们互相呼应,互为援助,共同提出新的文学口号,表达... 1923年至1927年是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期。早期左翼文学的发生是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左翼作家和理论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动追求的结果。这些左翼文学先驱将文学看成宣传革命的工具,他们互相呼应,互为援助,共同提出新的文学口号,表达了新的文学观念,以反传统的姿态和强势的革命话语实现了对五四文学的反叛,左翼文学也得以发生。早期左翼文学虽然在艺术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却为不久之后左翼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早期左翼文学 文学特征 历史意义
下载PDF
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现代演进中的新伦理建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梅 《齐鲁学刊》 2023年第4期136-148,共13页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 查尔斯·泰勒所言的“大脱嵌”革命在清末民初引发了新伦理的建构。基于儿童成长的发展性、可塑性,儿童被视为新兴民族国家的希望,清末民初的先觉者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下,焕发出构建儿童新意义秩序的极大热情。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就是伴随着关于儿童的新伦理秩序而生成的,其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来完成:在新家国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国民;从德性伦理到规范伦理建构中“制造”小公民;在新身体伦理建构中“制造”“模范儿童”。然而,儿童在“大脱嵌”革命后并没有真正获得自我主体性,而是再次将个人置于新国家共同体框架中,成为负载着人们关于国家、政治和文化想象的隐喻符号。尽管如此,清末民初的文本中总有些儿童拒绝被格式化规训,他们总能冲破现实的困境、观念的囚笼,叫喊出生命的喜悦和自由。这说明儿童文学的现代演进之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真正的童年精神在引领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儿童文学 新伦理建构 小国民 小公民 “模范儿童”
下载PDF
可用的历史——反奴隶制文学研究三人谈
9
作者 史鹏路 乔·洛卡德 威廉·L·安德鲁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笔者与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集》总主编威廉·安德鲁斯教授和美国反奴隶制文学项目负责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乔·洛卡德教授以对谈的形式,首先就《反奴隶制文学研究》系列丛书的选本进行详细介绍,接着延展开... 笔者与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诺顿非裔美国文学选集》总主编威廉·安德鲁斯教授和美国反奴隶制文学项目负责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乔·洛卡德教授以对谈的形式,首先就《反奴隶制文学研究》系列丛书的选本进行详细介绍,接着延展开去,将反奴隶制文学放置在世界文学与美国文学传统中审视,从而凸显出这一文学体系的文学史意义。对谈中对中国学界在反奴隶制文学领域的翻译与研究进行简要梳理,强调了反奴隶制文学对美国文化的塑造力及其在美国民族文学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探讨了奴隶叙事的学术史及该文类在出版界与美国教学课程改革中的复兴之路,并把反奴隶制文学与现当代美国文学及当下劳动力全球化背景相关联,对北美及跨大西洋奴隶叙事的学术价值做了详尽的评介。对谈确认了反奴隶制文学是历史研究、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并提出跨文化思考在研究与教授中反奴隶制文学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奴隶制文学 早期非裔美国文学 奴隶叙事
下载PDF
释灵耀《随缘集》的宗教与文学世界——兼论明清释家别集整理的意义与价值
10
作者 张培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释灵耀的《随缘集》具有极高的佛教史、思想史、文学史价值,也是考察其生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考察其若干文本,对了解当时佛门状况以及僧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有重要意义。释灵耀的《莲花赋》等作品,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杰... 释灵耀的《随缘集》具有极高的佛教史、思想史、文学史价值,也是考察其生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考察其若干文本,对了解当时佛门状况以及僧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有重要意义。释灵耀的《莲花赋》等作品,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杰作。但释家别集的整理工作相当繁难,思想、文字等许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必须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灵耀 《随缘集》 清初佛教 佛教文学
下载PDF
从闺门到世界——论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创作
11
作者 傅建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创作主体主要分为晚清使官夫人、女权运动的领导者、较早接受新思想的名门闺秀三类。深受弱国子民之痛的女性精英知识分子因其中外文化比较视野,其域外纪游文学中体现出现代知识者的智慧与深度,具有强烈的家国... 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创作主体主要分为晚清使官夫人、女权运动的领导者、较早接受新思想的名门闺秀三类。深受弱国子民之痛的女性精英知识分子因其中外文化比较视野,其域外纪游文学中体现出现代知识者的智慧与深度,具有强烈的家国命运之思;同时也体现出女性独有的抒情气质,表达出对自身命运与未来的深入思考。女性域外纪游文学将个性解放意识与国家命运之思结合在一起,将自我之情与民族之情、人类之情结合起来,充分拓展了现代域外纪游文学的审美内涵,完成女性纪游文学的现代转型。女性域外纪游文学作家以自己的声音参与着民族国家话语的建构,实现了从传统闺秀向现代女性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女性域外纪游文学 文化相遇 女性文化 现代转型
下载PDF
神性·巫性·智性——论早期湖湘文学的精神气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鹤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5,共6页
早期湖湘文学以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场域,历史地形成了“神性”“巫性”“智性”三元交替而又互为含摄的精神气质。“神性”体现在原始部落原逻辑思维下的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的叙事母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神秘玄想“。巫性”主要体现在楚... 早期湖湘文学以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场域,历史地形成了“神性”“巫性”“智性”三元交替而又互为含摄的精神气质。“神性”体现在原始部落原逻辑思维下的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的叙事母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神秘玄想“。巫性”主要体现在楚巫文化主导下的巫歌神辞,凭附于巫祭信仰和仪式以传达“趋吉避凶”的价值诉求。伴随巫文化的理性化进程,以《楚辞》为代表的文人文学在充满诗性的文艺展演中,受儒道思想启迪的伦理情怀与生存智慧影响,蕴含着忠君爱国、道义担当精神的“智性”之美。神性、巫性、智性深刻影响了后世湖湘文学乃至湖湘文化的存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湖湘文学 神性 巫性 智性
下载PDF
我国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意见
13
作者 胡双 蒋仁州 +4 位作者 陈文俊 胡辉平 胡中豪 周展 陈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20-21,共2页
综述我国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意见,认为应重视对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探索,基于现有问题积极改进其培养方案,分层次建立统一的开展、评价与管理标准,为护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 护生 早期接触临床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从文道之辨到文集校勘——北宋前期韩愈文集传播论略
14
作者 宿美丽 赵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88,共8页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 北宋前期,柳开、王禹偁等人继承韩愈儒家道统之说,对文与道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创作、理论两方面扩大古文的影响;道教学者种放、佛教高僧智圆亦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对韩愈的高度认同。随着韩愈文集的广泛流传,文人学士对文集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韩愈文集的校勘也日益增多,而每一次校勘都称得上不同版本的韩愈文集的聚合、流传。韩愈文集的传播,不仅有助于加深时人对古文的理解,而且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道之辨 韩愈文集 传播 北宋前期
下载PDF
北宋前中期士人谏议心态演变与贬谪文学书写——以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中心
15
作者 张贵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 北宋前中期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与之相关,士人谏议心态亦发生了新变。前期谏官及具有谏诤意识的士人出于职责、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直言进谏的意愿。中期形成了特殊的舆论环境,士人名节意识浓厚。谏官及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逐渐形成了不苟同时俗、砥砺名节、不以贬谪为意的谏议心态。在分析谏官制度、谏议心态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以北宋前期的王禹偁、田锡,中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等曾任谏官或谏诤意识强烈的士人为个案,进一步考察了谏议心态变化对士人贬谪心态、贬谪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北宋前中期士人的贬谪心态、贬谪文学观念、创作等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其与谏议心态演变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前中期 谏官制度 谏议心态 贬谪期 文学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与诗学范式之争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建勋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51-74,共24页
1919—1949年是中国文学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有意识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涌现出来,其论著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1919—1949年是中国文学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批有意识地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涌现出来,其论著相较于以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发展,比较文学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约三十年的时间可谓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期。初兴期的中国比较文学,在前期自发的文学比较和分散的理论随感的基础上,随着中外文学交往范围的扩大,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学术意识的发展,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反思性、理论性大大增强,比较文学课程体系在大学教育中确立并展开,比较文学的方法被有意识地运用在文学研究中,比较文学研究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学术团体,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和治学方法影响了中国文学破旧立新的探索和发展进程。初兴期比较文学的诗学范式之争在中国比较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成为今天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初兴期 范式之争 中国学派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论贾平凹早期创作风格及其转型
17
作者 何静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察此阶段贾平凹的文学风格及美学转向,对探究其中后期美学风格的生成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和文学场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早期风格 文艺论争 美学转型
下载PDF
元初文人“科举累人”观辨析
18
作者 赵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7-95,共9页
元朝初期科举久未施行,文人在有距离的旁观中对于科举的兴废进行理性反思。他们从文学发展、经学传播、理学研习、铨选制度的得失以及个人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科举的流弊,明确提出“科举累人”说。深入分析“科举累人”观念可以见出:一... 元朝初期科举久未施行,文人在有距离的旁观中对于科举的兴废进行理性反思。他们从文学发展、经学传播、理学研习、铨选制度的得失以及个人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科举的流弊,明确提出“科举累人”说。深入分析“科举累人”观念可以见出:一方面元初文人也看到科举的优点,体认到其存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对之并非完全否定;另一方面,“科举累人”观却能够一定程度上摆脱宋元易代之际文人自身政治归属的影响,反映出当时文人主张文统与道统合流的发展愿景。从本质上说,元初文人的这一愿景与自中唐以来逐渐形成并最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文道合一”的文艺思潮是相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初期 文人 “科举累人”观 文道合一
下载PDF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综述——基于1990—2021年研究文献资料
19
作者 丛嘉 王萍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通过对1990-2021年我国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表明,该领域研究仍在研究思路、研究应用、研究视野上存在一定问题。应该加强幼儿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提高家庭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层次性。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 幼儿 文献综述 计量分析
下载PDF
野间宏战后初期战争文学中的身体书写
20
作者 刘青梅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9-36,43,共9页
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各个人文学科的身体研究如火如荼,但其与战争文学之间的连接点,时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野间宏战后初期的战争文学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涉及文本多,且有着较为显著的身体书写,故以身体研究理论考察野间宏的战争文学,是... 从生物学到社会学,各个人文学科的身体研究如火如荼,但其与战争文学之间的连接点,时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野间宏战后初期的战争文学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涉及文本多,且有着较为显著的身体书写,故以身体研究理论考察野间宏的战争文学,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野间宏战后初期战争文学的身体书写具有丰富的内涵。被规训的身体书写表达出野间宏较为明确的反战思想;被物化的身体书写描绘出因战争扭曲的人性;战时体制下被凝视的女性身体和两性关系书写则表明了特殊环境下身体被压抑的真实状况。通过战后初期战争文学的身体书写,野间宏向读者展现出将身体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文学方式,同时也体现出作家对不义战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间宏 战后初期 战争文学 身体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