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秀妮 赵玉梅 +2 位作者 韦佳佳 蔡笃婉 张宏玉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088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2023年2199例自然分娩产妇为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新生儿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 目的探讨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减少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088例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2023年2199例自然分娩产妇为试验组,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采取常规新生儿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新生儿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3%,高于试验组的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第三产程用时、麻醉镇痛分娩、产钳助产、会阴侧切、并发症是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产后实施持续性母子早接触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持续性母子早接触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2
作者 刘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菏泽市中医医院行剖宫产的8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负面情绪、母乳喂养情况、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评估工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测量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后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48%,产后24、48 h宫底下降高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改善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促进母乳喂养及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激励式健康教育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负面情绪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下载PDF
不同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军 程欢 +4 位作者 翟立红 廉颖 张小松 王雪茵 杨慧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单胎足月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四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1、2、3组按照母婴皮肤接触的流程分别实施即刻皮肤接触30 min、60 min、...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单胎足月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四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1、2、3组按照母婴皮肤接触的流程分别实施即刻皮肤接触30 min、60 min、90 min。比较四组新生儿第1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第1次含接乳头时间、第1次吸吮乳头时间以及早开奶成功率。结果干预1、2、3组新生儿第1次出现觅食征象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2组、3组新生儿第1次含接乳头的时间、第1次吸吮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早开奶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8)。结论母婴皮肤接触持续60 min、90 min对剖宫产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建立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母婴皮肤接触 持续时间 母乳喂养 觅食征象 吸吮 早开奶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艳 郭敏 李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h的母婴皮肤接触,...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的产科护理,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1h的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观察总结。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1h内及第5到6h间的啼哭人数、次数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行为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改善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及第5到6h间的行为状态,减少啼哭的次数及时间,使其睡眠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 早期 皮肤接触 行为
下载PDF
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伟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5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 [目的]探讨不同母婴接触持续时间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在医院分娩的246例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剪断脐带放于产妇腹部进行母婴接触30 min,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待脐带动脉搏动消失剪断脐带,即刻放置产妇腹部行母婴接触90 min,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低体温发生率;运用母乳喂养测量量表(BAT)对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患儿出生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T量表各维度得分及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至90 min有利于新生儿体温维持,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提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母婴皮肤接触 体温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莉 张利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0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1,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和观察组(n=52,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首次母... 目的观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1,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和观察组(n=52,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喂养方式、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后24 h宫底下降高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路径式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及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便于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及了解更多母乳喂养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路径式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喂养方式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谭彩云 冯礼娟 +1 位作者 梁婷婷 康丽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1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中选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足月新生儿,新生儿抽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文中研究方法选择对比探究,对照组40例新生儿在进行护理中选择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新生儿在进... 目的探究新生儿护理中选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足月新生儿,新生儿抽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文中研究方法选择对比探究,对照组40例新生儿在进行护理中选择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新生儿在进行护理中选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数据间P> 0.05;出生后1 h、出生后2 h以及出生后4 h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数据间P <0.05;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后其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少于进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持续吸吮时间、母乳喂养评分高于进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上述数据经对比P <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选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模式能够将其体温提升,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 应用价值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母乳喂养及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梁秋霞 符白玲 +3 位作者 殷彩欣 邓永芳 梁琪琪 胡顺平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2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母乳喂养及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本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共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新生儿娩出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睡眠、母乳喂养及母亲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于本院正常分娩的单胎产妇共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新生儿娩出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观察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措施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出生1 h内,两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5 h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同样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30 min内启动母乳喂养率、90 min内完成母乳喂养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出院前母乳喂养率和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4 h宫底高度下降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睡眠质量和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亲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睡眠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护理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婉崧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时间及啼哭次...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及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时间及啼哭次数、出生时及出生2 h的体温变化、首次母乳喂养效果及喂养方式、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及5~6 h的啼哭持续时间及啼哭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 h的体温水平显著优于出生时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40 d后,研究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啼哭的行为状态,提高体温水平及母乳喂养率,加速产妇子宫复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行为 产妇
下载PDF
自制专用背心在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应用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麻彬彬 屠乐微 +2 位作者 王婷婷 陈辉辉 王晓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9期1356-1357,共2页
目的探讨自制专用背心在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使用自制专用背心协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依靠产妇双手环抱新生儿方式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 目的探讨自制专用背心在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产妇使用自制专用背心协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依靠产妇双手环抱新生儿方式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产妇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持续时间、母婴皮肤接触时产妇的疲惫程度、住院期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母婴皮肤接触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产妇疲惫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期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用背心协助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有效节省产妇体力、延长母婴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可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专用背心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纯母乳喂养率
下载PDF
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干爱萍 陶洁静 +3 位作者 曹晓丹 王叶平 王荷荷 林央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措施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各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和新生儿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措施对新生儿及其母亲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7月至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各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和新生儿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处理,观察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94、2.760、2.42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h内的啼哭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啼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70、25.680,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觅食出现时间、开始含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01、2.781、2.906,均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4.641,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基础保健措施可提高新生儿出生后4h内的体温,促进早期母乳喂养启动,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基础保健措施 母婴皮肤接触 体温 母乳喂养 产后出血
下载PDF
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对自然分娩产妇乳汁分泌及新生儿喂养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施围群 陈施羽 +2 位作者 戴丹凤 廖晓红 张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19期1728-1730,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实施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对乳汁分泌及新生儿喂养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66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实施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对乳汁分泌及新生儿喂养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1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66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泌乳情况、新生儿吮吸情况及母亲对新生儿喂养态度。结果研究组初次泌乳时间为(35.12±4.42)min,短于对照组的(66.15±6.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新生儿吮吸持续时间为(25.56±3.41)min,长于对照组的(12.23±1.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母乳喂养态度评分为(30.15±4.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14±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奶粉喂养态度评分为(23.36±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4±3.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42 d随访,研究组母乳喂养评分为(121.23±10.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26±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实施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改善新生儿喂养态度及提高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良好生长发育,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即刻母婴皮肤接触 自然分娩 乳汁分泌 新生儿喂养 纯母乳喂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于红霞 曲慧丽 刘晓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4期656-659,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单胎足月孕产妇300例,随机将其分为延续性护理组(A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组(B组)和联合组(C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延续性护理,B... 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单胎足月孕产妇300例,随机将其分为延续性护理组(A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组(B组)和联合组(C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延续性护理,B组采用产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C组延续性护理联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三组出院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A组在出院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时喂养率分别为94.0%、88.0%、81.0%、75.0%,B组分别为99.0%、87.0%、82.0%、73.0%,C组分别为98.0%、93.0%、90.0%、87.0%。三组在出院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6个月时C组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B组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远期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延续性护理 纯母乳喂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芳荣 《中外医疗》 2022年第8期143-146,16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204例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该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对其进行两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新生...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204例研究对象均为方便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于该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对其进行两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浅睡眠、瞌睡、活动觉醒、安静觉醒、啼哭)、1 h内啼哭次数与啼哭时间、不同时间点的母乳喂养情况(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与6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安静觉醒发生率(70.59%)较对照组(44.1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0,P<0.05),活动觉醒发生率(7.84%)较对照组(20.5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0.01);研究组浅睡眠、瞌睡、啼哭发生率为3.92%、9.80%、7.84%,与对照组的7.84%、14.71%、12.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1.140、1.327,P>0.05)。研究组新生儿1 h内啼哭次数(3.05±2.03)次与啼哭时间(30.45±14.52)s较对照组(12.52±4.06)次、(124.52±24.47)s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0、33.390,P<0.01)。研究组30 min内、90 min内、出院前母乳喂养成功率53.92%、66.67%、83.33%,以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77.45%均较对照组29.41%、50.98%、61.76%、52.9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5、5.181、11.913、13.502,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的行为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适于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母婴 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新生儿 行为状态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初产妇母乳喂养与子宫复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亚娜 《中外医疗》 2021年第8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初产妇母乳喂养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502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1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取早...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于初产妇母乳喂养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502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1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对比两组24 h与48 h时的子宫复旧情况、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新生儿吮吸持续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喂养方式。结果研究组产后24 h时子宫复旧情况(宫底高度)(1.65±1.05)cm低于对照组(3.20±1.5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93,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开始时间(37.15±5.65)min低于对照组(77.52±1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51,P<0.05),新生儿吮吸持续时间(23.65±10.20)min高于对照组(10.52±5.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82,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84.86%高于对照组6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0,P<0.05),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9、8.233,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加快初产妇子宫复旧速度,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子宫复旧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剖宫产后完全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傅赛红 《浙江医学教育》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的方法及对新生儿实现完全母乳喂养的时间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择期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200名,均为单胎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干预组10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婴早期皮肤接触的方法及对新生儿实现完全母乳喂养的时间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择期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200名,均为单胎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干预组100名剖宫产儿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后,回母婴同室病房后,即与母亲进行为时1小时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100名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比较2组在产后第4天、产后42天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儿产后第4天及产后42天的完全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前新生儿完全母乳喂养的时间及延长完全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早期皮肤接触 新生儿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芬 《大医生》 2020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研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两组的胃管留置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和住院时间,生长发育情况、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神经行为发育。结果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2±1.26)d、(18.03±1.96)h、(12.59±3.46)d,对照组分别为(4.39±1.34)d、(16.42±1.35)h、(15.18±4.12)d;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体质量、头围、身长分别为(3220.57±99.23)g、(34.59±1.25)cm、(50.93±1.53)cm,对照组分别为(3216.49±98.52)g、(34.57±1.29)cm、(50.87±1.59)cm;治疗前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头围和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分别为(3369.56±102.69)g、(35.89±1.92)cm、(53.63±2.49)cm,对照组分别为(3294.43±100.63)g、(35.13±1.68)cm、(52.09±2.17)cm;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头围和身长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对照组为60.00%(18/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反应、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和总分分别为(5.82±0.36)分、(5.93±0.56)分、(7.26±0.85)分、(7.29±0.76)分、(11.52±0.85)分、(38.85±1.24)分,对照组分别为(5.90±0.37)分、(5.62±0.41)分、(6.52±0.78)分、(6.68±0.64)分、(10.43±0.69)分、(36.67±1.07)分,观察组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般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较好,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改善睡眠情况,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喂养不耐受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睡眠时间 生长发育 神经行为
下载PDF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30min对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菲菲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30 min对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 目的分析早期母婴皮肤接触30 min对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30 min,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出生后15 min、30 min、1 h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分值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早产儿出生后第4、10、14天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30 min,能够有效稳定早产儿黄金小时体温,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体温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信芳 胡园芳 +4 位作者 罗梅 董育萌 李倩 王仟 王龙燕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5期158-163,共6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为新生儿早期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120例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60例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新生儿早期基... 目的观察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为新生儿早期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120例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60例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温变化情况、新生儿表现、皮肤接触与母乳喂养情况、出院前喂养方式、3月龄健康指标、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及出生后12h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h、2h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觅乳及脐带脱落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皮肤接触启动、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母婴皮肤接触持续时间及首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出院前喂养方式,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71.6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新生儿3月龄健康指标,显示观察组再入院/转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例数分别为58例、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引入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可改善新生儿健康指标,缩短母婴皮肤接触启动时间及首次喂养时间,提升纯母乳喂养率,减少再入院或转诊的发生,家属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期基本保健技术 母乳喂养 脐部护理 母婴皮肤接触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母婴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傅赛红 严雪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2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母婴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00名,均为单胎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用余数分组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干预组100名剖宫产儿出... 目的:探讨母婴早期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00名,均为单胎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用余数分组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干预组100名剖宫产儿出生进行常规产科护理后,回母婴同室病房后,即与母亲进行为时1h的母婴早期皮肤接触,对照组100名只进行常规产科护理。比较两组出生时、母婴接触1、2、4h的体温情况,以及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吸允持续时间、BAT评分。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接触的不同时间其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吸允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新生儿BA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后第1、2、4小时的体温;促进母乳喂养时间的提前以及新生儿吸允时间的延长,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早期接触 新生儿 体温 母乳喂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