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及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黄金广 杨勇 +1 位作者 胡雄辉 黄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将BMI<18.5 kg/m^(2)的...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预后差异性,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将BMI<18.5 kg/m^(2)的患者作为低BMI组(n=21),BMI 18.5~24.0 kg/m^(2)的患者作为正常BMI组(n=42),BMI>24.0 kg/m^(2)的患者作为高BMI组(n=23)。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治疗,对比3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其随访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依据是否发生肠梗阻将患者分为肠梗阻组(n=20)与非肠梗阻组(66例),对影响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不同BMI(低BMI组、正常BMI组、高BMI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5.42±42.56)min、(15.37±4.54)d,均明显高于低BMI组[(213.64±32.42)min、(11.14±2.42)d]、正常BMI组[(227.25±21.63)min、(13.32±2.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96%,明显高于低BMI组(19.05%)与正常BMI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BMI组与正常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不同BMI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梗阻与非肠梗阻组BMI(<24.0 kg/m^(2)、≥24.0 kg/m^(2))、临床分期(Ⅰ期、Ⅱ期)、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术中防粘连剂使用、术后合并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BMI、术中防粘连剂使用、临床分期、肠道准备及腹部手术史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BMI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BMI较高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BMI较低或较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BMI、术中防粘连剂使用、临床分期、肠道准备及腹部手术史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预后 结肠癌 直肠癌 体重指数 并发症 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例小肠切除术后炎性肠梗阻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案分析
2
作者 刘铸 李馨 +2 位作者 汪刘华 任俊 乔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99-104,共6页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梗阻在营养支持后会自行缓解。但肠道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费用高且易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也是继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梗阻在营养支持后会自行缓解。但肠道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治疗费用高且易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也是继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不得不接受高风险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继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例相对少见,通过针灸、激素、水溶性造影剂等综合治疗,争取及早放置肠内营养管,是该类患者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水溶性造影剂 针灸 小肠间质瘤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许子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6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收入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8例为探究样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探究组选择中西医结合疗... 目的探究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收入普外科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8例为探究样本,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选择西医治疗,探究组选择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疗效、术后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探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3.02±0.97)、(2.09±0.86)、(6.13±0.55)、(11.00±2.13)d,均短于参照组的(6.57±1.24)、(5.66±1.35)、(8.23±1.56)、(15.01±2.67)d(P<0.05)。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38/39),优于参照组的79.49%(31/39)(P<0.05)。术后第1天,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术后第12天,探究组的IL-6、TNF-α、CR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获得的实际效果更优,能够改善其临床指标、疗效以及术后第12天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腹部手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刘琳琳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滕州市龙阳镇卫生院的60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滕州市龙阳镇卫生院的60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禁食解除时间、腹痛改善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阑尾炎 早期炎性肠梗阻 优质护理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血清ITF3、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褚立岩 莫毓 +3 位作者 尹林 刘洋 蒙冠 蔡尚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2117-21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三叶因子3(ITF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进行手术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肠三叶因子3(ITF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进行手术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277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血清ITF3、HMGB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发生EPISBO的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EPISBO患者血清ITF3、HMGB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TF3、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EPISBO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TF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PISBO患者血清ITF3、HMGB1水平呈现负相关性(r=-0.671,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TF3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EPISBO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HMGB1是导致EPISB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TF3、HMGB1联合应用诊断EPISBO的临床价值优于ITF3、HMGB1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ITF3)=3.112、P=0.002,Z_(二者联合-HMGB1)=2.000、P=0.046)。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发生EPISBO患者血清ITF3水平显著降低,HMGB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对EPISBO的临床诊断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肠三叶因子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诊断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宋顺丰 王永彬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38例EPII,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导管组及联合组各46例。奥曲肽组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导管组予经鼻型...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38例EPII,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导管组及联合组各46例。奥曲肽组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导管组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联合组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3组治疗前后肠神经递质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导管组的78.26%(36/46)和奥曲肽组的71.74%(33/46)(P<0.05)。联合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自主排便、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导管组和奥曲肽组(P<0.05)。治疗后,3组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及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导管组和奥曲肽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促进EPI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平衡肠神经递质因子,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异位,促使患者病情转归,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奥曲肽 血管活性肠肽 一氧化氮 内毒素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宏昭 石鹏 王翠敏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两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两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水平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外周静脉血CD8+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大肠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值,以及双歧杆菌数量、乳酸菌数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益气活血法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术后 早期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权 李由 +1 位作者 李洲 冷蔚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7期2921-2924,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5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18例。常规治疗下,对A组同时选用超声...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影响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5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18例。常规治疗下,对A组同时选用超声波导入新斯的明注射液10 mg,每天1次,每次30 min;B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C组患者采用A组联合B组的治疗方式。观察3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手术中转率。结果在胃肠减压量方面,C组量最少,B组其次,A组量最大,C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胀缓解时间方面,C组缓解时间最短,A组其次,最后是B组,C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方面,C组恢复的时间最快,A组其次,B组恢复的最慢,C组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中转率方面,C组为0,A、B组均为22.22%,C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超声波药物透入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减少患者胃肠减压量、加速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患者腹胀症状、降低手术中转率,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早期炎性肠梗阻 新斯的明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六经针法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景琳 赖鑫 李丽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分析六经针法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 目的:分析六经针法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经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中转手术率、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排便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转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WBC水平均下降,治疗组WB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经针法可以促进腹部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中转率,缩短整体疾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炎性指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六经针刺 六经辨证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附34例报告) 被引量:13
10
作者 闫兆鹏 殷红专 +4 位作者 尹剑桥 曹献馗 王大路 刘宝林 苏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结直肠肛门病外科病房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行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结直肠肛门病外科病房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211例,术后一月内出现肠梗阻者34例(16.11%)。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例,麻痹性肠梗阻6例,炎性肠梗阻3例,结直肠肝转移癌切除术后肠梗阻8例,药物相关性肠梗阻6例,神经相关性肠梗阻7例,肛门闭合过紧2例,重复癌所致肠梗阻1例。本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率16.11%,其中较为常见的原因依次为结直肠肝转移癌切除术后肠梗阻、神经相关性肠梗阻、药物相关性肠梗阻与麻痹性肠梗阻。本组34例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是腹腔镜大肠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患者有针对性的预防及积极的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肠梗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 术后 肠梗阻 早期
下载PDF
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军 张文胜 +1 位作者 裴效瑞 连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8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8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 45%以及79. 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便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促进了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奥曲肽 早期炎性肠梗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锋伟 陈娟 招婷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对其中治疗2 w仍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的患者根据指征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体征的改善及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的下降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水平、影像学X线片的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与好转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常规药物联合生长抑素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更显著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恶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春华 张颖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及严格落实。结果所有患者肠道功能均恢复正常,平均13 d(8~23 d),平均住院21 d(8~47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及严格落实。结果所有患者肠道功能均恢复正常,平均13 d(8~23 d),平均住院21 d(8~47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通过合理护理路径及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护理 腹部手术 非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涛 雷星 +1 位作者 刘勇峰 张汝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评价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利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1 307例患者。Meta分... 目的:评价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利用Rev 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研究,1 3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OR=5.16,95%CI(3.30~8.06),P<0.01]。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组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WMD=-1.50,95%CI(-1.95^-1.15),P<0.01],住院时间短于单纯西医治疗组[WMD=-3.45,95%CI(-4.55^-2.35),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SMD=-6.01,95%CI(-9.19~2.84),P<0.01];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87,95%CI(-4.00~0.27),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率,缩短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META分析
下载PDF
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向春华 智星 邓志刚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0期1907-1909,共3页
目的研究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绞窄性肠梗阻组(78例)和单纯性肠梗阻组(92例),分析早期诊断指... 目的研究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肠梗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绞窄性肠梗阻组(78例)和单纯性肠梗阻组(92例),分析早期诊断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体温高(OR=2.948,95%CI 1.878-4.232)、心率快(OR=3.485,95%CI 2.482-4.785)、腹痛持续时间长(OR=2.452,95%CI 1.285-3.523)、腹膜刺激征(OR=7.875,95%CI 6.447-9.457)、C反应蛋白(OR=3.445,95%CI 2.270-4.795)、白细胞介素1(OR=11.477,95%CI 9.587-13.237)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OR=9.423,95%CI 7.849-10.899)、腹部手术史(OR=13.594,95%CI 3.104-5.423)是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显著低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1.9±0.4)d比(3.4±0.7)d,(4.8±0.8)d比(7.4±1.1)d,P〈0.05]。单纯性肠梗阻患者术后1 d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2.8±0.5)分、术后3 d NRS疼痛评分(1.9±0.3)分、术后5 d NRS疼痛评分(1.2±0.2)分,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后1 d NRS评分(4.8±0.7)分、术后3 d NRS疼痛评分(4.1±0.6)分、术后5 d NRS疼痛评分(2.7±0.5)分,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治疗前后与处理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腹膜刺激征、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可作为判断和预测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指标,指导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肠梗阻 早期诊断 急腹症 手术时机
下载PDF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兴海 刘仕杰 +2 位作者 李萌 杨艳芳 李利坤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35-2638,共4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探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AIO)患者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手术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胃动素(MOT)水平、IL-6、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O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MO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AIO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降低MOT水平,有效调节血清IL-6、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隔药灸 神阙八阵穴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生长抑素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海 周晏林 +1 位作者 贺长林 杨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1376-137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2周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与腹胀是其主要症状;保守治疗2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炎性肠梗阻发生在术后2周内;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与腹胀是其主要症状;保守治疗29例,均治愈,治疗时间4-49 d,平均18.5 d,手术治疗2例,其中1例发生肠漏。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原则上应保守治疗,另外,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肠梗阻 炎性
下载PDF
腹部针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5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军武 伍晓汀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38-238,共1页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6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65例均经禁食、静脉营养、腹部针刺等方法治愈。平均6.3天,无复发者。结论:应用针刺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 目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6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65例均经禁食、静脉营养、腹部针刺等方法治愈。平均6.3天,无复发者。结论:应用针刺等非手术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手术后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 针刺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桂芳 黄永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95-97,101,共4页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7例在妇科手术后2~4d出现肠梗阻症状,4例在术后5~6d出现,4例在术后8~12 d出现症状,表现为腹痛、...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7例在妇科手术后2~4d出现肠梗阻症状,4例在术后5~6d出现,4例在术后8~12 d出现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平片提示立位明显液平,卧位明显肠胀气.15例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在妇科手术后确诊,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后均治愈,随访1个月至半年未见肠梗阻复发.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宜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 卵巢癌 宫颈癌
下载PDF
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俊娣 叶斌 +3 位作者 傅丽霞 施骅 汪剑波 戴木根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重剂... 目的:观察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7天。结果:治愈率治疗组80.8%,对照组4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14天,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1天时降低(P <0.01);治疗组血清TNF-α、IL-6、IL-8及CRP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1)。结论: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肠功能,控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术后早期 重剂大黄白术通便方 肠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