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BONE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ADULTS: A REPORT ON 95 CASES
1
作者 毛履真 王坤正 +2 位作者 贺西京 刘安庆 兰斌尚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cases (97 hip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aused by variors factors treate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ar... cases (97 hip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caused by variors factors treated by the free transferring fibular graft with vascular pedicle in 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are reported. All patients have ben followed up for 2 to 11 year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operative results was 86. 6%. A long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this procedure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operations for the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Successful interim and final operative results can warrant its continued use in management of this kind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vascular anastomosis femoral head and neck 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ischemic necrosis
下载PDF
The changes of nitric oxide and hemorheology in 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毓 贺西京 +1 位作者 李毅 张珍妮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2期108-111,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 the early diagnosis index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index of ANFH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wenty-four Japanese rabbits wer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 the early diagnosis index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index of ANFH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wenty-four Japanes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mode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FH models were produced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large dosage of steroid to rabbits for 8 weeks. On the 4 th, 8 th week after the injection, two rabbits each time from each group were taken to observe the structure of femoral head by light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our other stomach-empty rabbits from each group were also used to test the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NO), contents of the hemorheology index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bbits in the model group exhibited osteoporosis of femoral head and more bone lacuna and more fat cells through light microscope.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bone trabecula were broken and sunk, and collagen fibers on the surface of bone matrix became loosen and broken, more osteocyte had pyknosis, adipocyte in the medullary cavity were enlarged and subchondral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pressed by adipocy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l rabbits contained less NO and obvious increase of the plasma viscosity (PV), low blood viscosity (LBV), erythrocyte hematocrit (HCT), indices of erythrocyte rigidity (TK) and indices of erythrocyte aggregation (AI), plasma fibrin level (PFL) (P<0. 01) and an increase of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rate (ERT) (P< 0.05). High blood viscosity (HBV),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were unchanged. Conclusion: The steroid-induced ANFH might be related to less NO and the abnormal hemorheology; and NO and hemorhe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arly diagnosis index for ANFH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oral head necrosis PATHOLOGY nitric oxide HEMORHEOLOGY early diagnosis index
下载PD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Method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卫 于健宁 陶筱娟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ABDC) on treat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ABDC) on treat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complicated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LE-ANFH).Methods:Thirty-four patients(51 joints) with SLE-ANFH were assigned by a random number table to two groups:22 patients(32 joi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2 patients (19 j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received Western medical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nti-inflamm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but an ad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rescribed based on ABDC principle was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observation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lasted for 3 years.Results:The patients' conditions in the two groups,as assessed by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 staging,were similar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the raised Harris functional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post-treatment symptom improving rate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72.73%,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0.00%,P0.05).Moreover,the former was superior in improving hematologic and hemorrheologic parameters in terms of prolonging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lowering whole blood middle/low shear viscosity,and plasma viscosity(P0.05 or P0.01). Two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non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Conclusions:Chinese medicine ABDC therapy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LE-ANFH.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ts effects on improving high coagulation manner and trend for getting em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emoral head ischemic necrosis Chinese medicine activating blood and dredging collaterals
原文传递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团队康复模式对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敏 吕雪 +1 位作者 张梦楠 张静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调研和分析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团队康复模式对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调研和分析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团队康复模式对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皆行髋关节置换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则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团队康复模式,比较2组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变化情况,统计Harris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观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团队康复模式在缺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理念 缺血型股骨头坏死 肌酸磷酸激酶 HARRIS评分
下载PDF
基于足三阴经筋理论的小针刀松解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研究
5
作者 刘广宇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8期3078-3081,3089,共5页
目的 研究在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闭合性小针刀松解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2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 目的 研究在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闭合性小针刀松解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2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8例接受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闭合性小针刀松解疗法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常规闭合性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足三阴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小针刀松解术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躯体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闭合性松解术 小针刀 桃红四物汤 足三阴经筋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刘英杰 韩昆 +3 位作者 苏敬彬 彭光远 何晓辰 王金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冲击波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仙灵骨葆胶囊。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骨密度、影像学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96.00%(48/50)vs 70.00(35/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股骨粗隆、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骨坏死区灰度、股骨头灰度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坏死区体积及血清N-端骨钙素(N-terminal osteocalcin,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otal type I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P1NP)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冲击波治疗可有效调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相关血清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骨密度,进一步可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改善影像学指标,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度,进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冲击波 仙灵骨葆胶囊 骨密度
下载PDF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杨阳 吴健 +2 位作者 娄塞鹤 丁艺婷 王世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0-833,共4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对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骨密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骨代谢指标(OPN、OPG、OST、CTX-Ⅰ)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arris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OPN、OST、CTX-Ⅰ降低(P<0.05),骨密度增加(P<0.05),OPG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可提高肾虚血瘀证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合滋补肝肾法 常规治疗 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肾虚血瘀
下载PDF
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组方规律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钱朝良 邢涛 +2 位作者 李向洲 韩李霞 杨博 《中医康复》 2024年第8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近12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用药组方规律,并综述目前相关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5日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探讨近12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用药组方规律,并综述目前相关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5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和PubMed收录的关于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中药处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19和SPSS Modeler 15.0,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42条中药处方中共出现了166种中药,总频次为591次;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其中当归和牛膝各为一个聚类,甘草、黄芪、川芎、红花、熟地黄、丹参、骨碎补、杜仲和续断为一个聚类,鹿角胶、乳香、白芍、鸡血藤和淫羊藿为一个聚类,其余20味药物为一个聚类;得到10个高价值中药组合,分别为乳香-没药、鸡血藤-威灵仙、白芍-柴胡、鸡血藤-威灵仙-白芍、鸡血藤-生地黄-桂枝、鹿角胶-菟丝子-赤芍、补骨脂-菟丝子-桂枝、乳香-没药-补骨脂、乳香-没药-淫羊藿和乳香-没药-鹿角胶。结论:近10年来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主要选用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高价值对症治疗中药组合较多,且均符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常见症状,同时一些单味中药值得进一步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早期 中药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和相关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光辉 李小荣 +1 位作者 易进 李岳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并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CT征象。随访2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出现... 目的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CT征象,并分析CT灌注参数对股骨头塌陷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观察CT征象。随访2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股骨头塌陷分为塌陷组、未塌陷组,对比两组CT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预测股骨头塌陷的价值。另根据随访期间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CT参数,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CT征象显示,45例患者以股骨头呈拥挤融合与扇状硬化改变、骨小梁增粗或骨质硬化为主,53例患者以股骨头关节面轻微塌陷、骨小梁微骨折、部分出现皮质下新月征为主;随访2年,9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34例股骨头塌陷(34.69%),20例预后不良(20.41%);塌陷组MMT、BV、BF均低于未塌陷组(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MMT、BV、BF及三者联合预测股骨头塌陷的AUC分别为0.819(95%CI:0.738-0.900)、0.878(95%CI:0.812-0.945)、0.873(95%CI:0.807-0.940)、0.955(95%CI:0.921-0.990);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性别、年龄、病因、坏死形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Ficat分期、坏死部位在外上象限比例、坏死体积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MMT、BV、BF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cat分期(Ⅲ期)、坏死部位(外上象限)、坏死体积比例高是影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MMT上升、BV上升、BF上升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CT可有效检出早期股骨头坏死,CT征象以骨质硬化、骨小梁增粗、新月征为主,且CT灌注参数与股骨头塌陷风险、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股骨头坏死 CT征象 CT灌注参数 股骨头塌陷 预后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研究
10
作者 刘泽霖 任天琦 +1 位作者 高鲁 胡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血清学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中药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中药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统计2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61例,总有效率为96.83%,手术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55例,总有效率为87.30%,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肿胀、便秘、口渴、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手术组高于中药组(P<0.05)。2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升高,手术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延长,中药组长于手术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医症状、凝血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增加骨密度,降低疼痛,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府逐瘀汤 凝血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鸿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CT、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77例疑似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的检查,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 目的 探讨CT、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77例疑似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的检查,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于分期的诊断差异。结果 77例疑似患者最终有58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有19例其他骨关节疾病患者。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4.21%,符合率为81.82%。MRI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4.83%,特异度为100%,符合率为96.10%。MRI检查对Ⅰ期患者的检出率为91.43%,高于CT检查的71.43%(P <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价值,其中MRI相较CT在Ⅰ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增加早期确诊疾病的机会,有助于更早对疾病实施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罗序国 熊明洁 江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影像学评价、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ONFH效果较佳,在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药 针刺 影像学 髋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周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药物灌注介入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 目的研究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4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药物灌注介入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3年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5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年的疼痛减轻程度分别为(45.17±4.69)%、(57.53±5.14)%、(66.73±5.96)%,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分别为(0.95±0.16)、(1.53±0.19)、(1.74±0.14)级,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分别为(0.82±0.18)、(1.41±0.22)、(1.56±0.28)级。患者治疗后3年的疼痛减轻程度、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均大于治疗后6、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疼痛减轻程度、患肢活动范围改善级别、无痛行走距离改善级别均大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14±1.97)分、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为(3.17±1.24)分、治疗后3年的VAS评分为(2.11±0.74)分。治疗后3年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调节股骨头血供情况,缓解髋关节疼痛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是较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保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选择性药物灌注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张玉龙 王猛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究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50例早中期ONFH患者,其中25例患者进行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牵开治疗,设为治疗组;另外25... 目的探究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50例早中期ONFH患者,其中25例患者进行FVFG联合髋关节外固定架牵开治疗,设为治疗组;另外25例仅进行单纯FVFG,设为对照组。观察各组Harris评分、VAS评分及X线分级评定的改善情况,分析相关影像学指征。结果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X线分级评定显示观察组96%患者有效,而对照组84%的患者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VFG联合髋关节外架牵开治疗早中期ONFH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 髋关节外架牵开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海宽 王正 张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50-354,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治疗,疗程3个月。进一步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治疗,疗程3个月。进一步随访观察受治者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arris和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Harris评分,降低VA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 浮针疗法 仙灵骨葆胶囊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优质功能锻炼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齐静 袁冬 冯雪英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讨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优质功能锻炼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股骨头坏死手术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和常规锻炼组,... 目的研讨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优质功能锻炼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股骨头坏死手术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和常规锻炼组,各40例。常规锻炼组患者采用早期优质功能锻炼,中药联合组患者在常规锻炼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进行护理,两组均持续3个月。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比较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两组术后1 d、3 d、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中药联合组评分高于常规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中药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FIB、TT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中药联合组FIB、TT水平低于常规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中药联合组并发症(压疮、关节脱位、肺部感染)发生率(5.00%)低于常规锻炼组(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优质功能锻炼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护理能提高患者髋关节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早期优质功能锻炼 股骨头坏死 术后护理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游离移植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5 位作者 徐铮宇 眭述平 宋文奇 金东旭 施慧鹏 王坤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10月~2 0 0 2年 2月 ,对 2 6例 ( 31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获随访的 2 1例( 2 5髋 )随访时间... 目的 探讨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0年 10月~2 0 0 2年 2月 ,对 2 6例 ( 31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了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获随访的 2 1例( 2 5髋 )随访时间为 6~ 18个月 ,平均 12个月。根据患髋术前 Steinberg分期 : 期 ,5髋 ; 期 ,8髋 ; 期 ,12髋。 结果2 1例 ( 2 5髋 )中各期患者的 Harris评分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患者能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和工作。随访的 X线片显示 ,18髋的股骨头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6髋未出现明显的改变 ,1髋恶化。 结论 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游离移植 腓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 患者 术后 恶化 恢复
下载PDF
改良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长青 曾炳芳 +5 位作者 眭述平 袁霆 徐铮宇 邵雷 李鸿帅 张开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 方法 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治疗124例(13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83例(93髋),女41例(46髋);年龄16~57岁,平均36.4岁.其中创伤性49例...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 方法 2000年10月~2004年8月,共治疗124例(13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男83例(93髋),女41例(46髋);年龄16~57岁,平均36.4岁.其中创伤性49例(54髋),激素性29例(32髋),酒精性19例(21髋),特发性27例(32髋).SteinbergⅡ期50髋,Ⅲ期71髋,Ⅳ期18髋,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79.3、69.3和58.4分.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技术,设计髋前小切口入路,并采用改良的坏死清理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 结果游离腓骨手术时间为10~30 min,平均15 min.总手术时间为80~120 min,平均90 min.髋部切口长为6~12 cm,平均8 cm.总出血量为100~300 ml,平均200 ml.术后并发症少,平均住院时间7 d.患者随访6个月~3年8个月,其中随访1年以上65例(78髋)患者的X线片显示:62髋(79.5%)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4髋(17.9%)无明显变化,2髋(2.6%)恶化.Harris评分平均为:Ⅱ期94.4分,Ⅲ期86.0分,Ⅳ期74.1分.术后10例出现股前外侧皮肤麻木和感觉减退,1例小腿伤口延迟愈合,6例足背感觉异常,5例出现一过性供体肌力减弱,3例踝关节活动不适,但均未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具有出血少、解剖清晰、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腓骨 移植
下载PDF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通 王国华 +2 位作者 胡斌 姜立民 安丰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11-512,共2页
目的 对 3 0例 48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检查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行髋关节MRI和X线片检查。结果 在 3 0例 48髋中 ,双侧 18例 ,单侧 12例。依据Ficat分期 :Ⅰ期 3 9髋 ,Ⅱ期 9髋。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在临床... 目的 对 3 0例 48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检查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行髋关节MRI和X线片检查。结果 在 3 0例 48髋中 ,双侧 18例 ,单侧 12例。依据Ficat分期 :Ⅰ期 3 9髋 ,Ⅱ期 9髋。X线片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在临床上凡是有髋部疼痛、功能障碍、长期饮酒及服用类固醇激素者都应进行MRI检查 ,力求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成人
下载PDF
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5
20
作者 董天华 孙俊英 +1 位作者 瞿玉兴 王禹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例(14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对假体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49岁.对13例(16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 目的探讨采用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例(14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并对假体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49岁.对13例(16髋)Ficat分期为Ⅲ期或早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全髋表面置换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48岁. 结果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1~5年,髋关节Harris 评分从术前平均39分增至91分;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移位,近段股骨和髋臼无骨吸收和骨溶解,髋关节间隙除1例轻度狭窄外余均无磨损征象,无1例翻修.全髋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4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0分增至93分,有1例因技术原因术后半年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评为失败. 结论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表面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