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b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middle and low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被引量:2
1
作者 Yi Ren Chang Su +3 位作者 Yang Zhou Xiang Zhao Cheng-Liang Yang Yong-Yu Li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7期17970-17975,共6页
AIM: To evaluate whethe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s an alternative to neck lymph node surgery and if it provides a survival benefit for those receiving two-field, chest and abdomen, lymphadenectomy.
关键词 middle and low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B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下载PDF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杰 陈明治 高鹏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胸腹腔镜根治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以及术前及术后7 d的营养相关状况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和体质量指数(BMI),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ALB、TP、PA、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患者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根治术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吻合口瘘
下载PDF
双弧与对偶弧技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VMAT计划中的剂量学研究
3
作者 冯永富 龙雨松 +3 位作者 谭军文 贺先桃 李钢 王占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对比双弧(two arc,TA)和对偶弧(dual arc,DA)技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中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目的:对比双弧(two arc,TA)和对偶弧(dual arc,DA)技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中对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某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使用RayStation 4.7.5.4计划系统的RayArc模块为每例患者分别制订TA和DA放射治疗计划,并对比2种计划的PTV D_(2)、D_(5)、D_(50)、D_(95)、D_(98)、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出束时间、总机器跳数,以及OAR肺V_(5)、V_(10)、V_(20)、V_(30)、Dmean,心脏V_(30)、V_(40)、Dmean和脊髓Dmax等剂量学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计划PTV的CI、HI、D_(2)、D_(5)、D_(50)、D_(95)及出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A计划的D98及总机器跳数均高于TA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保护方面,DA计划的心脏V_(30)、V_(40)、D_(mean)较TA计划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V_(5)、V_(30)、D_(mean)及脊髓D_(max)较TA计划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技术相比于TA技术在PTV剂量分布和OAR受量方面更具优势,选择DA技术制订食管癌VMAT计划,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下段食管癌 双弧 对偶弧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参数
下载PDF
Monaco放疗计划系统控制点设定对中下段食管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4
作者 王浩 杨蕴一 +6 位作者 李毅 丁绮 郭峰 巩延涛 陈根祥 车亚 任英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控制点(CP)不同取值对中下段食管癌动态调强放疗(dIM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动态调强放疗的13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Monaco放疗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分别以C... 目的:研究Monaco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控制点(CP)不同取值对中下段食管癌动态调强放疗(dIMRT)计划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动态调强放疗的13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Monaco放疗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分别以CP限值为10、20、30、40、50、60、80、130和200设计9组dIMRT计划,除CP参数外其他优化参数均保持不变,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OAR)肺部、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差异。结果:随着CP限值的增大,靶区最大剂量即2%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2%))、平均剂量即50%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50%))和剂量均匀性指数(HI)呈先减小然后趋于平稳;靶区最小剂量即98%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98%))和靶区适形度指数(CI)呈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OAR的各剂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5、10、20、30Gy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5)、V_(10)、V_(20)、V_(30))变化范围分别为1.13%、0.75%、0.29%和0.19%,肺部平均剂量(V_(mean))最大偏差18.7 cGy;心脏V_(10)、V_(20)、V_(30)、V_(40)变化范围分别为2.2%、1.23%、1.39%和1.12%,心脏V_(mean)最大偏差63.85 cGy,脊髓D_(max)最大偏差70.78 cGy.9组计划实际控制点个数(CP_(s))、计划执行时间(DT)、计划复杂度机器跳数与实际控制点个数比值(MU/CP_(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57、25.145、135.467,P<0.05)。结论:在中下段食管癌dIMRT计划中,最大CP值设定为40~50,在满足靶区和OAR剂量的前提下能够减少计划的优化时间、子野数目和患者的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点(CP) 中下段食管癌 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dIMRT) 剂量学
下载PDF
腔镜Ivor-Lewis胃游离优化策略与经典全腔镜Ivor-Lewis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三虎 姬翔 +6 位作者 贠宇辉 景鑫 辛向兵 颜振科 刘旭 李万山 郑春龙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70-874,共5页
目的比较腔镜Ivor-Lewis胃游离优化策略与经典全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82例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 目的比较腔镜Ivor-Lewis胃游离优化策略与经典全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82例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经典全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Ivor-Lewis胃游离优化策略。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胃肠功能恢复进程、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和应激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胃肠激素及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3 d时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CCK及SOD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而血清ACTH、Cor及MD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0%)及术后1年复发率(5.00%)、生存率(97.50%)与对照组(分别为21.95%、10.26%、94.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Ivor-Lewis胃游离优化策略治疗早中期食管癌患者可调节胃肠激素,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期食管癌 胃肠激素 应激指标 全腔镜Ivor-Lewis手术
下载PDF
两种径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手术评价 被引量:18
6
作者 罗强 蓝碧洋 +3 位作者 钟醒能 黄绍华 张晓安 黄斯阳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746-748,共3页
目的:比较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4例行左胸入路治疗(左胸组)和42例行右胸入路治疗(右胸组)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种径路的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率。结果:左... 目的:比较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4例行左胸入路治疗(左胸组)和42例行右胸入路治疗(右胸组)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种径路的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率。结果:左胸组清扫淋巴结12.1±5.3枚,右胸组清扫淋巴结16.9±6.4枚(P<0.05);左胸组3年复发率高于右胸组(P<0.05),3年总生存率低于右胸组(P<0.05);左胸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53%,低于右胸组的47.62%(P<0.05);左胸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5.5±38.9 min和459.4±50.2mL,优于右胸组的288.3±49.8min和519.1±69.2 mL(P<0.05)。结论:经右胸入路操作复杂,并发症较多,但可减少淋巴结复发,并提高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段食管癌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肺低剂量区体积预测胸中下段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曹彦坤 沈文斌 祝淑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明确肺低剂量区体积在预测接受放射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价值。方法对205例接受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 目的明确肺低剂量区体积在预测接受放射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价值。方法对205例接受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计划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低剂量区体积指标的价值。结果全组患者出现≥2级RP的患者为60例占29.27%(60/205),其中2级48例(23.41%),3级10例(4.88%),4级2例(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病变X线长度、GTV最大横径、GTV长度、射野数、肺MLD、GTV体积、PTV体积、肺V5、肺V10和肺V15均影响患者≥2级RP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射野数、肺MLD及肺V5为患者≥2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肺V5取值为51.17%为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效能值。结论肺低剂量区体积V5为接受放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发生≥2级RP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在以后制定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计划时应该予以重视,取值应≤5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下段食管癌 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体积 急性放射性肺炎 预测指标
下载PDF
Ivor Lewis与左胸后外侧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涛 骆金华 张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胸后外侧径路手术(80例)两组,比较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 Lewis术在上纵隔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准确表达术后的病理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食管癌 Ivor Lewis术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经左、右胸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对食管中下段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建 李仙娥 +3 位作者 匡裕康 黄传生 何枝生 王欢元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11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左、右胸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中下段癌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即左胸后外侧入路组(左胸组);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组(右胸组)... 目的探讨经左、右胸2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食管中下段癌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按分配床位单、双数,将患者分为2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即左胸后外侧入路组(左胸组);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组(右胸组)。结果右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左胸组显著增加(P<0.001)。右胸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4.9%,左胸组为23.1%(P<0.001)。其中,右胸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左胸组明显增多(14.1%VS 7.1%,P<0.001)。左胸组平均清扫淋巴结(12±5)枚,右胸组(18±10)枚(P<0.001)。从送检淋巴结的解剖分布情况来看,右胸组平均清扫上纵隔淋巴结(包括右喉返神经旁、胸内气管旁组淋巴结)数目明显比左胸组增多。右胸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左胸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选择右胸手术入路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胸两种手术入路 胸中下段食管癌 手术治疗
下载PDF
Ⅲ期食管中段癌5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俊 黄元络 +1 位作者 李震云 江晓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Ⅲ期食管中段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左胸或右胸径路手术治疗572例Ⅲ期食管中段癌。结果总切除率为7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手术死亡率为1.1%;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3... 目的分析Ⅲ期食管中段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左胸或右胸径路手术治疗572例Ⅲ期食管中段癌。结果总切除率为7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手术死亡率为1.1%;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39.1%和19.3%。结论Ⅲ期食管中段癌能否切除,取决于肿瘤外侵的程度;提高手术操作的技巧,保护食管胃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手术污染以及加强术后抗炎症治疗和全身支持等措施是预防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中段癌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聪 梁黎 +3 位作者 高绪峰 何友安 刘秦嵩 王先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 目的:探讨并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并收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医科达容积调强放疗(VMAT),观察组患者给予TOMO放疗。比较两组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靶区剂量学参数和心功能参数。放疗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2.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8%(P<0.05);观察组GTV、PTV的D_(2)、D_(50)、HI均低于对照组,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肺、右肺和双肺V_(5)和D_(mean)均高于对照组(P<0.05),V30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2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脑钠肽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86.79%,与对照组(82.6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MO放疗在胸下段食管癌治疗中的疗效较好,可降低对患者心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肺功能保护不具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胸下段食管癌 心功能 肺功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牟艳红 刘强 +1 位作者 方志祥 梁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方法运用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和对其不良反应状况和生存质量带来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2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试...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方法运用在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和对其不良反应状况和生存质量带来的影响作用。方法对12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例。试验组行IMRT,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记录两组放疗后3个月临床缓解率、急性不良反应状况和放疗效果满意率,统计两组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定分数。结果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临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93.8%vs 71.9%,P<0.05)。试验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放疗前生存质量评定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两组分数均提高,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定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9%vs 75.0%,P<0.05)。结论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实施IMRT的近期治疗疗效良好,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状况较轻,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经典与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 段东奎 +3 位作者 金哲 李伟 张耕瑞 王俊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5675-5679,共5页
目的:比较经典Ivor-Lewis手术与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为中下段食管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01/2013-12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经典Ivor-Lewis手术的67例(经典组)或改... 目的:比较经典Ivor-Lewis手术与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对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为中下段食管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01/2013-12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经典Ivor-Lewis手术的67例(经典组)或改良Ivor-Lewis手术的66例(改良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病理情况,检测两组术前1 wk、1 d及术后2 wk的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同时记录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经典组和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为204.7 min±42.1 min和改良组192.5 min±38.7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典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改良组(8.02±1.65 vs 3.73±0.89,P<0.05),且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N1的比例高于改良组(23.88%vs 12.12%,P<0.05);两组术后的呼吸频率高于术前,且VC、FEV1及M V V水平低于术前,且经典组术后的呼吸频率、VC及FEV1均优于改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典组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差异低于改良组(2.99%vs 12.12%,P<0.05).结论:经典Ivor-Lewis手术对于中下段食管癌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好,且在降低肺损伤及术后并发症上有优势,更符合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Ivor-Lewis手术 改良Ivor-Lewis手术 中下段食管癌 肺功能
下载PDF
ERAS模式在Ivor-Lewis联合空肠造瘘术在下段食管癌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超 韩志锋 +1 位作者 王志宁 陈亮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分析ERAS模式在Ivor-Lewis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Ivor-Lewis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8,常规模式)... 目的 分析ERAS模式在Ivor-Lewis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Ivor-Lewis联合空肠造瘘术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8,常规模式)与ERAS组(n=59,ERAS模式)。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指标、应激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ERAS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两组应激指标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术前增高,ERAS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两组EORTCQLQ-C30量表躯体、情绪、角色、认知、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术前增高,且ERAS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ERA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25%,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空肠造瘘术联合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中采用ERAS模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食管癌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 Ivor-Lewis术 空肠造瘘术
下载PDF
改良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42例经验体会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胜 胡卫建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725-172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上腹右胸两切口(改良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2年9月采用改良Ivor-Lewis术治疗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吻合口瘘1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改良式上腹右胸两切口(改良Ivor-Lewis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2年9月采用改良Ivor-Lewis术治疗4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吻合口瘘1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2例,胃排空障碍2例,均经保守治愈,淋巴结清扫共357个,平均8.5个,淋巴结阳性率约25%。结论改良Ivor-Lewis术暴露良好,视野清晰,对胸腹腔纵隔淋巴结清扫彻底。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比较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or-Lewis术 中下段食管癌 食管癌切除术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胸内消化道瘘的外科治疗5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屈大望 孙承军 +6 位作者 苏延军 张熙曾 张振 魏键 白人华 王家录 高计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 总结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 (即 72 h之内 )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报告 5例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病历 ,均采取二次剖胸探查 ,重新吻合或瘘口处修补方法解决消化道瘘。结果  5例中 4例治愈出院 ,1例术后并发呼... 目的 总结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 (即 72 h之内 )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报告 5例早期发生胸内消化道瘘病历 ,均采取二次剖胸探查 ,重新吻合或瘘口处修补方法解决消化道瘘。结果  5例中 4例治愈出院 ,1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瘘病人应采用手术为应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早期胸内消化道瘘 二次剖胸手术
下载PDF
Ivor-Lewis治疗对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东奎 苏鹏飞 +1 位作者 李伟 金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821-3825,共5页
目的:探析Ivor-Lewis治疗对食管中下段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前瞻性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Ivor-Lewis手术治疗组(简称观察组)... 目的:探析Ivor-Lewis治疗对食管中下段癌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前瞻性原则,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Ivor-Lewis手术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与左胸一切口手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6 mo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57.8 min±43.2 min),术中出血量(223.9 mL±57.2mL)、淋巴结清扫数目(16.0个±3.5个)及喉返神经损伤(17.65%)、胃潴留(8.82%),与对照组手术时间(210.7 min±48.2 min),术中出血量(187.4 mL±51.8 mL)、淋巴结清扫数目(11.5个±3.0个)及喉返神经损伤(2.94%)、胃潴留(2.94%)比较,均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1.9 d±4.0 d)以及肺部感染(5.88%)、心律失常(5.88%)、吻合口瘘(2.94%)、脓胸(2.94%)、呼吸衰竭(2.94%),与对照组住院时间(26.7 d±4.8 d)以及肺部感染(11.76%)、心律失常(29.41%)、吻合口瘘(8.82%)、脓胸(11.76%)、呼吸衰竭(26.47%)比较,均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随访3 mo生活质量指标生理机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PF)(69.5分±11.0分)、生理职能(physiological role,RP)(69.1分±13.6分)、情感职能(emotion role,RE)(71.3分±15.3分),随访6 mo生活质量指标PF(79.4分±12.6分)、RP(83.5分±11.6分)、RE(84.2分±13.4分),与对照组随访3 mo生活质量指标PF(57.3分±11.6分)、RP(55.9分±13.6分)、RE(55.4分±15.1分),随访6 mo生活质量指标PF(61.3分±12.7分)、RP(64.7分±11.6分)、RE(65.2分±13.1分)比较,均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中下段,可有效进行淋巴清扫,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术后心肺的并发症较少,且生活质量改善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下段 Ivor-Lewis术式 左胸一切口术式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管状胃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温民 郭占领 +4 位作者 杨国红 李彬 高文平 靳义 侯素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的改良方法及其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2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21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改良管状胃组(n=108)和管状胃组(n=105... 目的:探讨管状胃的改良方法及其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2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21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改良管状胃组(n=108)和管状胃组(n=105),改良管状胃组制作改良管状胃,管状胃组制作管状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残胃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管状胃组术后死亡1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改良管状胃组无死亡及吻合口瘘病例。改良管状胃组手术时间[(147.89±11.32)min]少于管状胃组[(172.72±11.76)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453,P=0.000)。改良管状胃组术后残胃出血量[(371.33±99.13)mL]少于管状胃组[(456.89±109.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19)。改良管状胃组术后住院时间[(14.78±3.72)d]与管状胃组[(15.89±4.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3,P=0.399)。结论改良管状胃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手术中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残胃出血量,是基层医院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疗效更好的手术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胸中下段癌 改良管状胃 食管癌切除术
下载PDF
IMRT、sIMRT及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博 吴建语 +5 位作者 沈佳鹏 阮必顺 许锦慧 龙泉先 何玉凤 彭志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n=33)、sIMRT组(n=40)及3DCRT组(n=32),比较各组靶...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n=33)、sIMRT组(n=40)及3DCRT组(n=32),比较各组靶区2%体积的器官所受照射剂量(D_(2))、D_(50)、D_(98)、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双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_(5))、V_(10)、V_(20)、脊髓最大剂量(D_(max))和心脏平均剂量(D_(mean))等。结果:IMRT组和sIMRT组D_(2)、D_(50)、D_(98)和HI分别为(6659.43±161.15)cGy和(6603.55±145.54)cGy、(6312.26±132.20)cGy和(6289.94±121.17)cGy、(5815.43±114.41)cGy和(5801.16±120.03)cGy、(1.09±0.04)和(1.08±0.03),显著高于3DCRT组(P<0.05),CI分别为(0.71±0.02)和(0.72±0.03),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双肺V_(5)、V_(10)、V_(20)和脊髓D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sIMRT组心脏D_(mean)分别为(784.69±101.16)cGy和(796.79±112.28)cGy,显著低于3DCRT组(P<0.05);s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432.24±71.19)MU和(18.03±5.56),显著低于IMRT组和3DCRT组(P<0.05);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501.16±78.98)MU和26.65±7.140,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放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IMRT和sIMRT靶区剂量参数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sIMRT心脏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低,临床上可优先选择sIMR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简化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胸中段 食管癌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最优计划参数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晓龙 刘吉平 +3 位作者 陈祥 王彬冰 潘林飞 张莉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137-2141,2146,共6页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最优计划参数,初步制定治疗规范.方法 搜集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接受HT的18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病例,统计各例放疗计划的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剂量... 目的 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用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最优计划参数,初步制定治疗规范.方法 搜集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接受HT的18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病例,统计各例放疗计划的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剂量学参数、单次治疗时间、机器跳数(MU);记录全部540次摆位误差数据,包括3例154次修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据;分析18次计划剂量验证结果,包括点绝对剂量偏差及γ通过率;利用M=2.5Σ+0.7δ计算靶区边界外扩值;对18例患者分别制作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与HT计划进行多参数比较;抽取3例进行不同射野宽度(FW)和螺距(pitch)组合的HT计划设计,确定最优计划参数;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热塑体模组和真空负压垫组摆位误差在左右(X)、头脚(Y)、前后(Z)和横断面上的旋转(Rol)分别为(1.71±1.62)mm、(1.21±1.28)mm、(1.18±1.41)mm、(0.55±1.02)°和(1.68±1.71)mm、(1.23±1.57)mm、(1.22±1.31)mm、(0.73±1.21)°,对应的靶区外扩值在X、Y、Z分别为5.41mm、3.92mm、3.94mm和5.40mm、4.13mm、3.97mm.3例在线修正前后的摆位误差在X、Y、Z和Rol分别为(1.63±1.59)mm、(1.25±1.33)mm、(1.19±1.29)mm、(0.61±1.12)°和(0.61±0.41)mm、(0.52±0.49)mm、(0.43±0.52)mm、(0.51±0.52)°,对应的靶区外扩边界值分别为5.19mm、4.06mm、3.76mm和1.81mm、1.64mm、1.44mm.计划剂量验证的点绝对剂量偏差平均值为(0.14±1.54)%,γ通过率平均值为(95.47±2.35)%.HT与IMRT和VMAT相比,在PTV、脊髓、心脏、肺的最大剂量和肺的V20、V30上具有优势(H=10.786、14.028、7.433、11.403、7.138、6.847,P=0.006、0.001、0.024、0.003、0.028、0.049),但是在PTV均匀性、适形性、危及器官平均剂量、治疗时间、MU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T最优计划参数设置为:FW=2.5cm、Pitch=0.287、调制因子(MF)=2.7.结论 HT与IMRT、VMAT相比优势在于降低靶区及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和肺的体积剂量,基于兆伏级CT的摆位误差修正功能可确保每次治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中下段食管癌 螺旋断层放疗 剂量学比较 摆位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