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idging therapy and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Hong-Ju Ding Cong Ma +1 位作者 Fu-Ping Ye Ji-Fang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27期8051-8060,共10页
BACKGROU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cerebral infarc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f the patient is complicated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In ... BACKGROU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cerebral infarc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f the patient is complicated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In addition,the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is low,so mechanical thrombectomy,that is,bridging therapy,is neede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ridging therapy and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ith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20 were divided into a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n=48)and a bridging group(n=48).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as performed i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and bridging therapy was used in the bridging treatment group.Comparison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data of the two groups(from admission to imaging examination,from admission to arterial puncture,from arterial puncture to vascular recanalization,and from admission to vascular recanalization),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and Glasgow Coma Scale(GCS)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rognosi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RESULTS I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the time from admission to imaging examination was 24.32±8.61 min,from admission to arterial puncture was 95.56±37.55 min,from arterial puncture to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was 54.29±21.38 min,and from admission to revascularization was 156.88±45.51 min,and the corresponding times in the bridging treatment group were 25.38±9.33 min,100.45±39.30 min,58.14±25.56 min,and 161.23±51.15 mi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P=0.564,0.535,0.426,and 0.661,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betwee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79.17%)and the bridging group(75.00%)(P=0.627).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16.69±4.91 and 12.12±2.07)and the bridging group(7.13±1.23) and(14.40±0.59)in preoperative NIHSS score and GCS score(P=0.200 and 0.203,respectively).After the operation,the NIHSS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and the GCS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opera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and GCS scores betwee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6.91±1.10 and 14.19±0.65)and the bridging group(7.13±1.23 and 14.40±0.59)(P=0.358 and 0.101,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ho achieved a good prognosis betwee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52.08%)and the bridging group(50.008%)(P=0.838).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direct thrombectomy group(6.25%)and the bridging group(8.33%)(P=0.913).CONCLUSION Bridging therapy and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can safely treat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achieve good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effects and prognoses,and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ing therapy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Cardi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 anterior circulation macrovascular occlusion
下载PDF
Endovascular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for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
2
作者 Xiangkong Song Qing Zhang +2 位作者 Lilin Gao Jie Qi Guoqing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5期43-46,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pply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an unknown time window.Methods:The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our hospital,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the patients with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100 patients,50 patients with an unknown time window and 50 patients with definite time window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named as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given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were given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sults:Patients’data on HIHSS score befor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rate of Mrs≤2 rating after 90 days of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which was not meaningful.The differences in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erning HIHSS scores were relatively significant 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will be applied in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unknown time wind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double mismatch technique Unknown time window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Therapeutic effect
下载PDF
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研究
3
作者 卢知娟 赖锦星 +3 位作者 刘华石 黄靖茹 李俊达 赖朝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定量化脑电图对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并随访3个月,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行定量化脑电图检测,包括(θ+δ)/(α+β)比值(DTABR)、大脑对称指数(BSI),比较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基础资料间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定量化脑电图预测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89例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61例预后良好为预后良好组,28例预后不良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DTABR、BSI为(0.84±0.11)、(0.09±0.02),低于预后不良组的(1.35±0.16)、(0.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TABR、BSI为影响前循环脑梗死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高危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DTABR、BSI及联合检测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33、0.965,联合检测价值更高。结论定量化脑电图在预测前循环脑梗死术后预后中具有较高价值,且操作简单、更为客观,可作为早期必检项目推广,以便于完善脑梗死的早期救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血管重建术 定量化脑电图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
4
作者 方敏 干克娜 +2 位作者 刘卉 曾宏亮 罗征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6-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 目的探讨鼻饲时机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 h留置胃管,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结果A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短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入院第7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3个月mRS评分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时,于手术前开展鼻饲,能够降低肺部感染相关发生率,有助于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时机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 脑梗死 卒中相关肺炎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轻症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钱倩 张静 +5 位作者 边伟林 邢晓明 张欣 白艳梅 赵小妹 高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的轻症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入院时NIHSS评分≤5分的APCCI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与非END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21例发生END,发生率为18.10%。以END为终点事件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水平(OR=1.096,95%CI=1.034~1.158)、基线NIHSS评分(OR=2.263,95%CI=1.085~3.44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1.187,95%CI=1.043~1.332)、中段梗死(OR=4.012,95%CI=1.579~7.688)和肺部感染(OR=1.285,95%CI=1.164~1.406)是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TC、基线NIHSS评分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段梗死和合并肺部感染是轻症APCCI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造影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明丽 蔡艳 +2 位作者 黄崇闲 张秋月 劳燕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剂达峰时间差(DTTP)、斑块面积(A)、增强强度(EI)、增强密度(ED)、颈动脉狭窄率],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参数;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的斑块厚度(2.51±0.29)mm明显较脑梗组的(3.05±0.48)mm薄,DAT(2.36±0.45)s、DTTP(2.41±0.36)s明显较脑梗组的(2.07±0.36)、(1.66±0.37)s长,EI(11.21±4.39)dB、ED(15.45±3.47)dB/mm^(2)、颈动脉狭窄率(71.92±6.08)%明显较脑梗组的(19.97±4.54)dB、(27.21±5.06)dB/mm^(2)、(88.56±7.32)%低,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无显著差异(P>0.05)。41例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分布: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着斑块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斑块厚度明显增厚,DAT、DTTP明显减小,EI、ED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呈负相关(r=-0.812、-0.796,P<0.05)。结论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利用CEUS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斑块强化程度 前循环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熊建 屈战利 +2 位作者 任瑜 尹均明 季一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探讨血管痉挛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01—2023-06就诊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42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且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在治疗期间发生血管痉挛进行分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管痉挛发生的因素。比较2组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分析血管痉挛是否影响患者预后。结果纳入428例患者,其中34例发生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总取栓次数、支架取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和术前mRS评分是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组间mTICI分级、术后90 d mRS评分、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痉挛未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年龄、术前mR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期间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取栓总次数和支架取栓次数可能影响血管痉挛的发生。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并未降低再灌注成功的可能性,且不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血管痉挛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常勇 李莉 +1 位作者 陈琳 曾超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对初诊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MCI)继发脑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MCI继发脑水肿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取栓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予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4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水肿体积显著缩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7.27%比12.73%,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甘露醇治疗初诊急性前循环MCI继发脑水肿,能明显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甘露醇 初诊 急性脑梗死 前循环 大面积脑梗死 脑水肿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孙炎 孔维丹 +1 位作者 王刚 刘宏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28-432,45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支架取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3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至接受支架取栓的治疗时间,将其分为≤3.0 h组(n=75)、3.0~4.5 h组(n=48)、4.6~6.0 h组(n=70),分别于发病后≤3.0 h、3.0~4.5 h、4.6~6.0 h接受支架取栓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7、2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3、7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治疗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14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及4.6~6.0 h组NI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ASPECT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MSE和MoC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3、7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IL-4、hs-CRP和HMGB1含量显著升高(P<0.05);治疗90 d,与≤3.0 h组相比,3.0~4.5 h组和4.6~6.0 h组mRS≤2分占比明显降低(P<0.05),3.0~4.5 h组与4.6~6.0 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发病后≤3.0 h)进行支架取栓,临床疗效越好,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 急性脑梗死 支架取栓 时间窗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章子骏 付杰 韩静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前循环组(n=47)、后循环组(n=50)。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不同部位进展性脑梗死(P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2023年1月—2024年1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将其分为前循环组(n=47)、后循环组(n=50)。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减小,血小板计数(PLT)均上升,后循环组PDW和MPV均小于前循环组,PLT高于前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1周后,后循环组NIHSS评分均低于前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总有效率(86.00%)高于前循环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00%)与前循环组(14.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PIS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神经功能,其对后循环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梗死 后循环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血小板参数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世正 陈新新 黄建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超时间窗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前循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患者予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注射液维持48h,再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疗程均为2周,后续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栓弹力图、脑梗死出血转化情况。结果 治疗14d,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和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14d,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14d、随访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脑梗死出血转化情况发生。结论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可阻止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恶化,大大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且不增加脑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替罗非班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AGEs、NSE、GST水平与伴T2DM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
12
作者 张豪 王怡静 +5 位作者 张亚娟 王小红 何维 李嵩韬 聂莉 赵宗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637-2641,26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与伴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水平与伴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AACI)并发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185例伴T2DM的AACI患者作为观察组,185例不伴T2DM的AACI患者作为AACI组,另选取同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体检的18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AGEs、NSE、GST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统计观察组和AACI组患者VCI发生率,根据是否并发VCI将观察组患者分为VCI组和非VCI组,比较VCI组和非VCI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GEs、NSE、GST对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和AACI组血清AGEs、NSE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A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AACI组血清GS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A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组有73例患者,非VCI组有112例患者。观察组、AACI组VCI的发生率分别为39.46%(73/185)和27.57%(51/185)。观察组VCI发生率高于AACI组(P<0.05)。VCI组患者T2DM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非VCI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比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例及血清AGEs、NSE水平高于非VCI组,血清GST水平低于非V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延长、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有颈动脉斑块、合并高血压及血清AGEs、NSE水平升高,GST水平降低均是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GEs、NSE、GST联合预测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大于血清AGEs、NSE、GST单独预测的AUC(Z_(联合-AGEs)=4.632,P<0.001;Z_(联合-NSE)=4.075,P<0.001;Z联合-GST=4.318,P<0.001)。结论血清AGEs、NSE水平升高,GST水平降低均可提高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风险,血清AGEs、NSE、GST联合检测对伴T2DM的AACI患者并发VCI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2型糖尿病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13
作者 梁炳松 张岐平 +3 位作者 李育英 陈英道 李健 饶源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机械取栓术(MT)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MCE)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前循环LVO行MT治疗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VO)机械取栓术(MT)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脑水肿(MCE)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前循环LVO行MT治疗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MT相关资料、术后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等],根据患者MT术后是否发生MCE将其分为无MCE组和MC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MCE的发生率为30.53%(58/1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占比、术后ASPECT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术后ASPECTS是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影响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术后ASPECTS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的曲线下面积为0.936,大于四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MCE发生率较高,术前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术前NLR高及术后ASPECTS高的急性前循环LVO患者MT术后更容易发生MCE,术后ASPECTS联合术前NIHSS评分、梗死体积、术前NLR对急性前循环LVO MT术后患者发生MCE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恶性脑水肿 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评估
14
作者 张晓磊 陈博谦 +1 位作者 牛明磊 代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探究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取栓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机械取栓治疗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超时间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取栓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n=47例)与观察组(机械取栓,n=51例)。分析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率、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近期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对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提升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 超时间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强 崔小丽 +4 位作者 蒋锋 胡军 李志伟 刘军 张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M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和3~6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各46...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M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和3~6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各4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对单因素分析显示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MT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况、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初级卒中中心转入、桥接、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出血性转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高血压、吸烟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NIHSS评分、术后第3天NIHSS评分是影响M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NIHSS评分和术后第3天NIHSS评分较高会增加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MT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临床应充分关注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以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机械取栓 预后 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DWI-ASPECTS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满术千 李旭丹 +1 位作者 梁峰 邹建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侧支循环评估包括大脑前/后动脉偏侧优势(ACAL/PCAL... 目的探索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侧支循环状态与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侧支循环评估包括大脑前/后动脉偏侧优势(ACAL/PCAL)征象及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使用DWI-ASPECTS进行定量分析脑梗死严重程度。结果52例患者中,ACAL阳性17例(32.7%),PCAL阳性18例(34.6%),HVS显著22例(42.3%),平均DWI-ASPECTS(5±2)分。ACAL与PCAL、ACAL与HVS显著、PCAL与HVS显著分别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为P<0.001、P=0.004、P=0.010,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r=0.699、0.399、0.359。是否存在ACAL/PCAL征象,组间DWI-ASPECTS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存在HVS显著,组间DWI-ASPEC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1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通过观察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评估ACAL、PCAL与HVS可反映侧支循环状态,有助于脑梗死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高信号血管征 大脑前动脉偏侧优势征象 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征象 扩散加权成像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亚军 宋倩 +2 位作者 刘春霞 吴瑞 郭改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513-3517,共5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五聚素3(PTX3)]、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9.81±3.26)μmol/L、(122.67±9.35)U/mL、(453.98±10.8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7±5.31)μmol/L、(142.96±12.37)U/mL、(506.72±12.6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9.58±1.23)mg/L、(7.30±2.16)μg/L、(2.85±0.9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7±2.39)mg/L、(9.86±2.85)μg/L、(5.37±1.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21±0.36)分、(1.96±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8±1.87)分、(2.37±0.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略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术后的脑神经,减少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 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保护 血管介入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费娜 李超生 桂树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11-717,共7页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n=44)。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68.18%,高于对照组的43.90%(P<0.05);治疗后90 d内,2组颅内出血、再闭塞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更高,有利于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 替罗非班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预后
下载PDF
尤瑞克林注射液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志军 王秀芬 郭红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818-1821,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科128例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64例常规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常规静脉溶栓治疗,64例联合组患者加用尤瑞克... 目的:分析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使用尤瑞克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科128例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64例常规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常规静脉溶栓治疗,64例联合组患者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对比临床疗效、脑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相关因子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认知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 w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均高于常规组,脑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和认知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常规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相关血清因子和脑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老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的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王超 许冬华 吴菲菲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总负荷、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9月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的10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总负荷、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9月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的10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结果将其患者分作CI组(认知功能损害患者,70例)与NCI组(认知功能未损害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测,同时用Fazekas量表评估患者脑实质中脑白质损伤的程度,进行脑小血管(CSVD)总负荷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性,同时探讨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情况的相关性。结果CI组患者MoCA认知功能评分(21.17±1.45)分明显低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9,P<0.05),同时CI组患者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评分、深部白质高信号评分、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评分均明显高于NCI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均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密切相关性,而影像总负荷与白质病变有关,提示脑小血管的损伤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穿支动脉梗死 脑小血管病影像总负荷 认知功能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