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depressants combined with psychodrama improve the coping style and 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 in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1
作者 Ren-Qiang Yu Huan Tan +6 位作者 Er-Dong Wang Jie Huang Pei-Jia Wang Xiao-Mei Li Han-Han Zheng Fa-Jin Lv Hua Hu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2年第8期1016-1030,共15页
BACKGROUND The use of antidepressant therapy alone has a limited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However,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BACKGROUND The use of antidepressant therapy alone has a limited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However,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drama in these patients is unclear.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drama.METHODS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DD treated with antidepress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psychodrama intervention(observation group)or the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control group)and receiv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for 6 mo.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general health education given by the investigator together with the“semi-structured group intervention model”of Yi Shu psychodrama.A total of 46 patients were recruited,including 2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well as coping style and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measured by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and Beck Anxiety Inventory,were reduc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of patients.The coping sty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contrast to the control group,which did not.In addition,an interaction between treatment and time in the right superior parietal gyrus node was found.Furthermore,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superior parietal gyrus and 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nectivity decreased.CONCLUSION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use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antidepressants and psychodrama to improve the coping style of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DD.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superior parietal gyrus and inferior frontal gyrus was increased after this combined treatment.We speculate that psychodrama enhances the internal connectivity of the 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 and corrects the negative attention bias of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DD.Elucidating the neurobi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childhood trauma-associated MDD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s that can assist in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Childhood trauma Yi Shu psychodrama Cognitive control network coping style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emotion regulation of positive mood states among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2
作者 Sunny Ho-Wan Chan Chong Ho Yu +3 位作者 Ken Ho Kan Liu Charlie Lau Anna On Yee Fung Samson Tse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1年第9期619-634,共16页
BACKGROUND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BD)frequently struggle with the recurrence of affective symptoms.However,the interplay between coping mechanism and positive mood state remains under-researched.AIM To explore t... BACKGROUND People with bipolar disorder(BD)frequently struggle with the recurrence of affective symptoms.However,the interplay between coping mechanism and positive mood state remains under-researched.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among 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BAS)sensitivity level,coping,and positive mood states among people with BD.METHODS Using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90 participants with BD were presented with four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 scenarios and assessed with regard to their BAS trait sensitivity,coping flexibility,and mood states.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groups with different styles of coping.Multipl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coping on mood states.RESULTS A three-cluster solution was found to best fit the present data set.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a low mass of coping combined with low BAS sensitivity level protects people with BD from detrimentally accentuating mood states when they encounter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s.Moreover,coping flexibility is demonstrated to mediate and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S sensitivity level and mood states.Specifically,subduing the perceived controllability and reducing the use of behavioral-activation/emotion-amplifying coping strategies could help buffer the effect of positive affect.CONCLUSION The judicious use of coping in emotion regulation for people with BD when encountering BAS-activating life events was indicated.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re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disorder Mood regulation Cluster analysis coping style Positive emotions
下载PDF
早期胃癌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链式中介效应
3
作者 杨雯 张洁 李雁飞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问卷简化版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对25... 目的:分析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在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问卷简化版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对254例早期胃癌ESD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254例早期胃癌ESD后患者PTSD评分(45.63±7.52)分、疾病进展恐惧评分(34.85±5.67)分、心理复原力评分(41.35±6.27)分、应对方式评分(51.39±6.42);②PTSD与疾病进展恐惧呈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均呈负相关(P<0.05);③早期胃癌ESD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对PTSD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39.18%,其中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占20.94%,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占13.45%,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效应占4.79%。结论: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在疾病进展恐惧与PTSD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疾病进展恐惧可以通过调节心理复原力与应对方式间接影响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创伤后应激障碍 疾病进展恐惧 心理复原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童年创伤对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形成的影响: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嘉慧 杨莎 +3 位作者 龙家浩 董树平 成晓燕 褚成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136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童年创伤...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与研究生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对136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童年创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1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r=-0.32,P<0.01)、心理弹性(r=-0.45,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r=0.4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32,P<0.01)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r=-0.24,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童年创伤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6.67%、22.22%、6.67%。结论:童年创伤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的影响路径是间接的。童年创伤可以通过损害研究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弹性进而加剧其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边缘型人格障碍症状 研究生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自尊自知力与应对方式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畅 朱颖 +3 位作者 朱文礼 戴媛媛 熊思怡 陈方煜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自尊、自知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采样法选取1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自尊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自尊、自知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采样法选取1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自尊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家庭月收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自尊水平及自知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尊在病耻感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水平与自知力在病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病耻感通过自尊水平及自知力间接影响患者应对方式,提示医护人员在干预过程中以此路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病耻感 自尊 自知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廖淑芳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BD)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BD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BD)缓解期患者应对方式、社会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BD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另行情境式交往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病情严重程度[双相情感障碍自评量表(BSQ)]、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应对方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认知水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BSQ评分、TCSQ消极应对得分及SD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2.556、2.429,P<0.05);两组患者GSES评分、CD-RISC评分、TCSQ积极应对评分以及MMSE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5、2.757、2.403、2.402,P<0.05)。结论:将情境式交往训练用于BD缓解期患者康复过程中可有效缓解其病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弹性,促进患者积极应对,改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有利于其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式交往 双相式情感障碍 应对方式 社会功能 认知水平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华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FA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FAD评分,以及改善SCS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媛红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1期4437-4439,共3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BD病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病人社会支持现状,调查病人一般资料,对比不同资料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差异,重点分析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的...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BD病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病人社会支持现状,调查病人一般资料,对比不同资料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差异,重点分析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2例BD病人SSRS评分为(28.67±4.63)分,病人社会支持度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配偶、经济状况一般、自我效能低下、心理弹性低下、消极应对是BD病人社会支持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D病人社会支持度一般,受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日记式心理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1
9
作者 杨娜 喻红 章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探讨日记式心理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比较两组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及Link病耻感... [目的]探讨日记式心理教育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日记式心理教育。比较两组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及Link病耻感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CS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ink病耻感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日记式心理教育,有助于改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病人应对方式,降低其病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式心理教育 双相情感障碍 应对方式 病耻感
下载PDF
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相关并影响患者的应对方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苑成梅 黄佳 +10 位作者 王振 李则挚 王志阳 易正辉 王勇 洪武 彭代辉 陈俊 胡莺燕 曹岚 方贻儒 《上海精神医学》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1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4名正常对照。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运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1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4名正常对照。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运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χ2=7.161,P=0.007)、情感虐待(χ2=22.079,P<0.001)和性创伤(χ2=4.603,P=0.032)3个早年创伤分量表分和总分(χ2=4.067,P=0.044)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创伤和性创伤存在性别差异(χ2=3.946,P=0.047;χ2=16.092,P<0.001);双相障碍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Z=-6.890,P<0.001);情感虐待与双相障碍的发生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相关(β=1.490,P<0.001;β=0.739,P=0.03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有较多的早年创伤,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情感虐待可影响双相障碍的发生以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创伤 双相障碍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佳 苑成梅 +10 位作者 李则挚 王振 陈俊 王勇 洪武 易正辉 吴志国 胡莺燕 曹岚 王凌霄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分析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317例抑郁症患者和124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首次发病年龄、精神疾病遗传史、总病程、发作总次数、工作情况和家庭状... 目的分析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317例抑郁症患者和124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首次发病年龄、精神疾病遗传史、总病程、发作总次数、工作情况和家庭状态);以早年创伤自评简表(包括普通创伤、躯体创伤、情感虐待和性创伤4个维度)评估早年创伤情况,并对两种疾病患者的得分情况进行非参数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发生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发生率及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0.05)。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相关(P<0.001),躯体创伤与患者性别、家庭状态及工作情况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疾病总发作次数相关(P<0.05)。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精神疾病遗传史存在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存在显著关联(P<0.01),性创伤与患者性别相关(P<0.01)。结论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具有关联性,不同创伤类型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创伤 抑郁症 双相障碍
下载PDF
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栾融融 邹韶红 +2 位作者 贾丽娜 佟钙玉 戴立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及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愿意接受研究的78例汉族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攻击组(MOAS≥4分,38例)积极应对分[(12.31±7.28),P<0.05]低于非攻击组(MOAS<4分,40例)(16.15±6.95);攻击组消极应对分[(13.29±5.28),P<0.05]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8±4.07)。攻击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攻击组(P<0.05或P<0.01)。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患者消极应对方式更多,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Ⅱ型抑郁障碍 攻击行为 横断面调查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双相障碍缓解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庆 王莹 +3 位作者 费龙才 王莉 靳胜春 刘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调查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取30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 目的:调查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取30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在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总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3.198,P<0.01;t=2.451,P<0.05;t=3.477,P<0.01);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2.278,P<0.05;t=2.502,P<0.01)。结论: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程度低,患者应对方式消极,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进疾病康复,并预防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自我和谐 应对方式 自我和谐量表
下载PDF
个案管理对出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天兰 何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0期141-144,共4页
目的:将个案管理应用于出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探究其对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目的:将个案管理应用于出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探究其对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则在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措施的同时联合个案护理进行干预。评估并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耻感、CSQ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病耻感评分、CS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社交、能力、治疗方面的病耻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S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能使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耻感降低,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 病耻感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琳 吴轶西 何国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应对方式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193名,对其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应对方式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以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193名,对其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PTSD-SS评分为43.40±10.87,38名(19.69%)护士PTSD-SS为阳性水平;其积极应对水平低于一般健康人群,消极应对水平高于一般健康人群(P<0.05,P<0.01);PTSD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PTSD水平较高,且缺乏良好的应对机制。护理管理者应关心和爱护护士,改善急诊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应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急诊科 职业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
下载PDF
病耻感心理干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纪红玉 张玉青 韩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积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积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病耻感心理干预。干预4周后,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价两组患者积极情绪,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两组患者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前,两组正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正性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30.59±6.83)分高于对照组的(27.46±6.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耻感心理干预有助于培养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积极情绪,养成积极应对方式,对促进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病耻感 心理干预 积极情绪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心理剧联合药物对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应对方式及自发低频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培佳 王尔东 +8 位作者 郁仁强 胡潇予 周俊鑫 黄杰 夏兴文 李晓梅 陈军君 吕发金 胡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8,共8页
目的从临床症状、应对方式、神经影像学3个方面比较抗抑郁药物联合(易术)心理剧和抗抑郁药物联合普通心理健康教育对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收集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 目的从临床症状、应对方式、神经影像学3个方面比较抗抑郁药物联合(易术)心理剧和抗抑郁药物联合普通心理健康教育对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收集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药物联合(易术)心理剧干预组(观察组,16例)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普通心理健康教育组(对照组,16例)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为主要抗抑郁药,服用6个月。以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13 item,BDI-13)、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 BA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的自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为观察指标,比较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变化值差异。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两组患者之间的BDI、BAI变化值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TCSQ积极(P<0.05)及TCSQ消极(P<0.01)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rs-fMRI检查获得了19个交互作用脑区(经过P<0.05的FDR校正),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内侧额上回激活增强趋势明显(P>0.05)、右侧海马旁回(P<0.01)激活增强较多,左侧楔前叶(P<0.05)激活减弱较多。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易术)心理剧干预在改变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方面较联合普通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可能更好,这可能与(易术)心理剧可以通过增强右侧海马旁回激活和减弱左侧楔前叶的激活,从而减弱负性经历对情绪和认知-应对的负面影响有关。(易术)心理剧可用于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童年创伤 (易术)心理剧 功能磁共振成像 焦虑抑郁症状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应对方式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莉萍 朱珊珊 席永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29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抚州市第三医院就诊的BD患者100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精神疾病患... 目的:探究应对方式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抚州市第三医院就诊的BD患者100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对入组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病耻感进行评估;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分析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病耻感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检验应对方式在BD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结果:BD患者SCSQ中积极应对维度评分为(14.62±2.18)分,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为(15.50±1.80)分;PSSS总分为(49.84±5.48)分,SSMI-C总分为(75.34±6.96)分,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D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PSSS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P<0.05),与SSMI-C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PSSS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P<0.05),与SSMI-C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P<0.05);PSSS各维度及总分与SSMI-C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P<0.05);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流程分析可知,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BD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30.6%,消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18.9%。结论:应对方式在BD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病耻感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661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61名患者中为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者...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661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61名患者中为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者176名(26.6%),中重度PTSD者268名,检出率43.3%.PTSD总分及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社会功能受损4个维度与SCL-90总分及9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7~0.636,P<0.001).PTSD总分及4个维度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 =0.315 ~0.538,P<0.001).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并积极寻求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创伤严重度 精神病学
下载PDF
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秀容 谢晓华 +2 位作者 蒋灿凤 邓筱璇 谢新晖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1期163-166,共4页
目的:分析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 目的:分析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心境状态、应对方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后3、6、9个月,两组SDS、BRMS、SCSQ消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9个月,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关系质量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抑郁、狂躁心境状态和应对方式,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质量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双相情感障碍 心境状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