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成因、破裂特征和余震分布特征的库仑应力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佳 徐锡伟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567,共12页
根据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区域构造和余震共轭分布特征,本文首先计算了1733年小江断裂带北段M7.75地震,1850年则木河断裂带M7.5地震和1974年马边MS7.1地震对鲁甸MS6.5地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NW向发生主... 根据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区域构造和余震共轭分布特征,本文首先计算了1733年小江断裂带北段M7.75地震,1850年则木河断裂带M7.5地震和1974年马边MS7.1地震对鲁甸MS6.5地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NW向发生主破裂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受到这3次地震,尤其是1850年M7.5地震明显的库仑应力作用,我们认为则木河断裂的高速左旋走滑运动以及7级以上强震的重复发生对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强震孕育和断裂演化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分析了鲁甸6.5级地震的共轭破裂与余震分布特征,并分别计算了两个共轭破裂面单独破裂对另一破裂面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EE向破裂促进NNW向破裂的发生,而NNW向破裂后则阻碍了NEE向破裂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成以NNW向破裂为主的共轭破裂事件;最后计算了共轭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影响,认为位于NEE向破裂面西侧的余震集中分布主要是由于应力触发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 包谷垴—小河断裂 库仑应力 共轭破裂 余震分布
下载PDF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国华 巩曰沐 杨春花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18,共6页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1989),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型的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点源理论垂直形变场图象,震后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则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异态垂直运动,这又清楚地表明了具有弹性回跳的理论特征。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唯一获得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异态垂直运动在空间上具有如此大范围的一致性,在时间上(地震前后)具有互反性及“场”、“源”图象分布有序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壳 异态垂直运动
下载PDF
华北地区的共轭地震构造带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四昌 刁桂苓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小地震活动图象和4.0级(Ms)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一幅华北地区震源构造在地面的投影分布图,它显示4条NNE-NE向和1条NWW—NW向地震构造带交切成的共轭剪切构造格架。每条地震构造带又... 本文采用小地震活动图象和4.0级(Ms)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一幅华北地区震源构造在地面的投影分布图,它显示4条NNE-NE向和1条NWW—NW向地震构造带交切成的共轭剪切构造格架。每条地震构造带又由一系列共轭剪切构造组成。由发生在带内的4个大震序列共轭破裂特征发现,共轭地震构造的孕震与控震作用是地震构造带形成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震源机制 共轭剪破裂 地震构造带
下载PDF
用近场余震观测资料研究张北地震的发震构造 被引量:4
4
作者 赖晓玲 刁桂苓 孙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对张北近场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网格化处理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发震时间图像和定位残差图像.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细致地显示了极震区周围的发震构造时空特征为明显的北西方向,另外还存在断续的北东向特征.... 本文对张北近场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网格化处理得到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发震时间图像和定位残差图像.震源空间分布图像和发震时间图像细致地显示了极震区周围的发震构造时空特征为明显的北西方向,另外还存在断续的北东向特征.该震区在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极震区米家沟附近有一个火山口并且地壳内存在低速带和深断裂,复杂的地壳构造为孕震提供了必要的深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区 发震构造 震源分布图像 发震时间图像
下载PDF
张北近场资料处理及震源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 被引量:3
5
作者 赖晓玲 张先康 李松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1期61-70,共10页
简要介绍张北近场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 ,提出了计算机自动查找近场地震事件的快速有效方法 ,解决了小震、微震的快速查找 .提出了利用密集的震源区精确地震定位结果获得该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的方法 ,可以反映震源区活动构造... 简要介绍张北近场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 ,提出了计算机自动查找近场地震事件的快速有效方法 ,解决了小震、微震的快速查找 .提出了利用密集的震源区精确地震定位结果获得该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的方法 ,可以反映震源区活动构造的三维形态 .获得了张北震源区地震分布的三维图像 ,它展现了该区域现今活动断裂分布的三维构造格局 .该震源区周围存在五条断裂 ,北东和北西向的四条断裂围成的“棱形”边界包围了震中区 .北东向的 (1)和北西向的 (2 )及北北西向的 (3)三条断裂交汇于单晶河附近 ,地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位于该三条断裂的交汇处附近 .该区域的地震主要是由这三条断裂的活动所造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近场地震资料 软件平台 自动查找地震事件 震源区 地震分布三维图像 计算机
下载PDF
利用光学影像相关获取2019年Ridgecrest地震序列同震形变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乐洋 邹阿健 许光煜 《测绘工程》 CSCD 2021年第4期1-8,13,共9页
光学影像覆盖范围广,质量越来越高,可以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文中以基于ENVI的COSI-Corr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通过光学影像获取地表形变。文中选取2019年加州Ridgecrest地震序列覆盖区域。首先,探究哨兵2号影像误差处理过程中横向条带... 光学影像覆盖范围广,质量越来越高,可以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文中以基于ENVI的COSI-Corr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通过光学影像获取地表形变。文中选取2019年加州Ridgecrest地震序列覆盖区域。首先,探究哨兵2号影像误差处理过程中横向条带处理方法,对其进行改进;然后,使用哨兵2号光学影像获取Ridgecrest地震序列同震形变,分析地震的地表形变情况,结果显示该次地震产生多个地表破裂,东西向呈拉伸趋势,南北向呈挤压趋势,东西向形变略小于南北向形变,两个方向形变特征表明Ridgecrest地震序列主震是一个右旋走滑地震;最后对Landsat 7和Landsat 8影像分别进行相关,将3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光学影像地表形变监测中,影像分辨率越高,效果和精度越好;同种分辨率的光学影像进行相关处理,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研究成果可以为地震反演提供形变数据和约束条件,以及为光学影像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dgecrest地震序列 光学影像 COSI-Corr 横向条带 同震形变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台湾地区近期7级以上大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条带现象
8
作者 张年明 《福建地震》 2002年第4期8-13,共6页
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近期 5 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图象 ,发现台湾地区从 93年开始5 5级以上地震逐渐形成一条中强地震共轭条带 ,其中主条带长仅 30 0公里左右。强震条带形成后 ,1 999年 9月 2 1日在主条带的西南段 1 /3处条带的西侧边缘南... 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近期 5 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图象 ,发现台湾地区从 93年开始5 5级以上地震逐渐形成一条中强地震共轭条带 ,其中主条带长仅 30 0公里左右。强震条带形成后 ,1 999年 9月 2 1日在主条带的西南段 1 /3处条带的西侧边缘南投发生了7 6级地震。南投地震后 ,5 5级以上地震条带仍然存在 ,2 0 0 2年 3月 31日在共轭条带交汇处附近苏沃海外发生了 7 5级地震。在共轭条带内相隔两年半时间里发生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共轭条带 地震图象
下载PDF
2018年日本北海道Mw 6.6级地震滑坡分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鲍鹏鹏 崔玉龙 +3 位作者 许冲 傅贵 胡俊宏 陈孝柱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3-40,共8页
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Mw 6.6级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基于福卫5卫星影像,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采用人工目视进行滑坡解译,把解译的滑坡导入ArcGIS,根据DEM和地质图在ArcGIS上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震烈度、地层、震中... 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Mw 6.6级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基于福卫5卫星影像,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采用人工目视进行滑坡解译,把解译的滑坡导入ArcGIS,根据DEM和地质图在ArcGIS上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地震烈度、地层、震中距6个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87 km 2的范围内,解译滑坡4196个,滑坡总面积15.98 km^2,LND为22.44个/km^2,LAP为0.086;滑坡在高程130~180 m、坡度10°~20°、坡向120°~180°、地震烈度7度~7.5度、地层N 2sn、震中距10~12 km内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道Mw 6.9级地震 地震滑坡 福卫5卫星影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黄土地震滑坡卫星影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晁瑜 杨顺 +2 位作者 薄景山 段玉石 乔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获得详细的地震滑坡数据和分布特征,揭示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和防治措施,需要对黄土地区地震滑坡进行详细的编录,利用卫星影像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特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地震滑坡发育... 为获得详细的地震滑坡数据和分布特征,揭示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和防治措施,需要对黄土地区地震滑坡进行详细的编录,利用卫星影像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特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和伴生水文特征,归纳利用卫星影像识别黄土地震滑坡的7种识别标志。利用该方法,研究通渭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地震滑坡卫星影像识别方法获得的滑坡与野外现场调查结果相近;通渭地区滑坡拥有缓坡发育、低角度、中远滑距、大体积、方向性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震滑坡 卫星影像 地貌特征 分布规律 通渭地震 海原地震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及其在天然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丽娜 任亚玲 +2 位作者 林融冰 宋政宏 曾祥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1,共7页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密集地震观测系统,具有一系列观测密度高、观测成本低、耐受恶劣环境等优势,在油气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天然地震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DAS系统的...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密集地震观测系统,具有一系列观测密度高、观测成本低、耐受恶劣环境等优势,在油气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引起了天然地震学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DAS系统的测量原理、发展历程、技术方案、介绍了测量原理及其响应特性,然后围绕多个观测实验,介绍浅部结构成像、深部结构探测和地震监测三个方向的典型应用实例,最后讨论了DAS系统在天然地震学研究中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 光纤传感 地震成像 地震监测
原文传递
分布式光纤高密度地震观测揭示门源M_(S)6.9地震余震活动与隐伏断层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丰 曾祥方 +3 位作者 林融冰 迟本鑫 吕昊 沙成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340-3347,共8页
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阵对地震监测和结构成像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结合现有通讯光缆可以快速构建高密度地震监测网.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发生后,利用震中区20.8 km通讯光缆构建了间距10 m的高密度地震台阵,记录... 高密度的地震观测台阵对地震监测和结构成像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结合现有通讯光缆可以快速构建高密度地震监测网.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发生后,利用震中区20.8 km通讯光缆构建了间距10 m的高密度地震台阵,记录到了丰富的余震信号.发展了地震自动检测算法,并在3天观测中检测到了166个余震,与固定台网目录形成互补.在高密度地震波场记录中识别出多个断层相关信号,推测其为断层散射波,由此发现了门源盆地内部的多个断层.研究表明,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技术结合地震自动检测算法和波场分析技术可以为发震趋势判断及隐伏断层探测提供可靠参考的数据,在高原重要基础设施沿线的地震灾害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分布式光纤地震传感 高密度地震台阵 余震监测 断层探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