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of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1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杨金虎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2期30-34,37,共6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he certain theory basis for the accurate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of Hexi Corridor.[Method] Based on the high(the daily highest temp...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he certain theory basis for the accurate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of Hexi Corridor.[Method] Based on the high(the daily highest temperature ≥35 ℃) and low(the daily lowest temperature ≤-20 ℃) temperature data in five observatories in the east of Hexi Corridor during 1960-2009,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intensity,continuity and circulation situation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Result] Th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in the east of Hexi Corridor mainly happened in the edge of northeast desert,and the low temperature mainly happened in the mountain zone where the altitude was higher and the edge of north desert.As the climate became warm,the high temperature days showed the weak increase trend,and the intensity strengthened.The low temperature days showed the obvious decrease trend,and the intensity weakened.Th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mainly occurred in June,August,and the low temperature mainly occurred in January,February,December.Th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weather had the durative characteristic.The strong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mainly occurred in the durative time of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Th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appeared in the zone where was controlled and affected by the subtropical high.The low temperature weather appeared in the zone where the strong cold air accumulated and invaded.[Conclusion] The research had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servicing for the agriculture,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natural disasters,promoting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of Hexi corridor High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 China
下载PD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2
作者 LAN Xiao-bo FANG Feng +1 位作者 YANG Xiao-ling YING Yu-ch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2期33-36,41,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 H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 Hexi Corridor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 Hexi Corridor from 1959 to 2010, the variation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lasting days,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y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in east Hexi Corridor, and the climatic trend rate of the annual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was 0.34 ℃/10 a, more significant than any other region in China. And it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thermal resource indexes such as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and their lasting days, and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y. Climate warming had made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ast Hexi Corridor widesprea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lasting day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and 0 ℃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o. The delay of ending days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advancing of beginning days. [Conclusion] These changes in thermal resources were conductive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food production in east Hexi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Hexi corridor Thermal resources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hanges characteristics China
下载PDF
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步行系统构建--以郑州东站东广场核心区为例
3
作者 杜景州 郭栋梁 马军瑞 《城市交通》 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
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组成的核心,构建立体步行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空间行人多样化和高品质出行需求。通过总结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特征和立体步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明确步行系统与街区空间形态关系。提出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 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组成的核心,构建立体步行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空间行人多样化和高品质出行需求。通过总结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特征和立体步行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明确步行系统与街区空间形态关系。提出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内步行系统构建要点,包括深入调查研究、精准预测需求、合理布局网络和明确落地实施,并进一步提出创新的关键点是缓解高密度街区对行人的压迫感、满足复合街区内多元化的步行需求和统筹街区空间的立体化。以郑州东站东广场核心区为例,分析其集客运枢纽、商务、商业、休闲、居住等多功能复合的空间特征和指标规模,以及立体复杂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形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多层次步行空间,构建地下、地面、地上多维度立体步行网络,且以灵活便捷的空中连廊建设形式和面向实施的指标控制要求保障方案落地实施,以支撑街区内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系统 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 空中连廊 地下步行网络 郑州东站
下载PDF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玲萍 薛新玲 +2 位作者 李岩瑛 盖晓平 奚立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1,共9页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高、低温阈值,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a来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气温总阈值...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高、低温阈值,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a来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气温总阈值民勤出现了暖中心,乌鞘岭出现了冷中心;极端最低气温总阈值暖中心出现在武威,冷中心出现在乌鞘岭;极端最高、低气温空间分布与其对应阈值的空间分布类似;河西走廊东部极端低温频数南北部都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高温频数在南部古浪和北部靠近沙漠区的民勤呈现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时间变化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低气温总体都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比极端最高气温明显;极端最高气温频数总体呈略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频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和极端最高、低气温频数都是6~7a和9~10a周期反映明显;极端最高、低气温增温以及极端高温频数增加和极端低温频数减少都发生了突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极端气温事件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宗杰 宋玲玲 田青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1-731,共11页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和HYSPLIT模型,探讨2013年7月3日—2014年7月3日河西走廊东段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段p H值介于6.86—8.71...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河西走廊东段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富集因子和HYSPLIT模型,探讨2013年7月3日—2014年7月3日河西走廊东段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段p H值介于6.86—8.71,降水样品的电导率分布在78.42—502.50μS·cm-1之间.Ca^(2+)、Na^+、Cl^-、NO-3和SO_4^(2-)是降水中的主要离子,Ca^(2+)和Na+的浓度占阳离子总浓度的77.43%,而Cl-、NO-3和SO_4^(2-)占阴离子总浓度的99.12%,降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a^(2+)>Na+>NH_4^+>K+>Mg^(2+),降水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SO_4^(2-)>NO-3>Cl->NO_2^->F-;夏季大气降水中总离子浓度最低(50.61 ueq·L-1),而冬、春两季浓度较高,且春季最高(115.45 ueq·L-1);而单个降水离子的最高浓度却多出现在3—7月份;河西走廊东段的降水离子主要受陆源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控制,海盐离子的影响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化学 环境意义 化学组成 河西走廊东段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岩瑛 李耀辉 +2 位作者 罗晓玲 王汝忠 郭良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7-610,共4页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区等五站近50a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河西东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气象因素,应用近20a的天气资料,结合近50a的典型个例做出沙尘暴的长期、中期、短期和短时预报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区等五站近50a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河西东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气象因素,应用近20a的天气资料,结合近50a的典型个例做出沙尘暴的长期、中期、短期和短时预报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预报取决于冬春季气温、降水量和大风日数;中期依靠使用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短期与大气环流条件、分型指标有关;短时临近预报与高空大风形势、地面上游有无大风沙尘暴天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天气预报 河西走廊 大气环流 分型指标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降水日数及强度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玲萍 李岩瑛 盖晓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60,共7页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不同降水日数及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河西走廊东部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河西走廊东部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均呈增加趋势,小雨日数增长...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不同降水日数及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河西走廊东部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河西走廊东部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均呈增加趋势,小雨日数增长率最大;其中民勤、古浪、永昌、乌鞘岭雨日呈增多趋势,而凉州区为减少趋势。年降水强度也呈增强趋势,主要体现为小雨和大雨强度的增大,中雨强度有变小的趋势;其中民勤、凉州区、永昌、乌鞘岭降水强度一致为增加趋势,古浪降水强度为减弱的趋势。总雨日、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数由南向北均呈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强度中心在南部山区的古浪,强度最弱的是中部凉州区,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东部多小雨事件,90年代2、1世纪初的200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多中雨和大雨事件;200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小雨、大雨强度最强,而中雨强度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降水事件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 被引量:25
8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袁金梅 陈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71—2010年4个气象站大风(≥6级,即10min平均风速≥10.8~13.8m/s)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大风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沙漠边缘;年、年代际大风日数总体呈...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71—2010年4个气象站大风(≥6级,即10min平均风速≥10.8~13.8m/s)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大风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沙漠边缘;年、年代际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3—5月是大风的高发期,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4.8%~56.8%,其次是2月、6月和11月;各强度大风日数的变率较大,随着大风强度的增强,大风日数迅速减少;大风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最大风速大多出现在持续大风时段内。采用2003—2007年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按照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运用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大风预报方程,并用双评分准则(CSC,couple score criterion)确定各季节各地大风预报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预报方程回代拟合率为66.7%~73.4%,预报准确率为58.8%~67.5%,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可为大风的业务预报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了大风预报临界值和预报、预警的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大风 气候特征 ECMWF 数值预报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玲萍 李庆玉 李岩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0,共6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1971-2005年5-9月日极端最高气温≥35℃高温个例和其它相关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高温的时空分布、持续性、强度和异常天气气候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1971-2005年5-9月日极端最高气温≥35℃高温个例和其它相关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高温的时空分布、持续性、强度和异常天气气候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东北部沙漠边缘;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盛夏7-8月;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明显增多;强高温日大多出现在持续高温时段内;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明显增多,强度增强;高温日数和强度与当地年度干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年度干旱指数越大,高温强度越强,出现高温日数相对也较多;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及影响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高温 天气气候特征 预报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生梁 杨晓玲 +2 位作者 董安祥 赵东旭 梁从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3,共4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五站1971—2000年降水资料和1997—2000年人工高炮增雨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武威市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武威市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提出了人工增雨的一些新思路,以供人...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五站1971—2000年降水资料和1997—2000年人工高炮增雨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武威市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武威市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提出了人工增雨的一些新思路,以供人影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抗旱 减灾 气象条件 人工增雨
下载PDF
上海市东西通道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工程总体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明健 刘艺 孙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第8期10-15,377,共6页
该文在分析了陆家嘴地区交通运行状况和功能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东西通道的由来,以及东西通道与轨道交通14号线一体化布置的总体构思,并对通道选线、布置形式、出入口设置、断面布置、关键节点、交通组织,以及设备系统布置等进行... 该文在分析了陆家嘴地区交通运行状况和功能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东西通道的由来,以及东西通道与轨道交通14号线一体化布置的总体构思,并对通道选线、布置形式、出入口设置、断面布置、关键节点、交通组织,以及设备系统布置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通道 14号线 总体布置 一体化 系统化 上海市
下载PDF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玲萍 李岩瑛 +1 位作者 钱莉 张惠玲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4,共8页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 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降水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密切相关,也与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有关.河西走廊...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 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年极端降水分布与地理位置、海拔密切相关,也与影响本地的天气系统有关.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总量、降水频数呈南-北走向,最大值出现在乌鞘岭,最小值出现在民勤;极端降水强度也呈南-北走向,但最强中心在古浪,最小在民勤.近45 a来极端降水总量和强度呈增加趋势,总量增加最大的是乌鞘岭,武威最小;强度增加最明显的是武威,最不明显的是古浪;年极端降水频数在古浪和民勤呈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降水频数增加最明显的也是乌鞘岭,降水频数减少最明显的是民勤.全球大幅度变暖水循环加快使得河西走廊东部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年极端降水总量、年极端降水强度、年极端降水频数都是90年代增加最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在6~7 a和9~10 a周期上反映明显,在60年代年极端降水指数都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河西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特征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润元 张强 +2 位作者 杨兴国 秘晓东 马兴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6-280,共5页
利用地处干旱绿洲的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1年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叶、穗、株干重的年内变化呈S型曲线,叶、叶鞘、... 利用地处干旱绿洲的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1年农作物玉米生物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绿洲农作物生物量年际、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叶、穗、株干重的年内变化呈S型曲线,叶、叶鞘、茎、穗、株鲜重及叶鞘、茎干重的年内变化表现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下降的趋势;各生物量数值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存在不一致的年际变化,而生物量年内变化趋势在不同年份基本保持一致,但阶段变化速率有一定的年际差异。研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物学进程及其生物量积累产生了一定的扰动,并且在不同生物量的不同生长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东部 全球气候变化 绿洲作物玉米 生物量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气象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菊芳 魏育国 +1 位作者 刘明春 邓振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449-452,462,共5页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温度越低麦红吸浆虫破茧、化蛹、成虫始见越迟;2-5月水分因子促进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发展;10cm地温与麦红吸浆虫的活动相关性显著,10cm地温指标高于平原地区渡河两岸6~8℃。(2)麦红吸浆虫越冬基数受9月平均最低温度制约显著。(3)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7月上旬平均气温是影响当年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红吸浆虫 河西走廊东部 气象条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玲萍 李岩瑛 奚立宗 《干旱气象》 2010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5站(凉州区、民勤、永昌、古浪、乌鞘岭)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河西走廊东部共出现3次暴雨天气,其中平原区出现2次,山区出现1次,都出现... 利用1961~2007年河西走廊东部5站(凉州区、民勤、永昌、古浪、乌鞘岭)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不同强度降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a来,河西走廊东部共出现3次暴雨天气,其中平原区出现2次,山区出现1次,都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减少趋势,而山区总降水日数、小雨日、中雨日和大雨日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总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减少,中雨的贡献最小,山区总雨日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小雨频率的增加,大雨的贡献最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近47a来总降水强度和小雨、大雨降水强度都表现出一定增强趋势,而中雨强度都有变小的趋势;平原区和山区总降水强度增强主要体现在小雨、大雨降水强度的增强,中雨的贡献很小;河西走廊东部平原区和山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都呈增加趋势;平原区小雨、大雨的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中雨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山区小雨、中雨的贡献率总体呈减少趋势,大雨贡献率总体为增加趋势;平原区年降水量增加主要是小雨和大雨的贡献,山区则主要是大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平原区 山区 降水事件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河西走廊地壳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柏林 党光明 +3 位作者 崔巍 张永双 董诚 刘建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4-20,共7页
河西走廊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是一个典型的压陷盆地,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有: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昌马活动断裂带及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段。河西走廊南侧是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骤变带,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和... 河西走廊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是一个典型的压陷盆地,周边主要活动断裂带有: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昌马活动断裂带及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段。河西走廊南侧是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骤变带,龙首山南缘活动断裂带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巨大的逆冲造就了走廊地区巨厚的中新生代沉积,最大厚度超过3500m~4000m,其中第四系沉积物最厚超过1000m。河西走廊及邻区大地形变强烈,更是地震活动带,历史上和现今发生了许多破坏性大地震和众多中小地震。从活动断裂带角度考虑,包括与西气东输管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以不同角度斜交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上赤金—宽滩山一带)、嘉峪关断裂带、榆木山断裂带都是现今构造活动性比较强烈的断裂带,它们的活动性包括长期蠕变和瞬间变形,必将对上述工程管线和交通干线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地壳 稳定性 青藏高原 压陷盆地 活动断裂带 西气东输 工程安全性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杨金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83-6586,共4页
[目的]分析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方法]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0~2009年高(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详细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持续性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 [目的]分析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方法]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0~2009年高(日最高气温≥35℃)、低温(日最低气温≤-20℃)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详细分析了高、低气温的时空分布、强度、持续性和环流形势等气候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东北部沙漠边缘;低温天气主要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随着气候变暖,高温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强度增强;低温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强度减弱。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7、8月;低温主要出现在1、2、12月。高、低温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强高、低温大多出现在高、低温持续时段内。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及影响的区域内;低温天气出现在强冷空气堆积和入侵的区域内。[结论]该研究为高、低温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高温 低温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结冰初、终日气候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玲 陈海贝 +1 位作者 丁文魁 王鹤龄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3,共7页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点结冰初、终日观测资料和地、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结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结冰初、终日与地、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地形地势、植被覆盖和地... 利用1961-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点结冰初、终日观测资料和地、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结冰初、终日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结冰初、终日与地、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地形地势、植被覆盖和地表岩性等影响,在空间分布上,结冰初日为山区最早,荒漠区次之,绿洲平原区最晚;结冰终日为山区最晚,荒漠区次之,绿洲平原区最早;各地结冰初、终日存在一定的异常性,正常结冰初、终日的年份概率均在60%左右,偏早和特早结冰初日以及偏晚和特晚结冰终日的年份概率均在20%左右,结冰初、终日与气温的异常年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时间变化上,结冰初日呈推迟趋势,结冰终日呈提早趋势,结冰初日推迟的幅度比结冰终日提早的幅度更大;结冰初、终日时间序列均分别存在10~12 a、8~10 a的准周期变化。结冰初、终日与地、气温和海拔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地、气温每升高1℃,结冰初日分别推迟约3.0 d、3.5 d,结冰终日分别提早约4.2 d、4.9 d;海拔每升高100 m,结冰初日提早约1.8 d,结冰终日推迟约2.5 d;结冰终日对气候变暖和海拔变化的响应程度比结冰初日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初、终日 气候特征 河西走廊东部
下载PDF
预埋型钢止推法在卡塔尔东部高速公路供水管道迁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韩 殷铭俊 陈海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承插式压力管道接入点弯头止推结构的新方法,成功应用于卡塔尔东部高速公路项目的供水管道改扩建工程中,并成为该项目后续复杂条件下压力管道迁改的推荐工艺,施工成本明显降低。相比该地区常用的预制混凝土块吊装方案,具有安... 提出了一种承插式压力管道接入点弯头止推结构的新方法,成功应用于卡塔尔东部高速公路项目的供水管道改扩建工程中,并成为该项目后续复杂条件下压力管道迁改的推荐工艺,施工成本明显降低。相比该地区常用的预制混凝土块吊装方案,具有安全可控,设备简单,施工简易快捷的特点,适应了项目工期紧张、标准严格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尔 东部高速 压力输水管道 预埋型钢法 止推块
下载PDF
区域之间的“接点”:界限逾越与空间重构——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宗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82,共9页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 历史上北方边疆地区的界限并没有阻断两边民众之间的交流,反而加速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其中的贸易是促进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商业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边疆贸易城市,它们既是关卡也是榷场,充当了过渡地带区域之间的"接点"。明清以来河西走廊与东天山地区之间出现过长城、嘉峪关等人为设置的界限,然而族群流动还是超越了界限,改变了空间结构。这两个地区的城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还形成了商业贸易的城市集群,使东天山地区-河西走廊西段这一过渡地带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嘉峪关 城市集群 河西走廊 东天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