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麦1860在豫东平原连续5年超高产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郭振升 +2 位作者 田伟 赵洪献 张慎举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7-84,共8页
郑麦1860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院士小麦分子育种团队培育的国审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2022年度,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通... 郑麦1860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为钢院士小麦分子育种团队培育的国审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2018—2022年度,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实施郑麦1860超高产栽培攻关示范,不仅连续5年实现了超高产目标,而且取得了单产800 kg/667m^(2)以上的重要突破.根据郑麦1860“一突出三高效”(高产性突出,优质高效、生产高效、加工高效)的特征特性,有针对性提出了“一强化三跟进”(即强化播种技术基础,春季追施氮肥跟进、拔节至孕穗期灌水跟进、后期绿色防控病虫害跟进)的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为优质小麦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相结合、产量与品质相兼顾的超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麦1860 豫东平原 超高产表现 机收测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 被引量:23
2
作者 万猛 田大伦 樊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07-2513,共7页
农林复合系统的凋落物既是维持植被系统和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也是维持农林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子。通过对豫东平原农区4年生、9年生和12年生3个不同林龄杨-农复合系统杨树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的研究来为深入研究... 农林复合系统的凋落物既是维持植被系统和土壤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也是维持农林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子。通过对豫东平原农区4年生、9年生和12年生3个不同林龄杨-农复合系统杨树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的研究来为深入研究农林复合系统对大气中CO2的调节作用以及碳循环机理提供参考数据。结果表明,4a杨-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1.18.thm-2;9a杨-农间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2.86 t.hm-2;12a杨-农复合系统年凋落物总量为13.75 t.hm-2。3个不同林龄的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总量月变化模式较为相似,均在8月和11月份出现峰值,而以11月份数量最大。其季节变化模式则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平原 杨树 杨-农复合 凋落物 动态
下载PDF
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组态分析——以豫东平原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宁立波 徐恒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198,共4页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 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研究是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将传统的水化学类型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组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形成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2)作为非线性系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个多态问题,就某一个区段而言是一个"暂态",一直处于多态的变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各个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多组态;(3)Na+>Ca2+型的水化学组态的高氟率(平均51%)明显大于Na+<Ca2+型(平均12%),在高氟区段,具有代表性的水化学组态有Na.Mg.Ca-H.S.C、Na.Mg.Ca-H.C.S,其高氟概率分别为8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地下水 组态分析 豫东平原
下载PDF
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教平 杨延哲 +1 位作者 李世杰 杨文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全国各省区纷纷提出自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对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积极地发挥后发优势,引入循环经济... 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全国各省区纷纷提出自己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把信息化作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在对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积极地发挥后发优势,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豫东平原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 欠发达地区 豫东平原
下载PDF
豫东平原农用地流转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常优 毋晓蕾 叶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前,中国农用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农用地资源粗放掠夺的经营方式并存,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在对豫东平原地区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豫东... 目前,中国农用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农用地资源粗放掠夺的经营方式并存,农用地流转迫切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系统阐述了农用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在对豫东平原地区农户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豫东平原地区农用地流转机制,如在市场机制中出现供求机制失效,价格机制失灵,竞争机制未能形成等情况;在宏观调控机制中出现土地制度和相关环境政策的制约。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和创新农用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流转 机制 豫东平原地区
下载PDF
豫东平原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煤远景
6
作者 路文芬 李文勇 《中国煤田地质》 2004年第1期53-57,共5页
豫东平原区勘探手段多样,地质资料丰富。通过对豫东平原区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并进行联合反演及钻探资料对比。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的成果表明,该区构造型式多样,挤压式、伸展式、走滑式均有表现... 豫东平原区勘探手段多样,地质资料丰富。通过对豫东平原区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分析,并进行联合反演及钻探资料对比。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的成果表明,该区构造型式多样,挤压式、伸展式、走滑式均有表现,但以伸展式断裂为主;构造线可见三组发育方向,近EW向构造形成最早,NNE-NE向构造形成最晚,而NW向构造则介于二者之间,且具有左行平移走滑性质;该区总体格局为“两坳夹一隆”,即开封坳陷、周口坳陷、通许隆起,其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深度变化较大;隆、坳中发育很多结构不同的次级凸起和凹陷,正确认识这些隆、坳中的次级构造单元及结构,是预测找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特征 联合反演 区域地质研究 找煤远景 豫东平原区
下载PDF
地下水中氟的赋存形态与人体负效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玲 黄景春 李明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8-25,共8页
在部分高氟水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与地氟病患病率非正相关性关系,由于氟测取手段的限制,目前无法对复杂态氟进行相关毒理学及临床实验,以判断其人体负效应.本文在分析了地下水中不同形态氟赋存特征的基础上,以豫东平原为例通过食物链中... 在部分高氟水地区,地下水中氟含量与地氟病患病率非正相关性关系,由于氟测取手段的限制,目前无法对复杂态氟进行相关毒理学及临床实验,以判断其人体负效应.本文在分析了地下水中不同形态氟赋存特征的基础上,以豫东平原为例通过食物链中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复杂态氟与简单阴离子态氟的人体负效应进行对比,得出络合离子态与有机态氟人体负效应的基本推断,为深入研究地氟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图1,表3,参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氟形态 人体负效应 豫东平原
下载PDF
城市化过程中的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豫东M市为例
8
作者 王万轩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52-53,共2页
在我国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过程仍在继续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何实施,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对豫东平原周口市部分县(市)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及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 在我国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过程仍在继续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何实施,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对豫东平原周口市部分县(市)村庄规划建设的现状及新农村建设试点情况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应做好村庄布点规划研究、依法加强土地管理、抓好示范工程建设等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村庄规划 豫东平原 周口市
下载PDF
河南省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水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冰殊 柳西亚 +1 位作者 王宁 姜新慧 《地下水》 2021年第2期33-36,共4页
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采取91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多数已不满足生活饮用标准,Ⅲ类以上水样占93.6%。硬度、TDS均值分别为486.33 mg/L、1184.5 mg/L,Mn、F^(-)、I^(-)超标率分别为73.... 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采取91组浅层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多数已不满足生活饮用标准,Ⅲ类以上水样占93.6%。硬度、TDS均值分别为486.33 mg/L、1184.5 mg/L,Mn、F^(-)、I^(-)超标率分别为73.63%、65.93%、34.07%,有机污染程度低。通过分析河南省东部平原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特点,水化学类型和离子间相关性分析及演化规律,得出研究区水化学组成受水文地质条件、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显著。最后探讨了研究区高氟、高碘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原因,为区内劣质水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东部平原 浅层地下水 水质特征
下载PDF
乡村地域系统韧性类型识别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豫东平原区商丘市睢阳区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艺伟 李效顺 +3 位作者 陈伟强 刘希朝 陈姜全 季海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55-1768,共14页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系统韧性对于重构乡村发展路径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要素支撑力—结构抵抗力—功能适应力”分析框架,以豫东平原区商丘市睢阳区为例,挖掘乡村地域系统韧性特征,进而建立“数理—机理”融合的乡村地域系...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系统韧性对于重构乡村发展路径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要素支撑力—结构抵抗力—功能适应力”分析框架,以豫东平原区商丘市睢阳区为例,挖掘乡村地域系统韧性特征,进而建立“数理—机理”融合的乡村地域系统韧性适应性类型识别定位方法,甄别系统韧性类型,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乡村地域系统韧性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地域系统韧性、要素支撑力、结构抵抗力和功能适应力指数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正向聚集性,其中要素支撑力正向空间聚集性最为显著。(2)类型识别发现,优势发展型行政村30个,规模占比为9.74%;稳健提升型行政村67个,规模占比为21.86%;整治改善型行政村88个,规模占比为30.32%;传统控制型行政村118个,规模占比为38.08%。(3)商丘市睢阳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强弱是由多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扶持力度、人均收入和区位优势度是主导因子。同时,在外源扰动和内核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乡村地域系统韧性通过政策调控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区位催化机制和生态约束机制四维驱动差异引致乡村发展路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韧性 适应性循环理论 自组织映射特征算法 豫东平原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