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inrich events recorded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from Hexigten,Inner Mongolia 被引量:2
1
作者 Ji-Ling Song Hong-Yan Sun +3 位作者 Ming-Zhong Tian Xu-Jiao Zhang Xue-Feng Wen Miao Su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31-439,共9页
We describe the last glaciation climatic history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2-4) from 66.7 ka to 14.5 ka in Hexigte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experienced frequent and significan... We describe the last glaciation climatic history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2-4) from 66.7 ka to 14.5 ka in Hexigten, northeast Inner Mongolia, North China.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experienced frequent and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between dry-cold and less dry-cold during the late MIS4. The climate was generally warm and humid during early MIS3(MIS3 c) and late MIS3(MIS3 a), whereas it was cold and dry in middle MIS3(MIS3 b) and during MIS2. In this study, the cold and dry conditions were correlated with a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strong dune activity; whereas, warm and humid conditions were related to a stronger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 and weak dune activity. This study establishes six distinct dry and cold interval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66.7-14.5 ka) based on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a, multi-proxies record(magnetic susceptibility, grain size analysis, Rb/Sr, SiO2/TiO2) an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CIA).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may be correlated with Heinrich events 1 to 6 which were further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Hulu cave stalagmites and Greenland ice core recor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the EASM, as compared with the loess-desert transition zon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especially in MIS3 c and suggested that the East Asian monsoon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climate and dun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record DUNE activity inner mongolia east Asian MONSOON Marine ISOTOPE stage 2-4 Heinrich events
下载PDF
东乌旗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刘晶晶 李英杰 +4 位作者 林敏 姚海龙 赵东芳 陈显婷 刘志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1029,共17页
针对白音高老组地层划分混乱、演化背景不清、火山岩地层层序及火山机构研究薄弱等问题,笔者等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桑杰敖包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 针对白音高老组地层划分混乱、演化背景不清、火山岩地层层序及火山机构研究薄弱等问题,笔者等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桑杰敖包地区发育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根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三重填图方法,将其划分为构成完整沉积—喷发旋回的3个岩性段,分别为:火山碎屑沉积岩、酸性火山岩、中性火山岩。岩浆从早期至晚期具有由酸性向中性演化的特征。发育火山沉积相、空落堆积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等火山岩相,圈定出6个V级火山机构。根据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确定了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二段流纹岩形成于135.0±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量元素SiO_(2)含量介于69.56%~71.11%,K_(2)O含量介于3.96%~4.39%,K_(2)O/Na_(2)O值在0.69~1.03之间,A/CNK值为0.97~1.07,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Rb、K、Th、U等相对富集,Sr、Ti、Nb、Ta、P等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前者富集程度高于后者,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海鸥式”,符合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研究及数据分析,桑杰敖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应形成于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因此,本研究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厘定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提供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高老组 火山作用 LA-ICP-MS锆石U-PB定年 A型花岗岩 内蒙古 东乌珠穆沁旗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4
3
作者 柳永正 张海平 +3 位作者 张永清 贺宏云 徐铭池 焦建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60,共15页
玛尼吐组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与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的地质时代被定为晚侏罗世,然而前人在玛尼吐组中发现Nestoriapissovi化石,并认为是早白垩世冀北阶的带化石,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差异也较大,而且形成的大地构造环... 玛尼吐组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与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的地质时代被定为晚侏罗世,然而前人在玛尼吐组中发现Nestoriapissovi化石,并认为是早白垩世冀北阶的带化石,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差异也较大,而且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争论。因此,笔者对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并利用全岩成分探讨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玛尼吐组采集的3个安山岩和粗安岩的锆石U–Pb(LA–ICP–MS)测年结果分别为(142.4±1.4)Ma、(130.0±1.4)Ma和(145.0±1.5)Ma,显示该地区玛尼吐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样品SiO2含量为59.43%~64.73%,Al_(2)O_(3)含量为15.66%~17.19%,K_(2)O含量为2.56%~5.03%,Na_(2)O含量为3.59%~4.53%,全碱含量为6.36%~9.56%;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Sr、P和Ti为特征;稀土元素ΣREE=118.71×10^(–6)~189.99×10^(–6),轻重稀土分馏系数(La/Yb)N为8.88~9.58,δEu值为0.66~0.95,Eu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对比大兴安岭西部玛尼吐组西部、中部(~140 Ma)和东部火山岩年龄,笔者认为其玛尼图组火山岩类最老形成于晚侏罗世(~158 Ma),向东逐渐变新为早白垩世(140~130 Ma),这一变化与蒙古–鄂霍次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及陆块的后碰撞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 玛尼吐组 锆石U–Pb年龄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北部晚侏罗世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赵鸿燕 朱德胜 +3 位作者 邱庆伦 常秋玲 吕际根 刘家橘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3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内蒙古东乌旗北部地区分布有大量的晚侏罗世花岗岩,且有早中晚三次侵入。本文对东乌旗塔尔根敖包边防站一带的晚侏罗世三次花岗岩侵入岩体开展了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晚侏... 内蒙古东乌旗北部地区分布有大量的晚侏罗世花岗岩,且有早中晚三次侵入。本文对东乌旗塔尔根敖包边防站一带的晚侏罗世三次花岗岩侵入岩体开展了岩石化学、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三次花岗侵入岩岩石化学方面具有高硅、过铝、高钾钙碱性特点。岩体微量元素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Ph,但Ba和Sr相对亏损;在高场强元素中,Nb、Ta、Ti亏损明显,Zr和Hf相对富集。岩体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曲线呈“海鸥”型,Eu负异常明显。花岗岩Na 2O-K 2O图解显示样品投影点均落入A型花岗岩区,且10000×Ga/A1值高,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显示,第二次侵入花岗岩岩浆结晶年龄162.8 Ma±1.8 Ma,第三次侵入花岗岩岩浆结晶年龄159.4 Ma±2.1 Ma;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侏罗纪晚期(早燕山晚期),三次侵入的花岗岩——粗中粒多斑状二长花岗岩、细中粒少斑状正长花岗岩、细中粒含斑状正长花岗岩,属于同一个岩浆演化旋回,应该为古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后伸展作用的产物。塔尔根敖包一带早燕山晚期铝质A型花岗岩是在东乌旗北部首次确定出的具有可靠年代学资料的燕山期A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SHRIMP U-Pb年龄 伸展环境 晚侏罗世 东乌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北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赵鸿燕 邱庆伦 朱德胜 《吉林地质》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基于研究区早白垩世早中晚三次岩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和锆石SHRIMP年龄[(137.7±2.2)Ma、(130.5±1.6)Ma和(129.6±1.7)Ma]结果分析,内蒙古东乌旗塔尔根敖包边防连一带存在早白垩世岩体A型花岗岩。各期次岩体均具有... 基于研究区早白垩世早中晚三次岩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和锆石SHRIMP年龄[(137.7±2.2)Ma、(130.5±1.6)Ma和(129.6±1.7)Ma]结果分析,内蒙古东乌旗塔尔根敖包边防连一带存在早白垩世岩体A型花岗岩。各期次岩体均具有高硅,早白垩世从早到晚三次侵入的SiO 2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3.59%、75.33%和75.93%,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富碱,由早到晚,全碱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8.22%、8.48%和8.39%,逐渐增加;由早到晚,铝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1.05和1.04,均呈过铝质的特点。各期次岩体微量元素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Ph,但Ba和Sr相对亏损,同样在高场强元素中,Nb、Ta和Ti亏损明显,Zr和Hf相对富集,而且从早到晚三次侵入岩体微量元素含量均具有逐渐变少的趋势。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海鸥”型;Eu负异常明显,从早到晚三次侵入δEu平均值为0.42、0.33和0.30,异常逐渐加强。综合研究表明,在成因类型上,早白垩世,则由早中期的A 1型逐渐向晚期的A 2型演化。区内早白垩世岩浆旋回应该是太平洋板块西北向俯冲后地壳伸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SHRIMP年龄 伸展环境 早白垩世 东乌旗
下载PDF
内蒙古东太平屯地区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6
作者 刘思宇 陶立新 《吉林地质》 2023年第2期67-73,77,共8页
东太平屯地区南北受控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二连—贺根山断裂,而东西两侧受控于嫩江断裂和大兴安岭主脊断裂两断裂间。区内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出露二叠系地层,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1∶5万土壤测量圈出综合异常3处,通过异... 东太平屯地区南北受控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二连—贺根山断裂,而东西两侧受控于嫩江断裂和大兴安岭主脊断裂两断裂间。区内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出露二叠系地层,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1∶5万土壤测量圈出综合异常3处,通过异常查证,发现化探异常分布与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在TC19、TC21中发现1条金矿体,TC17发现3条铅矿体、1条铅锌矿体,其矿床类型属于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铅、铅锌多金属矿 化探异常特征 控矿构造 东太平屯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双井子中三叠世同碰撞壳源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对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碰撞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384
7
作者 李锦轶 高立明 +2 位作者 孙桂华 李亚萍 王彦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582,共18页
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双井子花岗岩侵入古生代晚期增生-碰撞杂岩,遭受了中生代强烈韧性构造变形的改造,在岩石学方面以含有白云母为特征,在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富SiO_2、Al_2O_3和碱质,Na_2O/K_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为1.02~1.08,A... 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双井子花岗岩侵入古生代晚期增生-碰撞杂岩,遭受了中生代强烈韧性构造变形的改造,在岩石学方面以含有白云母为特征,在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富SiO_2、Al_2O_3和碱质,Na_2O/K_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为1.02~1.08,A/NK比值为1.20~1.35,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中Ti和Sc亏损、特别是Nb和Ta亏损、Th相对富集,^(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介于0.512229~0.512286,^(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2068~0.512199,其ε_(Nd)(t)均为负值,介于-2.71~-5.28,Nd模式年龄介于1000~1300Ma;^(87)Sr/^(86)Sr同位素比值介于0.713516~0.722096,^(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756~0.709187。这些特征揭示出该岩体是壳源的,可能主要来源于古生代增生-碰撞杂岩和相对古老的大陆边缘的重熔。从该岩体采集的两个样品选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2±4.1Ma和237.5±2.7Ma,表明该岩体是在三叠纪中期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缝合带的碰撞始于二叠纪中期(约270Ma),于三叠纪中期结束;从三叠纪岩浆岩的露头推测,这一碰撞事件形成了从北山向东通过内蒙古南部到吉林中部的近东西走向的巨型山脉;区域上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于该山脉演化晚期的伸展构造背景,标志着该区地壳演化新阶段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西拉木伦缝合带 双井子二云母花岗岩 壳源 三叠纪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古生代块体碰撞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Ⅰ.观测与资料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白登海 张丽 +2 位作者 孔祥儒 蒋邦本 高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26-336,T001,共12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朝和西伯利亚块体碰撞区的中东段.本文分析了赤峰—东乌旗长约400km的剖面上12个点的大地电磁(MT)资料,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研究区的电性特征.研究区是一个二维性占主要成分的三维结构,受... 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朝和西伯利亚块体碰撞区的中东段.本文分析了赤峰—东乌旗长约400km的剖面上12个点的大地电磁(MT)资料,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讨论了研究区的电性特征.研究区是一个二维性占主要成分的三维结构,受此影响,大多数点的视电阻率曲线含有明显的静态移动和畸变效应,对此采取了静态校正和畸变校正.校正后的视电阻率和相位及感应函数显示出:1.巴林右旗以南和西乌旗以北是两个相对的高阻值区,剖面中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是相对的低阻值区;2.视电阻率曲线在周期大于1000s时普遍呈下降趋势,相应的相位则呈上升趋势,反映了该区上地幔高导层的存在;3.西拉木伦河北侧的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锡林浩特杂岩带表现出横向上强的电性梯级变化.结合地质资料,初步认为上述两个电性梯级带是两个可能的地质分界线,分别对应中朝块体和西伯利亚块体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缝合带;4.东乌旗—西乌旗之间中地壳有一发育较好的高导层,观测中没有发现贺根山地区具有较深的“根”;5.赤峰—翁牛特旗之间电性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表征了一个较大的断裂或地质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地块 古生代
下载PDF
土壤厚度对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志强 刘宝元 海春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4-167,共4页
土壤厚度是土壤肥力存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多伦、锡林浩特和巴林左旗3个长期保护天然草地的土壤厚度和植被盖度等植物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高度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土壤厚度是土壤肥力存在和植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调查了内蒙古东部地区多伦、锡林浩特和巴林左旗3个长期保护天然草地的土壤厚度和植被盖度等植物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天然草地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高度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厚度小于20 cm时,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厚度的降低急剧减小,当土壤厚度小于10 cm时,植被类型为非地带性植被,盖度小于30%,地上生物量小于150 g/m2;当土壤厚度大于20 cm后,植被盖度一般大于80%,地上生物量接近或大于200 g/m2,而且土壤厚度大于20 cm后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厚度的继续增大变化平缓。研究区地带性天然草地植被正常生长的最低土壤厚度为20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土壤厚度 天然草地 植被盖度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樊连杰 马生明 +2 位作者 岑况 郭志娟 艾金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4,共8页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由于风成砂等的覆盖,导致常规地球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找矿中受到限制。在内蒙古东乌旗1017高地进行了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和铁锰氧化物态测量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景观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由于风成砂等的覆盖,导致常规地球化学勘查在该地区找矿中受到限制。在内蒙古东乌旗1017高地进行了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和铁锰氧化物态测量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圈出地球化学异常,而且3种方法圈定的异常吻合程度很好。相比较而言,土壤热磁组分测量能够显著提高异常强度,有利于发现微弱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显示出该方法在草原景观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磁组分测量 土壤细粒级组分测量 铁锰氧化物态测量 草原景观区 内蒙古中东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古生代块体碰撞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Ⅱ.二维解释 被引量:23
11
作者 白登海 张丽 孔祥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73-783,共11页
本文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东乌旗剖面上12个测点的MT资料进行了二维解释.针对测区具体情况,在计算中主要强调拟合有效视电阻率ρeff,ρaz和有效相位Φeff,Φaz.二维模型给出,地壳上地幔在西乌旗以北和翁牛特旗以南地区有5层结构,壳内... 本文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东乌旗剖面上12个测点的MT资料进行了二维解释.针对测区具体情况,在计算中主要强调拟合有效视电阻率ρeff,ρaz和有效相位Φeff,Φaz.二维模型给出,地壳上地幔在西乌旗以北和翁牛特旗以南地区有5层结构,壳内高导层埋深20—25km,上地幔软流层顶面埋深约100km.大兴安岭火山岩区有6层或7层结构,上地壳10km左右和下地壳30—40km深度处分别有一高导层,软流层顶面埋深约75km.结合地质等资料得出:1.翁牛特旗以南地区至少在深部仍然属于中朝块体北缘;2.翁牛特旗—巴林右旗之间是中朝块体北缘古生代以前的一个增生体,西拉木伦河断裂是由于后期的构造活动在增生体内产生的一个逆冲断层;3.上地幔隆起和下地壳高导层(岩浆房?)的存在是产生大兴安岭火山岩的深部原因;4.大兴安岭地区可能存在推覆构造,推覆面即为上地壳高导低速层;5.二维模型没有反映出贺根山地区地下有岩浆通道或深断裂;6.中朝和西伯利亚块体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缝合带分别位于林西一带和西乌旗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块体碰撞区 大地电磁测深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湿地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韬 刘佳慧 +3 位作者 王炜 布仁托娅 梁存柱 王立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51,共7页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其演替过程受地表水分、水深浅、水流速度、流向、微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着这些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微生境的变化,湿地植被的类型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迁移,从而沿河湖岸形成一定的梯度变化规律,... 湿地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其演替过程受地表水分、水深浅、水流速度、流向、微地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着这些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微生境的变化,湿地植被的类型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迁移,从而沿河湖岸形成一定的梯度变化规律,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序列,而这一序列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些湿地类型的湿地植被的演替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以内蒙古东部区湿地植被现状和类型的调查结果为例描述其湿地植被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演替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区 湿地植被演替 空间分布序列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玉米主产区气候空间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宝林 罗瑞林 高聚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27-5033,共7页
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是内蒙古主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分析该区域1951-2010年间温度、降水和气候空间的变化,并引入气候空间概念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指出了气候资源对玉米单产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从1951年到2010年,区域内6... 内蒙古东部4个盟(市)是内蒙古主要的玉米种植区,通过分析该区域1951-2010年间温度、降水和气候空间的变化,并引入气候空间概念评价了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指出了气候资源对玉米单产提高的影响。研究表明,从1951年到2010年,区域内6个站点的温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且发生了温度突变;降水量变化剧烈,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气候空间的变化表明温凉区、温暖区和温热区均向高温低降水方向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使温暖区、温凉区具有成为内蒙古玉米稳产区的潜力。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气候资源应该纳入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玉米主产区 气候空间变化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山地森林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云生 李福双 +4 位作者 鲁绍伟 杨卓 王玉华 路森 高艳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在内蒙古东部山地选取森林的主要类型树种,应用生长模型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34.43%-62.93%,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森林的乔木层... 在内蒙古东部山地选取森林的主要类型树种,应用生长模型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34.43%-62.93%,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森林的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大果榆>油松>蒙古栎;净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油松>大果榆>蒙古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力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查干敖包花岗岩体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新彬 王玮 +7 位作者 魏波 徐吉祥 孙永华 方同明 刘振华 尤世娜 刘鸿 何付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8-520,共13页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部的查干敖包岩体可分解为灰黄色细粒花岗岩单元和灰黄色中细粒似斑状含二云母花岗岩单元。前者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06.4±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后者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8.3±2)Ma,为...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北部的查干敖包岩体可分解为灰黄色细粒花岗岩单元和灰黄色中细粒似斑状含二云母花岗岩单元。前者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06.4±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后者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8.3±2)Ma,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产物。两期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主量元素均具有富Si,贫Ti、Mg、Ca,且有较高的碱/铝(NK/A)比值等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K,弱富集P、Zr及Hf,强烈亏损Ba、Sr及Ti。通过分析讨论,认为晚石炭世晚期细粒花岗岩单元和早二叠世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单元的成因类型均为I-S过渡型钙碱性花岗岩。岩石化学、岩体产状、分布特点和源岩特征都表明,查干敖包岩体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花岗岩构造背景环境一致,均为晚古生代中亚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碰撞后转换期构造—岩浆事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敖包 花岗岩体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东乌珠穆沁旗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草麻黄中生物碱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大敦 郭平 赵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2-87,共6页
应用HPLC法研究了内蒙草麻黄主产区5种麻黄生物碱的动态变化。5种麻黄生物碱为: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和甲基麻黄碱(ME)。研究结果表明:内蒙东部的草麻黄生长期中E占优势,而在西部PE和E平行... 应用HPLC法研究了内蒙草麻黄主产区5种麻黄生物碱的动态变化。5种麻黄生物碱为:麻黄碱(E)、伪麻黄碱(PE)、去甲基麻黄碱(NE)、去甲基伪麻黄碱(NPE)和甲基麻黄碱(ME)。研究结果表明:内蒙东部的草麻黄生长期中E占优势,而在西部PE和E平行或PE高于E,总生物碱在7月中旬和9~10月达高峰。因此影响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物侯期、降雨量和湿度。对地理位置、气象情况和退化现象等因素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生物碱
下载PDF
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气候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智 林莉 +1 位作者 梁培 杨侃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7-531,共5页
利用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64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法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选取5个典型多雨年和5个典型少雨年,用NCEP/NCAR资料进行降水异常的对比分析。结... 利用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64个气象站196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法和Morlet小波法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并选取5个典型多雨年和5个典型少雨年,用NCEP/NCAR资料进行降水异常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甘宁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降水整体呈缓慢增多的趋势,线性趋势为2.3 mm/10 a;1976年前后区域内降水发生突变,存在14-16 a的长周期和2 a、2-4 a和准5 a的短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负距平区,东亚沿海为正距平区;温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地区为负距平区,距平零线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少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冷空气主体偏北,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正距平区,东亚沿海为负距平区;温度距平场中冷空气活动的区域偏北,贝加尔湖至我国西北地区为正距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 内蒙古 夏季降水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才 王晓芳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加强四省区跨区域合作是东北振兴规划的延伸与具体化,是实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点。东北三省与蒙东省际合作...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组成的东北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有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天然条件和深厚基础。加强四省区跨区域合作是东北振兴规划的延伸与具体化,是实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点。东北三省与蒙东省际合作的主要领域:能源领域、原材料领域、加工工业领域、科技文化领域、地区中心城市间合作、跨省际的生态环境与流域治理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蒙东地区 跨区域合作 合作领域 现状与问题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闹牛山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耿文辉 姚金炎 《矿产与地质》 200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通过对闹牛山铜矿区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以及对矿区火山-次火山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相关的铅同位素分析,综合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闹牛山铜矿床构造环境属于大陆边缘裂陷带的局部隆起区,成矿火... 通过对闹牛山铜矿区与成矿有关的次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以及对矿区火山-次火山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分析,结合相关的铅同位素分析,综合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闹牛山铜矿床构造环境属于大陆边缘裂陷带的局部隆起区,成矿火山岩浆为钙碱性,其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并有上部地壳物质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地质背景 次火山岩 内蒙古东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地区两栖及爬行动物记述 被引量:3
20
作者 毕俊怀 何晓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7年第4期62-65,共4页
记述了内蒙古东部地区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报道胎生晰蝎、极北鲵和无斑雨蛙在内蒙古的采地和分布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两栖及爬行动物地理区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内蒙古 爬行动物 地理区化 两栖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