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湖围网养殖拆除区及阳澄湖围网养殖区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污染状况
1
作者 林怡雯 景明 +3 位作者 李继影 吴志杰 王子博 何炜琪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8期39-45,共7页
对东太湖围网拆除区、阳澄湖养殖区开展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状况调查,分析围网拆除对东太湖和阳澄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围网拆除后东太湖抗生素浓度相比养殖区显著下降,4个点位浓度为0~9.70 ng/L,鱼塘浓度为53.14 ng/L。阳... 对东太湖围网拆除区、阳澄湖养殖区开展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状况调查,分析围网拆除对东太湖和阳澄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围网拆除后东太湖抗生素浓度相比养殖区显著下降,4个点位浓度为0~9.70 ng/L,鱼塘浓度为53.14 ng/L。阳澄湖养殖区抗生素浓度较低(0~0.04 ng/L),但是东太湖抗性基因的存在浓度与阳澄湖养殖区浓度相近,东太湖1号点位的主要抗性基因为细胞核糖体保护基因,而东太湖4号、7号、9号、蟹塘、鱼塘和阳澄湖中南、西南的主要抗性基因为抗生素失活基因,阳澄湖东南的主要抗性基因为抗生素外排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东太湖 阳澄湖
下载PDF
东太湖典型湖区水环境特征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蓉 杨龙元 +1 位作者 谷孝鸿 崔广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97-605,共9页
本文研究了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东茭嘴、油车港、太浦河口、湖心C、大缺口和张家港等6个典型湖区水环境特征。监测数据表明,东太湖6个典型湖区水质参数变化四季分明、空间差异显著;受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作用、湖区周边居民面... 本文研究了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东太湖的东茭嘴、油车港、太浦河口、湖心C、大缺口和张家港等6个典型湖区水环境特征。监测数据表明,东太湖6个典型湖区水质参数变化四季分明、空间差异显著;受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作用、湖区周边居民面源污染和上游苕溪来水水质等3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枯水期水质明显不如丰水期。冬春季节水生植被净化能力的减弱和城镇居民生活面源污染的加强形成东太湖水质西南差东北好的格局、夏秋季节水生植被净化能力的加强和上游苕溪来水水质的改善形成西南水质好东北差的格局。利用太湖站同期水环境监测资料,比较了草型湖湾东太湖与藻型湖湾梅梁湾水环境因子的差异。提出东太湖春季期间水体中NH4+-N、NO3--N浓度的消长变化可能是维持东太湖水体能够保持清水状态的触发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东太湖 水生高等植物 氮化合物 多稳态
下载PDF
东太湖水源水致嗅氨基酸以及常规与O3-PAC工艺的处理效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史之源 郭铃 +2 位作者 于水利 黎雷 郭婧轩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9,24,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氨基酸在氯化消毒过程中能形成有嗅味的醛类、腈类和N-氯代醛亚胺。在评价了天然水体中可能存在的20种氨基酸的产嗅强度的基础上,考察了东太湖各季节氨基酸种类、浓度变化,确定了东太湖水源优势氨基酸以及致嗅氨基酸... 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氨基酸在氯化消毒过程中能形成有嗅味的醛类、腈类和N-氯代醛亚胺。在评价了天然水体中可能存在的20种氨基酸的产嗅强度的基础上,考察了东太湖各季节氨基酸种类、浓度变化,确定了东太湖水源优势氨基酸以及致嗅氨基酸的种类,研究了常规工艺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东太湖水源水中氨基酸的去除规律。结果表明,东太湖水源水中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总氨基酸浓度及致嗅氨基酸的峰值均出现在秋季;常规工艺中,混凝沉淀对氨基酸去除起主要作用,秋季去除率为30.3%,砂滤出水氨基酸浓度有时会升高。臭氧-活性炭(O3-PAC)工艺对致嗅氨基酸的去除率为14.6%~55.8%,很不稳定,主要因为影响O3-PAC去除氨基酸的因素较多,故生产中需要对O3-PAC运行工况进行合理优化和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水源 氨基酸 嗅味 常规工艺 臭氧-活性炭 氯化消毒
下载PDF
3S技术在东太湖围网养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裔光星 《城市勘测》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基于3S技术的东太湖围网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了围网养殖的科学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东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湖泊的健康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GPS和RS结合作为数据源,既保证了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又... 基于3S技术的东太湖围网养殖管理系统实现了围网养殖的科学管理和动态管理,对东太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湖泊的健康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GPS和RS结合作为数据源,既保证了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又减少了野外采集数据的工作量。本文侧重分析了3S技术在这一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 东太湖 网围养殖 应用
下载PDF
东太湖网围养殖的生态环境成本测算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力 黄贤金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79-1584,共6页
网围养殖虽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生态环境胁迫效应亦较强。以网箱养殖对东太湖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分析为基础,对1984年~2003年湖区网围养殖的生态环境成本做出测算。结果显示:①近年来网围养殖的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产值20%强;②2... 网围养殖虽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生态环境胁迫效应亦较强。以网箱养殖对东太湖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分析为基础,对1984年~2003年湖区网围养殖的生态环境成本做出测算。结果显示:①近年来网围养殖的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产值20%强;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区生态环境成本快速攀升,90年代中后期更是进入高成本持续阶段;③成本结构中,水资源供给成本、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和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几项最多。最后,笔者提出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提倡轮种轮养和生态养殖,强化规划先导,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实施生态补偿等对策以有效减缓东太湖的生态环境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围养殖 生态环境成本 东太湖
原文传递
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分化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俊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6,共13页
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 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于两种,即低乡与高乡。低乡地表水充沛,聚落营造的原则以开浚河浜、排除积水为先,宅随浜而就,交通以行船为主,因而房屋沿泾浜分布,具有集村产生的条件。高乡地表水量不足,人们开凿河浜的首要目的在于引潮和蓄水,随之形成以屋宅为中心、浜随宅就的聚落格局。由于高乡河道浅窄不利于行船,住宅与河浜呈离散性分布,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本文研究证明,除社会经济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外,地势、河流水性、潮汐等地域性自然要素,对于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塑造具有本底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东部平原 聚落 形态 水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