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est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Variation in We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汉杰 施伟来 陈晓红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The West Development Policy being implemented in China is causing significan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s in West China. With the up-to-date satellite database of the Global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Dat... The West Development Policy being implemented in China is causing significan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hanges in West China. With the up-to-date satellite database of the Global Land Cover Characteristics Database (GLCCD)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ower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IEMS-TEA is used to simulate possible impacts of the significant LULC variation. The model was run for five continuous three-month periods from 1 June to 1 September of 1993, 1994, 1995, 1996, and 1997, and the results of the five groups are examined by means of a student t-test to identify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 The main results are: (1) The regional climate is affected by the LULC variation because the equilibrium of water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air-vegetation interface is changed. (2) The integrated impact of the LULC variation on regional climate is not only limited to West China where the LULC varies, but also to some areas in the model domain where the LULC does not vary at all. (3) The East Asian monsoon system and its vertical structure are adjusted by the large scale LULC variation in western China, where the consequences ar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westward water vapor transfer from the east oast and the relevant increase of wet-hydrostatic energy in the middle-upper atmospheric layers. (4)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West China affects significantly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Northwest China, North China and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 are obvious effects in South, Northeast, and Southwest China, but minor effects in Tib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Development Policy of China LULC variation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 statistical t-test east Asian monsoon
下载PDF
The West, The East, and The Rest
2
作者 Jan-Erik Lan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1期477-481,共5页
Realists like e.g.Mearsheimer fr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see war between states as a game over regional hegemony.The US leading the West blocks the East in the Ukraine and in Israel as well as Taiwan.The major risk fo... Realists like e.g.Mearsheimer from University of Chicago see war between states as a game over regional hegemony.The US leading the West blocks the East in the Ukraine and in Israel as well as Taiwan.The major risk for mankind is a third new conflict,namely Taiwan.The suffering from the wars in Ukraine and Palestine is so heavy that we need to unpack the Huntington idea of civilization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hegemony clash of civilisations the west end the east Mearsheimer FERGUSON occidental-oriental
下载PDF
DEFINITING AND ITS GEOLOGIC MEANING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被引量:6
3
作者 Liu Chiyang,Yang Xingke,Ren Zhangli,Wang Dingyi,Cheng Gang,Zheng Menli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23-224,共2页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 There were more expounding to north—west (west) trend fault and north\|east trend fault within Qiangtang Basin, North Part of Tibet, in the past literature. With increasing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data, nearly east\|west trend structure began to be taken note to. Since the year of 1995, by a synthetic study to 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data, that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s are well developed. These structures should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the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meaning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1 Spreading of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six larger scale nearly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within the scope of east longitude 84°~96° and near Qiangtang Basin. The actual location of the six belts are nearly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six meridian of east longitude 85°,87°,89°,91°,93°,95° or located near these meridian. The six south\|north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spread in the same interval with near 2° longitude interval. The more clear and much more significance of south\|north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are the two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of east longitude 87° and 89°. There are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s in the west of east longitude 83°,81°, or near the longitudes. The structure belts spreading features,manifestation,geological function and its importance, and inter texture and structure are not exactly so same. The structure belts all different degree caused different region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or gravity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There is different scale near S—N trend faulted structure belt between the be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Tibet plateau QIANGTANG Basin south—north TREND STRUCTURE BELT transverse transform STRUCTURE strike\|slip adjustment division of eastwest region oil & gas prospecting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r present-time crustal motion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and its marginal sea── Synthetical analysis of GPS measurement, fault deformation survey, leveling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被引量:8
4
作者 周硕愚 帅平 +5 位作者 郭逢英 施顺英 邓干金 陈兆湟 周昕 陈园田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1期75-83,共9页
Base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GPS network (1994~1996), Fujian GPS network (1995~1997), cross fault deformation network (1982-1998), precise leveling network (1973~1980)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recent sev... Based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GPS network (1994~1996), Fujian GPS network (1995~1997), cross fault deformation network (1982-1998), precise leveling network (1973~1980) an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recent several tens years, we synthe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present-time crustal motion of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ese mainland-Fujian and its marginal sea. We find that this area with its mainland together moves toward SE with a rather constant velocity of 11 .2±3.0 mm/a.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motion from the Quanzhou bay pointing to hinterland, with a major orientation of NW, extending toward two sides, and with an average velocity of 3.0±2.6 mm/a. The faults orienting NE show compressing motions, and the ones orienting NW show extending motions. The present-time strain field derived from crustal de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seismic stress field derived from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derived from geology data. The principal stress of compression orients NW (NWW) - SE (SEE). Demarcated by the NW orienting faults of the Quanzhou bay and Jinjiang-Yongan, the crustal motions show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 the southwest of Fujian and the boundary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are areas of rising, the northeast of Fujian are areas of sinking. The horizontal strain rate and the fault motion of the former are both greater than the later. The side-transferring motion of Hymalaya collision zone and the compress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affect the motion of the research area. The amount of motion affected by the former is larger than the later, but the former is homogeneous and the later is no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vent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is region relate more directly with western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ainland south-east marginal region fault motion regional stress field Hymalaya collision zone west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下载PDF
“东数西算”背景下运营商公众骨干网络架构演进探讨
5
作者 赵广 刘琦 +2 位作者 魏汝翔 田洪宁 杨婧雅 《邮电设计技术》 2024年第9期80-86,共7页
“东数西算”战略在优化我国算力资源布局的同时,将显著影响运营商的公众骨干网络架构。分析了运营商算力和公众用户的分布数据,指出了当前算力分布在地区间、省间的不平衡。同时,对“东数西算”第一类节点的业务热点区域的流量本地化... “东数西算”战略在优化我国算力资源布局的同时,将显著影响运营商的公众骨干网络架构。分析了运营商算力和公众用户的分布数据,指出了当前算力分布在地区间、省间的不平衡。同时,对“东数西算”第一类节点的业务热点区域的流量本地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流量本地化区域化程度不高、数据中心集约程度不足。基于分析结果和政策背景,提出了一种适应“东数西算”工程算力分布趋势的区域化、层次化运营商公众骨干网络架构,以优化用户感知,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更好地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数西算 公众网络 流量区域化
下载PDF
2019年7月2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6
作者 高山 杨苑 +1 位作者 陈星宜 白春燕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5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产生机制,以期为今后宁夏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揭示2019年7月2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成因。【结果】此次降水过程是在东高西低环流... 【目的】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产生机制,以期为今后宁夏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揭示2019年7月28日宁夏区域性暴雨的产生成因。【结果】此次降水过程是在东高西低环流背景下,西风气流中小股冷空气南下遇副高西伸北抬,形成锋区造成的。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为此次过程提供所需水汽。700 hPa、850 hPa的切变线及中低层的锋区满足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并叠加了不稳定能量。【结论】宁夏北部地区以锋区降水为主,中南部地区暖区中有对流云发展,配合锋面抬升,造成对流云叠加,降水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暴雨 东高西低 暖区降水 中低层锋区
下载PDF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7
作者 安永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区域差异是理解农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时间和发展条件不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农民城市化逻辑的东西差异。农民城市化的东西差异体现在城市化动力机制、农民家庭生计模式、城乡空间跨... 区域差异是理解农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视角,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起步时间和发展条件不同,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农民城市化逻辑的东西差异。农民城市化的东西差异体现在城市化动力机制、农民家庭生计模式、城乡空间跨度和城乡关系四个方面:东部地区在全域工业化基础上,形成了由市场先导和农民主动、全务工型、离土不离乡、融合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完全城市化;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空心化基础上形成了由政府推动和农民卷入、代际分工的半工半耕、离土又离乡、寄生型城乡关系等特征组成的过渡型城市化,前者是高质量的稳定城市化,后者是低质量的半城市化。东部地区农民完全城市化的关键条件是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业基础,而中西部地区缺乏产业集聚的区位条件,农民城市化并不稳定,将来需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大中城市进行二次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县域经济 农民城市化 东西差异
下载PDF
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生成逻辑、作用机理及显著优势
8
作者 刘旭雯 唐霄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从生成逻辑上看,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先富后富”理论的直观表达,是扎实...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从生成逻辑上看,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先富后富”理论的直观表达,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从作用机理上看,其高度契合性表现在东西部协作在帮助西部地区增收中缩小贫富差距,在促进文化交融中丰富精神文化,在动员社会参与中积聚力量,在不断推进社会公平中实现共富。从显著优势上看,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动力,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唯一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部协作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显著优势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基于西北地区现状
9
作者 陶虹颖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0期162-168,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这一现象抑制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涵盖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力等方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这一现象抑制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涵盖了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力等方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但区域间绝对差距依然在扩大。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东部地区,少有西部地区的相关研究及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别等。据此,本文利用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比分析西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山东、浙江、广东三省的人均GDP等面板数据,评估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挖掘潜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文章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而助力我国金融科技体系的完善,逐步缓解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压力,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差距 西北地区 经济金融 多元线性回归 东西经济发展
下载PDF
粤西妈祖信俗文化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淦凌霞 徐超 文豪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6-120,126,共6页
妈祖源自福建地区,妈祖信仰自宋朝从福建传入广东,形成粤西地区的信仰习俗。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粤西地区妈祖信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将湛江妈祖信俗和阳江妈祖信仰进行对比,分析粤西妈祖信俗文化在信众规模、传入方式、祭拜方式和祭拜... 妈祖源自福建地区,妈祖信仰自宋朝从福建传入广东,形成粤西地区的信仰习俗。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粤西地区妈祖信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将湛江妈祖信俗和阳江妈祖信仰进行对比,分析粤西妈祖信俗文化在信众规模、传入方式、祭拜方式和祭拜场所方面的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民俗 妈祖信俗 发展演变 地区差异性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对“东数西算”工程赋能西部振兴的探讨
11
作者 庞奇 《商业观察》 2024年第7期37-40,共4页
以全面实现西部振兴为目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下的“东数西算”工程。第一部分阐述“东数西算”工程的内容、建设意义、建设现状,明确“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作用。第二部分总结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 以全面实现西部振兴为目标,分析区域协调发展下的“东数西算”工程。第一部分阐述“东数西算”工程的内容、建设意义、建设现状,明确“东数西算”工程的推动作用。第二部分总结全方位多层次实践区域战略统筹制度、发挥地区之间的企业优势、认识数字人才的优势与价值这三点建议。第三部分总结实践效果,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旨在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 西部振兴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东西库区的水质与浮游藻类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慧敏 孟凡艳 +3 位作者 杜桂森 刘晓端 刘静 宋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密云水库被围堰隔为东、西两个库区.由于1999年以来华北地区的连续干旱,水库蓄水量迅速下降,两库区水体交换很少,相对稳定.2001年至200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东库区比西库区BOD_5、TN、TP、Fe、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分别高出16.7%、40.2%... 密云水库被围堰隔为东、西两个库区.由于1999年以来华北地区的连续干旱,水库蓄水量迅速下降,两库区水体交换很少,相对稳定.2001年至200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东库区比西库区BOD_5、TN、TP、Fe、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分别高出16.7%、40.2%、46.7%、161.1%和41.8%,TSI_m显示西库区的营养程度低于东库区,主要原因是:(1)西库区水体深于东库区,自净能力相对较强.(2)东库区以氮、磷为主的植物营养物的污染大于西库区;(3)由于潮河(东库区的主要入库河流)流域数座小铁矿的污染,东库区铁含量大于西库区.东库区水体中铁的浓度在适合浮游藻类生长的范围内,对浮游藻类,特别是蓝藻(Cyanophyta)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有效地防治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应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基础上,把防治的重点放在潮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东西库区 理化性状 浮游藻类
下载PDF
粤西沿海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剑明 揭光泽 +1 位作者 石真玉 王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粤西沿海地区224所农村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但专职教师存在缺口;教师性别、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粤西沿海地区224所农村学校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育教师数量基本达到规定要求,但专职教师存在缺口;教师性别、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差、工资收入低;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有待加强;体育经费、场地、器材严重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农村学校 粤西地区
下载PDF
桂东-粤西地区中生代成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20
14
作者 蔡明海 彭松柏 +1 位作者 孟祥金 刘国庆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2期36-42,共7页
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花岗岩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表明 ,本区中生代岩石圈经历了碰撞挤压 (2 2 4~ 2 65Ma)、由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换 (15 4~ 163Ma)及强烈拉张伸展 (80~ 12 0Ma)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中侏罗世及白... 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花岗岩岩石学的综合研究表明 ,本区中生代岩石圈经历了碰撞挤压 (2 2 4~ 2 65Ma)、由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换 (15 4~ 163Ma)及强烈拉张伸展 (80~ 12 0Ma)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成矿作用集中发生在中侏罗世及白垩纪 ,分别受控于燕山早期岩石圈的构造转换及燕山晚期的拉张伸展。岩石圈的构造转换与其自身热流值的增高有关 ,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是区内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一级控制因素 ,矿床定位分布则受控于局部动力系统转换 ,它们是不同动力系统之间相互转换过程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成矿作用 动力学机制 桂档-粤西地区 岩石圈 中生代 成矿规律
下载PDF
近50 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空间变化趋势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503,共7页
基于近代湖泊水量(水位、水深和面积)记录,对近50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部湖区水量呈现波动变化而西部湖区水量基本趋于减少;80年代以后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 基于近代湖泊水量(水位、水深和面积)记录,对近50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部湖区水量呈现波动变化而西部湖区水量基本趋于减少;80年代以后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世纪50年代,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状况基本相似,均保持高湖面特征.20世纪60年代,东部湖区水量有所减少但幅度不明显,而西部湖区以中高水量为主.20世纪70年代,不同区域湖泊基本都保持中湖面特征.20世纪80年代,东部湖区水量呈增加趋势而西部湖区水量相对70年代略有减少.20世纪90年代,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最近50a来中国不同区域湖泊水量发生变化除了气候因素的驱动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量 空间变化 东部湖区 西部湖区
下载PDF
西电东送输入区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洁尘 陈秀山 刘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4,共8页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 西电东送是解决我国能源空间产销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东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东部输入区而言,西电是清洁能源,其环境效应显著。具体体现在西电输入可以直接替代东部地区原有小火电,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尤其是消除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SO2排放导致的酸雨污染;同时将间接推动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环境支撑。本文以广东为例,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西电对输入区的环境效应及其潜在的间接环境效应。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西电的输入对降低东部地区与电力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作用是显著的。针对西电输入、输出区环境容量不同的经济价值,提出西电东送可以同时提高双方的环境容量及其边际价值,提高双方的总体社会福利水平。以西电东送为纽带,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实现西电东送战略的持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电东送 环境效应 评价 广东省 环境效应 西电东送 广东省 综合评价 东部地区 SO2排放 污染物排放 能源消费结构 地区经济发展
下载PDF
夏季南亚高压与川渝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1 位作者 王春国 邓荣耀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利用我国160个测站中川渝地区的代表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盛夏川渝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渝降水变化存在与南亚高压相适应的时间尺度,即准5年尺度、准10年尺度。在准5年尺度上,20世... 利用我国160个测站中川渝地区的代表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盛夏川渝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渝降水变化存在与南亚高压相适应的时间尺度,即准5年尺度、准10年尺度。在准5年尺度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表现的位相与盆地东部降水变化位相相反,与盆地西部降水变化呈正位相,90年代末期以后与川渝地区降水变化位相趋势一致,但与四川西部高原降水的位相关系对应不明显。在年代际尺度,川渝盆地东、西部和川西高原三地降水变化存在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相一致的位相,说明年代际尺度变化中,当南亚高压长期表现为东伸模态,川渝降水呈总体偏多趋势。同时,川渝地区的降水变化与100hPa上高压两侧及中低层四川上空风场变化有显著的遥相关,在"东涝西旱"年份,南亚高压16800 gpm线位于四川与重庆交界上空,在"西涝东旱"年份,南亚高压16800 gpm线位于湖北西部上空,在两地降水差异显著年,南亚高压东西振荡主要表现在川渝盆地上空摆动,用16800 gpm线定义的东西振荡指数对认识川渝地区降水异常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降水 南亚高压 东伸指数 东涝(旱)西旱(涝)
下载PDF
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 被引量:39
18
作者 曹诗图 崔进 郑宇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97,共4页
该文论述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关键是实现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整合。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关系密切,但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同时阐述区域整合和旅游一体化开发的意义,提出构建... 该文论述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关键是实现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整合。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关系密切,但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同时阐述区域整合和旅游一体化开发的意义,提出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省级行政区 “大三峡旅游经济圈” 重庆 湖北 区域整合 旅游资源
下载PDF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陕西段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启晨 陈利顶 +2 位作者 吕一河 李国强 姜昌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4-168,172,共6页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其理论尚在发展之中。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为例,从保证管道安全和解决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入手,提出了管道工程沿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框架,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制图分析...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其理论尚在发展之中。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陕西段为例,从保证管道安全和解决工程中的生态问题入手,提出了管道工程沿线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框架,对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制图分析得出陕西段主要生态系统有丘陵黄绵土农田生态系统、丘陵黄绵土丛生禾草草原生态系统、平原黄绵土农田生态系统、沙地生态系统等。水土流失敏感性分析显示3个标段均有超过80%区域属敏感区,水土流失很严重。生态系统中关键生态单元主要有6处,包括丘陵沟壑区梁峁穿越,腰岘穿越,中小冲沟穿越,河流凹岸(陡崖)穿越,大开挖河流,固定、半固定沙丘穿越。在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基本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并针对关键生态单元进行了关键生态安全格局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西气东输工程 生态系统评价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加强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叶依广 史嵘 孙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在政策、自然资源、产业互补性、区位等方面的潜力及突出优势、进而论述了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及...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在政策、自然资源、产业互补性、区位等方面的潜力及突出优势、进而论述了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流域东西部地区间流通通道不畅、经济整体性差,内部联系松散、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流域东西协作应把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手开拓市场,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建立人才资源培训交流机制等作为协作的重点领域。同时,提出了经济协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如协调机制的建立、流域经济协作主体的确定、政策制定及其引导、流域经济协作目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东西部 区域经济 经济协作 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协调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