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iry sheep production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USA-a review 被引量:2
1
作者 David L Thomas Yves M Berger +1 位作者 Brett C McKusick Claire M Mikolayunas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Commercial milking of sheep is a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ing approximately 30 yr ago. The industry is still small, but it is growing. The majority of the sheep milk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 Commercial milking of sheep is a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tarting approximately 30 yr ago. The industry is still small, but it is growing. The majority of the sheep milk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cialty cheese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ajor importer of sheep milk cheeses with 50 to 60% of annual world exports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past 20 yr. Therefore, there is considerable growth potential for the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only dairy sheep research flock in North America is located at the Spooner Agricultural Research S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The research program started in 1993 and has been multifaceted; dealing with several areas important to commercial dairy sheep farmers. The East Friesian and Lacaune dairy breeds were compared and introduced to the industry through the research program. Both dairy breed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milk than traditional meat-wool breeds found in the U.S., but the two breeds differed in their production traits. East Friesian-cross ewes produced more lambs and slightly more milk than Lacaune-cross ewes whereas Lacaune-cross ewes produced milk wi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fat and protein than East Friesian-cross ewes. Lactation physiolog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wes with active corpora lutea have increased milk yields, oxytocin release during milking is required to obtain normal fat percentages in the milk, large udder cisterns of dairy ewes can allow for increased milking intervals, and short daylengths during late pregnancy results in increased milk yield. In the nutrition area, legume-grass pastures and forages wi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legume will result in increased milk production. Grazing ewes respond to additional supplementation with increased milk yield, but it is important to match the supplement to the quality of the grazing. Ewes on high quality legume-grass pastures that are high in rumen degradable protein respond with increased milk production to supplements high in energy and/or high in rumen undegraded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ry sheep east friesian GRAZING Lacaune Lactation physiology Nitrogen efficiency RDP RUP Supplementation
下载PDF
东佛里生羊杂交改良湖羊生长性能分析
2
作者 杨舒童 王龙斌 +5 位作者 张玉庭 沈继源 刘圆 郭世伟 郝志云 王继卿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39,共9页
【目的】探讨东佛里生羊对湖羊生长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选择出生年龄相近的东佛里生羊、湖羊、东佛里生羊(♂)×湖羊(♀)杂交F1代羊(简称F1代)、东佛里生羊(♂)×湖羊(♀)级进杂交F2代羊(简称F2... 【目的】探讨东佛里生羊对湖羊生长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选择出生年龄相近的东佛里生羊、湖羊、东佛里生羊(♂)×湖羊(♀)杂交F1代羊(简称F1代)、东佛里生羊(♂)×湖羊(♀)级进杂交F2代羊(简称F2代)以及横交固定组5个试验组,观测其初生至6月龄阶段的体重和体尺,并分析性别、胎次、出生等级和母羊年龄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横交固定组和F2代的3月龄重、6月龄重、断奶-6月龄平均日增重和3月龄胸围大于湖羊(P<0.05)。横交固定组的出生-6月龄平均日增重最大(211.53g),其次为F2代(206.27g),湖羊的最小(165.70g)。湖羊的6月龄体高、胸围和管围均显著小于其他群体(P<0.05)。这表明东佛里生对湖羊生长性能有显著的杂交改良效果;公羔的3月龄体长、胸围和管围显著大于母羔(P<0.05),它的6月龄各项体尺性状均极显著大于母羔(P<0.01);第4胎羔羊的初生重和断奶重显著大于前3胎羔羊(P<0.05);单羔和双羔个体的初生重显著大于3羔和4羔个体;3岁和4岁母羊所产羔羊的6月龄重显著大于初产母羊所产羔羊(P<0.05)。胎次、出生等级和母羊年龄对羔羊体尺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羔羊在断奶、3月龄和6月龄时的体重与体尺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东佛里生羊与湖羊杂交后,横交固定组与F2代羔羊的生长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佛里生羊 湖羊 杂交改良 体重 日增重 体尺
下载PDF
东佛里生羊杂交改良湖羊泌乳性能分析
3
作者 张玉庭 郝志云 +4 位作者 杨舒童 王龙斌 刘圆 郭世伟 王继卿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2-47,116,共7页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 为了探讨东佛里生羊作为父本对湖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东佛里生羊(31只)、东佛里生(♂)×湖羊(♀)杂交一代(F1代,204只)、东佛里生(♂)×湖羊(♀)级进杂交二代(F2代,156只)、湖羊(45只)4个试验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8个月的泌乳量和湖羊3个月的泌乳量,计算4个试验群体的月泌乳量、周泌乳量、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析品种、产羔数、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的影响,比较Wood模型、Wilmink模型和逆多项式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度(R2),筛选拟合度最高的模型拟合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曲线。结果表明:东佛里生羊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分别为(243.19±1.64)kg和(1.01±0.05)kg,显著高于F1代[(227.54±0.61) kg和(0.95±0.02)kg]、F2代[(230.09±0.65)kg和(0.96±0.02)kg]和湖羊[(71.36±1.32) kg和(0.79±0.05)kg,P<0.05];F1代、F2代的总泌乳量和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其中日均泌乳量分别较湖羊提高了20.25%和21.52%。产羔数对4个试验群体的泌乳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多羔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产单羔母羊。经产母羊的泌乳量总体高于初产母羊;5胎次母羊的日均泌乳量最大[(1.03±0.10)kg],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1胎次母羊的泌乳量最小,为(0.93±0.02)kg。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羊总泌乳量呈现增加趋势;1~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分别为(223.33±0.87)kg、(226.51±0.60)kg、(236.60±0.87)kg和(237.59±1.66)kg,日均泌乳量分别为(0.93±0.03)kg、(0.94±0.02)kg、(0.99±0.03)kg和(0.99±0.06)kg, 3,4岁母羊的总泌乳量、日均泌乳量均显著高于1,2岁母羊(P<0.05);4岁母羊第1,3,4,6个月泌乳量均最大,而3岁母羊第2,5个月泌乳量最大。4个试验群体的Wood模型的R2均最大,由Wood模型可知东佛里生羊泌乳潜力最大,湖羊泌乳潜力最小;湖羊在第4周达到泌乳高峰,而东佛里生羊、F1代和F2代在第8周达到泌乳高峰。说明通过与东佛里生羊杂交可以明显改善湖羊的泌乳性能;产羔数对母羊泌乳量影响不明显,胎次和年龄对母羊泌乳量有明显影响,其中Wood模型对4个试验群体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佛里生羊 湖羊 杂交 泌乳量 胎次 年龄 泌乳曲线
下载PDF
东弗里生绵羊奶与牛奶和山羊奶生乳品质的比较
4
作者 齐彪 宋薇 +6 位作者 郭宇航 庞学良 苑中策 胡剑 李艺 霍路曼 项爱丽 《中国奶牛》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综述了东弗里生绵羊所产羊奶中固形物、蛋白质等基本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比较了其与牛奶、山羊奶的营养成分差异,并对东弗里生绵羊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 东弗里生绵羊奶 山羊奶 牛奶 蛋白质 固形物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东佛里生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磊 刘晓瑞 +4 位作者 李文斐 怡贞 安小鹏 段心明 宋宇轩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研究东佛里生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选择第2胎、第50泌乳日的东佛里生奶绵羊和关中奶山羊各10只,对其奶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绵羊奶中的乳脂、乳蛋白、非脂固体、总干物质、乳糖、酪蛋... 为研究东佛里生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选择第2胎、第50泌乳日的东佛里生奶绵羊和关中奶山羊各10只,对其奶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绵羊奶中的乳脂、乳蛋白、非脂固体、总干物质、乳糖、酪蛋白、酸度和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P<0.05),低乳糖、半乳糖、乳酸、密度和冰点差异不显著(P>0.05)。绵羊奶中的癸酸甲酯、C12:0十二酸甲酯、9-C14:1肉豆蔻酸脑酯、C14:0肉豆蔻酸甲酯、C15:0十五酸甲酯、C16:1十六烯酸、C17:0十七烷酸、C18:2γ亚麻酸、9,12(Z,Z)C18:2、8,11,14-C20:3、cis-11,14,17 C20:3、4,7,10,13,16,19-C22:6的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P<0.05);C16:0十六烷酸、C18:0硬脂酸甲酯的含量显著低于山羊奶(P<0.05)。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奶的常规营养成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山羊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佛里生奶绵羊 绵羊奶 常规营养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东弗里升羊与湖羊杂交选育提升湖羊泌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义海 张效生 +6 位作者 张金龙 李玉鹏 冯婧 郭晓飞 王娟 王彪 董春晓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9-73,共5页
为了提高湖羊的泌乳性能,给湖羊导入东弗里升羊血统,提高湖羊的泌乳量,试验对比了东湖杂交F1代(F1组)与纯种湖羊(T组)的泌乳量、带单羔与双羔对泌乳量的影响、乳成分变化及催乳素与泌乳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东湖杂交F1代的第7~56天总... 为了提高湖羊的泌乳性能,给湖羊导入东弗里升羊血统,提高湖羊的泌乳量,试验对比了东湖杂交F1代(F1组)与纯种湖羊(T组)的泌乳量、带单羔与双羔对泌乳量的影响、乳成分变化及催乳素与泌乳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东湖杂交F1代的第7~56天总泌乳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F1组带单羔母羊泌乳量比带双羔多,分别为44.67,39.48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T组带双羔的母羊泌乳量比带单羔多,分别为32.54,30.63 kg,但差异不显著(P>0.05)。催乳素含量与泌乳量呈弱相关性。两个组除乳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外,第7~56天乳蛋白、全固形物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通过湖羊与东弗里升羊杂交,能够提高湖羊的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杂交羊 泌乳量 催乳素 单双羔泌乳量 乳成分
下载PDF
东弗里升与湖羊杂交后代生产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义海 张效生 +7 位作者 李玉鹏 冯婧 姚大为 郭晓飞 张金龙 王娟 王彪 董春晓 《草食家畜》 2021年第4期8-1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东弗里升与湖羊杂交F1代及湖羊的生产性能。试验将舍饲条件相同,健康状况良好的东弗里升与湖羊进行杂交,选择东弗里升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一代头胎产羔母羊22只为试验组(F1组);同时随机选择湖羊头胎产羔母羊22... 本研究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东弗里升与湖羊杂交F1代及湖羊的生产性能。试验将舍饲条件相同,健康状况良好的东弗里升与湖羊进行杂交,选择东弗里升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一代头胎产羔母羊22只为试验组(F1组);同时随机选择湖羊头胎产羔母羊22只为对照组(T组);F1代母羊与湖羊公羊杂交产生F2代,随机选取38只羔羊为F2组,分别测定3组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东湖F1代的泌乳量显著高于湖羊(P<0.05);F1组乳品质与对照组相比,除乳脂率差异不显著外(P>0.05),乳脂、乳蛋白、乳糖均差异显著(P<0.05)。F1、F2以及T组出生重,两两对比,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F1羔羊日增重极显著(P<0.01)高于湖羊与F2;F2羔羊日增重与湖羊对比,差异显著(P<0.05);F1的体尺测定结果显著优于湖羊(P<0.05)。因此,通过湖羊与东弗里升杂交,能够提高湖羊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杂交羊 出生重 日增重 体尺
下载PDF
东湖杂交羊产羔性状的GWAS分析及候选基因GRID 2的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雪洋 李丹妮 +8 位作者 王钰晨 郭磊 王丽 黄杰 焦仪强 安小鹏 张希云 张磊 宋宇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25-4635,共11页
旨在研究影响东湖杂交羊产羔性状的关键基因并挑选关键基因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以期为东湖杂交奶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本研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昌奶绵羊试验示范基地采集身体健康无疾病的东湖杂交二代奶绵羊168只进行全... 旨在研究影响东湖杂交羊产羔性状的关键基因并挑选关键基因的变异位点进行验证,以期为东湖杂交奶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本研究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昌奶绵羊试验示范基地采集身体健康无疾病的东湖杂交二代奶绵羊168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GEMMA和SnpEff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KOBAS 3.0数据库对注释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LDBlockShow软件对显著性最强SNPs周边的连锁区域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对GRID 2基因进行SNP的分型检测,统计该基因两个多态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并将其与产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了6号染色上1163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SNPs位点,通过对候选位点的注释,确定与产羔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BMPR 1B、PDLIM5、PDHA2、UNC 5C、GRID2、NFKB1、TSPAN5、STPG2、PPP 3CA。同时结合已有报道和最强关联区域的注释,选择GRID 2上的两个SNPs(g.35685218A>G和g.35685499C>T)作为候选位点。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本研究中涉及的两个位点均处于P>0.05的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表明这两个位点均没有受到过强选择,并且这两个位点与东湖杂交羊的产羔性状有显著关联,两个位点的野生型均处于优势状态,且两个位点在胎次增加时均值也增加。综上所述,GRID 2基因2个SNPs对东湖杂交奶绵羊产羔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位点。本研究为提高东湖杂交奶绵羊产羔率,促进奶绵羊的遗传育种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杂交奶绵羊 产羔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RID 2基因
下载PDF
春秋冬三季东弗里升奶绵羊体内胚胎生产及移植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文奎 李继成 +13 位作者 谭鑫星 张金龙 张效生 吴昊 姬鹏云 李广栋 宋玉坤 杨海 吕东颖 杨明辉 富俊才 阿布力孜·吾斯曼 朱士恩 刘国世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探究春、秋、冬三季以东弗里升奶绵羊为供体进行体内胚胎生产及移植的效果,并为建立高效优质种羊扩繁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99只东弗里升奶绵羊为供体、934只乌珠穆沁羊为受体,在春、秋、冬季进行体内胚胎生产和移植,45d后进行B... 为探究春、秋、冬三季以东弗里升奶绵羊为供体进行体内胚胎生产及移植的效果,并为建立高效优质种羊扩繁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99只东弗里升奶绵羊为供体、934只乌珠穆沁羊为受体,在春、秋、冬季进行体内胚胎生产和移植,45d后进行B超检测。结果表明:左侧子宫回收胚胎数为春季5.92枚,秋季7.76枚,冬季6.33枚,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右侧子宫回收胚胎数秋季(8.53枚)显著高于春季(5.08枚)和冬季(5.69枚,P<0.05);回收胚胎数秋季(16.33枚)显著高于春季(10.42枚)和冬季(12.19枚,P<0.05);可用胚胎数为春季9.08枚,秋季11.56枚,冬季9.36枚,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单胚移植妊娠率秋季(63.34%)和冬季(58.99%)显著高于春季(32.79%,P<0.05);双胚移植妊娠率秋季(86.21%)显著高于冬季(50.00%,P<0.05);妊娠率为秋季(66.21%)略高于春季(51.76%)、冬季(60.71%),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产羔率为春季(68.18%)略高于秋季(67.83%)、冬季(65.13%),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春、秋、冬三季东弗里升奶绵羊超排和胚胎移植效果相近,其中秋季进行东弗里升奶绵羊体内胚胎生产和移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弗里升奶绵羊 季节 胚胎生产 超数排卵 妊娠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