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的十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超 《国际汉学》 2023年第3期42-52,155,共12页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是中外文化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的十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主要涉及核心概念与研究疆界的厘定、研究基础与研究范式的回溯、拓展研究与...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是中外文化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关系史研究的十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主要涉及核心概念与研究疆界的厘定、研究基础与研究范式的回溯、拓展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空间、研究方法的选择、作为研究前提的新史料发掘、专题编目工作的意义与类别、口述史料的搜集与高端访谈、文字与风格、多元文化对话的视界与本质、文化关系史研究之鉴往知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关系史 中东欧汉学 方法论研究 多元文化对话
下载PDF
东北中生代增生杂岩及对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俯冲历史的制约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建波 蒲先刚 +3 位作者 侯贺晟 韩伟 曹嘉麟 李功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45-2856,共12页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 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主要由吉林-黑龙江高压变质带和那丹哈达增生杂岩(或那丹哈达地体)组成。它们将为古亚洲洋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作用,大洋板块地层(OPS)层序重建,特别是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历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吉林-黑龙江高压带分布在佳木斯-兴凯与松辽地块之间的具有高压变质带性质的缝合带,新的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210~180Ma,表明晚三叠-早侏罗世为南北向古亚洲洋关闭和西向俯冲增生开始的关键时期。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则发育在佳木斯-兴凯地块东侧,并具体分为西部的跃进山杂岩和东部的饶河杂岩。新近发表的数据显示,跃进山杂岩就位时代为210~180Ma,这与佳木斯-兴凯地块西缘的吉黑高压带形成时代相似。而饶河杂岩就位时代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最晚期就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137~130Ma)。因此,吉黑东部地区的中生代增生杂岩为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中生代的俯冲过程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增生杂岩 古太平洋板块 中亚造山带 俯冲-增生历史 欧亚大陆东缘
下载PDF
中国俄国史研究百年检视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中俄交往始于蒙古西征和金帐汗国时代(1238-1480年),中国学人撰写俄国史自1878年刊印的鹭江奇迹人的《俄国志略》,到今天已经有整整140年的历史。中国的俄国史学科伴随民族命运、国家危机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即负有学... 中俄交往始于蒙古西征和金帐汗国时代(1238-1480年),中国学人撰写俄国史自1878年刊印的鹭江奇迹人的《俄国志略》,到今天已经有整整140年的历史。中国的俄国史学科伴随民族命运、国家危机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而生,自诞生之日起即负有学人情怀、民族重任和学术职责三重使命。因此,俄国史学科在中国一直发挥着“知夷”和“盗火”的两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俄国史(包括苏联时期和俄罗斯联邦时期)研究获得了70年的巨大发展,主要成就有:1985年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1992年英文更名为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史研究会),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国家有关部委及党政机构纷纷设立俄国史或俄罗斯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了从历史学学士、俄国史硕士到俄国史博士的三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俄国史和俄罗斯问题研究的专业期刊创立并连续出版,大量的俄国通史、中俄(中苏)关系史、专题著作、各类教科书、翻译著作(来自俄文、英法、法文、德文、波兰文等)出版,中国俄国史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俄罗斯学”新学科正在建立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史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 中俄关系 中苏关系
原文传递
中东欧文学中译的滥觞--晚清民初的译介历史及其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炳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28,共19页
中国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虽稍晚于西欧,但如果将视野越出文学的范围则可以发现,现代中国对中东欧特别是波兰和匈牙利的关注在19、20世纪之交曾经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热点,这也是中东欧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开端。这个开端在题材和方式上从&qu... 中国对中东欧文学的译介虽稍晚于西欧,但如果将视野越出文学的范围则可以发现,现代中国对中东欧特别是波兰和匈牙利的关注在19、20世纪之交曾经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热点,这也是中东欧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开端。这个开端在题材和方式上从"亡国史鉴"的编创开始,在体材上以戏剧为主要肇端,然后进入小说等文体和"专业化"的译介,这样的开端与中国近代的世界境遇相关,也预兆了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线索和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文学 波兰亡国史 匈牙利文学 中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