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闽语的创新音变
1
作者 袁碧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47-160,共14页
闽语语音的保守性已为学界所共知,但其创新性也不容忽视。从历史音变出发,参照官话语音史和其他方言,闽语在声、韵、调上彰显诸多创新。首先,从声母看,闽语既存在一些普遍的音变(如腭化音变等),也在部分方言片发生较为特殊的音变,如边... 闽语语音的保守性已为学界所共知,但其创新性也不容忽视。从历史音变出发,参照官话语音史和其他方言,闽语在声、韵、调上彰显诸多创新。首先,从声母看,闽语既存在一些普遍的音变(如腭化音变等),也在部分方言片发生较为特殊的音变,如边音擦化、擦音唇齿化现象。其次,从韵母角度看,除中古韵类之间的合并创新音变外(如,歌豪不分),我们还指出闽语介音的历史音变(包括介音的转移、消失、产生)以及鼻化韵与韵尾的演变所体现出的创新性。同时近期我们还发现闽东部分方言存在舒声促化现象。最后,在声调方面,闽语除调类上的合并与调值上的变异外,还存在音节类型与声调分合关系的特殊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变 东方言
下载PDF
闽东方言变韵的机制与方向
2
作者 袁碧霞 王非凡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7,共17页
从闽东方言的闽清县坂东镇新近出现的变韵现象出发,通过声学分析发现,变韵在不同声调条件下有不同的时长结构。闽东南北两片代表性方言(福州、连江、宁德、周宁)松紧复合韵母的声学分析显示,声调对元音时长的影响在先,继而元音时长的改... 从闽东方言的闽清县坂东镇新近出现的变韵现象出发,通过声学分析发现,变韵在不同声调条件下有不同的时长结构。闽东南北两片代表性方言(福州、连江、宁德、周宁)松紧复合韵母的声学分析显示,声调对元音时长的影响在先,继而元音时长的改变诱发其响度增减。因此,也可以说,声调影响元音时长,元音时长与相对响度相关,三者共同构成闽东方言变韵的机制。最后,结合闽东方言韵母的共时特点和历史演变,可以将变韵的基本规律归纳为首成分扩张与尾成分扩张两大类型,各韵母依声调环境而沿不同的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言 变韵 机制
下载PDF
闽东罗源方言运动事件中的趋向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7-72,共6页
闽东罗源方言中,运动事件的路径信息常由趋向词进行编码,根据趋向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趋向动词,另一类是趋向唯补词。
关键词 东方言 罗源方言 趋向词 运动事件
下载PDF
粤东闽语的音系及音系归纳的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馥琼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8-53,共6页
该文对粤东闽语各点音系进行比较,归纳其特点和内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粤东闽语音系归纳的相关问题,探讨音系处理和归纳的原则。呈现了粤东闽语的音系特点和内部差异,澄清[m n ■]和[b l g]两组声母在粤东闽语中的互补关系,讨论鼻化... 该文对粤东闽语各点音系进行比较,归纳其特点和内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粤东闽语音系归纳的相关问题,探讨音系处理和归纳的原则。呈现了粤东闽语的音系特点和内部差异,澄清[m n ■]和[b l g]两组声母在粤东闽语中的互补关系,讨论鼻化入声韵是否该作为独立的韵母等等,并以粤东闽语音系为例,讨论音系归纳和处理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音系 音系处理 原则
下载PDF
清代以来中西闽南、闽东方言文献鼻音/入声韵母系统历史比较研究
5
作者 马重奇 马睿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1-31,共11页
语言的空间差异和书面文献资料是观察语言演变的时间窗口。通过调查清代以来闽南漳泉方言、闽东福安方言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共时、历时的比较研究,发现方言的鼻音/入声韵母系统均有[-m]、[-n]、[-]鼻音韵尾和[-p]、[-t]、[-k]清辅音韵尾... 语言的空间差异和书面文献资料是观察语言演变的时间窗口。通过调查清代以来闽南漳泉方言、闽东福安方言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共时、历时的比较研究,发现方言的鼻音/入声韵母系统均有[-m]、[-n]、[-]鼻音韵尾和[-p]、[-t]、[-k]清辅音韵尾;而考察现在语言的空间差异,福安方言只有[-]鼻音韵尾和[-k]清辅音韵尾,[-m/-p]韵部之间基本对应,[-n/-t]韵部之间基本对应,就是[-/-k]韵部与韵部之间虽然还不完全对应,但基本上保留着中古音鼻音韵[-]/入声韵[-k]的结构格局。从历史资料的比较考察语言结构特征,探讨语言差异的原因,可知闽东北片方言产生变异是受到闽东南片方言、浙南吴语和闽北方言接触的影响;而福建闽南方言除了西片受到客家话影响大一些以外,东、南、北三片总体一致,[-m/-p]、[-n/-t]、[-/-k]韵尾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言 东方言 中西文献 鼻音/入声韵母 历史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历史文献看粤东闽语-n、-η韵尾在19世纪以后的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6-110,123,共6页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材料往往能够记录下某些语言现象的变化,对比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百多年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归纳出当时中心区的粤东闽语存在an、ien、uan、n、in、un等6个-n韵母,这一格局在19世纪中叶以后被打破,-n韵尾开始向-η...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材料往往能够记录下某些语言现象的变化,对比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百多年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归纳出当时中心区的粤东闽语存在an、ien、uan、n、in、un等6个-n韵母,这一格局在19世纪中叶以后被打破,-n韵尾开始向-η韵尾的演变,演变从an韵母开始,从此,-n韵尾向-η韵尾的演变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n、-η韵尾 历史文献 演变
下载PDF
闽东方言支韵的历史层次
7
作者 袁碧霞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在分析闽东柘荣话语料的基础上,将支韵读音归为两类性质:一类是层次的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歌支不分、支与脂之有别、支脂之相混的特点;另一类为非层次读音。
关键词 支韵 层次 东方言 柘荣话
下载PDF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η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
8
作者 吴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4,164,共8页
对粤东闽语n韵尾分析发现,n韵尾在山、臻二摄中一部分属于文读层,一部分属于白读层;在曾、梗二摄中全部属于白读层。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粤东闽语n韵尾向η韵尾演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鼻化韵是n、η韵尾尚未完全合并前由两者弱化并脱落... 对粤东闽语n韵尾分析发现,n韵尾在山、臻二摄中一部分属于文读层,一部分属于白读层;在曾、梗二摄中全部属于白读层。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粤东闽语n韵尾向η韵尾演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鼻化韵是n、η韵尾尚未完全合并前由两者弱化并脱落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阳声韵 层次 演变
下载PDF
粤东闽语的单元音格局及其对阳声韵尾的影响——以汕头话和潮安凤凰话为实验
9
作者 吴芳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7-61,95,共5页
根据语音实验,可以得出粤东闽语不仅单元音系统偏央,-n、-耷尾韵母中主要元音同样也偏央。粤东闽语这种偏央的元音格局导致-耷韵尾的发音部位靠前,从而使得-耷韵尾比-n韵尾更适应与元音结合,粤东闽语的阳声韵尾最终由-n韵尾向-耷韵尾合并。
关键词 粤东 单元音 阳声韵尾 格局
下载PDF
《戚林八音》视角下福鼎方言与闽东方言南片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频华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1-76,共6页
闽东方言南北片语音差别较大,但闽东方言北片的福鼎方言语音系统却与《戚林八音》语音系统非常接近,呈现了福州话的早期语音特点。
关键词 福鼎方言 戚林八音 东方言 语音系统
下载PDF
粤东闽语鼻化韵的扩散现象
11
作者 徐馥琼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0,共7页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 粤东闽语的鼻化韵母有四种来源,其中一部分是由古阴声韵变来的,且并非由声母同化而成。这类鼻化韵产生时间较晚,并无明确的语音分化条件,而是由于操闽方言者惯常的口鼻同时发音习惯扩散所导致,并经由词汇扩散而形成今天的分布状况。探讨粤东闽语这一语音现象,对"扩散"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鼻化韵 词汇扩散 发音机制
下载PDF
朱熹反切音系中已有舌尖前高元音说质疑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冀骋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本文从现代闽方言、宋代闽方言的语音实际出发,参以韵图编制的具体情况,证明了朱熹叶音反切是闽方音的反映,时贤所谓的舌尖前高元音已见于朱熹反切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关键词 反切 方言 元音 音系 方音 叶音 韵图 朱熹 宋代 情况
下载PDF
释绍昙诗韵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治民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释绍昙是南宋末密庵咸杰系名僧 ,其籍贯为西蜀 ,自进住径山寺之后直至去世之前的生活区域主要是在两浙东、西路之间 ;其诗韵颇有特点 ,许多诗就是以方音入韵 ,但其韵系所反映的并不是这两地的语音 ,而是闽语 。
关键词 释绍昙 南宋 诗韵 方音
下载PDF
关于“益”、“石”分合的涵义和《切韵》的重纽──与张光宇先生商榷
14
作者 麦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4,共8页
论者根据“益”与“石”的上古来源,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重纽的两类,并由现代闽方言推论《切韵》的重纽是综合了古代方言。本文指出论者误解了重纽的结构,而现代闽方言与论者所谓的古代“乙方言”也并不吻合。中古“益”、“石”分属两... 论者根据“益”与“石”的上古来源,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重纽的两类,并由现代闽方言推论《切韵》的重纽是综合了古代方言。本文指出论者误解了重纽的结构,而现代闽方言与论者所谓的古代“乙方言”也并不吻合。中古“益”、“石”分属两韵的音系及现代闽方言的确反映了上古音的特点,表现了上古至中古元音演变的轨迹,但与重纽无关。重纽是《切韵》音系内部的音位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纽 方言 古代方言 《切韵》性质
下载PDF
广东揭东县客家方言的分布及方言使用现状
15
作者 吴芳 郑伟心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25-28,34,共5页
该文通过对揭东县下属各镇及相关村落的调查,力图较全面地揭示揭东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征,同时探讨该区域内闽客两大方言的使用现状。
关键词 揭东 客家方言 粤东 分布 类型
下载PDF
粤东闽南方言唇齿塞擦音声母的擦化音变
16
作者 张静芬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中古帮系声母在闽南方言中的白读音为双唇音p①、p^(h)、b、m,这组声母在粤东闽南方言潮普小片中还有唇齿塞擦音pf、pf^(h)、bv和唇齿鼻音m的变体,且出现擦化音变。本文基于潮普小片方言15位发音人的调查材料,发现该擦化音变在不同方言... 中古帮系声母在闽南方言中的白读音为双唇音p①、p^(h)、b、m,这组声母在粤东闽南方言潮普小片中还有唇齿塞擦音pf、pf^(h)、bv和唇齿鼻音m的变体,且出现擦化音变。本文基于潮普小片方言15位发音人的调查材料,发现该擦化音变在不同方言点中以及同一方言点内的不同发音人间存在差异,且擦化仅涉及“pf→f”和“bv→v”两类音变,唇齿送气塞擦音pf^(h)和唇齿鼻音m并未出现f、v变体。本文以三位发音人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发音人的主观感知判断、语图差别、单念及语流中的差异等方面说明唇齿塞擦音到唇齿擦音的变异特点,并以发音人ZXJ的材料为例统计pf、pf^(h)、f的浊音起始时间(VOT),发现pf和f的浊音起始时间无显著差异,而pf^(h)的浊音起始时间显著大于f的浊音起始时间。本文认为pf和的听感相似(声学表现为浊音起始时间无差异),是唇齿塞擦音发生擦化音变的动因。擦化音变是一种典型的弱化音变,因此在语流中擦音的出现频率更高。双唇塞音到唇齿擦音的演变是潮普小片方言自身演变的结果,与汉语史上发生的“重唇轻唇化”音变所涉及的音类及音变条件有所不同,但能部分还原这个历史音变的过程。潮普小片闽南方言作为活语言案例,能为汉语史上的“重唇轻唇化”音变提供确实可信的中间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南方言 潮普小片 唇齿塞擦音 唇齿擦音 擦化音变
原文传递
闽北方言豪韵语音层次
17
作者 陈浩淼 《语言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304-317,M0012,M0013,共16页
文章认为多数闽北方言豪韵字存在三个语音层次,即与侯韵同韵层次、多数方言读[■]的与歌韵同韵的层次、多数方言读[-au]的与肴韵同韵的层次。建瓯、建阳、观前、武夷山的[-au]和石陂、政和、松溪、镇前、迪口的[■]属于同一层。上述后... 文章认为多数闽北方言豪韵字存在三个语音层次,即与侯韵同韵层次、多数方言读[■]的与歌韵同韵的层次、多数方言读[-au]的与肴韵同韵的层次。建瓯、建阳、观前、武夷山的[-au]和石陂、政和、松溪、镇前、迪口的[■]属于同一层。上述后五个地点的[-au]应是后来受权威官话或建瓯方言影响形成的,建瓯、建阳、观前的[■]应是后来因方言间影响出现的,二者性质不同,不能视为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言 豪韵 语音层次
原文传递
闽南方言情态结构“有通”、“无通”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曼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51,共12页
闽南方言情态结构"无通"和"有通"是先后发展起来的。"有"和"无"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情态动词"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有"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 闽南方言情态结构"无通"和"有通"是先后发展起来的。"有"和"无"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分别对情态动词"通"所进行的肯定和否定。"有"和"通"最初的组合是出于语用的需要,而"无"与"通"最初的组合则是出于表义的需要。之后,"无通"和"有通"沿着各自的轨道不断地进行着语义上的演化。两者的语义演变都是多方向进行的,这些演变大都处于发展之中,过渡阶段普遍存在,三义并存的情况也并不罕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不仅和人类其他语言有着共同的语义演变路径,而且和这些语言有着反向的语义演变路径,同时可以表达具有现实性的道义情态。更有甚者,"有通"所发生的双向语义演变还冲破了同一概念结构的限制。这些都是对情态理论的丰富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结构 情态 语义演变 南方言
原文传递
闽东区方言的“脖子”义词语
19
作者 秋谷裕幸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6,共7页
表示"脖子"的词语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闽东区南片说"脰骨",北片则说"脰管"。这两个词都来自原始闽东区方言单说的"脰"~*tau^6。本文也是笔者正在编纂《闽东区方言比较词典-身体部位部分》... 表示"脖子"的词语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闽东区南片说"脰骨",北片则说"脰管"。这两个词都来自原始闽东区方言单说的"脰"~*tau^6。本文也是笔者正在编纂《闽东区方言比较词典-身体部位部分》的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区方言 脖子 词汇史 比较词典
原文传递
闽东区方言中表示{屁股}的词语
20
作者 秋谷裕幸 《语言学论丛》 2021年第1期96-115,共20页
闽东区方言里表示{屁股}的词可以追溯到原始闽东区方言的“□穿”*ku^(3)t∫^(h)uɔn^(1)。相似的{屁股}义词广泛分布于沿海闽语,是沿海闽语的鉴别词之一。临近吴语区的三个方言则受到吴语的影响而形成了“口臀”*ku^(2)tɔn^(2)。本文也... 闽东区方言里表示{屁股}的词可以追溯到原始闽东区方言的“□穿”*ku^(3)t∫^(h)uɔn^(1)。相似的{屁股}义词广泛分布于沿海闽语,是沿海闽语的鉴别词之一。临近吴语区的三个方言则受到吴语的影响而形成了“口臀”*ku^(2)tɔn^(2)。本文也是笔者正在编纂的《闽东区方言比较词典——身体部位部分》的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区方言 屁股 词源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