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
《ChinAfrica》 2018年第8期60-61,共2页
Built between 1368 and 1911,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1368- 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lies includes Xianling Tombs of theMing Dynast). Eastern and Western Qing Tornbs,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下载PDF
清代王爷园寝地下建筑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2
作者 周莎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作为封建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在定鼎燕京后,其所封爵的宗室亲王们大多生活于北京。经历朝绵延,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清朝的宗室亲王们,在薨逝后,顺理成章地把葬地选择在了北京或其周边地区。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他们“百年之后”的万年福地,... 作为封建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在定鼎燕京后,其所封爵的宗室亲王们大多生活于北京。经历朝绵延,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清朝的宗室亲王们,在薨逝后,顺理成章地把葬地选择在了北京或其周边地区。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他们“百年之后”的万年福地,即“王爷园寝”。清代王爷园寝的建筑由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组成。从地面建筑上看,园寝多由神桥、碑亭、宫门、享殿、墓冢等几部分组成;从地下建筑来看,玄宫主要由罩门券、梓券、金券等几部分组成。这些地上与地下的建筑样式,充分反映了王爷园寝在当时历史时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王爷园寝 玄宫 地下建筑 墓室装修
下载PDF
试论东汉墓园的布局与两汉墓园的变革
3
作者 齐广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9,共9页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 汉代是墓葬地面设施发展的重要时期,两汉高等级陵园和墓园的组成、结构比较清楚,但东汉一般等级墓园的情况则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尝试复原东汉墓园的布局情况,认为东汉一般等级墓园中神道大多通向祠庙而非封土,神道可能不是直线,存在与墓道异向的现象。从墓园布局与神道起止来看,两汉墓园中心发生了显著变化,墓园中心由封土逐渐变为祭祀设施。西汉中晚期以来,墓祭参与者增多,祭祀设施规模扩大,从而影响了墓园的整体布局。随着两汉政权更替、统治文化转向,包括陵园布局等一系列国家墓葬礼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墓园布局 神道 墓祭
下载PDF
清代徽人墓地、祭祀与认同的时空延续——以歙县桂溪项氏一族为中心的案例研究
4
作者 陆屹洲 裴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4-36,共13页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 清代前后的徽州地区因其特殊的时空条件成为一个持续高输出的移民祖籍地。这在催生“徽商”现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徽人认同的复杂变迁,而后者则尚未得到历史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本文以宗族祭祀为切口,系统地比较和分析了清代桂溪项氏徽人认同离散聚合的案例。研究发现,徽人认同的时空延续既离不开个体对群体的归属,也离不开群体对个体的承认。事实上并非所有满足成文条件的族人都被记入“祔享中龕神主”神主名单,而祭祀的“选择性失格”则很可能意味着认同的“选择性失能”。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族人亡故后墓地的地理位置则很可能是决定宗族对其承认的关键隐藏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延伸探讨了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在影响群体认同时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墓地 认同 宗族社会
下载PDF
巴里坤县团结东路清代墓地发掘简报
5
作者 尚玉平 舍秀红(绘图) +1 位作者 宋书林(摄影) 刘玉生(摄影)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2期6-18,153,I0001,共15页
2019年8—9月,为配合巴里坤县群众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团结东路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清代墓葬45座,出土纺织品、木器、银器、铜器、玉器等各类器物150余件(组)。其中M12墓主身着补服、蟒袍、衔水晶顶子的官... 2019年8—9月,为配合巴里坤县群众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团结东路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清代墓葬45座,出土纺织品、木器、银器、铜器、玉器等各类器物150余件(组)。其中M12墓主身着补服、蟒袍、衔水晶顶子的官帽,疑为五品官员,在新疆地区较为少见。这批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清代随葬习俗、清代官员服饰制度及清朝政府对巴里坤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县 清代墓葬 官员墓
下载PDF
增强现实技术在清东陵数字化导览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珺 麦逸楠 陈烨 《电视技术》 2024年第1期226-228,共3页
首先,分析了清东陵景区的导览及数字化导览的现状。其次,阐述了AR技术在数字化导览中应用的优势,包括丰富的信息传达、沉浸式感官体验、多样的交互方式等。最后,提出了AR技术在清东陵数字化导览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增加虚拟内容的展示、... 首先,分析了清东陵景区的导览及数字化导览的现状。其次,阐述了AR技术在数字化导览中应用的优势,包括丰富的信息传达、沉浸式感官体验、多样的交互方式等。最后,提出了AR技术在清东陵数字化导览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增加虚拟内容的展示、增强信息空间的引导、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趣味性等。AR技术能够为清东陵景区的数字化导览带来新的活力和体验,同时突出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AR) 数字化导览 清东陵
下载PDF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中人”报酬考——以闽东畲族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董孝良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经济交易活跃,而“中人”在乡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契约订立、交易担保、买卖纠纷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闽东地区“中人”报酬的考察,可知“中人”酬谢类型呈现单一性的特点,绝大多数以银两酬谢为主... 清代中叶闽东畲族地区经济交易活跃,而“中人”在乡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契约订立、交易担保、买卖纠纷等环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对闽东地区“中人”报酬的考察,可知“中人”酬谢类型呈现单一性的特点,绝大多数以银两酬谢为主。结合相关契约文书进一步分析,“中人”报酬支付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此外,闽东地区“中人”酬谢比重以3%为主,占比在1%~10%之间浮动。通过对罗源、屏南、古田三地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宗族伦理道义及地区商业经济是影响报酬比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中叶 闽东 畲族 “中人”报酬
下载PDF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探析
8
作者 董雪迎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 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和邺城地区存在相似性的同时又具有较为强烈的地域特征,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葬式、墓葬壁画等方面均有表现。晋阳地区东魏北齐墓葬地域特征的形成,可能受到了拓跋鲜卑旧俗和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并与晋阳本地军政状况等密切相关。东魏北齐政权结构决定了晋阳特殊的军政地位,进而可能影响了晋阳地区墓葬文化的形成;而晋阳与邺城两地既相似又不同的墓葬特征,可能是东魏北齐时期晋阳怀朔勋贵与高氏统治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充满矛盾和斗争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阳 东魏北齐墓 地域特征 邺城
下载PDF
清代中后期闽东银钱比研究
9
作者 周正庆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银钱比是清代土地交易中地价、地租、利率计算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土地效益的计算结果。在闽东沿海和靠闽江经济较发达地区,清代中后期银钱比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呈银贵钱贱,振荡走高态势。在经济次发达地区,银钱比表现出阶段性变化... 银钱比是清代土地交易中地价、地租、利率计算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土地效益的计算结果。在闽东沿海和靠闽江经济较发达地区,清代中后期银钱比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呈银贵钱贱,振荡走高态势。在经济次发达地区,银钱比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在闽东经济不活跃的山区,存在着银钱比换算标准保持在1∶800,或略为往上波动至1∶850以内,始终没有变化或变化甚微的独特现象。清代中后期闽东形成的这种复杂银钱比走向态势,除了经济因素之外,也是交易多方在乡村土地买卖、租赁,民间借贷等经济活动中利益博弈、调和与平衡的结果,是熟人社会催生的民间独特的经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闽东 银钱比
下载PDF
甬上证人书院与清代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
10
作者 曾礼军 曾啸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也与证人书院关系密切。证人书院为浙东文派培养了大量稳定而交流密切的文学人才,即便是讲学活动中止后,依然如此。证人书院的学术导向和文学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浙东文派重构文学与经史之学的融通,文学思想和创作具有鲜明的“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中和特色,不仅有力地批判了明“七子”的模拟之文,而且具有强烈的经世观念和主体意识,为清代文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上证人书院 清代浙东文派 文学思想 文学特征
下载PDF
河北省翻译发展史综述
11
作者 张媛媛 张旸 顾锡涛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1,96,共6页
河北省翻译史是学术发展史也是社会文化交流史,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年代顺序,系统梳理了从东晋时期到建国后河北省翻译人物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揭示了各时期翻译活动和特... 河北省翻译史是学术发展史也是社会文化交流史,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年代顺序,系统梳理了从东晋时期到建国后河北省翻译人物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揭示了各时期翻译活动和特点,总结了河北省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河北省翻译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翻译发展史的研究,以史为鉴,才能探索翻译过程中的普遍规律,推动翻译理论的创新和翻译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翻译史 东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张亨梧、戴礼、王锡琯三位浙东作家为中心
12
作者 朱则杰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 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这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就张亨梧、戴礼、王锡琯三位浙东台州及温州作家的有关问题做些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作家 考证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清人别集总目》 浙东
下载PDF
《岭南逸史》所见明清粤东客家人的崇文风气
13
作者 谢重光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98-104,共7页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叶成书的一部客家文学著作,但所述史事常有所据,作者自诩“是编悉依《霍山老人杂录》《圣山外记》《广东新语》及《赤雅外志》、永安、罗定省府诸志考定”。据现代学者与笔者考证,所言不虚。书中形象反映了粤东客... 《岭南逸史》是清代中叶成书的一部客家文学著作,但所述史事常有所据,作者自诩“是编悉依《霍山老人杂录》《圣山外记》《广东新语》及《赤雅外志》、永安、罗定省府诸志考定”。据现代学者与笔者考证,所言不虚。书中形象反映了粤东客家地区的社会风俗,尤其是崇文习俗,而集中体现在:一般客家山村弦诵为乐,惠州西湖诗社兴盛;社会上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书中女性知书识礼,不但千金娴诗书,婢女亦风雅;精心打造与韩愈相关的古迹以凸显地方崇儒尚文风气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逸史 明清时期 粤东 客家人 崇文风气
下载PDF
康熙朝《孝陵图样》解读(下)
14
作者 王其亨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5-25,共21页
今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孝陵图样》,是一幅清初孝陵鼎建时的建筑工程图,长近11米,堪称巨制。因其典章制度的纪实性质,曾作为皇家档案匿影宫禁,世人长期无闻。2000年笔者幸获全图大帧彩照,2004年更喜瞻其真容,大量细节展现,多方面的... 今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孝陵图样》,是一幅清初孝陵鼎建时的建筑工程图,长近11米,堪称巨制。因其典章制度的纪实性质,曾作为皇家档案匿影宫禁,世人长期无闻。2000年笔者幸获全图大帧彩照,2004年更喜瞻其真容,大量细节展现,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得以认知。经审慎稽考,已确知该图成于康熙九年初。为裨益学术,便于利用,谨综罗现知国内外相关文献,略以初识、发现、突破、疑义、真相、建置诸项为上篇,以规制、传承、影响、价值等项为下篇,概略归纳该图研讨心得,奉呈并叩教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十三陵 清东、西陵 工官制度 样式雷图档 设计意匠
下载PDF
面向数字人文的清东陵文献典籍数字化建设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会清 李赫 +1 位作者 张霞 王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按照数字化、结构化、知识化和平台化四个环节和流程,制定清东陵文献典籍数字化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收集和整理清东陵文献典籍数字化素材、完成清东陵文献典籍语料库的结构化转换、形成有序化的清东陵文献典籍知识库、构建清东陵数字人... 按照数字化、结构化、知识化和平台化四个环节和流程,制定清东陵文献典籍数字化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收集和整理清东陵文献典籍数字化素材、完成清东陵文献典籍语料库的结构化转换、形成有序化的清东陵文献典籍知识库、构建清东陵数字人文知识服务平台。借鉴数字人文学术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数字人文技术,使清东陵数字人文知识服务平台不仅具有查询和阅览清东陵文献典籍的功能,而且具有多种数字人文技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清东陵 文献典籍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雁窝池汉墓发掘简报
16
作者 王晓阳 沈刚(图) 王静竹(文/图/摄)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 雁窝池墓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雁窝池村西南。为配合乌玛高速惠农段的建设,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清理了5座汉代砖室墓,出土陶、石、铜、铁等各类遗物60余件,为了解惠农以及石嘴山地区两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窝池村 汉墓 两汉时期 墓葬习俗
下载PDF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三座东汉墓发掘简报
17
作者 赵兆(文/摄影) 刘尊志 +6 位作者 高一鑫(文/图) 张峻玮(文/图) 崔潇瑜(文/图) 柴怡 郭紫烨(图) 杨永岗(摄影) 王紫玉(图) 《草原文物》 2023年第2期48-62,共15页
2018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新发现的3座东汉墓进行了发掘。3座墓葬形制基本完整,虽经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119余件(组),主要为陶器,还包括少量铁器、铜器以及若干钱币。此次发掘为研究西... 2018年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布里村新发现的3座东汉墓进行了发掘。3座墓葬形制基本完整,虽经盗扰,但仍出土随葬品119余件(组),主要为陶器,还包括少量铁器、铜器以及若干钱币。此次发掘为研究西安、咸阳地区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社会生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 东汉晚期 墓葬
下载PDF
安徽灵璧县出土画像石研究
18
作者 王倩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灵璧县位于安徽北部,是汉代历史文化遗存重要分布区,县境内出土的画像石属于苏鲁豫皖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灵璧北部,少量分布在南部。分为墓葬和石祠两种画像石,画像内容有家居宴饮图、楼阁图、乐舞百戏图、车马出行图和属吏图等。出土... 灵璧县位于安徽北部,是汉代历史文化遗存重要分布区,县境内出土的画像石属于苏鲁豫皖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灵璧北部,少量分布在南部。分为墓葬和石祠两种画像石,画像内容有家居宴饮图、楼阁图、乐舞百戏图、车马出行图和属吏图等。出土有阳嘉三年纪年画像石,时代从东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以东汉晚期为主。雕刻技法主要是平面减地阴线刻,其技术和风格主要受徐州和山东地区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璧 墓葬 画像石 风格技法 东汉时期
下载PDF
清东陵建筑景观美学研究
19
作者 赵秀艳 张绍光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3年第4期194-197,共4页
清东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空间布局最得体的皇家陵寝。文中通过对清东陵景区的实地调研,对清东陵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构筑物、建筑景观等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详细分析,... 清东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是我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空间布局最得体的皇家陵寝。文中通过对清东陵景区的实地调研,对清东陵的平面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构筑物、建筑景观等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建筑学、景观学、美学、风水学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总结出清东陵建筑景观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东陵 建筑景观 美学
下载PDF
明清皇家陵寝中的陵寝门建筑溯源与演化脉络研究
20
作者 李世喆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6期73-77,共5页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明清皇家陵寝 陵寝门 溯源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