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美学中的泛生态意识及其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彭修银 张子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东方美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始终贯通着生态意识,处处渗透着对自然生命的崇拜与赞美。其以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生态维度观照天地山川、自然万物,诉求天地人合一的大美之境。东方美学也始终和自然形象纠合在一起,无论是集中体现美的... 东方美学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始终贯通着生态意识,处处渗透着对自然生命的崇拜与赞美。其以整体的、和谐的、有机的生态维度观照天地山川、自然万物,诉求天地人合一的大美之境。东方美学也始终和自然形象纠合在一起,无论是集中体现美的艺术领域,还是具体的审美活动,都把妙悟自然,参透大宇密钥为其鹄的。东方美学也强调流动之美,其以诗意的幻想体验自然生命的意义,以整体直觉的形式把握人类情感本体,以内省的方式化解生命的扭结,以诗教乐教的途径构筑诗意化生存空间。诸多方面成就了东方美学的泛生态意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地的逻辑 东方美学 泛生态意识特征
下载PDF
实用思维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困境——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长泰 陈凌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重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思维,缺乏对科技的超前性与前瞻性限制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实用思维引发的"农本"经济的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抑制了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中国学科分类不足。古代中国的实用与"农本"... 重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思维,缺乏对科技的超前性与前瞻性限制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实用思维引发的"农本"经济的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方式,抑制了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中国学科分类不足。古代中国的实用与"农本"思维使中国人注重田园生活,幻想与浪漫主义成份不足。这对科技发展是不利的。现代中国必须进一步发展基础学科研究,以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思维 科技困境 逻辑思维 文化差异 中国
下载PDF
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嬗变的历史逻辑及其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福寿 陆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3,共8页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碰撞中发展的。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可以分为被动移植苏联模式、反思修正苏联模式、两难选择发展模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存...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碰撞中发展的。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可以分为被动移植苏联模式、反思修正苏联模式、两难选择发展模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关系。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修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步进入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企图消除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最后都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新的弊端,而正是这些新旧弊端共同导致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 嬗变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东欧独联体转型20年——经济市场化任务再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坡岭 韩爽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是一个多维度的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事件。从基本任务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转型的基础性任务,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市场化转型的内容和判断标准内含于... 回顾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转型是一个多维度的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事件。从基本任务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是转型的基础性任务,经济市场化转型任务的确立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市场化转型的内容和判断标准内含于经济转型的资源配置效率诉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 基本任务 逻辑基础 经济市场化 中东欧独联体
下载PDF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逻辑困境及其“东方转向”
5
作者 康宇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6期59-65,共7页
西方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对象扩展到自然界,强调自然权利、自然利益,为传统伦理学带来了一次重要变革。然而由于学说内在的一些逻辑困境,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常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妥善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 西方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对象扩展到自然界,强调自然权利、自然利益,为传统伦理学带来了一次重要变革。然而由于学说内在的一些逻辑困境,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常出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妥善解决"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厘清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准确界定特有的概念范畴,给出"是"与"应当"联系的正确推论等,是其化解自身逻辑困境的充要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生态伦理学进行"东方转向",使中西生态文化交融,势在必行。在东西方生态伦理文化相互会通中要特别注意伦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特质 逻辑困境 东方文化
下载PDF
湘东地区铀成矿远景圈定及定位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小东 许厚兴 +1 位作者 李建威 李先福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2-358,共7页
湘东地区是重要的热液型铀成矿区 ,本文利用湘赣边区走滑构造及铀成矿动力学研究成果和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定性、半定量资料 ,采用信息量计算法、特征分析法、逻辑信息法进行区域铀成矿远景区的圈定和定位预测。
关键词 成矿远景 信息量计算法 特征分析法 逻辑信息法 铀矿床 湖南 走滑构造
下载PDF
角色易位:民间经典的影视逻辑与文化取向——西方白雪公主童话与东方白蛇传说的传播学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甘绪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2-726,共5页
以比较文学视野,考察两个经典故事类型——西方白雪公主童话和东方白蛇传说的影视化形态,阐释其演变逻辑在于角色易位以及将传统故事中的角色功能互换。
关键词 西方白雪公主童话 东方白蛇传说 角色易位 民间经典 影像逻辑 传播学
下载PDF
福建闽东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国斌 李奶姜 戴红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湖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湖区具齿原甲...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湖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湖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明显的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具齿原甲藻密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9X-1.77,Y1.55X-0.56.活性磷酸盐是本次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具齿原甲藻 生态因子 环境学 闽东海域
下载PDF
从“否定”概念看印度逻辑的特征
9
作者 任晓明 王刚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3-45,共13页
“否定”概念是印度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新正理派逻辑和耆那教逻辑在内的主要印度逻辑体系都曾对该概念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正理派逻辑中,“否定”概念特指“缺无”概念;而对于耆那教逻辑来说,“否定”概念根植于七重谓述学说之中... “否定”概念是印度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新正理派逻辑和耆那教逻辑在内的主要印度逻辑体系都曾对该概念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新正理派逻辑中,“否定”概念特指“缺无”概念;而对于耆那教逻辑来说,“否定”概念根植于七重谓述学说之中。通过对以上两个学派的“否定”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印度逻辑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印度逻辑的根本目标指向个人的最终解脱;第二,在印度逻辑中,逻辑学问题始终与认识论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线;第三,印度逻辑具有浓厚的印度本土文化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于,印度逻辑深受梵语语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逻辑 正理派逻辑 耆那教逻辑 否定 东方逻辑
下载PDF
东方逻辑发展对推进人工智能逻辑发展的启示
10
作者 龙潇 任晓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于东方文明独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东方逻辑有自己的特质。东方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都是一种应用逻辑,是基于经验的逻辑,是形式真与实质适当相结合的逻辑,是经典演绎逻辑、非经典演绎逻辑和非演绎逻辑并存的广义逻辑。人工智能逻辑作为... 基于东方文明独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东方逻辑有自己的特质。东方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都是一种应用逻辑,是基于经验的逻辑,是形式真与实质适当相结合的逻辑,是经典演绎逻辑、非经典演绎逻辑和非演绎逻辑并存的广义逻辑。人工智能逻辑作为发现的逻辑比东方逻辑更具优势,东方逻辑则在器与道的结合方面比人工智能逻辑更有优势。东方逻辑发展对人工智能逻辑发展的启示在于: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方法论要求从本民族文化背景出发,就这一思想体系原来的形态来把握它,也就是采用“把握原来样态”而不是通常采用的“据西释东”方法论原则。年轻的人工智能逻辑应该从古老的东方逻辑智慧中汲取思想营养,对东方逻辑的当代探索可能为推动人工智能逻辑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逻辑 人工智能逻辑 跨文化互动 “据西释东”
原文传递
古漢語條件句前件“VP”及“VP者”相關結構邏輯語義分析——以東漢銅鏡銘文為例
11
作者 徐正考 張歡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上古漢語多採用意合"VP"形式表達條件語義,其後出現了加標記的"VP者""VP時"等形式。根據東漢鏡銘語料,條件前件"VP者"中"者"的詞性應分析為代詞,且"VP者"替代"VP&qu... 上古漢語多採用意合"VP"形式表達條件語義,其後出現了加標記的"VP者""VP時"等形式。根據東漢鏡銘語料,條件前件"VP者"中"者"的詞性應分析為代詞,且"VP者"替代"VP"成為條件句主要形式的時間應推至東漢時期。同時,條件前件"VP"結構構成條件句與形式標記"者""時"等無關,而與"VP"結構本身的邏輯基礎、語義基礎有重要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條件句 VP VP者 東漢鏡銘 邏輯語義基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