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ynthesis and Storage Sit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i>Echinacea purpurea</i> 被引量:1
1
作者 Zengqi Li Tiexin Tang +3 位作者 Shejian Liang Xiping Ning Mei Bai Hong Wu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4期551-558,共8页
Cichoric acid is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 in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the medicinal part, Echinacea purpurea that is known for possessing immune enhanc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we analysis the the synthesis... Cichoric acid is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 in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the medicinal part, Echinacea purpurea that is known for possessing immune enhanc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study, we analysis the the synthesis and storage sites of phenolic compound in E. purpurea. We used fluorescent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ytochemical and 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cortex parenchyma cells, vascular parenchyma cells and pith parenchyma cells in the root and rhizome, and mainly present in the vacuoles, large intercellular spac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cell walls. No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observed in the cytoplasm and the organelles. We concluded that the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synthetized in the cortex parenchyma cells, vascular parenchyma cells and pith parenchyma cells in the root and rhizome, and stored in the vacuoles of parenchyma cells. 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d significantly cyt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approaching the 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transfer pathway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inacea purpurea 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Phenolic Compounds root and RHIZOME
下载PDF
RP-HPLC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2种咖啡酸衍生物的含量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度 唐宇伟 朱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93-1497,共5页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2种咖啡酸衍生物含量的方法,同时测定5种样品。方法:采用RP.HPLC同时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2种主要咖啡酸衍生物:单咖啡酰酒石酸、菊苣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table Bond C18柱(5μ...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2种咖啡酸衍生物含量的方法,同时测定5种样品。方法:采用RP.HPLC同时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2种主要咖啡酸衍生物:单咖啡酰酒石酸、菊苣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table Bond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330nm。结果:2种主要咖啡酸衍生物在色谱条件下有良好的分离度,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单咖啡酰酒石酸在0.064~0.416μg,菊苣酸0.1—0.7μg。平均回收率:单咖啡酰酒石酸为99.37%.RSD为1.50%;菊苣酸为100.44%,RSD为1.71%。结论:方法简便、精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提取物和研发新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HPLC 单咖啡酰酒石酸 菊苣酸
下载PDF
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及其与多酚类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鹏 宁熙平 吴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生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变化和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为该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结... 目的研究不同年生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变化和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为该药用植物的栽培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紫锥菊药用部位的结构,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果紫锥菊根和根状茎的结构类似一般多年生草本植物,薄壁细胞是紫锥菊药用部位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储存场所,多酚类化合物在根中主要分布于皮层和韧皮部,在根状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韧皮部和髓,而且根状茎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部位明显大于根中。结论在选优上,应该将具有发达根状茎的植株作为优良单株选育的形态指标;根据多酚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和生产成本考虑,紫锥菊以三年生采收为好。并且根以皮厚、木心细者为上品;根状茎以皮厚、髓占比例较大者为上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根状茎 多酚类化合物
下载PDF
紫锥菊不定根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璐 田文 +2 位作者 高原 廉美兰 朴炫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6,15,共7页
为探明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inn.)Moench)不定根的抗炎效果,试验研究了不定根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促炎介质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不定根提取物对促炎介质的抑制程度有所不同,不定根提取物浓度为25~... 为探明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inn.)Moench)不定根的抗炎效果,试验研究了不定根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促炎介质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不定根提取物对促炎介质的抑制程度有所不同,不定根提取物浓度为25~100μg/mL时,对白介素-6的释放无抑制效果,但对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前列腺素E_2和白介素-1β等促炎介质的释放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也明显抑制了一氧化氮合酶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不定根 脂多糖 促炎介质 抗炎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紫锥菊根中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1
5
作者 陆英 李佳银 +2 位作者 李觅路 李荣根 刘仲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6,341,共5页
目的建立紫锥菊中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高效稳定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5∶5∶3)为溶剂体系,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紫锥菊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纯化,再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得各单体化合物,根据MS、1H NMR、13C NMR... 目的建立紫锥菊中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高效稳定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2∶5∶5∶3)为溶剂体系,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对紫锥菊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纯化,再经制备液相分离获得各单体化合物,根据MS、1H NMR、13C NMR波谱信息确定化学结构。结果获得纯度分别为94.43%,96.80%,98.89%,98.22%,96.42%,98.70%,93.28%和95.30%的8个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结论高速逆流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制备分离紫锥菊中多种烷基酰胺类化合物,为紫锥菊的药理研究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高速逆流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制备分离
下载PDF
松果菊根外植体植株再生能力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Dahanayake NILANTHI 赵福成 +1 位作者 杨跃生 吴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为了评价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L.根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将从松果菊无菌小苗得到的根外植体和叶片以及叶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再生.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根外植体的再生能... 为了评价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L.根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将从松果菊无菌小苗得到的根外植体和叶片以及叶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再生.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根外植体的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和叶柄类似.0.3 mg/L的苄基腺嘌呤和0.01 mg/L的萘乙酸是诱导根外植体不定芽再生最合适的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组合.根外植体培养的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每个根外植体得到再生芽1.75个.当把这些由根再生的不定芽从母体组织切开并转移培养到含有0.01 mg/L萘乙酸的培养基后,很容易生根并成为完整的植株.可见根是组培快繁松果菊理想的外植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根I夕h植体
下载PDF
紫锥菊毛状根诱导及离体培养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世海 毕晓秀 杨慧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研究紫锥菊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R1601,1025感染紫锥菊外植体。结果紫锥菊外植体被3种发根农杆菌感染后,外植体伤口处均能陆续分化生长出白色的毛状根。A4菌株的诱导效果... 目的研究紫锥菊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4,R1601,1025感染紫锥菊外植体。结果紫锥菊外植体被3种发根农杆菌感染后,外植体伤口处均能陆续分化生长出白色的毛状根。A4菌株的诱导效果明显好于其他2种菌株,A4对紫锥菊叶片的毛状根诱导率高达66.7%。紫锥菊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发根农杆菌A4,感染时间12 min,菌液A600值0.8,共培养温度24℃,共培养时间2 d,预培养时间2 d,培养基pH值6.0,此条件下紫锥菊毛状根的平均诱导率达到54%;对诱导出的毛状根进行PCR检测,证明其确为已转化的毛状根。检测得到紫锥菊毛状根中的多糖含量为15.54%,总酚的含量为2.491%。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紫锥菊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紫锥菊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 总酚 多糖
原文传递
引种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晶 聂斌 +3 位作者 武力 曾振灵 吴鸿 陈建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紫锥菊不同部位中的菊苣酸进行分析,为紫锥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TLC鉴别紫锥菊根、茎、叶、花中的菊苣酸;HPLC测定以上各部位中菊苣酸的含量,色谱柱为XTerraC18柱(150 mm&...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紫锥菊不同部位中的菊苣酸进行分析,为紫锥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TLC鉴别紫锥菊根、茎、叶、花中的菊苣酸;HPLC测定以上各部位中菊苣酸的含量,色谱柱为XTerra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23︰77),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26 nm。结果:TLC中菊苣酸的斑点清晰可辨,Rf值为0.72;HPLC测得菊苣酸的进样浓度在0.5~1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的平均回收率(n=3)为95.3%(RSD=3.6%),紫锥菊根、茎、叶、花中的菊苣酸含量分别为12.1,0.68,5.60,2.47 mg.g-1。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紫锥菊中菊苣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紫花松果菊) 菊苣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