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的培育及鉴定
被引量:
5
1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周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培育并鉴定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方法利用转pBI—Eg95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d株介导的苜蓿子叶浸染法,将Eg95基因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转Eg95基因苜蓿外植体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经愈伤、出芽和生根阶段生长...
目的培育并鉴定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方法利用转pBI—Eg95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d株介导的苜蓿子叶浸染法,将Eg95基因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转Eg95基因苜蓿外植体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经愈伤、出芽和生根阶段生长出小苗,最后移栽到装有营养土的花盆中,生长2~3个月,获得完整的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提取转Eg95基因苜蓿的DNA、RNA及叶蛋白,采用PCR、RT—PCR、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blot法进行鉴定。结果PCR、RT—PCR法在471bp处均扩增出目的条带;SDS—PAGE及Westernblot法可见转E驴5基因苜蓿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6.5×10^3处出现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Bio—Rad Quantityone系统分析表达效率约占提取总苜蓿叶蛋白的0.06%。结论成功培育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疫苗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配成20 g/L,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配成20 g/L,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口服灌胃组:灌胃接种10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鼻腔黏膜接种组:滴鼻接种1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空质粒对照组:滴鼻接种10μl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正常蛋白对照组:灌胃接种100μl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小鼠每3天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86±0.009)、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0.102±0.004)和CD4+/CD8+比值(2.814±0.014)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对照组(0.166±0.018、0.083±0.006、2.019±0.369,P〈0.01或〈0.05) 鼻腔黏膜接种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69±0.016)和CD4+/CD8+比值(2.955±0.986)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均〈0.01)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鼻腔黏膜接种组(P〈0.05) 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0.169±0.018、0.093±0.019、1.852±0.188)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可能与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有关.疫苗灌胃接种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喀)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88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20g/L)100μl口服灌胃和10μl鼻腔黏膜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喀)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88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20g/L)100μl口服灌胃和10μl鼻腔黏膜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天1次,连续2个月。在末次免疫后0(对照)、2、4、6、8、10、12、14、16、18、20周各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体外经瞻粗抗原(EgAg)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48h,诱生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和IL-10;经EgAg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72h,诱生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常规ELISA法检测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口服灌胃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8、2~6、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2、2、8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575.0±28.9)、(50.0±11.5)、(42.5±2.9)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膜接种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10、4~10、6—1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4、6、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725.0±28.9)、(27.5±2.9)、(60.0±11.5)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gAg、ConA、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脾细胞悬液组(P〈0.05或〈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EgAg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在免疫早期(2~10周)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题名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的培育及鉴定
被引量:
5
1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周辉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35)
文摘
目的培育并鉴定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方法利用转pBI—Eg95质粒的根癌农杆菌LBA440d株介导的苜蓿子叶浸染法,将Eg95基因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转Eg95基因苜蓿外植体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经愈伤、出芽和生根阶段生长出小苗,最后移栽到装有营养土的花盆中,生长2~3个月,获得完整的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提取转Eg95基因苜蓿的DNA、RNA及叶蛋白,采用PCR、RT—PCR、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blot法进行鉴定。结果PCR、RT—PCR法在471bp处均扩增出目的条带;SDS—PAGE及Westernblot法可见转E驴5基因苜蓿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6.5×10^3处出现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Bio—Rad Quantityone系统分析表达效率约占提取总苜蓿叶蛋白的0.06%。结论成功培育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疫苗
Keywords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lants
,
genetically
modified
medicago
sativa
Vaccine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35)
文摘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用无菌双蒸水将叶蛋白提取液配成20 g/L,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及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口服灌胃组:灌胃接种10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鼻腔黏膜接种组:滴鼻接种10 μl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空质粒对照组:滴鼻接种10μl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 正常蛋白对照组:灌胃接种100μl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小鼠每3天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86±0.009)、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0.102±0.004)和CD4+/CD8+比值(2.814±0.014)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对照组(0.166±0.018、0.083±0.006、2.019±0.369,P〈0.01或〈0.05) 鼻腔黏膜接种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0.269±0.016)和CD4+/CD8+比值(2.955±0.986)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均〈0.01) 口服灌胃组小鼠脾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鼻腔黏膜接种组(P〈0.05) 空质粒对照组小鼠脾CD4+、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0.169±0.018、0.093±0.019、1.852±0.188)与正常蛋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D4+T细胞亚群可能与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g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力有关.疫苗灌胃接种可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淋巴细胞亚群
Keywords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lants
,
genetically modified medicago sativa lymphocyte subset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835)
文摘
目的动态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喀)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88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两组,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20g/L)100μl口服灌胃和10μl鼻腔黏膜接种分别免疫小鼠,每3天1次,连续2个月。在末次免疫后0(对照)、2、4、6、8、10、12、14、16、18、20周各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体外经瞻粗抗原(EgAg)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48h,诱生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和IL-10;经EgAg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72h,诱生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常规ELISA法检测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口服灌胃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8、2~6、4~12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4、2、2、8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575.0±28.9)、(50.0±11.5)、(42.5±2.9)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膜接种组的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6、2~10、4~10、6—16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4、6、6周达最高水平,其值分别为(25.0±5.8)、(725.0±28.9)、(27.5±2.9)、(60.0±11.5)ng/L,与0周[(11.3±2.5)、(125.0±28.9)、(11.3±2.5)、(12.5±2.9)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gAg、ConA、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脾细胞悬液组(P〈0.05或〈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EgAg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在免疫早期(2~10周)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和Th2混合型免疫应答。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植物
基因修饰
紫苜蓿
细胞因子类
Keywords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plants
,
genetically
modified
medicago
sativa
Cytokines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基因苜蓿疫苗的培育及鉴定
叶艳菊
李文桂
周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原文传递
2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的变化
叶艳菊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3
细粒棘球绦虫转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叶艳菊
李文桂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