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adaptability of Heteromorphic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被引量:18
1
作者 LiZhao-xia ZhengCai-xia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ultrastructural traits of three kinds of typical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ncluding lanceolate, broad-ovate and dentate broad-ovate leav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microstructural and ultrastructural traits of three kinds of typical leaves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e, including lanceolate, broad-ovate and dentate broad-ovate leav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optical microscope.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leaves changing from lanceolate shape to dentate broad-ovate shape, their structure obviously tended to be xeromorph: developed palisade tissue, undeveloped spongy tissue, thick cutin layer and sunken stomas. The amount of mitochondria tended to be increased, and the shape of chloroplasts varied from regular spindle to irregular rotundity or oval. The leaves were cov- ered with wax without cilium, and the stomas on the upper and lower epidermis of the leaves opened unevenly. The stomas on the lower epidermis were deeper than those on the upper epidermis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iform-leaves of P. euphratica are related to its eco-adap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us euphratica diversiform-leaves MICROSTRUCTURE ULTRA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 eco-adaptability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2016—2023年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广文 张凤英 +6 位作者 牛丽楠 董贵华 高逸飞 解鑫 孟晓艳 何立环 林兰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数据为基础,分析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16年以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5.5%,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和87.0%,生态质量指数为59.6;2016—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2.4个百分点,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21.6个百分点,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上升3.9个、13.0个百分点。但各生态环境要素质量在部分区域、特定时段不容乐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偏高;个别流域仍为轻度污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远低于全国水平,某些流域仍存在劣Ⅴ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地表水中的主要超标指标;声环境1类和4a类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仍相对较低;新疆中北部和甘肃西部地区仍有部分县域生态质量为四类或五类,生态脆弱的情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加,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声环境 生态质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不同除鳞工艺对热轧带钢热镀锌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宋木清 王少峰 +2 位作者 袁玮 何龙 黄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6-127,共12页
目的研究酸洗、湿法抛丸技术(Eco-Pickled Surface,EPS)、EPS+纤维刷工艺(EPS+plus)和干抛丸4种不同除鳞工艺对Q235B热轧带钢热镀锌质量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并将EPS和EPS+plus工艺处理后的热轧带钢在带钢热镀锌生产线上试制,实现大规模生... 目的研究酸洗、湿法抛丸技术(Eco-Pickled Surface,EPS)、EPS+纤维刷工艺(EPS+plus)和干抛丸4种不同除鳞工艺对Q235B热轧带钢热镀锌质量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并将EPS和EPS+plus工艺处理后的热轧带钢在带钢热镀锌生产线上试制,实现大规模生产。方法采用粗糙度轮廓仪测量4种表面除鳞处理后的Q235B钢板表面粗糙度,利用扫描电镜分析表面形貌及氧化皮残留情况。通过实验室热镀锌实验,观察镀锌层表面形貌,利用场发射电子探针(EF-EPMA)分析锌层截面形貌及成分面分布;通过折弯实验评定锌层结合力;去除表面镀锌层,计算锌消耗量,观察脱锌后表面抑制层形貌,并用能谱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将Q235B热轧带钢在鞍钢金固EPS生产线上进行EPS和EPS+plus处理后,分别在热镀锌生产线进行镀锌和镀锌铝镁工业试制,并对生产试制卷进行力学、折弯及杯突检测,以评定质量。结果酸洗、EPS、EPS+plus和干抛丸4种工艺处理后钢板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4442、3.3305、2.3964、4.3388μm。EPS处理试样表面未发现有氧化铁皮的残留,EPS+plus处理试样仅有极少量的氧化铁皮残留。EPS和EPS+plus工艺处理钢板热镀锌试样基体与锌层之间均能形成连续较致密的抑制层,锌层结合力评为1级,且锌消耗量较小,分别为148.3、123.5g/m^(2)。结论EPS和EPS+plus工艺处理后钢板镀锌质量优于酸洗和干抛丸工艺,EPS和EPS+plus工艺处理后在热镀锌生产线上试制的实验卷满足镀锌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鳞工艺 EPS技术 热轧带钢 热镀锌
下载PDF
SED表面处理线工艺设计及技术应用
4
作者 柯熠 黄海花 +3 位作者 韩德奎 毛桂庭 高波 欧阳邓培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工程用高强钢表面清理需采用环保工艺,文章通过分析项目技术性能指标,结合以往技术和工程基础,设计了钢板表面处理线高压水射流喷砂除鳞技术(steel eco descaling,SED)工艺。开展板材平稳输送、高性能除鳞喷头、工艺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 工程用高强钢表面清理需采用环保工艺,文章通过分析项目技术性能指标,结合以往技术和工程基础,设计了钢板表面处理线高压水射流喷砂除鳞技术(steel eco descaling,SED)工艺。开展板材平稳输送、高性能除鳞喷头、工艺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不同型号钢板平稳输送和表面质量均匀一致问题。建成并投产使用的产线可彻底清除钢板表面氧化鳞皮,其技术指标达到并高于项目要求,应用效果明显,为国内钢厂表面处理线建设提供了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喷砂除鳞技术 工程用高强钢 钢板表面氧化鳞皮 表面除鳞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估模型与应用
5
作者 梁佳欣 李晶 +2 位作者 殷守强 任河 蒋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99-3215,共17页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Index,SMAEEI)以及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选取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量化分析1986—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累积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人类活动的生态累积效应差异。结果表明:①SMAEEI适用于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能客观呈现各地类生态环境质量高低顺序。35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且其空间差异显著减弱。露天矿场、城镇扩张区、锡林河湿地及北侧草地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极显著、显著的退化趋势。②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能剔除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耦合影响,分离并量化人类活动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累积效应,揭示累积的方向、程度和空间范围。35 a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累积量(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umulant,COESVC)共减少1186157.03万元,出现负向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高度、中度负向累积区集中在湿地和草地退化区、城镇区、露天矿场。③露天开采、城镇建设造成的单位面积负向生态累积效应最明显,前者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负向累积变化最剧烈,后者负向累积效应的局部影响程度和偏离度最大;放牧活动引起的负向生态累积效应影响范围最广、总量最大,但局部影响程度最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其余人类活动更稳定。研究成果可将矿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实物量变动转化为价值量描述,为采用货币形式测算矿区生产生活行为的环境损害成本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累积效应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内蒙古胜利矿区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凤英 周密 +4 位作者 李一龙 林兰钰 马广文 何立环 陈善荣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监测结果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二五”末期上升5.8个百分点;地表水总体... 以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监测结果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2020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比“十二五”末期上升5.8个百分点;地表水总体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17.4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9.0个百分点;酸雨污染程度减轻,海洋等环境要素质量稳中向好。但与此同时,后续改善难度加大,全国仍有4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超标,4.8%的国土面积发生酸雨,辽河和海河流域仍是轻度污染,部分河流污染较重,地下水以IV类水质为主,农村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近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县域生态质量为较差和差。总体来看,当前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逐年上升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增加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变化特征 环境空气 地表水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城市热环境和植被指数为例 被引量:172
7
作者 岳文泽 徐建华 徐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50-1460,共11页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土壤、水面以及植被等土地覆被类型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由沥青、水泥以及金属等组成的不透水表面,这个过程导致地表水分蒸腾减少、径流加速、显热的存储和传输增加以及水质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就是土地覆被的植被减少、城市热岛的出现。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又是城市生态学中的关键问题,其研究对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为例,采用Landsat7的ETM+为基本数据源,首先定量反演了每个像元内的陆地表面温度(LST)和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功能,将由于城市土地覆被所形成的生态环境效应综合到土地利用的图斑中来,按照这个思路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分析LST、NDVI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引入多样性指数(SHDI),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空间组合下,LST和NDVI的空间差异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LST和NDV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LST大的区域对应NDVI一般都较小,反之亦然;中心城市LST表现出热岛效应,而NDVI则为低谷效应。通过TamhanceT2post-hoc多重比较发现,LST以及NDVI在两两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同。从土地利用斑块和类型两种尺度水平上建立了LST和NDVI的定量关系,二者具有明显负相关的线性关系,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二者关系并不同。其中工业仓储、交通用地与公园绿地、农业用地差异最为显著。它们和SHDI之间的关系揭示,LST与土地利用多样性具有正相关关系,而NDVI则与SHDI呈负相关关系,SHDI越大的地区,LST越大,而NDVI越小。由此,可以将LST、NDVI和SHDI作为三个基本指标,来定量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作为城市功能分区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也为高性价比的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表面温度 植被指数 城市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基于RS的新疆哈密地区生态环境需水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尹小君 周可法 +2 位作者 包安明 王涛 孙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准确地计算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可以对稀缺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采用RS技术,对新疆哈密地区1990年、2000年、2005年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hina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准确地计算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可以对稀缺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同时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采用RS技术,对新疆哈密地区1990年、2000年、2005年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hina Brazil 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数据进行解译,形成1990年、2000年、2005年哈密地区土地覆被图形数据和相应的属性数据,确定相应年份各景观类型的面积;(2)参考有关研究并结合哈密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各景观类型的单位生态用水定额和需水定额,进而计算出1990年、2000年、2005年哈密地区的生态用水量,并以2005年哈密地区生态用水量为主要依据计算出保持哈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哈密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保持在现状水平不致恶化、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巴里坤湖区)有所改善的生态治理目标,区域内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7.526×109m3,这一庞大的需水量将对该地区水资源配置造成巨大的压力;而当结合各类景观的地物空间位置特征进行分析时,发现该区域生态用(需)水量最大的景观(低覆盖草地)可以利用山地积雪融水进行自给,区域内实际需要规划配置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66×108m3,仅占区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的3.53%。在区域生态用(需)水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各种景观类型的生态用(需)水量的时空差异性,以保证水资源调配的科学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用水 生态环境需水 地物空间位置特征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及其生态功能 被引量:33
9
作者 滕彦国 左锐 王金生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在全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错带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并成为生态水文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区域,该区域内生物地球化学活...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在全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错带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并成为生态水文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区域,该区域内生物地球化学活动强烈。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交错带内常发生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过程,并影响交错带中水分的运动过程、溶质迁移过程和生物活动过程。交错带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缓冲作用、提供生物栖息地、提供食物、提供残留物种的保护区。交错带过程的模拟、观测方法和交错带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示踪以及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带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生态功能 生态水文学
下载PDF
黑泥湾海带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富集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严立文 黄海军 +2 位作者 陈纪涛 殷学博 马立杰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3期398-407,共10页
为探讨生物群落存在对底床重金属分布的干预作用,在黑泥湾这一典型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养殖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20个),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对Zn、Cd、Pb、Cu、Hg、As、Cr以及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相关矩阵分析、... 为探讨生物群落存在对底床重金属分布的干预作用,在黑泥湾这一典型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养殖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20个),采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对Zn、Cd、Pb、Cu、Hg、As、Cr以及有机质进行了测定,并通过相关矩阵分析、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以及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Method)等方法对该区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评价,结果表明黑泥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整体呈现出近岸低、离岸高的趋势.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根据Hakanson生态潜在危害评价指数,黑泥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量值尚不足以对海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就黑泥湾的重金属富集机制而言,Cr、Cu、Pb、Zn 4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团聚效应;有机质对本区重金属富集也有重要作用,相对而言,粒度效应不是很明显;本区大规模存在的海带养殖群落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海藻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小五台山北台北坡植被垂直带的表土花粉及其气候意义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于澎涛 刘鸿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在对小五台山北台北坡垂直带的植被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垂直带的表土花粉谱,分析了白扦、华北落叶松和桦等物种的气候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桦属和松属在表土中的花粉百分含量大于群落中植物的盖度,具超代表性;云杉的花粉百... 在对小五台山北台北坡垂直带的植被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垂直带的表土花粉谱,分析了白扦、华北落叶松和桦等物种的气候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桦属和松属在表土中的花粉百分含量大于群落中植物的盖度,具超代表性;云杉的花粉百分含量与植物在群落中的盖度基本符合;落叶松由于花粉产量低,保存能力差,则具有低代表性。就其气候指示意义来说,白扦指示冷湿生境,华北落叶松指示冷干生境。桦属的生态幅度较宽,其中风桦最耐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垂直带 生态气候意义 小五台山 植被
下载PDF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孔维健 周本智 +3 位作者 安艳飞 王刚 王小明 徐升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3-718,共6页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78.2%、7.3%和14.5%。随着林外降水量的增加,穿透雨量、茎流量呈线性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先是迅速增加,当林外降水量达10 mm后增速减缓,并趋于稳定(5~6 mm)。(2)人工毛竹林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7 t.hm-2,最大持水率为223%,在1次降水中最大的蓄水潜力为0.975 mm。(3)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为2.41 mm,仅占总降水量的0.20%,径流泥沙量为126.3 kg.hm-2,平均1.034 kg.hm-2.mm-1。表明本试验地人工毛竹林水土流失较少,水土保持效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特征 毛竹林 林冠截留 茎流 穿透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土丘陵采煤塌陷地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以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元矿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祥爱 白中科 +3 位作者 邵月红 张世海 吴俊松 赵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常常引发突发性、持久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其中,以工矿区人类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最为剧烈。本文以开元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类比分析、图形测量、专家咨询、模式预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井田开...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常常引发突发性、持久性的生态环境灾害。其中,以工矿区人类活动诱发的生态环境灾害最为剧烈。本文以开元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类比分析、图形测量、专家咨询、模式预测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井田开发进行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塌陷特征、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土壤理化性状、景观格局、生态植被及系统稳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地表塌陷 生态环境 灾害 水土流失 生态植被 景观格局 采煤 非污染生态影响
下载PDF
洛塔大瓜拉洞地下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兆林 罗伟权 +1 位作者 劳文科 梁彬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通过对大瓜拉洞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含水结构特征与汇水区岩溶洼地的蓄水条件研究 ,提出了该地下河的岩溶水资源的开采方法、方式 ,并对修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区域含水结构特征分析了表层泉对大瓜拉洞地下河的... 通过对大瓜拉洞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含水结构特征与汇水区岩溶洼地的蓄水条件研究 ,提出了该地下河的岩溶水资源的开采方法、方式 ,并对修建地表、地下联合水库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区域含水结构特征分析了表层泉对大瓜拉洞地下河的调补关系 ,阐述了水资源保护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以恢复为主 ,重建为辅 ,发展庭院农业经济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瓜拉洞地下河 水资源开发 地表 地下 联合水库 表层泉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孔维健 周本智 +1 位作者 安艳飞 王小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6,139,共5页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作用。总林冠截留是人工毛竹林的2.40倍,林冠截留率和产生穿透雨与茎流的最小次降雨量都大于人工毛竹林;天然... 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具有较高的林冠截留作用。总林冠截留是人工毛竹林的2.40倍,林冠截留率和产生穿透雨与茎流的最小次降雨量都大于人工毛竹林;天然次生林枯枝落叶层具有较高的截持水能力,其最大蓄水潜力是人工毛竹林的1.88倍;天然次生林的水土保持能力较好,其中人工毛竹林的地表径流是天然次生林的1.92倍,径流泥沙含量高达3.82倍;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毛竹林降雨分配情况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模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特征 天然次生林 人工毛竹林 林冠截留 地表径流和泥沙 降雨分配
下载PDF
稻鸭生态种养系统直播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沈建凯 黄璜 +9 位作者 傅志强 张扬珠 龙攀 高文娟 陈灿 廖晓兰 胡英 谢伟 郑华斌 张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156,共6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全氮含...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分析了直播方式下稻鸭生态种养系统和水稻单一种植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一种植系统相比,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和根际pH分别升高4.41%、0.85%,全氮含量分别降低0.11g·kg-1、0.11g·kg-1,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水稻根表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30.80mg·kg-1、17.93mg·kg-1,速效磷含量降低8.66mg·kg-1;水稻根际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15.13mg·kg-1、7.61mg·kg-1,速效磷增加9.66mg·kg-1。稻鸭生态种养系统水稻根表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2.17g·kg-1、0.56g·kg-1,全有机碳含量减少0.99g·kg-1;根际土壤全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2.39g·kg-1、2.64g·kg-1、0.72g·kg-1。稻鸭生态种养改变了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在水稻根域土壤的相对富集部位,即速效钾和活性有机碳富集部位主要在根表土壤,速效磷则主要在根际土壤。表明稻鸭生态种养明显改善了水稻根表和根际土壤营养状况,这可能对水稻根系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表土壤 根际土壤 根域 直播水稻 土壤营养 稻鸭生态种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7
17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2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李智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87-7300,共14页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温、增湿、固碳释氧、降噪、抗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关于城区绿地对6种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善程度、影响范围、机理问题以及不同植被种类生态环境效应的差异情况等,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详细的研究。基于传统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部分学者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手段研究城区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的不同着手,主要总结并系统评估了目前关于城市绿地6种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环境效应 降温 增湿 固碳释氧 降低噪声 抗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生态工业系统——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文红 陈森发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32-435,440,共5页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态工业系统建设已开始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并揭示了生态工业系统的本质,指出生态工业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一切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开... 工业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生态工业系统建设已开始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剖析并揭示了生态工业系统的本质,指出生态工业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一切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开放性、复杂性、进化与涌现性、层次性和巨量性等。然后从开放性的角度出发,利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思想,把智能控制技术、响应曲面方法和实验设计综合在非线性多目标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生态工业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系统 综合集成研讨厅 智能控制 响应曲面 决策支持
下载PDF
冀东水厂铁矿区地物波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丛楠 徐刚 +2 位作者 郑达兴 乔子江 董法先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376-384,共9页
水厂铁矿经多年大面积、高强度的开挖,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地物波谱测试结果表明,植被波谱曲线普遍发生"红边蓝移,绿峰降低"的效应,是典型的铁化合物中毒变异的特征。从工业场地到外围,植被波谱曲线的红边"蓝移"... 水厂铁矿经多年大面积、高强度的开挖,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地物波谱测试结果表明,植被波谱曲线普遍发生"红边蓝移,绿峰降低"的效应,是典型的铁化合物中毒变异的特征。从工业场地到外围,植被波谱曲线的红边"蓝移"数值有明显变小的趋势,表明植被铁化合物中毒现象逐渐减轻。矿山典型地物波谱特征测试和分析是确定各类地物特征谱带或诊断性谱带的重要依据,是矿山生态环境高光谱遥感调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波谱特征 矿山生态环境 水厂铁矿 冀东
下载PDF
东北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集成优化采暖技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宝刚 刘鸣 +2 位作者 杜广文 郝文刚 袁鹏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以阜新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从采暖源散热面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对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集成优化采暖技术在冬季的采暖优势.生态农宅冬季室内环境要... 以阜新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从采暖源散热面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对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集成优化采暖技术在冬季的采暖优势.生态农宅冬季室内环境要明显优于传统住宅,虽然生态农宅初投资增加了18%左右,但每个冬季大约可节省3t的采暖用煤.生态农宅模式符合可持续建筑理念,为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宅 传统住宅 采暖面温度 热湿环境 空气品质 经济性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