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吉山区景观格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蒋文伟 姜志林 周国模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论述景观格局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最新研究的基础上 ,用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景观多样性及景观破碎度等指标对安吉山区景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干扰时间的延长 ,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而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值增加 ,意... 在论述景观格局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最新研究的基础上 ,用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景观多样性及景观破碎度等指标对安吉山区景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干扰时间的延长 ,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而分维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值增加 ,意味着人类对景观的管理程度在逐渐加强。同时针对上述趋势 ,提出了今后山区景观林业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生态类型 安吉山区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河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新章 张立峰 +1 位作者 张新民 成升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河北坝上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滥垦滥牧,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该区生态环境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该区域居民粮食不足和收入低的事实又使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走生态、经济兼... 河北坝上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地滥垦滥牧,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该区生态环境遭受了空前的破坏;而该区域居民粮食不足和收入低的事实又使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区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走生态、经济兼顾型道路。该文依据国家旱农张北试验区多年田间试验结果和作者的调查,提出了以"乔灌成网、少耕留茬、高效集约、草畜一体"为内容的生态经济型土地利用模式与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经济型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村级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斌 吴发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在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淳化县西坡村为例,利用生态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借助于G IS技术,对其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地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因子,故依据... 在土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陕西淳化县西坡村为例,利用生态学、经济学、景观生态学以及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借助于G IS技术,对其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地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因子,故依据地貌垂直分异特征、坡度和土地生产力指数(P I)将全村39个土地生态单元归并为7大类,并按地貌、坡度、土壤3个生态特征因子,对各土地生态类型的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利用交互式线性规划软件(L INDO)对全村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规划,最后作出不同土地生态类型利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类型 土地生态规划 土地生态设计 陕西淳化西坡村
下载PDF
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曹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51,共6页
土地生态类型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所作的类型划分。它既是区域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优化布局的基本单元 ,也是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基础。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作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土地生态类型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对特定地区土地资源所作的类型划分。它既是区域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与优化布局的基本单元 ,也是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基础。土地生态类型规划与设计作为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重点研究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主要以舒兰县水曲柳乡为例 ,对小流域土地生态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 ,并在土地生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类型规划 土地生态设计 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舒兰县 水曲柳乡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宁夏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柳辉 郎勇设 +1 位作者 崔北祥 黄志刚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7-271,共5页
运用了CBERS-2影像处理、人工判读分类等过程,得到了宁夏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技术规范,结合地面调查统计数据,对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宁夏大部分地... 运用了CBERS-2影像处理、人工判读分类等过程,得到了宁夏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以此为依据,按照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技术规范,结合地面调查统计数据,对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宁夏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差,境内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一般"级别.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坚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治理生态环境,防止治理恢复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反弹,使生态环境质量能够呈现整体的持续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环境状况 评价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测度评价——以平顶山市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孟洲 鲁迪 马晴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6,155,共5页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平顶山市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构成及土地生态安全,初步探讨平顶山市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的危险状态。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足迹 土地生态安全
下载PDF
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向悟生 丁涛 +3 位作者 李先琨 黄玉清 何成新 陆树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4-939,共6页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度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模型,研究了漓江流域1991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于1991~2006年间...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度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模型,研究了漓江流域1991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于1991~2006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林地、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并转化为园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1991年以来,漓江流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正向变化速度较大,而林地和草地的负向变化速度较大。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变化速率呈现增加趋势;土地利用度变化呈现波动特征;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1991~2006年间土地利用变化降低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效益,林地向园地的转化及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区域生态环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 转移矩阵 动态度 生态环境效益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分级方法研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荣彪 洪汉烈 +3 位作者 强泰 杨广斌 安裕伦 李阳兵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7-93,共7页
应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建立"比较矩阵"分析模型,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的分级方法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从生物多样性、系统承载力、环境容量、气候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土保... 应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建立"比较矩阵"分析模型,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的分级方法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以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为例,从生物多样性、系统承载力、环境容量、气候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水土保持与流失、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11个指标来对1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做比较分析与敏感性量化,然后进行敏感性排序和有序聚类分级,并借助GIS软件绘成都匀市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敏感等级分布图。研究结果认为,级敏感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灌木林地、有林地,级敏感包括天然草地、稻田、园地、水域,级敏感包括旱地、陵墓地,级敏感包括城镇、公路、农村居民点,级敏感包括独立工矿用地、未利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价 指标分级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 都匀市
下载PDF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敬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4-91,共8页
紧紧围绕“生态”中心,着眼于环境问题,对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原则、评价基础的选择以及参评因素、指标的确定和其等级评定方法、步骤等都逐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土地生态 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态类型 土地评价
下载PDF
延安地区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祝俊华 段旭 +1 位作者 陈志新 祝艳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3-167,共5页
根据延安地区12县1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遥感技术,总结了区内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区内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越小,反之则地质灾害... 根据延安地区12县1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遥感技术,总结了区内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区内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越小,反之则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越大;植被覆盖类型中林地覆盖率越高的地区地质灾害密度越小,而草地覆盖率与地质灾害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工矿及交通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占比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之间总体上呈正比关系。该研究对延安地区防灾减灾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 生态环境 植被覆盖率 土地利用类型 地质灾害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卫晓庆 王涛 +2 位作者 李嘉霖 程贇 刘晓艺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选取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与典型的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效率指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2006—2015年土地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随后,基...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选取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与典型的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及Malmquist效率指数,从经济学角度分析2006—2015年土地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随后,基于人口、富裕和技术(STRIPAT)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土地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土地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各城市土地生态效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此外,土地利用与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政策的改变等均会对土地生态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这项研究旨在为提高城市土地管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效率 新型城镇化 超效率DEA Malmquist效率指数 STRIPAT模型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态变化遥感监测——以宝鸡市城区为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洪敏 张艳芳 +1 位作者 田茂 吴春玲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区域生态变化特征,具有实时、快速等优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集成了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遥感指标,对2002—2013年间宝鸡市城区(陈仓区、金台区和渭滨区)及其土地利用类型的生... 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区域生态变化特征,具有实时、快速等优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集成了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遥感指标,对2002—2013年间宝鸡市城区(陈仓区、金台区和渭滨区)及其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3年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提升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50%,等级下降的面积占10.96%,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synthetical ecological index,ESI)提升了0.31,近10 a来生态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陈仓区和渭滨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ESI分别上升了0.38和0.23,而金台区有所下降,ESI降低了0.03;各土地利用类型ESI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得到改善,而水域和建设用地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遥感生态指数
下载PDF
金井流域景观格局对地下水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白杨 尹黎明 +4 位作者 刘新亮 李巧云 王毅 李勇 吴金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3-760,共8页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金井流域为例,于2013—2014年春夏秋冬四季随机采集流域内120口饮用水井水体样品,研究景观格局对地下水硝态氮(NO_3^--N)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井流域地下水存在NO_3^--N污染,NO_3^--N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 以湖南省长沙县的金井流域为例,于2013—2014年春夏秋冬四季随机采集流域内120口饮用水井水体样品,研究景观格局对地下水硝态氮(NO_3^--N)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井流域地下水存在NO_3^--N污染,NO_3^--N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10 mg N·L^(-1))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4.9%~17.5%,且夏季和冬季NO_3^--N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的频率高于春季和秋季;地下水文系统对NO_3^--N的输移使得流域地下水NO_3^--N浓度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Moran′s I全局指数评价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0.254~0.277),而冬季和春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0.152~0.170);采样空间滞后模型对地下水NO_3^--N浓度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拟合结果表明,地下水NO_3^--N浓度与农田、林地、居民地的面积比例显著相关(P<0.05),且模型模拟的决定系数随季节和距离水井半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土地利用方式 面源污染 流域环境 生态水文过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初探──彭阳县白岔村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效益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扶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宁南彭阳县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白岔村,自1979年开始综合治理。“八五”开始依据生态学原理与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设计。经过3年的实施验证,于1993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 宁南彭阳县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白岔村,自1979年开始综合治理。“八五”开始依据生态学原理与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划设计。经过3年的实施验证,于1993年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0%,林草覆盖面积50%,森林覆盖率19%;人均有粮400kg,人均纯收入408元。全村97.2%的农户解决了温饱,有13%的农户人均有粮超500kg,纯收入超10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类型 生态农业 线性规划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浅析栖霞县果园覆草技术及其效益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洪升 杨振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95-98,共4页
作者通过气象、地形、土壤等多方面资料,分析了形成和加剧果园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从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的高度,全面阐述和深刻论证了“全国苹果第一县”果园覆草的技术要点及其效益。文章虽然仅限于胶东砂石低山区一个地类... 作者通过气象、地形、土壤等多方面资料,分析了形成和加剧果园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从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的高度,全面阐述和深刻论证了“全国苹果第一县”果园覆草的技术要点及其效益。文章虽然仅限于胶东砂石低山区一个地类—果园地的一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论述,但是,对于各地发展水土保持生态农业和进一步探讨各地类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覆草 效益 水土保持型 生态农业
下载PDF
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虹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运用RS/GIS(遥感)技术、GPS技术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对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 生态 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网络节点中心度视角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玥 代亚强 柯新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129,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前者空间分布由“点—带”分布转为“T”型格局,后者空间分布由“大分散、小集聚”转为“东高西低”。(2)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特征,网络关系数和网络密度先上升后维持稳定,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渐下降。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具有较高中心度,中西部多数省份中心度有所提高,新疆中心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突出,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则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并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优化配置,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关联网络 土地利用生态效率 社会网络分析模型 面板回归模型
下载PDF
WOA算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的优化配置
18
作者 郑美娟 《龙岩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6-69,104,共5页
提出一种WOA算法改进RLUAM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配置模型。选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目标函数,将土地面积、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劳动力资源、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公平和空间布局等因素作为约... 提出一种WOA算法改进RLUAM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配置模型。选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目标函数,将土地面积、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劳动力资源、粮食安全、生态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公平和空间布局等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建立RLUAM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数学模型,运用WOA算法对RLUAM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与RLUAM模型相比较,基于WOA-RLUAM的城市土地空间利用优化配置结果效率可以提高61.42%,为城市土地空间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格局 生态环境条件 多目标决策 鲸鱼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土壤类型法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查印水 汤序军 +2 位作者 吴建勋 周强 唐学君 《江西科学》 2020年第4期541-545,共5页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区域土地利用数据调查、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615.83×10^6 t,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区域土地利用数据调查、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值为615.83×10^6 t,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大小为:林地>耕地>其他农用地>自然保留地>园地>牧草地。研究区土壤平均碳密度为12.03 kg/m^2,高于我国10.8 kg/m^2的土壤平均碳密度值,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和土地退化是导致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土壤类型法 土地覆被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土地利用类型对黄土塬区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长武塬区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锐 刘文兆 李丽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对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测定范围内土壤平均含水量总体上呈涝池>裸地>小麦地>12年生果园>20年生果园的趋势,其值分别为:21.41、19.71、18.5... 对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测定范围内土壤平均含水量总体上呈涝池>裸地>小麦地>12年生果园>20年生果园的趋势,其值分别为:21.41、19.71、18.55、17.92和17.84%、15.42和14.07%。在相同树龄条件下,12龄果园不同样点之间土壤剖面水分存在较大差异,耗水深度可达10-13m,耗水深度因果树生长差异而有所差别;而20龄果园不同样点间土壤含水量的差异较小,耗水影响深度可达19m,形成了深厚的生物利用型干层,限制了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裸地和涝池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裸地在丰水年或者较大规模集中连续降水情况下,降水有可能通过1360cm的深厚土层继续向下补给;涝池在积水后快速入渗补给地下水,之后经过近一年的较长时间再分布后,在土体内水势梯度作用下重新趋于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类型 耗水深度 生态环境效应 长武塬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