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ty Analysis of the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 Application at a Signalized Corridor 被引量:2
1
作者 Weixia Li Guoyuan Wu +1 位作者 Yi Zhang Matthew J. Barth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57-171,共15页
Variou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Energy and emissions could be reduced with the compromise of travel time in some envir... Variou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vehicl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Energy and emissions could be reduced with the compromise of travel time in some environment-focused Connected Vehicle(CV) applications, which highlighted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terms of mo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Nevertheless,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afety assessment of such CV applications. In this study, a CV-based eco-driving application, namely,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EAD), is selected as an example. A microscopic safety analysis tool, 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SSAM), is utilized to assess the safety influence of EAD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scenarios. Furth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from two perspectives:(1) application users, i.e., EAD-equipped vehicles versus unequipped vehicles; and(2) traffic operators, i.e., overall traffic performance with and without the introduction of EAD. For each perspective, conflict statistics(e.g., frequency, time-to-collision distribution), overall and by type, a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EAD is beneficial in improving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equipped vehicles. The influence of EAD on overall traffic is scenario dependent, and a high penetration rate shows positive effects on network-wide safety benefits for most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EAD) 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SSAM) safety analysis conflict type Time-To-Collision(TTC)
原文传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时代回响
2
作者 邹广文 李晓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88,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诉求,是马克思生态文化观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基于生态世界观、生态批判观、生态重建观三重论域,马克思揭示出自然与社会辩证交互、双向建构的对象性关联,在历史与价值维度上阐明自然异化的深层成因,探寻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整体性变革路径。马克思的生态文化观拓展了感性-人化-历史贯穿融合的生态哲学视野,确立了哲学-经济学视域复合统一的生态批判范式,指明人-社会-自然协同发展的生态治理路径,树立起科学与人文交融互构的思想航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态文化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和关键抓手
3
作者 贺超 崔权雪 张卫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8期4-10,37,共8页
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文章针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不清、关键抓手不明的问题,分析了生态产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理论实质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 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文章针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逻辑不清、关键抓手不明的问题,分析了生态产品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理论实质及其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找准生态产品难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提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和关键抓手。研究表明:生态产品的理论实质是对人类有多重使用价值的国土生态空间资源;在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使用过程缺乏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难以分割、移动和计量等因素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逻辑就是要破解这些技术障碍,推动生态产品的各项使用价值利用市场机制来获得相应的交换价值形式。鉴于此,应以国土生态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管理、产权及有偿使用制度的创新为关键抓手,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理论逻辑 关键抓手
下载PDF
水生态环境友好视角下城市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与实践
4
作者 易俊 徐璐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势态下,从水生态的概念入手,辨析环境友好的内涵和外延,梳理构建和修复城市河道景观水生态系统的途径,总结从城市环境规划层面、城市人居友好形态层面以及设计美学层面的景观修复设计模式。此外,再以湖南省衡阳... 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势态下,从水生态的概念入手,辨析环境友好的内涵和外延,梳理构建和修复城市河道景观水生态系统的途径,总结从城市环境规划层面、城市人居友好形态层面以及设计美学层面的景观修复设计模式。此外,再以湖南省衡阳市湘江流域幸福河水生态系统治理方案为例,说明具体理论与实践设计分析的整体框架,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修复景观设计时空延续模式应用方法,并对未来研究城市环境健康发展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水生态设计途径 生态环境友好 环境健康
下载PDF
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1 位作者 赵景柱 邓红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60-64,共5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现有渔业生态补偿政策;以同区域内的土地价格为参照,对围海造地收取生态补偿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方法 生态补偿 海洋管理 渤海区域
下载PDF
岩溶丘陵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与效益分析——以广西恭城县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游游 方德满 +2 位作者 周书祥 蔡荣娟 胡大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3,共6页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条件看,与广西其它岩溶丘陵区类似,恭城县也是不沿边、不...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条件看,与广西其它岩溶丘陵区类似,恭城县也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铁路和公路国道的“四不沿”山区县,在1981年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但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该县目前已经摆脱了贫困状况,创出了“恭城模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生态农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并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丘陵区 生态农业 建设途径 效益
下载PDF
产业发展与边境口岸城镇化路径选择:以靖西市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玉函 曹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1,共7页
城镇化的精要在于"人"的城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之所以口岸能够"兴市",其根本原因就是随着贸易、产业而来的"人气",即人的聚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越边境地区城镇... 城镇化的精要在于"人"的城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之所以口岸能够"兴市",其根本原因就是随着贸易、产业而来的"人气",即人的聚集。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中越边境地区城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靖西市的例证表明,只有紧紧依托口岸优势,深入挖掘边疆生态宜居、民族文化等特色,围绕商贸物流、离岸加工、跨国旅游等进行产业打造,才能走出一条独特的边疆城镇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口岸城镇化 生态产业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保障措施 被引量:14
8
作者 董海山 欧阳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4-186,共3页
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途径
下载PDF
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调控研究——以新疆昌吉市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绍民 吴文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92,共6页
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与效率出发,对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针对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相应的综合调控途径。
关键词 绿洲 农业 生态经济系统 新疆 昌吉市 调控途径
下载PDF
景观都市主义:生态策略作为城市发展转型的“种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7-51,共5页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尺度、速度和范围进行,其大地景观也随之发生着巨变,这给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需要:1)寻求一些设计策略和生态手段来解决环境危机并增强城市的弹性抵抗能力;2)重塑当代中国风景园... 中国的城市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尺度、速度和范围进行,其大地景观也随之发生着巨变,这给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需要:1)寻求一些设计策略和生态手段来解决环境危机并增强城市的弹性抵抗能力;2)重塑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文化识别性。与此同时,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过去10余年在北美崛起,尽管这一理论能否适应中国的情境依然存在较大疑问,但它已经不可避免地来到了中国。更为重要的是,另一种从生态角度全面继承和发展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即生态都市主义,正在哈佛设计界兴起。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解读从生态规划到景观都市主义再到生态都市主义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索其潜在的对我国城市发展转型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都市主义 生态策略 生态都市主义 城市转型
下载PDF
陕南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学成 邢盼盼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115,共6页
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在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与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和分析我国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并以安康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从资源保护、游客... 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在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与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和分析我国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并以安康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从资源保护、游客需求和社区利益三者均衡发展的视角,构建了以生态观光、度假、体验、文化、养生与健身等多种旅游发展路径,最后对陕南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生态旅游 多元化路径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虾塘还林及其海洋农牧化构想 被引量:11
12
作者 范航清 阎冰 +5 位作者 吴斌 兰国宝 周浩郎 谭凡民 王欣 戴培建 《广西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退化情况和海水虾塘养殖业严重衰败问题,对我国退塘还林的潜在规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建设思路和3种生态养殖模式。理论推算表明,生态改造后虾塘...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退化情况和海水虾塘养殖业严重衰败问题,对我国退塘还林的潜在规模及其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建设思路和3种生态养殖模式。理论推算表明,生态改造后虾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1.2~2.0倍;氮(N)和磷(P)的年环境负荷量分别减少28.51%~56.39%和25.63%~88.13%。此外,虾塘生态改造还将显著美化滨海湿地景观,为耐盐功能性植物开发利用和滨海休闲业发展奠定基础。"虾塘红树林湿地生态农场"兼顾了生态与生计同时所面临的问题,并可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促进退塘还林和蓝碳经济发展。最后,讨论了技术、农户积极性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虾塘 生态改造 红树林滨海生态农场 技术途径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厚华 仇亚琴 吴彩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共4页
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的竞争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性的水危机不断涌现,使水资源合理配置逐步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全过程,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容、基础和形式,水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下的水... 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的竞争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性的水危机不断涌现,使水资源合理配置逐步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全过程,阐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容、基础和形式,水资源配置的核心是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需要以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资料、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其开发利用评价为基础,对水资源的质、量、空间和时间进行配置。还分析了水资源配置目标、配置方案及方案决策,把水资源相关因素表达为向量最优化形式,构建配置模型,为决策者提供协商对话的基础,使决策更具有普遍性和公平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生态环境 配置方法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以民勤县绿洲边缘区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丁 王生霞 苗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7-343,共7页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民勤县绿洲边缘区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的生态扶贫模式难以在当地奏效。科研机构基于社区原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引入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参与式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出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参与...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民勤县绿洲边缘区表现尤为突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传统的生态扶贫模式难以在当地奏效。科研机构基于社区原有的生态农业模式,引入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参与式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出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参与式发展战略。新型综合扶贫模式不仅保证了生态农业模式的顺利实施、而且创造产值3.16×108元,是等面积粮经种植产值的1.44倍,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同比节水0.19×108m3,生态用水比例得到极大提高;社区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生计改善能力,综合评估满意度为90.13%,85.9%的农户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综合效益达到最好,适宜在民勤绿洲边缘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绿洲边缘区 社区 生态农业模式 参与式方法
下载PDF
再生资源产业促进丽水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兵红 陈茂铨 潘芝梅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丽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路径,对于促进丽水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丽水具备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虽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但可以通过加大经济政策的扶持力度与科技、...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丽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态路径,对于促进丽水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丽水具备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虽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但可以通过加大经济政策的扶持力度与科技、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回收网络有序运行体系,建立行业自律体系和长效监管体系,推进系统合作与联合打响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丽水模式,从而促进丽水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 生态经济 丽水 对策
下载PDF
渭河生态水文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晓超 粟晓玲 薄永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16-21,共6页
随着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河流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系统受到威胁,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渭河林家村站、咸阳站和华县站长系列的实测日径流序列的基础上,采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判断... 随着河流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河流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态系统受到威胁,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渭河林家村站、咸阳站和华县站长系列的实测日径流序列的基础上,采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判断并检验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Pettitt法、秩和检验法和Mann-whitney检验法4种方法综合诊断并确定年径流序列的变异点。以跳跃显著的年份为界,将水文序列划分为变化前后两个水文变动序列,基于水文变异指标(IHA指标),应用变动范围法(RVA法),计算渭河中下游生态水文目标,研究生态水文特征的变异度。结果表明:渭河林家村站、咸阳站和华县站年平均流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最可能变异点分别为1990、1990和1993年,生态水文指标的整体改变度分别为70.61%,74.25%,73.05%,均为高度改变。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综合规划和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点 水文变异指标 变动范围法 生态水文特征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和TOPSIS法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被引量:34
17
作者 吴小庆 王远 +2 位作者 刘宁 高倩 陆根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3-2208,共6页
工业园区层面的生态效率评价是生态效率研究领域有待深入探索的课题。TOPSIS方法则可能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一种方法,它以空间统计学为基础,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来进行排序,能够客观地比较和评价不同样本点综合... 工业园区层面的生态效率评价是生态效率研究领域有待深入探索的课题。TOPSIS方法则可能是适用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一种方法,它以空间统计学为基础,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来进行排序,能够客观地比较和评价不同样本点综合指标的优劣。本文根据生态效率和循环经济理论,结合《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建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方法对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和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者的生态效率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无锡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苏州高新区,且3园区在经济发展、资源能源利用率、物质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控制等子系统有所优劣。并针对各园区的各自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TOPSIS法
下载PDF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之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穆雷 杨扬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5,共8页
本文立足翻译学的跨学科属性,回顾当下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以生态翻译学为例,从"为何跨""何能跨""如何跨"以及"跨为何"四个方面阐述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基本路径和具体要求,包括:(1... 本文立足翻译学的跨学科属性,回顾当下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以生态翻译学为例,从"为何跨""何能跨""如何跨"以及"跨为何"四个方面阐述翻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基本路径和具体要求,包括:(1)立足研究起点(问题导向性、学科本体性);(2)明确交融前提(内在关联性、对象适切性);(3)寻求贯通机制(关系明晰性、知识创新性);(4)追问研究价值(目标针对性、现实关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跨学科研究 生态翻译学 路径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梅再美 殷红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3-28,共6页
喀斯特峡谷是贵州岩溶高原山区最普遍的一种地貌类型,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特定地域系统。通过对喀斯特峡谷类型、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的探讨,提出了喀斯特峡谷区应制订科学的峡谷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发展... 喀斯特峡谷是贵州岩溶高原山区最普遍的一种地貌类型,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特定地域系统。通过对喀斯特峡谷类型、特征,生态环境特点的探讨,提出了喀斯特峡谷区应制订科学的峡谷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水能梯级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 峡谷区 贵州省 喀斯特峡谷 生态环境特点 经济发展规划 生态旅游业 地貌类型 高原山区 地域系统 资源开发 生态农业 梯级开发
下载PDF
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亮 王如松 +2 位作者 徐毅 陈敏 史永亮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32,共3页
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是生态工业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成效的重要方法论。对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生态工业系统性质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工业系统网络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刚性分析、... 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是生态工业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成效的重要方法论。对生态工业系统分析方法———生态工业系统性质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工业系统网络分析、生态工业系统刚性分析、生态工业系统稳定性初步分析等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 系统 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