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cal Practices on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in China: Background, Mode, Challenge and Breakthrough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Hui, PhD, Part-time Researcher, 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Institute Center Associate Professor,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P. R. China. WANG Lanlan, PhD, Part-time Researcher, 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Institute Center +1 位作者 Assistant Professor,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P. R. China. TAO Ran, PhD, Part-time Researcher, Peking University-Lincoln Institute Center Professor, Renmin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P. R. China. SHI Ke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2年第1期8-15,共8页
In the past decade, th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referred to TDR hereafter) has been emerged and developed to a large scale amid China's fast urbaniz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es in countries with pri... In the past decade, th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referred to TDR hereafter) has been emerged and developed to a large scale amid China's fast urbaniz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practices in countries with private land ownership like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actices of TDR in China are still domina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which are trying hard to obtain extra construction land-use quota under China's current centralized land management system since the late 1990s. In this process, the land-use efficiency may be improved at the prices of social equity and harm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CENTRALIZED land-us
原文传递
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定位反思与规范重构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冰强 张小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70,共9页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耕地资源存续补偿 耕地生态保护补偿 耕地发展权 生态价值
下载PDF
区域“发展权转移”的机制修正——从资源交换到数字协同
3
作者 姚尚建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9,共10页
伴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转变,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实现机制更新。权利尤其是发展权的价值嵌入催生了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耕地指标流转等资源供给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区域合作机制,但... 伴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数字社会的转变,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实现机制更新。权利尤其是发展权的价值嵌入催生了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耕地指标流转等资源供给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区域合作机制,但是这一机制的背后是资源的竞争,无法把农民从耕地上解放出来,无法促进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的产业转化,也无助于实现区域间的权利平等。基于数字社会的全场景化,“东数西算”致力于在国家的不同区域建立算力节点并最终形成算力体系,这一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合作机制把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赋予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相同的议价平台,逐步实现从资源互换到数字协同的机制转变,从而完成“发展权转移”的机制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发展权转移 算力 数据 数字协同
下载PDF
“两山”理念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
4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方宜亮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在阐述“两山”理念的本质与重要体现的基础上,理解其推动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系统思维,“创新引领、科学先行”和“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 在阐述“两山”理念的本质与重要体现的基础上,理解其推动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系统思维,“创新引领、科学先行”和“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原则,从为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为推进共同富裕筑好平台以及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立新功3个维度探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构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格局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现代化生态型灌区建设思考
5
作者 徐俊增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12-18,共7页
灌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灌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个要素,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灌区生态问题与灌区高质量发展受到广泛... 灌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灌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涵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个要素,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灌区生态问题与灌区高质量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总结近30年我国生态型灌区内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型灌区应该是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经济效益显著、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灌区。总结了我国生态型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特征,结合新需求、新要求和新理念,从灌区工程建设标准、生态友好性、资源利用、农田内部生境以及与周边生态的协调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重构了现代化生态型灌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生态型灌区建设与运行认知、总体规划、规范标准、建设范式、科技与人才以及管护与跟踪评价面临的挑战,从更新和完善建设理念与评价体系、科学制定相关标准与规划、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完善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生态型灌区高质量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灌区 生态健康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6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73-81,共9页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目的在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发展的最新阶段,是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构的目的在于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发展的最新阶段,是构建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必须通过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来实现,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建构应当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认识和把握围绕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争论的实质,在吸收中外生态思想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换。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应当以捍卫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为基本原则,既能起到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观的功能,又能发挥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境界论的功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与美丽清洁世界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话语体系 话语权 环境权与发展权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具探索——以佛山市南海区“三券”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小薇 廖曼华 袁奇峰 《城市观察》 2024年第2期19-28,159,160,共12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抓手。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不同的整治模式会造成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使得被赋予土地发展权的项目容易实施、被削减或终止土地发展权的项目难以实施。本文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抓手。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不同的整治模式会造成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使得被赋予土地发展权的项目容易实施、被削减或终止土地发展权的项目难以实施。本文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探究了南海区“三券”政策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券”政策的实施机制,指出“三券”政策实质上是通过土地发展权的补偿和转移来保护村集体利益、助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工具和重要路径。建立和完善土地发展权转移和补偿机制,有利于推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解决因土地性质变化而产生的土地收益“暴损”问题,有利于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发展权 南海区“三券” “百千万工程”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视角下南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困局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小薇 袁奇峰 +1 位作者 李晟霖 钟碧珠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为了盘活土地存量,释放产业发展空间,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是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迫在眉睫的“头号工程”,辨析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困局对南海区的空间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探究了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对村级工业园升... 为了盘活土地存量,释放产业发展空间,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是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迫在眉睫的“头号工程”,辨析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困局对南海区的空间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探究了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对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结果的影响机制,认为现有规划造成了土地发展权的非均衡配置,村级工业园不同的升级改造模式落实并强化了这种非均衡配置。被赋予土地发展权的项目改造容易推进,被削减或剥夺的土地发展权项目改造难以实现。针对此困境,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提出3点对策:强化规划权威,降低村庄集体预期;构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逐步实现公平性发展;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激活市场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工业园 升级改造 土地发展权 非均衡配置 佛山市南海区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生态与经济发展系统适配性——以南阳市为例
9
作者 朱伟 付柯锦 +2 位作者 李红艳 付景保 张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3-1070,共8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南阳市6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活力、经济潜力、经济响应、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压力及水生态响应8个维度出发,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南阳市6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水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配性。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活力、经济潜力、经济响应、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压力及水生态响应8个维度出发,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的系统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坎雷赋权法分配指标权重,测算2012-2022年南阳市6个县(市、区)的系统适配度,并深入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变化趋势。发现南阳市6个县(市、区)在研究期间内系统适配度整体上升,表明该区域在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6个县(市、区)间系统适配性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这一现象与6个县(市、区)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实际密切相关;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南阳市6个县(市、区)的系统适配度显著提高,工程通水不仅明显改善了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农工业发展及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揭示了南阳市6个县(市、区)在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互动关系,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带动下,区域发展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水生态 经济发展 系统适配性 坎蒂雷赋权法 南阳市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效应评估——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与生态环境治理视角
10
作者 陈帅 王智鹏 +3 位作者 侯孟阳 刘烁华 张晓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6,共12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旨在改善区域民生、治理生态环境,目前多数研究将其视为准自然实验来探究政策的有效性,却忽视了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产生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了...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旨在改善区域民生、治理生态环境,目前多数研究将其视为准自然实验来探究政策的有效性,却忽视了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规模产生的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了其生态转移支付规模对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识别地方政府在其自身要素禀赋和发展理念驱动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作为一种激励性政策,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环境质量的效应,对于生态资源质量的提升未能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定性检验后仍旧成立。(2)随着东部地区人口规模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其转移支付规模对于提升东部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的效应强于中西部,但改善环境质量的效应要弱于中西部区域。生态转移支付规模越大,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越强。(3)对于财政缺口较大与工业发展缓慢的地区,地方政府加速自身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更强,生态转移支付更倾向用于经济发展或公共设施上,而在高度工业化地区,其转移支付规模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更为显著。当生态保护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因经济开发所产生的成本,这可能诱致地方政府对于生态转移支付的“反向激励”,生态环境治理将陷入“杯水车薪”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转移支付 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 制度属性
下载PDF
快速工业化地区土地发展权演化中的村村差异——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11
作者 薛燕府 袁奇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以效率为导向的规划充斥在高速增长时期,各类空间尺度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差异。聚焦于村域尺度的经济与空间差异表征,建立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过程论分析框架,对土地发展权配置——行使过程中村村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解构,结果表明:1... 以效率为导向的规划充斥在高速增长时期,各类空间尺度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差异。聚焦于村域尺度的经济与空间差异表征,建立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的过程论分析框架,对土地发展权配置——行使过程中村村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解构,结果表明:1、制度与市场偏差分别影响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行使过程,进而产生机会不公平与结果不公平;2、南海区的村村差异经历市场偏差为主——制度与市场双重偏差——制度偏差为主的形成过程;3、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以南海区为代表的快速工业化地区面临空间层面建设状态锁定,经济层面穷者恒穷、富者恒富的村村差异锁定困局;4、需要建立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制度响应,推动增值收益共享、保护责任共担,破解村村差异锁定困局,支撑全域空间格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村村差异 快速工业化 南海区 制度响应
下载PDF
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乡村发展
12
作者 王晨跃 田莉 王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 土地发展权转移是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来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对该政策的实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从汲取与包容性治理视角出发,采用案例比较法,分别以德州与成都为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地方治理路径下发展权转移对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在汲取性管制路径下,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导向,主导发展权转移并垄断了土地交易,指标进城却并未引入资本下乡,最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而在包容性治理路径下,地方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导向,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明晰产权、搭建交易平台并维护市场运行,乡村凭借土地资源撬动城市资本下乡,并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地增值收益的多主体共享。以土地发展权转移助推乡村发展,更应注重治理路径选择,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全面确权,并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显化土地发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发展权转移 汲取与包容性制度
下载PDF
Trading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under a Planned Land Use System:The“Zhejiang Model” 被引量:10
13
作者 Hui Wang Ran Tao Juer Tong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09年第1期66-82,共17页
China' s state planned land use system, including regulations such as setting planned quotas for land use, basic cropland preservation, and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into non-agricultur... China' s state planned land use system, including regulations such as setting planned quotas for land use, basic cropland preservation, and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into non-agricultural use and the supple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land, has substantially constrain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reforms adopted by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LDR) transfer within a locality and LDR trading across localiti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Zhejiang model of LDR transferring and trading," which, we believ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fostering an efficiency-enhancing market for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but also for optimal use of land and a mor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ne important policy issue relating to China's rural land system is that under China' s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farmers are usually under compensated for urban land-t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trading transferable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Zhejiang model
原文传递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外语教师课程权利生态发展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关丽娜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生态发展环境,找到所需的生态给养,以此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课程权利,促进自我专业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提升中小学外语教师课程权利的路径有教师进行生态化的任务型教学设计,发挥教师的...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生态发展环境,找到所需的生态给养,以此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课程权利,促进自我专业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提升中小学外语教师课程权利的路径有教师进行生态化的任务型教学设计,发挥教师的课程权利,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生态转向;构建和谐、合作、信任的教学外部环境,实现提升课程权利的外生态环境;教师之间合作、研讨氛围的形成,以实现课程权利的中生态环境;教师身份、教师职业意识的养成,促进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实现课程权利的内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课程权利 生态发展
下载PDF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15
作者 程妤 孙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安徽省“一圈五区”为例,分析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依据安徽省“一圈五区”近五年的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数据,得知在生态农业发展...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安徽省“一圈五区”为例,分析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依据安徽省“一圈五区”近五年的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数据,得知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水平较低,存在较大不足,并确定引起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依据金融支持和生态农业发展之间的影响及关联,从促使生态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扩大金融供给来源、构建生态农业发展金融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对“一圈五区”中产业、资金、政策等方面提出改善建议,为实现金融支持和生态农业发展两者间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圈五区 双向性 金融供给来源 监督机制
下载PDF
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实践样态与制度完善
16
作者 李桂英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5期308-316,共9页
建立国家公园制度体系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保护补偿问题关涉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在阐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特殊性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立法特点与实践经验以厘清该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样态。... 建立国家公园制度体系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保护补偿问题关涉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在阐明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特殊性的基础上,梳理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立法特点与实践经验以厘清该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样态。着眼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与实践需求不匹配、补偿方式缺乏协同性、补偿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实践困境,需从科学确立补偿标准、完善不同标准间的协调衔接两方面廓清补偿标准、因地制宜探索综合性补偿方式、从健全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厘清各级政府生态保护补偿职责、健全横向补偿机制三个维度完善补偿保障机制是现阶段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建的重点,多管齐下才能构建以发展权为理论基础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补偿 发展权 制度完善
下载PDF
基于景观结构的城乡交错带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66
17
作者 荆玉平 张树文 李颖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以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为例,基于2005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景观结构和土地利用特征,构造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 以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为例,基于2005年SPOT5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根据景观结构和土地利用特征,构造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研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匀性,形成了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与DEM数据叠加分析,表明生态风险指数与研究区的高程有一定的相关性,高程越低,生态风险强度越高,300m以下区域中,高风险区域约占整个研究区高生态风险总面积的96%;生态风险的高值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侧,长双公路与长伊公路之间,该区域地势较低,经济较为活跃,是开发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空间变异 净月开发区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及其分区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玉 任艳敏 +1 位作者 潘瑜春 唐林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1-289,共9页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 该文综合运用兴趣点、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功能视角,设计了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评价方法,并以平谷区为例开展乡村发展格局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符合平谷区生态涵养建设目标及产业发展规律。基于空间的主导功能,将平谷区划分为生产主导、生活主导、生态主导、生活生产复合、生产生态复合、生态生活复合、生产生活生态复合共7类功能区。通过分析发现,平谷区基本呈现“平原区生产功能主导、中心城区及乡镇中心村生活功能主导、山区乡镇生态生活功能主导”的分布特征,其中生产主导功能区和生态生活复合功能区居多,面积占比分别为27.27%和24.38%。建议生产主导功能区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及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活主导功能区适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生态主导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功能发展;兼具2种以上优势空间功能类型的复合功能区,应结合区域自身及周边乡村的空间特性,宜生产则生产、宜生活则生活、宜生态则生态,优化布局“三生”空间;而复合功能区中“三生”功能均处于劣势的乡村,则需要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迫切程度,合理展开村庄空间规划和重构。研究结果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村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遥感 分区 发展格局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平谷区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农民发展意向的冲突分析——基于陕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660户农民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32
19
作者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149,共11页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当地发展的矛盾。本文基于陕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660户农民的调研数据,发现农民对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提供环境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因土地产权受限导...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当地发展的矛盾。本文基于陕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660户农民的调研数据,发现农民对政府主导的生态保护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提供环境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因土地产权受限导致的利益失衡问题。根据调研结果,本文指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收入、产权、退耕配置和生态补偿的扭曲行为。表现为农民的"失地化"、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闲置"、"级差配置"和"阶层配置"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进一步在TRA和TPB理论的基础上,将环境行为意向作为预测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并考虑地域背景和制度背景对个体行为意向的影响,提出自然保护区地域背景和生态补偿制度缺陷下生态保护的"扭曲"行为对农民保护与发展冲突意识影响的研究假说。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在生态保护过程中对农民收入的长期扭曲以及"退耕配置"、"级差配置"、"阶层配置"等扭曲行为都弱化了居民的生态保护意向,而增强了其发展的意向,折射了生态保护过程中农民生态保护和求发展意向的对立冲突,这印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假说。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政策启迪:一是要尊重农民作为环境服务交易主体的平等地位,改变现行"地方势力"在补偿过程中的扭曲行为;二是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在排他性、转移性、执法性原则的基础上推动自然保护区的民众参与、民主决策、合作共赢;三是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解决其长久的生计问题;三是要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考虑农民在生态保护过程中的长久损失;四是完善野生动物侵害土地生产的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土地流转“扭曲” 保护意向 发展意向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 被引量:76
20
作者 张友安 陈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4,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发展权配置内容,探讨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论:土地发展权配置包括总量、结构、区域和时序等配置。土地发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是其高效交易与流转的基础。结合中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土地发...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发展权配置内容,探讨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论:土地发展权配置包括总量、结构、区域和时序等配置。土地发展权的公平、合理配置,是其高效交易与流转的基础。结合中国的政府层级安排,土地发展权按照一定机制分别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以一、二、三级土地发展权形式配置和流转。三个层次有机连接形成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发展权 配置 流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