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生产伦理原则探赜——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陈光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遵循从批判到建构的逻辑理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生产手段以及生产形式的道德批判,建构了自己生产伦理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对...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遵循从批判到建构的逻辑理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生产手段以及生产形式的道德批判,建构了自己生产伦理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对生产者的道德关怀;利己与利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生产过程的道义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生产伦理 道德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三位一体”公式的道德批判——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光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出发,通过对“土地—地租,资本—利润(利息),劳动—工资”,即“三位一体”公式的道德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分配伦理的景况和实质。具体而言,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而非形而上...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出发,通过对“土地—地租,资本—利润(利息),劳动—工资”,即“三位一体”公式的道德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分配伦理的景况和实质。具体而言,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而非形而上学为方法论,分析指出“土地—地租”公式遮蔽了地主对雇农的间接剥削,“资本—利润(利息)”公式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直接剥削以及“劳动—工资”公式是最不合理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三位一体”公式 剩余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道德批判——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陈光洁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应用进行了道德批判。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彰显了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进步意义、‘异己的关系’决定‘异...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应用进行了道德批判。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彰显了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进步意义、‘异己的关系’决定‘异己的权力’”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景况。通过对“工场手工业分工的道德进步性、‘天命的支配’使劳动者变成‘片面的人’、自由时间使工人丧失精神发展的空间”的分析揭示出在分工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从本质上控制并改变了劳动”。通过对“‘制造出来的生产力’生成了更大的道德进步性、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了‘贪欲的增长’以及打破了劳动的道德界限”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机器应用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相对剩余价值
下载PDF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4
作者 陈光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1-46,共6页
国内外学界对《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伦理批判,对生产伦理、分配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的探索,此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劳动力价值的新规定、生态伦理的分析等。对已经... 国内外学界对《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伦理批判,对生产伦理、分配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的探索,此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劳动力价值的新规定、生态伦理的分析等。对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检视,发现存在“四个较少”:关于交换伦理尤其是消费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比较研究成果较少;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最新版本为依据的研究成果较少;专业的研究者队伍较少。由此,主要进行以下几点展望:拓宽自身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空间;加强与《资本论》等马克思其他经济学文献经济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增加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强调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最新版本为依据开展研究,并关注对《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交换伦理和消费伦理思想的探析。在此基础上,以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以及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经济伦理 马克思 研究综述
下载PDF
《1861-1863年经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从对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看
5
作者 陈光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94-98,共5页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写的第二部手稿,在其中蕴含有大量的经济伦理思想。从对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视角看,这一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建构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写的第二部手稿,在其中蕴含有大量的经济伦理思想。从对中国经济伦理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视角看,这一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表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建构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提供基础理论;二是为建构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提供范畴体系;三是为建构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提供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经济伦理 马克思
下载PDF
资本的伪生产性与生产性的劳动——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6,共12页
生产领域中发生的资本的生产性是一种颠倒性的假象,这种假象不仅来自作为资本具有的劳动资料的“自我增殖”,而且更深地来自它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吸收和占有者。在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条件下和机器化生产过程中... 生产领域中发生的资本的生产性是一种颠倒性的假象,这种假象不仅来自作为资本具有的劳动资料的“自我增殖”,而且更深地来自它作为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般社会生产力的吸收和占有者。在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条件下和机器化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劳动工艺结合关系和看管机器之间的结合力量,以及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运用。这些看起来与劳动者个体无关的社会劳动的一般形式都变成了资本关系支配下的生产力,这使资本仿佛具有了离开工人劳动的某种神秘的生产性。生产性劳动,是一种特设关系场境,它是指劳动成为资本增殖且再生产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 生产性劳动
下载PDF
《资本论》创作史上的“历史路标”论析——关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若干理论问题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11期96-102,共7页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重大文献,研究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和哲学思想。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人不了解这部手稿的来龙去脉、刊...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重大文献,研究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深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和哲学思想。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人不了解这部手稿的来龙去脉、刊布情况和其所包含的主要理论问题,手稿中最具有特色的双重话语问题也未能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但这却是该手稿最值得研究之处。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和解决,需要使用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借助最新的MEGA2资料来将历史与理论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探发和彰显马克思文献的当代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创作史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双重话语问题 MEGA 马克思主义文献学
下载PDF
马克思分配正义实现的路径选择——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谈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光洁 李树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8期24-28,共5页
分配正义是马克思关于分配的基本伦理原则,而如何实现这一原则,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观之,其路径主要表征在两个维度。一是根本路径: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二是重要路径: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二者的统一展开来说:第一,效率为... 分配正义是马克思关于分配的基本伦理原则,而如何实现这一原则,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观之,其路径主要表征在两个维度。一是根本路径: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二是重要路径: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二者的统一展开来说:第一,效率为公平提供物质基础与发展动力;第二,公平为效率提供价值旨归和可靠保障;第三,共同富裕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最终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效率与公平
下载PDF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彬彬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3年第12期34-43,共10页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形式价值论是其在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劳动价值论把一般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超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狭隘眼界,而且由于把劳动和财富生产过程作为分析的焦点,超出...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形式价值论是其在商品价值决定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劳动价值论把一般无差别的社会劳动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不仅超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狭隘眼界,而且由于把劳动和财富生产过程作为分析的焦点,超出了传统经济学关注流通领域的弊病。收入形式价值论则不仅关联着商品的价值,而且关联着国民财富的来源,启发了后来的生产费用价值论,又被称为“斯密教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详细地批判了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自相矛盾之处,并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决了斯密的矛盾,同时批判了收入形式价值论的矛盾和循环论证,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收入的真正来源。马克思对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和超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 斯密 价值理论 收入形式 剩余价值论
原文传递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剩余价值学说探析
10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6,70,共4页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双重性定义该如何理解。这三大问题,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地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剩余价值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结合的新境界——读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良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1-51,共11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一方面表现为唯物史观为剩余价值理论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史的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成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最充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唯物史观和剩...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一方面表现为唯物史观为剩余价值理论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史的研究提供方法论基础;另一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成为唯物史观提供了最充分的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中发展完善的。在这个时期,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都已经成熟,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的历史关系已经和盘托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之间相互建构的逻辑关系也已经日渐清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