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oil Element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ei Dou Tingti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5年第6期593-604,共12页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Zone of China. Based on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regional eco-geochemical assessment, local eco-geoc...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Zone of China. Based on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regional eco-geochemical assessment, local eco-geochemical assessment and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the eco-geochemical survey and assess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of 41,698 km2?were completed. Samples from soils were col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layer grid method. Totally 54 elements and indicators for soils were determined. Compared to deep soils, the sampled surface soils are enriched in OrgC, N, P, Cd, S,Hg, Ag, B, Au, S and poor with As, Ni, I, Co, Cr, V, MgO, Sc, Al2O3, Fe2O3?etc.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reference value of element in soil that inherited soil parent material and regional elements combined features reflected that the elements enriched in the soil was interrelated with acid rock, sandstone and sha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ment regional geochemistry were conditional by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conditions,and e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The Pearl River Delta plain is a typical geochemical landscape area with regional anomaly of multiple-elements. The north, western and eastern part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are quite different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due to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soil parent materials,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 activities.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e I and grade II soil accounted for 19.9% and 57.3% of the total area. Many samples that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ed of Pearl River Delta Plain area reached the third-grade of national soil environment standard. The soil enriched in Cd, Hg, As, and the area ratio accounting for 22.8% of the total area. It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geochemical backgrou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formation evolution process, especially the marine transgression process lead to Cd, Cu, Zn and Pb enrich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plain.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igher pressure of human activities, all kinds of exogenous input material carrying heavy metal pollutants o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lso could not to ign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Soil ELEMENTS Source of ANOMALOUS ELEMENTS Influence Factors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China
下载PDF
Distrib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elements in soil from typical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ei Dou Shu-Zhen Shen Hai-Yan D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Dongguan C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rapid developing township-enterpris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 total of 759 composite soil samples, including 606 surface soil s... Dongguan City, 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of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rapid developing township-enterpris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 total of 759 composite soil samples, including 606 surface soil samples and 153 deep soil samples, have been collected in the city. These samples have been analyzed for 13elements(Al, As, Cu, Cd, Co, Cr, Fe, Hg, Mn, Ni, Pb, Si,and Zn) and other parameters(p H values and organic matt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anthropic activities on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their possible 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of the second grade of the Soil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in China(GB15618-1995)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is area is comparatively good. But in comparison with local soil geochemical baseline values, As,Cd, Cu, Hg, Pb, and Zn have accumulated remarkably.Specifically,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As, Cd, Cu, and Hg in the small part samples of the west plain and central areas a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second-grade quality standard, indicating som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Multivariate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iate the influences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urface soils in the study area. Cluster and factor analyses result in the grouping of Al, As, Cr, Cu, Fe, Ni, and Si into factor F1; Co, Mn, Pb, and Zn into F2; and Cd and Hg into F3.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three factors may be well demonstrated by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first factor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atural source controlled by parent material. The second factor could be referred to as ‘‘industrial and traffic pollution sources' '. The source of the third facto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long-term anthropic activitie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fossil fuel consumption, and atmospheric de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元素分布特征 土壤样品 土壤重金属含量 典型区 广东省 土壤环境质量 交通污染源
下载PDF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WUHAN CIT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MACRO-STRATEGIES OF CHINA
3
作者 刘妙龙 涂建华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11-21,共11页
THEPOSITIONANDROLEOFWUHANCITYINTHEREGIONALECONOMICMACROSTRATEGIESOFCHINA①LiuMiaolong(刘妙龙)DeptartmentofSurve... THEPOSITIONANDROLEOFWUHANCITYINTHEREGIONALECONOMICMACROSTRATEGIESOFCHINA①LiuMiaolong(刘妙龙)DeptartmentofSurveyingandGeoinfor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economy WUHAN CITY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zone great economic TRIANGLE
下载PDF
Long-term trend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PRDEZ), China 被引量:11
4
作者 Xuemei WANG Weihua CHEN +2 位作者 Duohong CHEN Zhiyong WU Qi Fa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3-62,共10页
Understanding essential for formulating the trends in PM2.5 levels is clean air plans. This paper analyzes PM2.5 data from various published sources for the years 2000 to 2010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 Understanding essential for formulating the trends in PM2.5 levels is clean air plans. This paper analyzes PM2.5 data from various published sources for the years 2000 to 2010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PRDEZ). The long-term variation in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s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PM2.5, organic carbon (OC), elemental carbon (EC), and SO24 show a similar trend, increasing before 2005 and then decreasing slightly. The annual average PM2.5 concentra- tion ranges from 49.1 μg·m-3 in 2000 to 64.3 μg·m-3 in 2010, with a peak of 84.1 μg· m3 in 2004. None of these 11 years meets the new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NAAQS) for PM2.5 (35 μg· m-3). Overall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OC, EC, and SO2/4 are 13.0, 6.5, and 11.8μg·m-3, respectively. NO3 and NH+ respectively have concentrations of 1.5 μg·m-3 and 2.9 μg·m-3 in 2000 and 6.4 μg·m 3 and 5.3μg·m-3 in 2010,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verage annual trend of+ 0.2 μg·m-3 ·yr-1 and + 0.1 μg· m-3. yr-1. In certain geographic regions, OC and EC contribute most of the PM2.5, while in other regions secondary water-soluble ions are more important. In general, OC and SO2/4- are the dominant components of PM2.5, contributing 20.6% and 18.6%,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 for the first tim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ng-term PM2.5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n a species-by-species basis, in the PRDEZ.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M2.5 abatement needs to prioritize secondary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trends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hemical components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PRDEZ)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赖启福 兰玉凤 +1 位作者 李春硕 范志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6-74,110,共10页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市2012-2022年间评选的12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空间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在苏浙皖交界处分布集中,... 以长三角地区41个地市2012-2022年间评选的12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空间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在苏浙皖交界处分布集中,形成了西北-东南方向的空间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对传统村落密度的正向影响最为明显,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农业生产总值、城镇化率、财政支出和游客周转量等影响因子与传统村落密度间大多表现为负向关系;从影响因素来看,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演化是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能为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随机森林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从共建到共赢:长三角开发区合作的经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泽阳 孔令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作为地区经济增长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开发区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基于长三角开发区合作共建的背景,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具有共建关系的开发区经济绩效增长特征,以及共建关系对经济绩效增长的影响机制。结... 作为地区经济增长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开发区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基于长三角开发区合作共建的背景,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具有共建关系的开发区经济绩效增长特征,以及共建关系对经济绩效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开发区共建有利于实现经济共赢。第二,在共建开发区中,高发展水平开发区之间的学习效应较强,经济增长的同步特征明显;低发展水平开发区具有持续的“向上学习”特征,有利于强化经济增长的同步效应。第三,基于共建关系形成的招商合作有利于双方经济增长,而税收合作与土地合作对共建双方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上述研究对于各大城市群从开发区合作共建角度开展区域一体化建设,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共建 经济效应 长三角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医疗合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依宁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比较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在医疗合作目标、医疗资源存量、医疗机构合作、医保合作、应急医疗合作、医疗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医疗合作要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主要目标,优先推动医保... 比较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在医疗合作目标、医疗资源存量、医疗机构合作、医保合作、应急医疗合作、医疗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医疗合作要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主要目标,优先推动医保一体化,加强双城医疗技术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长三角 医疗合作比较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能力测度及时空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方虎 程广华 王彪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搜集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物流能力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物流能力水平测度,并利用莫兰指数及ArcGIS10.2软件绘制时空演变直观图,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能力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物流能力稳... 搜集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物流能力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物流能力水平测度,并利用莫兰指数及ArcGIS10.2软件绘制时空演变直观图,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能力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物流能力稳步上升,但各省市间物流能力水平差异明显,呈“东高西低”块状分布。物流能力整体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邻近省份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在局部相关性中,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为高-高集聚型区域,云南、贵州、重庆三省市为低-低集聚型区域,其余省市空间聚集特征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强区域联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破区域壁垒,畅通流通渠道;重视区域相关性,搭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物流能力 熵权TOPSIS 莫兰指数 区域经济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太仓港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9
作者 吴建国 王永健 陆筠怡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5期5-8,共4页
太仓港区作为太仓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战场,近年来,依凭港口、临沪、对德三大优势,抢抓以港强市、产城融合等重大机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已取得突出成效。同时,当前港区也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 太仓港区作为太仓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战场,近年来,依凭港口、临沪、对德三大优势,抢抓以港强市、产城融合等重大机遇,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已取得突出成效。同时,当前港区也正处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和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能否抓牢这一关键节点,将对未来港区高质量发展质效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及沪苏同城战略下,太仓港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现状,对未来港区科技人才创新发展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太仓港区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周彬学 戴特奇 +1 位作者 梁进社 张锦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利用区域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理论,选取长江三角洲1995-2009期间4个年份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以该地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的演变特征为载体,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经济... 利用区域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理论,选取长江三角洲1995-2009期间4个年份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以该地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的演变特征为载体,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虽然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垄断性仍然较强,但其均匀化趋势明显。②经济规模等级的空间梯度特征明显,经济规模等级的均匀性随着距离区域核心城市距离的扩大而降低。③产业空间布局层次化逐步分明,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区域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中小城市形成有机整体,区域经济竞争力整体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城市体系 经济规模 长江三角洲 演变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被引量:62
11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3 位作者 张成 张晓明 汪淳 陈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和演变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国沿海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均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和演变对中国城市发展、中国沿海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均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论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镇群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3
12
作者 钟业喜 冯兴华 文玉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9,共10页
在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基础上,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QAP分析等角度对1988~2012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日趋成熟,三大经济地带内城市内聚性显... 在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基础上,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QAP分析等角度对1988~2012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日趋成熟,三大经济地带内城市内聚性显著增强但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经济网络向均衡化发展;城市度中心性整体持续下降,经济网络出现多核心趋势,城市介中心性高值区的梯度推移特征明显;"核心-边缘"结构分析显示核心度高值区呈片状格局,高核心度城市由"质大量少"向"质小量多"转变,经济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呈组团式发展,组团内形成各自核心城市;QAP分析显示经济全球化、要素集聚与扩散、产业升级、交通技术创新与城市群建设等机制共同驱动着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网络的演变及优化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经济网络结构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珊珊 张勇 +3 位作者 龚淑云 于开宁 林曼曼 毕世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71,共9页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1 871个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阐述了该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As为8.12×10-6、Cd为101.53×10-9、Cr为74.79×10-... 基于长三角经济区1 871个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结合相关地质资料,阐述了该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As为8.12×10-6、Cd为101.53×10-9、Cr为74.79×10-6、Cu为19.33×10-6、Hg为34.87×10-9、Pb为22.31×10-6、Zn为67.13×10-6;空间分布上,元素含量从象山到乐清沿岸普遍偏高,而最低含量区见于江苏海岸;以综合指数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重污染区分布在长江口河道内,轻污染分布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宁波-温州附近海域,清洁区主要分布在苏北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评价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和傅立叶和谱分析的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解析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勇 周永章 +5 位作者 窦磊 杜海燕 赖启宏 林小明 范瑞 杜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261,共9页
分析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Cu、Ni、Cr、As、Pb、Zn、Cd和Hg等8种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d和Hg的最高浓度和变异系数分别为6.54mg/kg、115%和4.82mg/kg、151%,暗示Cd... 分析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Cu、Ni、Cr、As、Pb、Zn、Cd和Hg等8种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d和Hg的最高浓度和变异系数分别为6.54mg/kg、115%和4.82mg/kg、151%,暗示Cd和Hg的人为来源。多元统计与傅立叶和谱分析的结合,解释了Cr、Ni和Cu的自然来源,Pb、Zn、As、Cd和Hg的人为来源;傅立叶和谱分析进一步阐释了Zn与Cu的双重来源,并推断土壤Hg来源于大气沉降。研究区内大约21.7%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表明需要调整该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多元统计 傅立叶和谱分析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评价 被引量:35
15
作者 朱照宇 欧阳婷萍 +4 位作者 邓清禄 周厚云 匡耀求 黄宁生 乔玉楼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中国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该区各市 2 0 0 2年、2 0 1 0年和 2 0 2 0年各行业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提出了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 (相对承载力 )指... 在中国和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该区各市 2 0 0 2年、2 0 1 0年和 2 0 2 0年各行业需水量和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 ,提出了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 (相对承载力 )指数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评价了各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趋势 ,认为三角洲用水问题严重 ,尤其是东莞、深圳和广州 ,其水资源承载力较其他城市弱。并指出了工业结构性缺水、生活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三大问题和矛盾 ,提出了建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 3种模式 :外引型模式、外调型模式、内调型模式。研究认为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水资源要得到合理的持续利用 ,应当有流域内部和跨流域的通力合作与协作 ,包括与邻区、邻省和港澳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除了供水之外 ,防洪、航运、压咸、发电等功能也不可忽视 ,用系统工程来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照宇 邓清禄 +4 位作者 周厚云 欧阳婷萍 匡耀求 黄宁生 乔玉楼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10,共6页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进行了分析 ,指出生活污染是当前最大的污染源 .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水资源质量修复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进行了分析 ,指出生活污染是当前最大的污染源 .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水资源质量修复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据此预算了 2 0 0 2、2 0 10和 2 0 2 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净损失量分别达 0 95、1 41和 1 70亿m3 ,相当于该区约 73 4、10 1 4和 116 2万人口年生活用水总量 .各市现状水环境质量优劣排序是江门、肇庆、惠州、佛山、深圳、珠海、广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源 损失系数 修复系数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河水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欧阳婷萍 匡耀求 +2 位作者 谭建军 郭国章 顾立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采集了29个河水样品,利用高分辨率仪器ICP MS测量了河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河水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按西江、北江、珠三角河、深圳河、东江的顺序呈增加趋势;珠三角河及深圳河具有较高重金属含量,西江和北...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采集了29个河水样品,利用高分辨率仪器ICP MS测量了河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河水中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按西江、北江、珠三角河、深圳河、东江的顺序呈增加趋势;珠三角河及深圳河具有较高重金属含量,西江和北江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东江居中。经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河水中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起主要作用;人类活动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特征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重金属 空间分布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92,共8页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旅游度假区和保税区等多种类型。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 ,长江三角洲开发区投资的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软环境都很好 ,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开发区已经成为了其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的制造业基地 ,高科技发展基地 ,外商投资和跨国公司的集聚地。通过对上海、江苏、浙江各种类型开发区的外商投资规模、产业经济结构、城市建设功能和外向型经济格局的比较 ,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区域差异。明确了上海开发区建设在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地位 ,分析了浙江省开发区建设落后于江苏省的主要原因 ,总结出了愈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建设 发展 比较研究 经济区
下载PDF
世博经济圈形成基础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泓 甄峰 于涛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础,认为世博经济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多层面(区域、城市和公司)相互联系的城市网络,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最后对世博经济圈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世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动力,经由制度创新、文化协调、区域管治,推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体的融合实现区域共生;通过核心城市的进一步中心化和节点城市的专业化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旅游 世博会 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 上海市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媛 李甲亮 +4 位作者 程建光 刘庆 田家怡 赵怀浩 管银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5-50,57,共7页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63.3%,20.7%,15.6%,0.43%。从生态服务功能来看,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价值较大,分别占总价值的23.37%,21.88%,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