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mplementing Ecosystem Functional Type Data in a Mesoscale Climate Model
1
作者 Seung-Jae LEE E. Hugo BERBERY Domingo ALCARAZ-SEGUR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373-1386,共14页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land-surface state representation for southern South America, which is based on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vegetation, and implement a new land-cover (Ecosystem Func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land-surface state representation for southern South America, which is based on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vegetation, and implement a new land-cover (Ecosystem Functional Type, hereafter EFT) dataset in the Weather and Research Forecasting (WRF) model. We found that the EFT data enabled us to deal with functional attributes of vegetation and time-variant features more easily than the default land-cover data in the WRF.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 of the EFT data in simulations of surface and atmospheric variabl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WRF model, using bot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and the EFT data, were conducted over the La Plata Basin in South America for the austral spring of 1998 and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simulations were sensitive to the lower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use of the EFT data improved the climate simulation of 2-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mplying the need for 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to be included in numerical climat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Functional type WRF land cover climate simulation
下载PDF
Spatial analysis of plant detritus processing in a Mediterranean River type: the case of the River Tirso Basin, Sardinia, Italy
2
作者 Maurizio Pinna Franca Sangiorgio +1 位作者 Alessio Fonnesu Alberto Basse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7-240,共14页
The river continuum concept represents the most general framework address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both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river ecosystems. In the Mediterranean ecoregion, summer drought events and dams con... The river continuum concept represents the most general framework address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both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river ecosystems. In the Mediterranean ecoregion, summer drought events and dams constitute the main sources of local disturbance 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river ecosystems occurring in the river basin.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d patterns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detritus processing in a 7th order river of the Mediterranean ecoregion(River Tirso, Sardinia-Italy) and in three 4th order sub-basins which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summer drought pressure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Alnus glutinosa leaf detritus at 31 field sites in seasonal field experiment Detritus processing rates were higher for Alnus glutinosa than for Phragmites australis plant detritus. Processing rates of Alnus glutinosa leaves varied among seasons and study sites from 0.006 d -1 to 0.189 d -1 and those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leaves ranged from 0.0008 d -1 to 0.102 d -1, with the lowest values occurring at sites exposed to summer drought. Seasons and sites accounted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such variability. Alder detritus decay rates gener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ream order, while reed detritus decay rates generally increased on the same spatial gradient. Summer drought events affected these spatial patterns of variation by influencing significantly the decay rates of both plant detritus. The comparisons among and within sub-basins showed strong negative influence of summer drought on detritus processing rates. Similarly, in the entire River Tirso basin decay rates were always lower at disturbed than at undisturbed sites for each stream order; decay rates of reed detritus remained lower at those sites even after the end of the disturbance events, while alder decay rates recovered rapidly from the summer drought perturbations. The different recovery of the processing rates of the two leaves could also explain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spatial variation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processes spatial patterns DISTURBANCE Mediterranean ecosystem type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Based on RS & GIS 被引量:1
3
作者 PENG Wenfu WANG Guangjie +1 位作者 ZHOU Jieming XU Xinli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land use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land use information was extra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in Shuangli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from 1992 to 2008, following remote sensing(RS) and GIS. The ESV of the land use change in study area was evaluated by adopting the service value method within Chines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area of paddy field and forest land reduced in the 16 years, total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ded fast on the basis of occupying paddy field and forest land.(2) The regional ESV increased by 4,508.859×104 RMB, but there is different change trend at different times, such as the ESV fell by 10.59% in 1992–2000, increased by 16.024% in 2000–2008.(3) The conversion from forest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to construction land caused a decline and negative flow in ESV, the total value was 2,197.233×104 RMB and 5,317.460×104 RMB.(4) All land use types showed that change of the ESV coefficient was less elastic,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forest land > cultivated land > water area. In terms of variability of ESV, water area change had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ESV in the study area, and cultivated land and forest land had relatively smaller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type chang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Shuangliu County Remote sensing(RS) GIS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功能的权衡关系
4
作者 张飞 郑诚 +3 位作者 袁浏欢 林子琦 姚宏斌 温仲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4-1242,共9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形成各群落生态系统功能权衡关系,本研究以植被恢复形成的灌木、自然草地、撂荒草地及乔木群落为对象,采用均方根偏差法(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RMSD)研究了生物量生产、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物种多样性4种生态系统功能差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间生态系统功能差异显著;各植被类型最高权衡均出现在生物量与其他生态系统功能间,RMSD在0.27~0.53间变化;乔木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衡,需要降低生物量促进各功能协调发展;灌木群落和自然草地群落生态系统功能中度失衡,是较为适合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的类型,两种群落分别需要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撂荒草地失衡程度最轻但生态系统功能低下,需要提升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调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 植被类型 生态系统功能 权衡关系
下载PDF
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峰 白娟 +6 位作者 冯晓明 周继涛 王筱雪 尧文洁 涂又 孙泽冲 马嘉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811-6827,共17页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 秦巴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生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与生态价值,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生态系统服务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阈值是实现秦巴山区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管理政策科学制定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在分析秦巴山区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弹性分析对比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梯度下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进而分区计算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阈值。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产水、固碳、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服务整体提升且均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2)不同类型植被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供应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和农田。不同地形变化下,除生境质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外,其他3项服务均出现了先提高后衰减的非线性趋势。(3)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阈值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植被覆盖影响阈值在林地、草地和农田区分别为0.85、0.80和0.78;且该阈值随地形因子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以转变秦巴山区单纯依靠扩大森林面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简单化生态保护模式,为构建分区管理、全面系统和动态平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植被覆盖变化 阈值 植被类型 地形梯度
下载PDF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与社区居民生计耦合协调分析--以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
6
作者 李淑娟 穆淑慧 +2 位作者 赖宇晗 隋玉正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736-9750,共15页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是海洋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至关重要。在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资源的利用,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是海洋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至关重要。在国家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对资源的利用,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公园社区生计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估长岛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居民生计资本水平,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量化分析了居民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居民生计资本得分差异较大,渔业兼业型生计资本值最高,旅游主导型居次,务工主导型位列第三,农渔业主导型处于最低水平;(2)研究区内各村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同,渔业兼业型和农渔业主导型居民所在村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高于其余类型村落;(3)生计-供给服务耦合协调关系中,渔业兼业型达到协调发展水平,而农渔业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和旅游主导型普遍处于严重、中度失调水平;(4)生计-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关系中,农渔业主导型处于失调水平,渔业兼业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均处于协调水平;(5)生计-调节服务的耦合协调度关系中,农渔业主导型、渔业兼业型、务工主导型处于失调水平,旅游主导型达到协调发展水平。基于研究结果,针对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不同生计类型居民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协调发展路径,以解决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区生态保护与社区生计发展矛盾,实现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类型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社区居民生计 耦合协调
下载PDF
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
7
作者 张琳 吴冬秀 +3 位作者 宋创业 袁伟影 贾元 桑佳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生物长期样地背景和植被分类特征本底数据集是22个CERN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站95个长期样地的本底数据的综合集成。基于对CERN生态站长期样地地理位置、建立时间、面积、样地代表性等背景信息的梳理,依据样地建立之初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参照最新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对每个样地植物群落所属的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进行了明确划分,并依据每个样地的优势种名单,对样地植被所属群系和群丛进行了鉴定和命名。本数据集构建通过了多轮的专家审核-台站核查-专家复审-台站接受等过程,包含生态站代码、生态站名称、样地代码、样地名称、样地类别、样地代表性、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样地面积及形状、样地建立时间和设计使用年数、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群丛、优势种等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植物区系、植被资源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长期监测 样地本底 植被类型 优势种
下载PDF
喀斯特林地细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8
作者 窦莉 张伟 +2 位作者 覃蒙尔 梁月明 潘复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乔木林两类细根C、N、P含量高于灌木林,表明乔木物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和储存比灌木物种更强。另外,两种林地类型活细根C含量显著高于死细根(P<0.05),而活细根N、P含量则低于死细根。(2)两种林地类型的两类细根C含量在雨季均低于旱季;灌木林活细根N、P含量在雨季高于旱季,而乔木林相反。灌木林活细根C∶N、C∶P和N∶P比值在雨季均低于旱季;乔木林两类细根的C∶N和C∶P比值在雨季高于旱季,而N∶P比值则是雨季低于旱季。雨季较低的活细根N∶P比值,表明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植物在雨季的P限制程度较低。(3)两种林地类型上坡两类细根的C含量均高于中坡和下坡,而灌木林下坡N、P含量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坡N、P含量相对较高;灌木林上坡两类细根C∶N、C∶P、N∶P比值相对较高,乔木林下坡两类细根的C∶N比值高于其他坡位而C∶P和N∶P比值是上坡高于其他坡位,表明两种林地中的植物在上坡受P限制影响较强,在中下坡受影响较弱。(4)冗余分析表明,林地类型、有效磷、季节是细根C、N、P养分含量及比值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的单独解释量分别为18.8%、6.6%、6.5%。上述结果表明,在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时应考虑适当的林地类型、季节以及坡位差异造成的N∶P比值变化的影响,以便加快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不同林地类型 细根养分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场段设计与综合应用——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
9
作者 郑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地铁场段作为城市大宗用地、大宗能源消耗的大户,其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场段响应并实施双碳政策的技术路径,进一步厘清双碳战略下场段可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 地铁场段作为城市大宗用地、大宗能源消耗的大户,其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场段响应并实施双碳政策的技术路径,进一步厘清双碳战略下场段可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以区域规划诉求、环境融合、智慧智能发展为导向,采取统筹规划、提前策划等手段,全过程采用双碳设计解决措施实现场段低碳节能。通过分析场段,可采取绿色生态体系建立、节能减排设计、智能化设计3个方面实现场段低碳节能。运营实践后表明,实施系列化双碳解决措施后,场段在节水、节电、节省人工方面效果显著,减少折合碳排放约23%,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节能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辆段 1+N生态体系 节能减排 装配式综合管廊 智能运维小系统
下载PDF
北京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卢奕妃 李鑫豪 +3 位作者 赵洪贤 韩聪 刘新月 毛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7,共8页
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合理开发森林生态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北京市不同的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 量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是合理开发森林生态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北京市不同的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针叶林净初级生产力(NPP)(324.08 g·m^(-2)·a^(-1))大于阔叶林(303.33g·m^(-2)·a^(-1))和针阔混交林(291.74 g·m^(-2)·a^(-1)),环境改善服务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251.91 kg·a^(-1))、混交林(215.39kg·a^(-1))、阔叶林(155.36 kg·a^(-1));阔叶林产水服务和水土保持服务较高.2)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不同森林类型中没有明显的差别,均为气候因子;产水量和环境改善的主要驱动因子为气温和降水;NPP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降水、气温和辐射.3)产水服务与NPP和水土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即产水服务越大时,NPP和水土保持服务也具有较大的值.4)交互探测表明,多数因子如高程与气候因子交互后,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的解释力度加强.因此,在以某项生态服务功能为目的进行造林时,应注重灌溉、保墒及保温等抚育措施,并综合考虑地形因子的影响.在分析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森林类型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新疆天山1990-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安全格局
11
作者 陈武迪 刘晓煌 +8 位作者 李洪宇 孙兴丽 王玉刚 刘晓洁 邢莉圆 王然 雒新萍 王超 赵宏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4-1663,共20页
【研究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扩展的背景下,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服务功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衰退。为应对这一挑战,确定并保护对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地点变得至关重要。生态安全格局是指一种全面策略和... 【研究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扩展的背景下,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服务功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衰退。为应对这一挑战,确定并保护对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地点变得至关重要。生态安全格局是指一种全面策略和方法,旨在保障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PLUS模型和电路理论等,对西北干旱区天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格局(ESP)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1990—205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空间分布上基本稳定。近30年来总转换面积为32.52×10^(3)km^(2),主要是荒地和草地之间的转化。与2020年相比,2050年自然增长(ND)、生态保护(EP)和城市发展(UD)情景下的土地总转换面积分别为21.43×10^(3)km^(2)、23.09×10^(3)km^(2)、22.87×10^(3)km^(2),其中林地面积净增加的最多,主要由草地转化而成。EP情景下林地、草地和水体面积增加。其他两种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大幅扩大。与ND和UD情景相比,EP情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大。1990—2050年天山地区ESP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较大的生态源和较小的阻力廊道主要分布在天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的中部和北部。相反,破碎的生态源和较大的抗性廊道大多分布在被沙地、裸地或山地阻隔的西部地区。东南部为荒漠地区,没有生态源,缺乏生态廊道。近30年来,生态源区面积减少了1.84×10^(3)km^(2),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网络更加复杂。与2020年相比,2050年EP情景下的生态源面积和夹点面积分别增加10.53×10^(3)km^(2)和0.11×10^(3)km^(2),生态障碍带点面积减少0.38×10^(3)km^(2)。除EP场景外,其余两种情景的生态源面积也有所增加,但低于EP场景。【结论】生态保护情景在塑造LUCC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生态安全格局 电路理论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12
作者 卢中秋 窦银银 +3 位作者 王俊枝 郭长庆 柴玉坤 贺淑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6,共10页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揭示该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采用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北方生态安全重要屏障。揭示该区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为促进该区生态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采用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模型,揭示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类型与土壤风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剖析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1)2000—2022年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生态系统间转换强烈,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总面积6019.59 km^(2),以草地与荒漠以及耕地与林草的相互转化为主,2015年之后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各类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强度降低;(2)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土壤风蚀模数为56.39 t/hm^(2),按土壤风蚀量由大到小为荒漠、草地、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风蚀程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和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等区域;(3)内蒙古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各类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的转换造成土壤风蚀量净减少了1.08×10^(8)t,生态退耕、耕地开垦、草地质量提升、荒漠化防治和建设用地扩展造成土壤风蚀模数分别减少了0.11,0.23,0.66,0.84,0.68 t/hm^(2)。[结论]应加强巩固内蒙古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治理成效,避免复垦与新开荒事件发生,促进内蒙古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及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类型 修正的风蚀方程模型 土壤风蚀
下载PDF
绵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13
作者 巨涵 周乐乐 +3 位作者 梁晓盈 王源哲 蔡璨 樊敏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0期66-69,共4页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缓解城镇化带来负面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结合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分别在行政单元与格网尺度下评估绵阳市长时间序列土地...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缓解城镇化带来负面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单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赋值法结合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分别在行政单元与格网尺度下评估绵阳市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除平武县、三台县、盐亭县以外,其余区县普遍增加。②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影响显著呈递减趋势,这与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有关。③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呈正、负相关。综上,该结果可为区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时空变化特征 绵阳市
下载PDF
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14
作者 曹有莉 万宇 +3 位作者 李文杰 孔巧灵 杜洪波 张帅帅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123-129,160,共8页
航道整治工程江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衡量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指标。以长江上游朝天门—涪陵江段航道整治工程为案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工程前、中、后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 航道整治工程江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衡量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关键指标。以长江上游朝天门—涪陵江段航道整治工程为案例,通过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工程前、中、后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朝涪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5—2018年下降1.40%,随后在2018—2021年增长5.73%。在12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占比最大的为水文调节,其次为航运服务价值,在工程前后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度存在差异,水域一直是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研究结论可为促进航道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类型 航道整治工程 长江上游
下载PDF
全球典型流域地表覆盖变化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时空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陈磊 马颖 +2 位作者 查逢丽 蔺妍臻 时广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3,31,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管理目标已从早期的防洪、供水、航运等转变为注重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管理,并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量化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管理目标已从早期的防洪、供水、航运等转变为注重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综合管理,并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量化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在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中的碳源/汇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探究全球典型流域地表覆盖类型与NEE的时空相关性对流域生态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和全球陆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数据为基础,分析2000—2020年全球8个典型流域的地表覆盖及NEE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地表覆盖类型变化与NEE的时空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流域内耕地、裸地、人造地表、湿地、水体及苔原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整体为增加状态;②2000—2020年,流域整体NEE先减小后增加,整体为减小趋势,碳汇能力增强;③2000—2020年,草地与NEE呈显著负相关,耕地、裸地、人造地表、湿地及水体面积与NEE在2010—2020年呈正相关,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对NEE有显著影响。本文可为流域碳中和管制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 地表覆盖类型 时空变化 典型流域
下载PDF
金港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典型区域生态韧性演变特征研究
16
作者 程晓来 张静晓 +2 位作者 赵蕊 杨旭 戴星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公路途经区域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对建设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公路建设强度的不断增大对生态系统的扰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金港高速公路沿线... 公路途经区域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对建设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公路建设强度的不断增大对生态系统的扰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金港高速公路沿线1km范围内典型区域为研究案例,以生态恢复力和生态抵抗力为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2017—2021年金港高速公路沿线典型区域生态韧性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17—2021年磅士卑省研究区和戈公省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中,转出面积最大的林地面积减少约24%,未利用地转入面积增加一倍,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向公路修建方向偏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上呈现自然属性降低、人为属性升高的趋势;2017—2021年两个研究区的生态韧性都呈下降趋势,呈“东大西小”的演变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港高速公路 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韧性 生态抵抗力 时空演变特征
下载PDF
终身学习视域下职业教育服务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17
作者 张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22,共5页
职业教育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从供给主体、学习主体、社会主体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面临的服务困境进行审思,不难发现当前职业教育在终身学... 职业教育服务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从供给主体、学习主体、社会主体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面临的服务困境进行审思,不难发现当前职业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中偶有缺位、发展状态相对滞后、宏观环境社会认知有所偏差等问题突出,应当统筹推进方向性转变和创新性举措。理念转变上,应从人力资源到职业生涯,从技术分流到类型完善,从单向链条到生态协同,科学把握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逻辑演变及发展方向;创新举措上,应当着力构建面向人人的多元职业教育共同体,营造赋能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生态圈,打造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服务新平台,持续提升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服务终身的学习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服务 终身学习 职业生涯 类型完善 生态协同 教育生态圈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毕节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奎 董平 单绍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72-77,共6页
利用毕节试验区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研究30年来试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并采用InVEST模型估测试验区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试验区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 利用毕节试验区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研究30年来试验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并采用InVEST模型估测试验区不同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试验区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背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90—2020年毕节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转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主要转为耕地和林地。1990—2020年毕节市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在51.21×10^(7)~52.37×10^(7) t,总体呈增加趋势,碳储量总量增加1.16×10^(7) t,年均增加0.04×10^(7) t。毕节市碳储量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趋势,1990—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碳储量增加,耕地和草地碳储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生态系统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屠宰废水生态治理技术和效果评价研究
19
作者 张玉 李剑勤 张奉友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71-73,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农产品加工数量持续攀升,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加工企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如果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面,对水质危害严重,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基于...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农产品加工数量持续攀升,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这些企业也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加工企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如果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面,对水质危害严重,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基于此,本文根据屠宰废水水质特征,通过生态治理方法治理废水,利用动植物群落、微生物、填料等元素的相互作用,有效解决屠宰水污染。经过试验证明,这种生态治理方式具有构造简单、出水水质高、处理费用低等特征,在解决污水的同时,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全面增强企业污水处理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废水 生态治理 复合型 污水处理 生态体系
下载PDF
结合修正后的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冠层高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20
作者 田国帅 周小成 +4 位作者 郝优壮 谭芳林 王永荣 吴善群 林华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64-7277,共14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效果,将最新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Landsat以及Sentinel系列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利用,通过Landsat影像计算的林龄对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进行优化,结合优化后的M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建立传统遥感特征结合冠层高度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生物量反演模型,实现了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估算与制图。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林龄优化后的GEDI冠层高度精度评价结果为R^(2)=0.67,RMSE=2.24m;(2)通过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三种森林类型进行特征优选,得到10个遥感特征,其中,三种森林类型最重要的遥感特征均为森林冠层高度,并且对比评价了在包含传统遥感特征因子的情况下有无冠层高度对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冠层高度因子参加特征构建时,森林AGB回归分析的精度明显提高,证实了冠层高度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3)研究得到的福建省森林AGB范围为0.001—363.331Mg/hm^(2),整体精度评价结果为R^(2)=0.75,RMSE=17.34Mg/hm^(2),2020年全省AGB总量为8.22亿Mg,平均值为101.24Mg/hm^(2)。通过优化GEDI中的森林冠层高度,并且结合传统遥感特征,可以实现对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和监测,研究成果有助于区域森林碳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 冠层高度 森林类型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回归 森林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