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宝永 孙继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2期1-98,共98页
本文研究了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及养分循环的过程。首先从产量生态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长量、凋落量、分解量的规律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对红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叶... 本文研究了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及养分循环的过程。首先从产量生态学的基本问题入手,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生长量、凋落量、分解量的规律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对红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密度进行了测定。采用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分配过程、转化过程、分解归还过程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通过对植物、土壤、降水的静态取样和动态取样,分析和讨论了红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成、各成份的养分(N、P、K、Ca、Mg、Cu、Fe、Zn、Mn)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生态系统内的养分积累、养分分配以及养分转移。对养分循环过程应用了系统分析技术,通过简化连续时变系统为连续定常系统,建立了养分循环系统动态养分模型,对了解和掌握养分循环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于指导红松速生丰产林建设,红松适生丰产林的营造、经营和管理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红松林的科学研究,做了一次重要补充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人工林 生态系统 生产力 养分循环
下载PDF
江汉盆地早三叠世生态地层学及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肖传桃 李维峰 胡明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5-91,共7页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早三叠世20个群落生境型的分析及各时期群落的横向展布,揭示了江汉盆地早三叠世海平面及古地理演变特征,并将早三叠世生态体系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三叠世生态地层学研究,作者首次建立了其生态...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早三叠世20个群落生境型的分析及各时期群落的横向展布,揭示了江汉盆地早三叠世海平面及古地理演变特征,并将早三叠世生态体系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江汉盆地早三叠世生态地层学研究,作者首次建立了其生态地层系统,其中包括20个群落带,10个群落组和3个群落群,并阐述了各生态地层单位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体系 古地理 生态地层 江汉盆地 早三叠世
下载PDF
浙江省某PCBs废物储存点对其邻近滩涂生态系统的毒性风险 被引量:2
3
作者 何闪英 陈昆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841-4850,共10页
在浙江省沿海某化工厂内含PCBs废物储存点邻近滩涂上设6个采样点,用GC-MS方法检测各采样点水样、滩涂泥样及大弹涂鱼样品中毒性最强的12种二噁英类PCB(DL-PCB)异构体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DL-PCBs检出率、样品单邻位异构体PCB118和... 在浙江省沿海某化工厂内含PCBs废物储存点邻近滩涂上设6个采样点,用GC-MS方法检测各采样点水样、滩涂泥样及大弹涂鱼样品中毒性最强的12种二噁英类PCB(DL-PCB)异构体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DL-PCBs检出率、样品单邻位异构体PCB118和非邻位异构体PCB81检出率均为100%,且PCB118和81的含量均与总DL-PCBs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水样、泥样和鱼样品中,PCB118与总DL-PCBs含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0.95和0.91,PCB81与总DL-PCBs含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0.99和0.98。环境样品中以低氯异构体(PCB81和77)为主,而生物样品中高氯异构体(PCB118和105)含量较高。采样区域内大弹涂鱼从水体和泥土中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92.54和14.03,且鱼体PCBs含量与沉积物中DL-PCBs浓度高度相关(r=0.97)。在距堆场水沟入海口150 m内水体和沉积物中DL-PCBs含量已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分别大于599.34 ng/L和10.97 ng/g),且采样区域内大弹涂鱼PCBs含量(均大于59.19 ng/g脂重)显著高于其它地区。毒性当量研究表明,非邻位的PCB126和PCB169是样品总TEQs的主要贡献者,且所有水样和鱼样的TEQs都分别显著超过日本水环境限值1 pgTEQ/L和欧盟水产品标准值8 pg TEQ/g湿重(P<0.001);应用M acDonald沉积物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1—4#泥样已具有较高毒性风险。综合DL-PCBs含量和毒性当量分析表明,清挖4 a后,该PCBs废物堆场仍对周边滩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毒性风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s储存点 异构体分布 滩涂生态系统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现状简述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秀珍 《江汉学术》 1998年第6期92-96,共5页
用较新的观点与数字,综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宗旨及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与现状.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网络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1 位作者 黄宸 王艺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5-2170,共16页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理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网络形态上大体呈现“三横两纵”的形态分布,核心集中在湘赣边界山区,宜春、岳阳、九江、吉安和抚州市是网络中核心城市。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抗干扰能力较强;社会网络中,环境保护是区域合作的主要主题,武汉、长沙、南昌市是网络核心城市。(2)城市群“社会—生态”网络结构较紧密,但整体凝聚性较弱。网络核心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地理格局依然是影响区域间合作的重要因素。(3)通过社会、生态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匹配关系发现城市群社会治理与生态联系存在空间上“错配”关系,吉安、抚州等市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现象。(4)“司法+机制”网络矩阵和地理距离生态联系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群内部整体处于机制不完善、司法保障不健全的协同模式,单一主题的政策网络难以发挥成效。打破地域上的行政边界,强化合作机制和司法联系能够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网络 网络治理 QAP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