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ure culture of major ectomycorrhizal fungi obtained from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in southeastern Keerqin sandy lands,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美玲 朱教君 +2 位作者 康宏樟 许爱华 张金鑫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The effects of medium, pH, water potential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ulture for three pure strains (Lactarius deliciosus, Boletus edulis and Lactarius insulsu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from plantation forests of Mong... The effects of medium, pH, water potential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ulture for three pure strains (Lactarius deliciosus, Boletus edulis and Lactarius insulsu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from plantation forests of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s were observed to obta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ectomycorrhizal fungi could grow well in the mediums containing na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vitamin, pine juice and yeast powder, pH had a sligh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three ectomycorrhizal fungi, and the optimum pH values were 6.0 for L. deliciosus, 5.0 for B. edulis, respectively. However, L. insulsus had a wide pH range, and it grew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strains in neutral and light alkalescent mediums. Water potential (produc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for the tested three fungi strains.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grow better at lower PEG concentration (100 g PEG.kg^-1 H2O). The best water potential was 10% PEG concentration for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Temperatures, especially high temperatures induced the fungi death.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growth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was 25-28℃ for all of the three s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ectomycorrhizal fungi medium PH water potential TEMPERATURE
下载PDF
澳大利亚ECM菌在尾叶桉上的筛选及其接种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3 位作者 徐大平 仲崇禄 王凤珍 陈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69-576,共8页
报道 4 3种澳大利亚及 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 6、12和 2 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 ,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 (或胸径 )生长量上... 报道 4 3种澳大利亚及 2种国产外生菌根菌株在广东尾叶桉人工林上的筛选试验的初期研究结果。分别对试验林 6、12和 2 4个月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与未接种对照林木相比 ,接种试验林在树高和地径 (或胸径 )生长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接种优势 (P <0 .0 1) ;接种林 3次调查平均树高生长量最大增幅分别为 2 6.1%、33.7%和 2 7.4 % ,地径 (或胸径 )最大增幅分别为 19.2 %、2 1.59%和 19.32 % ;2 4个月时每公顷材积最大增幅为 56.8%。E0 710 (Laccaria)、H4 670 (Labyrinthomyces)、E4 50 1(Amanita)、E2 0 13(Laccaria)、C930 1(Pisolithus)、H12 72 (Sclero derma)、H1194 (Thaxterogaster)、H0 60 3(Scleroderma)、H4 0 11(Labyrinthomyces)、H12 35(Protube ra)等菌株对尾叶桉的促生效果较好。本试验初步筛选出多种优良菌株 ,对华南地区尾叶桉人工林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各接种菌株对尾叶桉人工林前期接种效应及其相对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尾叶桉人工林 菌种筛选 接种效应
下载PDF
温度、pH及干旱胁迫对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菌生长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朱教君 许美玲 +2 位作者 康宏樟 徐慧 闫军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75-1379,共5页
通过对采集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乳菇Lactariussp.、高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进行纯培养,在不同温度、pH值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3种外生菌根... 通过对采集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内的3种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乳菇Lactariussp.、高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进行纯培养,在不同温度、pH值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观测了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3种外生菌根菌生物量在不同pH范围(3~7)内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低于5℃和高于37℃时,3种外生菌根菌均不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牛肝菌,25℃高环柄菇,25~28℃,乳菇,25~30℃;在低浓度PEG胁迫处理条件下(10%,-0.20MPa),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有所增加,当PEG胁迫达到30%(-1.53 MPa)时,3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与上述结果比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的实际pH值在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范围内;林地最高气温值远远超过3种外生菌根菌的最适生长值的时间在每年的生长季都会出现;在极端干旱年份(如1996年),林地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在生长季节(5~9月)远远低于抑制外生菌根菌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可能影响到外生菌根菌的生存.因此,可以推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的外生菌根菌的生长与发育,在干旱胁迫及高温作用下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仅从微生物角度分析,外生菌根菌在干旱和高温条件下不能生长或已经死亡是导致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菌根菌(ecm) 樟子松 人工林 沙地 胁迫
下载PDF
树木外生菌根菌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许美玲 朱教君 +3 位作者 孙军德 康宏樟 徐慧 张惠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17,共6页
土壤、气候和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影响树木外生菌根菌的种类及数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综述了外生菌根菌与土壤、季节气候及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菌的影响 ,揭示了外生菌根菌研究中所关注... 土壤、气候和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影响树木外生菌根菌的种类及数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 ,综述了外生菌根菌与土壤、季节气候及立地因子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菌的影响 ,揭示了外生菌根菌研究中所关注的环境因子问题。同时 ,提出了外生菌根菌与环境因子关系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旨在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改造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菌 环境因子 土壤因子 气候季节 立地因子
下载PDF
在纯培养条件下温度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毕国昌 郭秀珍 臧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在MMN培养基上,用5—40℃范围内的15种不同温度,对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4个菌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7℃,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各种真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 在MMN培养基上,用5—40℃范围内的15种不同温度,对云南省不同针叶林下38种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的44个菌菌株进行纯培养试验。绝大部分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低临界生长温度为7℃,最高临界生长温度为35℃。各种真菌在最适生长温度下的生长速度可分为快、中、慢三种类型。不同菌种的温度生长曲线形状也有多样:一般有尖峰形、宽顶形和缓平形三种。文中还附有各菌株的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和临界生长温度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MMN培养基 温度
下载PDF
城市菌根真菌多样性、变化机制及功能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云 马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4221-4232,共12页
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具有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增强抗逆性、改良土壤结构等重要生态功能。城市化过程中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因素的改变,对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城市... 菌根真菌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具有改善宿主植物矿质营养、增强抗逆性、改良土壤结构等重要生态功能。城市化过程中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因素的改变,对菌根真菌的多样性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多侧重对其空间分布及群落组成的简单描述,缺乏针对城市典型生态现象及生态问题系统性的探讨。分别从城市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变化、影响机制及功能应用等3方面进行了综述,全面揭示城市菌根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复杂性,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多样性评估简单化、研究层次单一化、内在机制现象化及功能应用停滞化等问题,认为今后应建立更为系统、综合、标准的研究体系以深刻而准确地认识与理解城市化对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城市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及绿地系统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多样性 人类干扰 城市绿地 城市化
下载PDF
褐环乳牛肝菌对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苗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钟帅 闫伟 张瑞霞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为提高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幼苗的出棚成活率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增强其抗逆性,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用实验室生产的褐环乳牛肝菌优良菌株Suillus luteus SP4,SP7,SP8以及SP4、SP7、SP8的... 为提高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和油松幼苗的出棚成活率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效的增强其抗逆性,人工接种外生菌根真菌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难题。用实验室生产的褐环乳牛肝菌优良菌株Suillus luteus SP4,SP7,SP8以及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液,应用蘸根的方法对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樟子松幼苗和1年生轻基质营养包油松幼苗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两种幼苗的菌根侵染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一种菌剂侵染,且接种油松幼苗的效果好于樟子松幼苗;相应的用SP4、SP7、SP8的混合液体菌剂接种的樟子松幼苗和油松幼苗的生长指标提高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樟子松 油松 轻基质营养包 褐环乳牛肝菌
下载PDF
主要环境因子对两株松树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许美玲 赵春燕 +2 位作者 朱教君 孙军德 石星群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6-568,共3页
研究了培养基、pH、温度及水势对松林下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和乳菇(Lactarius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两种菌株都能生长,在添加维生素类物质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对pH适应范围较广;L.sp.在弱... 研究了培养基、pH、温度及水势对松林下常见外生菌根真菌牛肝菌(Boletus sp.)和乳菇(Lactariussp.)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培养基上,两种菌株都能生长,在添加维生素类物质的天然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对pH适应范围较广;L.sp.在弱碱性条件下生长较好,而B.sp.在弱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较大,两种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极端水势条件下,L.sp.和B sp.均不能生长,轻度水分胁迫能促进L.sp.和B.sp.的生长。L.sp.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培养基 PH 温度 水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