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志伟 李季文 +3 位作者 马新换 杜伟锋 边娜 毕映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7,共4页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 当归作为“分根梢”理论的代表药材,其以不同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起源于唐代,形成于金元,兴盛于明清;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总结,逐渐确立了归头止血、归身补血、归尾活血的作用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含有当归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无机盐等药效部位及阿魏酸、绿原酸、欧前胡素、藁本内酯等药效成分;在当归头、当归身及当归尾等不同药用部位中,上述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均匀、区别不大,但含量及相关比例差异明显;多数学者认为,含量、比例差异可能是导致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存在较大药理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分布情况及相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基础的种类分布和含量差异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药效物质基础对应的药理作用研究,找寻当归不同药用部位间存在的“成分-效用”关系,以期为历代医家将当归按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分别入药提供更强有力的佐证,同时为当归提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当归 当归 当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牟春燕 殷越 沈子芯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44-551,共8页
当归在补血药中因“补而不滞”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多糖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等,常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煎煮法、渗漉法、超声提取等方法进行提取,而炮制... 当归在补血药中因“补而不滞”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多糖类、有机酸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等,常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煎煮法、渗漉法、超声提取等方法进行提取,而炮制方式、地域、物候期、药用部位的不同皆可影响其化学成分。关于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亦愈发深入,当前已证实的包括调节血液循环、缺血后损伤保护、抗组织纤维化、镇痛、保护脑和神经、改善机体骨损伤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参考文献7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成分提取 炮制方式 地域 物候期 药用部位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创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学喜 吴小华 +2 位作者 颉敏华 陈柏 石建业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17-20,共4页
以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干燥品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帐膜材料及气体置换方法,建立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并对低氧高氮仓储环境下3种中药材的虫蛀、霉变情况及主效成分保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0.18 mm TPU膜... 以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干燥品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帐膜材料及气体置换方法,建立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并对低氧高氮仓储环境下3种中药材的虫蛀、霉变情况及主效成分保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应用0.18 mm TPU膜、0.12 mm PVC膜和0.12 mm PE膜,采用排气法、负压抽洗法、循环制氮充气法均可创建出适于中药材仓储的低氧高氮气体环境。在该环境下仓储当归、黄芪和党参1 a,中药材不生虫、不发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空气仓储,保质期可延长7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芪 党参 低氧高氮 仓储气体环境 有效成分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研究探讨当归效应组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瑞琼 孙敏 +4 位作者 吴国泰 王志旺 刘峰林 谢田朋 任远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当归效应组分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当归效应组分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UniProt Database、Pubchem、Swiss T...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当归效应组分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当归效应组分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UniProt Database、Pubchem、Swiss Target Pridiction数据库检索当归效应组分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TTD、Drugbank、pharmGKB、Uniprot、DisGeNET数据库检索PD相关的靶点,并建立数据集;筛选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映射的共同靶点;利用David和KOBAS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通路的富集与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的可视化网络关系图,分析当归效应组分治疗P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以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网络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将72只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布洛芬0.07 g/kg组、丁苯酞0.05、0.10、0.20 g/kg组,每组12只。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丁苯酞对模型小鼠扭体行为的影响,检测血清中E_(2)、P、NO、PGF_(2α)含量及子宫组织中ER、PR蛋白表达。结果:分析并鉴定了当归效应组分中44种化学成分;检索得到对应靶点809个,映射得到与PD相关靶点53个,发现其中PTGS2、PTGS1、PPARG、UGT2B4、CA2、ALOX5、UGT2B7等13个靶点可能为当归效应组分治疗PD的重要潜在靶点;通路注释分析得到47条作用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卵巢类固醇生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催产素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15条与PD相关;网络图结果显示,3-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β-金合欢烯、β-花柏烯、β-红没药烯、β-柏木烯等10个核心成分可能是当归治疗PD的重要药效物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丁烯基苯酞、藁本内酯与核心靶点度值前3位的靶蛋白(PTGS2、PTGS1、PPARG)有较好的结合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丁苯酞能延长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扭体发生的潜伏期,降低扭体反应的发生次数,升高血清中NO、P含量而降低E2、PGF_(2α)的含量,下调子宫组织中ER蛋白表达而上调PR蛋白表达,ER/PR值下降(P<0.05或P<0.01)。结论:当归效应组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PD,作用机制可能与激素调节、中枢镇痛、解痉、抗炎及能量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效应组分 原发性痛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