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interaction with metallic targets 被引量:2
1
作者 蔡达锋 谷渝秋 +5 位作者 郑志坚 周维民 焦春晔 陈豪 温天舒 淳于书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2363-2367,共5页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effects of atomic number Z on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hot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60fs, 130mJ, 800nm, and 7×10^17W/cm^2 laser pulses with metallic targets have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and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increase with the atomic number Z of metallic target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hot electrons are in the range of 190-230keV,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scaling law of hot electrons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number effect hot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双源CT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Rho/Z)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黄梅萍 兰长青 王洁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Rho/Z)在孤立性肺结节中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0例双能量平扫及增强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恶性组68例,良性组62例,利用Rho/Z应用程序对平扫及增强静脉期图像进...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Rho/Z)在孤立性肺结节中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0例双能量平扫及增强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恶性组68例,良性组62例,利用Rho/Z应用程序对平扫及增强静脉期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参数Rho、Z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于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以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时,恶性组Rho (31.1±22.33)HU明显高于良性组(24.69±20.91)HU,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3<0.05),Z与DE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静脉期,恶性组Rho (35.3±20.85)HU明显高于良性组(24.73±17.93)HU,两组之间可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0.05),Z与DEI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的鉴别诊断中,平扫及增强静脉期Rh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696。结论:DSCT双能量技术Rho/Z有一定特征,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电子密度 有效原子系数 双能量指数 肺结节
下载PDF
Study on gamma-ray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amino acids for 133Ba,137Cs, and 60Co sources 被引量:1
3
作者 Reza Bagheri Ali Yousefi Seyed Pezhman Shirmard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67-81,共15页
Amino acid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proteins,which are the most abundant macromolecules in living cells.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photon inter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amino acids,th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Amino acids ar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proteins,which are the most abundant macromolecules in living cells.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photon interaction cross sections of amino acids,th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half and tenth value layers,mean free path,effective atomic and electronic cross sections,effective atomic number,and effective electron density of fifteen essential amino acid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133Ba,137Cs,and 60Co gamma-ray sources.The MCNP-4C code and the XCOM program have been used to calculate these parameters.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to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data.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with RD values of ≤±7%.In the energy region of 81-1332.5 keV,it was found that the μm,σa,and revalues of the amino acids decreased as the photon energy increased,and the increasing density of amino acids had no steady effect on these quantities.Additionally,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VL,TVL,and MFP valu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photon energy.The μm,σa,and Zeff values of aspartic acid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ose of all amino acids,and they were the lowest for isoleucine.The Zeff value of each sample containing H,C,N,and O atoms was nearly constant in the studied energy region.The Neffvalues of the studied amino acid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3.14×10^23-3.44×10^23 electron/g.Furthermore,the Neffvalues were approximately independent of the amino acid type in this energ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no acids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effective electron density and atomic number MCNP-4C XCOM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Lead Oxide and Lead Nitrate Polymer as Gamma-Radiation Shielding Materials 被引量:2
4
作者 A. M. Madbouly E. R. Att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年第2期268-276,共9页
In this work, the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oxide and the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nitrat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s gamma-radiation shielding materials. The investigated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In this work, the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oxide and the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nitrat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s gamma-radiation shielding materials. The investigated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with three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 of lead oxide and lead nitrate (30, 50 and 70 wt%). Th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μ<sub>m</sub>) for all composite samples were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at 511 and 661.6 keV photon energies. Th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by performing transmission experiments with a 3'' × 3'' NaI (Tl) scintillation detector, which had an energy resolution of 7% at 0.662 MeV for the gamma-rays from the decay of <sup>137</sup>Cs. The effective atomic numbers (Z<sub>eff</sub>) and the effective electron densities (N<sub>eff</sub>)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lso they were determined theoretically using the obtained μ<sub>m</sub> values for the studied composites samples by WinXCom program.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found to b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μ<sub>m</sub>), effective atomic numbers (Z<sub>eff</sub>) and the effective electron densities (N<sub>eff</sub>) are increased in the composite samples which contain lead oxides than which contain lead nitrates. Finally, the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oxide is better than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lead nitrate polymer as gamma radiation shie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ds Oxide Lead Nitrate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electron density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XCOM Program Gamma Ray SHIELDING
下载PDF
不同尺度飞行器周围等离子体分布及电磁波传输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铁锁 江涛 +5 位作者 傅杨奥骁 丁明松 刘庆宗 董维中 许勇 李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9-1819,共11页
研究气动电磁波传输效应对于评估和解决黑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求解三维N-S方程及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分析了天线位置、电磁波频率、飞行器特征尺度等因素对飞行器周围等离子体分布和电磁波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再入条件... 研究气动电磁波传输效应对于评估和解决黑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求解三维N-S方程及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分析了天线位置、电磁波频率、飞行器特征尺度等因素对飞行器周围等离子体分布和电磁波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再入条件下,随着球头半径增加,飞行器周围电子数密度、等离子体鞘套厚度以及对电磁波的衰减也随之增大,影响天线附近等离子体分布的主要机制是NO电离反应;轴向天线位置和频率对电磁波衰减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电磁波频率和合理选择天线位置降低等离子体对通信影响;飞行器沿弹道再入过程中,等离子对电磁波的衰减出现峰值,高频电磁波的通信中断区间缩小;典型条件下等离子体分布及通信中断的预测与测量结果一致,该预测手段可为飞行器电磁通信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等离子体 电子数密度 电磁波传输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楠 田冰 +1 位作者 田晓娟 乔英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回顾性连续纳入孤立性肺结节58例,于手术或治疗前行双期双能CT扫描,58例肺结节均有病理结果。基于双能CT碘图和有效原子序数图,对病灶及周...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在肺孤立性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回顾性连续纳入孤立性肺结节58例,于手术或治疗前行双期双能CT扫描,58例肺结节均有病理结果。基于双能CT碘图和有效原子序数图,对病灶及周围肺组织进行碘浓度(IC)及有效原子序数(E-ff Z)的定量测量,IC采用标准化碘浓度(NIC)。将以上定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在肺良恶性两组之间进行组间比较。受试者曲线特征(ROC)评价诊断实验准确性。结果 58例肺结节中,43例恶性结节,15例良性结节。对于结节内部,动脉期NIC在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组高于良性组,静脉期NIC与平扫E-ff Z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良恶性结节邻近肺组织灌注的影响,动、静脉期病灶侧IC、E-ff Z及对应差值在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周围肺组织灌注动脉期两侧差值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光谱CT参数在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碘密度 有效原子序数 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单原子Ge助剂修饰Cu(111)晶面上CO_(2)加氢制甲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文武 韦晓艺 +5 位作者 徐梦宇 樊飞 陈治平 康洁 张乐 周安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1-1274,共14页
针对CO_(2)热催化转化制甲醇过程中CO_(2)吸附、活化较困难及副产物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单原子Ge助剂修饰Cu(111)晶面的解决思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CO_(2)在Ge-Cu(111)晶面上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单原子Ge... 针对CO_(2)热催化转化制甲醇过程中CO_(2)吸附、活化较困难及副产物较多的问题,提出采用单原子Ge助剂修饰Cu(111)晶面的解决思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CO_(2)在Ge-Cu(111)晶面上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单原子Ge助剂的电子调控增加了与其相邻的Cu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CO_(2)分子在含Ge活性界面上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CO_(2)在GeCu(111)晶面上的吸附能约为Cu(111)晶面的1.5倍,约为Pd改性Cu(111)晶面的2.4倍,进而使逆水煤气变换(RWGS)反应路径速控步骤的活化能降低了近20 kJ·moL^(-1),同时衍生出3条生成甲醇的RWGS新路径;此外,Ge-Cu(111)晶面上甲酸盐路径由于速控步骤活化能大幅上升而被禁阻,进而CO及烃类等副产物选择性大幅降低,Ge-Cu(111)晶面上CO_(2)加氢制甲醇选择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Ge-Cu(111)晶面 单原子Ge助剂 CO_(2)加氢制甲醇 电子调控效应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紫铜黄铜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对比研究(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小侠 贺俊芳 +3 位作者 王红英 杨森林 李院院 张相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基于1064nm Nd:YAG激光器,对比研究了紫铜和黄铜等离子的特征参数。洛仑兹函数拟合Cu I 324.75nm得到紫铜和黄铜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分别是3.6×1017 cm-3和3.3×1017 cm-3。为了减小谱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不确定性和测量误差带... 基于1064nm Nd:YAG激光器,对比研究了紫铜和黄铜等离子的特征参数。洛仑兹函数拟合Cu I 324.75nm得到紫铜和黄铜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分别是3.6×1017 cm-3和3.3×1017 cm-3。为了减小谱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不确定性和测量误差带来的计算误差,采用改进型迭代玻耳兹曼算法精确求解紫铜等离子体和黄铜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分别是6316K和6051K,分析表明,两种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黄铜中的锌元素的电离能(9.39eV)大于铜元素的电离能(7.72eV)而造成的。实验数据证实激光诱导的紫铜和黄铜等离子体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和光学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1064nm Nd:YAG激光诱导铁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罗文峰 赵小侠 +2 位作者 朱海燕 李冬冬 李晓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90-1696,共7页
利用1064nm Nd:YAG激光器研究了激光诱导铁条等离子体的特征参数。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和谱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不确定性带来的计算误差,采用改进的迭代Boltzmann方法精确求解铁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为8058K。Lorentz函数拟合Fe I 376.553nm... 利用1064nm Nd:YAG激光器研究了激光诱导铁条等离子体的特征参数。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和谱线自发辐射跃迁几率不确定性带来的计算误差,采用改进的迭代Boltzmann方法精确求解铁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为8058K。Lorentz函数拟合Fe I 376.553nm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数密度为8.7×1017 cm-3。分析表明等离子体的加热机制主要是逆轫致过程,其吸收系数是0.14cm-1。实验数据证实激光诱导铁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状态和光学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发射光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电子数密度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多个测量参数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盖立平 刘爱连 +11 位作者 孙美玉 刘义军 孙芹敏 刘静红 鞠烨 浦仁旺 田士峰 李烨 丁晓东 王礼 王桂莲 孙福伯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未知成分混合物的衰减系数、混合物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定量分析体模,体模圆周上9个孔,共安装3个试管(ROI1,ROI2,ROI3),试管长度100 mm,外径25 mm,内径18 mm... 目的: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未知成分混合物的衰减系数、混合物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定量分析体模,体模圆周上9个孔,共安装3个试管(ROI1,ROI2,ROI3),试管长度100 mm,外径25 mm,内径18 mm,其内装有不同浓度标准碘液,浓度依次为0.6 mg/m L、0.4 mg/m L、0.2 mg/m L。结果:能谱CT成像可以探讨多参数成像,可以获得CT单能量成像,混合能量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混合物的密度对临床诊断的多参数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通过能谱CT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结合分析,可以测量多个成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碘含量 混合物密度 有效原子序数
下载PDF
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分析直肠癌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莉莉 郑文霞 +7 位作者 贾应梅 陈杏彪 魏照坤 马小梅 崔雅琼 马颖 杨大雄 黄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5-1560,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诊断脉管神经侵犯的最佳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和最佳扫描期相。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双期扫描且经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诊断脉管神经侵犯的最佳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和最佳扫描期相。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双期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光谱CT参数,包括120 kVp图像(PI)、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和虚拟平扫(VNC)图像上的CT值、无水碘密度、标准化碘密度(NIC)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脉管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经病理检测获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各项光谱CT参数在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光谱CT参数对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在血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以及在淋巴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侵犯组和淋巴管侵犯组的静脉期CT值_(40 keV-VMI)、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均分别高于血管未侵犯组和淋巴管未侵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Eff-Z在有和无神经侵犯组、不同分化程度组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_(40 keV-VMI)、NIC和Eff-Z评价直肠癌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为0.74、0.69、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73、0.68、0.75和0.75;静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_(40 keV-VMI)、NIC和Eff-Z评价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68、0.68、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71、0.76、0.76、0.72。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对直肠癌脉管侵犯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静脉期是反映直肠癌神经侵犯、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期相,光谱CT可作为术前评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直肠肿瘤 标准化碘密度 脉管神经浸润 有效原子序数
下载PDF
激光诱导铝合金E414d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小侠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9-2522,共4页
采用调Q Nd:YAG脉冲激光诱导铝合金E414d,研究了等离子体的谱线强度、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建立Al(Ⅰ)256.80nm、Al(Ⅰ)308.21nm和Al(Ⅰ)396.15nm的波耳兹曼平面,实验发现距靶面高度1.5mm处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最高。罗仑兹函数拟合Mg(Ⅰ... 采用调Q Nd:YAG脉冲激光诱导铝合金E414d,研究了等离子体的谱线强度、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建立Al(Ⅰ)256.80nm、Al(Ⅰ)308.21nm和Al(Ⅰ)396.15nm的波耳兹曼平面,实验发现距靶面高度1.5mm处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最高。罗仑兹函数拟合Mg(Ⅰ)285.21nm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是1.9×1018 cm-3,远大于局域热力学平衡所需的电子密度值9.8×1015 cm-3,证明实验得到的等离子体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 等离子体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下载PDF
石墨烯基碱金属原子有效电荷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一帅 唐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5-171,共7页
应用S.Yu.Davydov提出的石墨烯态密度模型,求出吸附在石墨烯上的碱金属原子的有效电荷数,研究了吸附原子的电子能级、能级移动量、有效电荷数随金属原子元素的变化以及有效电荷数随电子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被吸附的碱金属原子... 应用S.Yu.Davydov提出的石墨烯态密度模型,求出吸附在石墨烯上的碱金属原子的有效电荷数,研究了吸附原子的电子能级、能级移动量、有效电荷数随金属原子元素的变化以及有效电荷数随电子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被吸附的碱金属原子的电子能级和能级移动量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为非线性,在Li,Na,K,Rb,Se,Fr这6种碱金属原子中,以Na原子的值为最小,其原因在于碱金属原子的电离能以及石墨烯与吸附原子的相互作用能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2)石墨烯能带电子和吸附原子的局域态电子对有效电荷的贡献以及总有效电荷数,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减小.其中,能带电子对有效电荷的贡献与电子能量无关,而吸附原子局域态电子的贡献与总有效电荷数和电子能量都有关,且随电子能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局域特点,最可几电子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碱金属原子 有效电荷 态密度 电子能级
下载PDF
稀有金属原子在L_2'-型固溶体中的电子结构
14
作者 时海芳 张竞元 鲍亚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0-574,共5页
为研究合金元素对L_2'-型固溶体电子结构及合金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别计算了稀有金属原子W,Mo,V,Nb,Ti,Co,Zr,Ta和常用合金原子Mn,Si,Ni,Cu,Cr在L_2'-型固溶体(以Fe-C马氏体为例)中的电子结构,... 为研究合金元素对L_2'-型固溶体电子结构及合金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分别计算了稀有金属原子W,Mo,V,Nb,Ti,Co,Zr,Ta和常用合金原子Mn,Si,Ni,Cu,Cr在L_2'-型固溶体(以Fe-C马氏体为例)中的电子结构,利用固溶体最强共价键上共价电子对数的统计值'An计算了L_2'-型固溶体的固溶强化效应.结果表明:含稀有金属原子的L_2'-型固溶体的'An值远大于含常用合金原子的L_2'-型固溶体,其固溶强化的本征强度可达超高强度级别;含稀有金属原子的L_2'-型固溶体中原子组态数σ却比含常用合金原子的L_2'-型固溶体的σ小得多,据此可解释超高强度钢的裂纹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原子 L2’-型固溶体 电子结构 固溶强化效应 原子组态数 裂纹敏感性
下载PDF
利用质子能损检测气体靶区有效靶原子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燕红 程锐 +9 位作者 张敏 周贤明 赵永涛 王瑜玉 雷瑜 麻鹏鹏 王昭 任洁茹 马新文 肖国青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4,共7页
准确测量气态靶区的有效靶原子密度能够提升离子与气体和离子与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实验中利用离子加速器引出的100 ke V质子束穿过一定长度的氢气靶,对质子的剩余能量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得了在气体靶... 准确测量气态靶区的有效靶原子密度能够提升离子与气体和离子与等离子体靶相互作用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实验中利用离子加速器引出的100 ke V质子束穿过一定长度的氢气靶,对质子的剩余能量进行了精确测量,获得了在气体靶内的质子能损数据,结合已有的能损研究结果,重新标定了气体靶区内的有效靶原子密度.分别比较了能损、电离型真空计IonIVac ITR 90和薄膜电容型真空计Varian CDG-500的实验测量结果,对比了修正后的电离型真空计有效气压曲线,结果发现质子束能损的测量方式具有原位、高准确性、在线监测等突出优势,为诊断气态靶有效原子密度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束 气体靶 能量损失 有效靶原子密度
下载PDF
结合全变差最小化的双能CT重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洋 曾理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8-1161,共4页
双能CT能够用来检测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可区别密度相近而原子序数不同的物质。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的精确性是双能CT重建的关键。针对得到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图中的噪声,将全变差(TV)最小化应用到双能CT中。... 双能CT能够用来检测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可区别密度相近而原子序数不同的物质。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的精确性是双能CT重建的关键。针对得到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图中的噪声,将全变差(TV)最小化应用到双能CT中。衰减系数分解模型选用基材料分解模型,首先对高低能投影进行投影匹配,得到两组基材料分解系数投影,然后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重建得到分解系数,接着得到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图,最后用基于TV最小化的算法处理以上两组数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双能CT可以检测出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引入TV的双能CT重建算法能得到质量较好的物质的电子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图,更利于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滤波反投影重建 全变差最小化 基材料分解 图像降噪 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
下载PDF
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在小肾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健文 周长圣 +1 位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 目的:探讨双能量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鉴别小肾癌(1~4c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癌(n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行术前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87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ccRCC 70例,nccRCC 17例。选取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图像,并应用双能量CT Rho/Z对所有图像进行评估,记录Z、Rho和双能量指数(DEI)值。比较Z、Rho和DEI值在ccRCC和nccRCC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Z和DEI在ccRCC和nccRCC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在ccRCC和nccRCC的鉴别诊断中,Z的最佳诊断阈值为9.69,总体正确率为88.5%,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7.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DEI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044,总体正确率为83.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AUC为0.953。结论: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中,双能量CT的Rho/Z应用中的参数有助于小肾癌(1~4cm)中ccRCC和nccRCC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肾细胞癌 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电子云密度 等效原子系数 双能量指数
下载PDF
铷原子超精细谱线的强度差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宇晶 严祥安 +2 位作者 邓琳星 白玺禧 王心雨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了理解相同实验条件下铷原子的超精细吸收谱线的强度差异形成的机理,以87Rb-D2线F=2为工作物质,从实验上获得了6条明显的超精细饱和吸收谱对应的实验参数,将其用于理论计算.理论计算中考虑了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的相对强度因子、与原... 为了理解相同实验条件下铷原子的超精细吸收谱线的强度差异形成的机理,以87Rb-D2线F=2为工作物质,从实验上获得了6条明显的超精细饱和吸收谱对应的实验参数,将其用于理论计算.理论计算中考虑了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的相对强度因子、与原子团速度有关的有效原子数密度以及光泵浦效应导致的自发衰减率,计算得出的饱和吸收谱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共振主峰强度差异主要源于跃迁强度因子和光泵浦效应因子的不同,交叉共振峰强度差异主要原因是跃迁强度因子、有效原子数密度和光泵浦效应因子不同造成的,而交叉峰强于主峰源于交叉峰是由速度相反的两部分原子团共同作用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有效原子数密度 跃迁强度 光泵浦效应
下载PDF
Gamma-ray shielding study of light to heavyweight concretes using MCNP-4C code 被引量:2
19
作者 Reza Bagheri Alireza Khorrami Moghaddam Ali Yousefi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In this work, linear and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half and tenth-value layers,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and electron d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cretes were determined at 316.51, 468.07, 511, 662, 1173 and 1... In this work, linear and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half and tenth-value layers,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and electron dens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ncretes were determined at 316.51, 468.07, 511, 662, 1173 and 1332 keV using MCNP-4C code and Win XCom programs. The MCNP-4C and Win XCom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ces of \±1.9%. The results agreed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oo, with differences of \±6%.The MCNP-4C results showed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an the Win XCom results. Also,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 electron density of studied concretes varies in the range of(2.83–3.2) 9 10^(23)elec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SHIELDING MCNP-4C WinXCom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and electron density
下载PDF
不同双能量组合对Rho/Z检测准确性的模体研究
20
作者 王鹏朝 单春辉 +3 位作者 郭方凯 黄晓颖 暴云锋 陈英敏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9期70-73,78,共5页
目的通过模体实验探究第三代双源CT不同能量组合对物质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Electron Density/Effective Atomic Number,Rho/Z)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误差,为临床应用提供准确指导。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不同双能量组合对Cat... 目的通过模体实验探究第三代双源CT不同能量组合对物质电子密度/有效原子序数(Electron Density/Effective Atomic Number,Rho/Z)检测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误差,为临床应用提供准确指导。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不同双能量组合对Catphan 600标准模体的CTP404模块进行扫描。并通过syngo.via工作站测量不同能量组合的Rho/Z和CT值。并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各组数均进行组内一致性检验,单独样本t检验。并对所有参数进行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综合分析。结果五种双能量组合下,Rho/Z和CT值组内测量一致性较高。经单独样本t检验,电子密度测量值与实际值有明显差异(P<0.05)的占90%,无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占10%;有效原子序数测量值与实际值有明显差别(P<0.05)的情况占48.6%,无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占51.4%。TOPSIS分析得出80/Sn150 kV组为最优组合。结论80/Sn150 kV组既可以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又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减辐射剂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电子密度 有效原子序数 模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