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Golden Cangu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1
作者 YU X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6期468-473,共6页
Good translatio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The idea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ink the reader as the center in translation process.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 Good translatio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exchange.The idea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ink the reader as the center in translation process.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I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is paper,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writer’s works,the third part give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appearing in The Golden Cangue,the fourth part gives examples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s,and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It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loaded words Reception Aesthetic The golden cangue eileen chang
下载PDF
翻译模因论与译文杂合度——以张爱玲自译作品“The Golden Cangue”为例
2
作者 张秋云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以"翻译模因论"为研究基点,以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为例,探究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译文杂合度。
关键词 翻译模因论 张爱玲 金锁记 杂合度
下载PDF
简析张爱玲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自译——以其自译小说The Golden Cangue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一凡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4期170-172,182,共4页
近些年张爱玲作为译者尤其是自译者的身份备受关注,人们在对其成就极度认可的同时,也质疑了她译作中的政治色彩。该文以其经典之作《金锁记》的自译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为个案,简析张氏坚守中国文化语境的异化策略及保留中国古典... 近些年张爱玲作为译者尤其是自译者的身份备受关注,人们在对其成就极度认可的同时,也质疑了她译作中的政治色彩。该文以其经典之作《金锁记》的自译文本——The Golden Cangue为个案,简析张氏坚守中国文化语境的异化策略及保留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翻译艺术,证实她在自译中所坚守的中国文化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自译 《金锁记》 中国文化本位
下载PDF
从脚谈起:张爱玲小说《金锁记》《怨女》的身体书写
4
作者 咸立强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1,共11页
《金锁记》中曹七巧小脚的叙述犹如草蛇灰线,却完美地呈现出曹七巧人性异化的历程。姜季泽捏了曹七巧的小脚,使她萌生了爱的感觉。曹七巧刚一出场时眉眼清晰,后来渐趋模糊,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曹七巧的小脚由隐而显,曹七巧架在婚后的儿... 《金锁记》中曹七巧小脚的叙述犹如草蛇灰线,却完美地呈现出曹七巧人性异化的历程。姜季泽捏了曹七巧的小脚,使她萌生了爱的感觉。曹七巧刚一出场时眉眼清晰,后来渐趋模糊,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曹七巧的小脚由隐而显,曹七巧架在婚后的儿子肩上的小脚成了变态情欲最显著的象征物。张爱玲小说中的身体书写很有画面感,捏脚、架脚呈现出来的影像富有画外之意,图像内外的双重建构使张爱玲的身体书写富有审美的张力。从《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到《怨女》里的柴银娣,写小脚的两个细节消失了,性的表征由脚转向了乳房。小脚的叙述及改写,呈现了张爱玲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怨女》 身体书写
下载PDF
说不尽的苍凉——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原因剖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岩 齐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1-86,共6页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 张爱玲的小说往往蕴涵着一种直触人心的悲剧意识,而"苍凉"、"悲凉"也成了其小说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同时,也是小说的核心所在。然而,其苍凉感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于故事的悲剧性,也来源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作品之外的作者的个人因素。从文本和作者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多方面原因,从而可以展示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独到之处与美之所在。首先,从篇名的距离、故事的距离、世俗的贴近、人物的不彻底性、意象的暗示、创作者的隐匿六个视角探讨张爱玲小说苍凉感产生的文本技巧。其次,从中西文化的积淀和苍凉的人生体验两个方面揭示张爱玲自身的遭际在形成其作品苍凉基调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苍凉 原因
下载PDF
译者的文化意识与翻译策略的选择--析张爱玲《金锁记》英译本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敬国 项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95-98,共4页
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翻译作品之一,且是作家对其作品的自译,《金锁记》英译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典型的研究素材。论文以大量的译例为依据,考察张爱玲对《金锁记》原文文化元素的英译处理,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翻译作品之一,且是作家对其作品的自译,《金锁记》英译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典型的研究素材。论文以大量的译例为依据,考察张爱玲对《金锁记》原文文化元素的英译处理,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译者的源语文化意识、对目标读者阅读期待的考虑及译者语言能力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文化元素 文化意识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张爱玲《金锁记》与《窦娥冤》的互文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清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题名来源于明代袁于令的传奇戏剧《金锁记》,而传奇戏剧《金锁记》则是对关汉卿《窦娥冤》的改编。张爱玲的"以戏为名"和"借题发挥"透露出其小说与《窦娥冤》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这一互文关系特别地体现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这三个层面。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悲剧的《窦娥冤》和"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夏志清语)的《金锁记》,二者之间的互文性生动地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之间的演变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记 窦娥冤 张爱玲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春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3-55,共3页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和《怨女》,对女性的悲凉处境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对女性的人格扭曲做出了有力的批判,表达出深沉的悲凉意识;丑化男性形象,质疑和颠覆男性权力,反映出强烈的反男权意识。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怨女》 悲凉意识 反男权意识
下载PDF
张爱玲对《金锁记》《怨女》的中英文互译和重复书写
9
作者 王卫平 王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5,共10页
移民美国后的张爱玲凭借语言优势,熟稔地进行双语创作,尤其擅于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中英互译的重复书写。这其中,被重复率最高的,便是其早期代表作中篇小说《金锁记》。她先后将此文本改成英文长篇小说、中文长篇小说,最后回归原点,将中文... 移民美国后的张爱玲凭借语言优势,熟稔地进行双语创作,尤其擅于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中英互译的重复书写。这其中,被重复率最高的,便是其早期代表作中篇小说《金锁记》。她先后将此文本改成英文长篇小说、中文长篇小说,最后回归原点,将中文中篇改成英文中篇小说,前后历时近3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通过她对一个故事的迷恋,可见张爱玲为打开美国读者市场而做的不懈努力,其中,既有她最初为了迎合异域读者对古老中国的自我殖民化的书写倾向,也有返璞归真后的对早期文本的稳健还原与完善,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越来越客观真实的中国封建大家庭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互译 张爱玲 《金锁记》 《怨女》
下载PDF
“创伤”与“执着”——张爱玲小说中神经病症候人物分析
10
作者 龚金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多具有神经病倾向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上的神经病症候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向往的一种迂回实现。张爱玲对于这些人物的关注,与她个人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折射了她失落者的心态。这些神经病症候人物的性格异... 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多具有神经病倾向的人物,这些人物身上的神经病症候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向往的一种迂回实现。张爱玲对于这些人物的关注,与她个人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折射了她失落者的心态。这些神经病症候人物的性格异常、可怕,也展现了最丰富的人性真实和人生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爱玲的小说确实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对于人性和人生敏锐的洞察、深刻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神经病症候 “创伤”与“执着”
下载PDF
鞭挞颠覆下的男性世界——张爱玲小说论
11
作者 常彬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5-28,共4页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充溢着一群身残志衰的丑陋男性——他们身体残疾、精神残障。作者不仅将宗法社会男性“伟岸”正统的肉体之身描速成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的身体障碍,贬抑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而且还将宗法社会赋予男性正统的精神...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充溢着一群身残志衰的丑陋男性——他们身体残疾、精神残障。作者不仅将宗法社会男性“伟岸”正统的肉体之身描速成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的身体障碍,贬抑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而且还将宗法社会赋予男性正统的精神身份贬斥为狂嫖滥赌、昏聩丑陋、猥琐无能的精神残废。这样的书写策略体现了张爱玲意在颠覆男性霸权、凸显女性主体意识的性别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男性世界 身体残疾 精神残障
下载PDF
浅论张爱玲自译小说《金锁记》中的异化策略
12
作者 石径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1期169-172,共4页
如今翻译界已广泛认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发展趋势。张爱玲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在自译小说《金锁记》时集中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原作《金锁记》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在英文译文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综合对比原文和译文,从颜色和声响、... 如今翻译界已广泛认同异化是文学翻译的发展趋势。张爱玲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在自译小说《金锁记》时集中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原作《金锁记》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在英文译文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综合对比原文和译文,从颜色和声响、成语及俗语、中国文化特色词汇三方面具体分析了异化策略的体现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异化 《金锁记》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象群落研究——颜色、音响、戏曲意象
13
作者 杜丽琴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68-72,共5页
张爱玲围绕男女争战故事中的女性,铺写了月、花、饰物、颜色、音响、戏曲六个意象群落,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更大的女性意象群落。就后三个群落而论,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意象化"客观叙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颜色因其存在广... 张爱玲围绕男女争战故事中的女性,铺写了月、花、饰物、颜色、音响、戏曲六个意象群落,它们彼此关联,形成一个更大的女性意象群落。就后三个群落而论,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意象化"客观叙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颜色因其存在广泛,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承担的叙事功能最多;音响中的贩声是一个独特的叙事时间意象;戏曲则给小说带来互文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女性意象群落 叙事 颜色 音响 戏曲
下载PDF
《倾城之恋》与《金锁记》接受迥异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洁茹 《海外英语》 2012年第3X期155-157,共3页
天才作家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就享誉中国文坛。《金锁记》更是她公认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然而,经她自译的《金锁记》却在美国市场反应冷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者金凯筠的译本《倾城之恋》,后者成功进入... 天才作家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就享誉中国文坛。《金锁记》更是她公认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然而,经她自译的《金锁记》却在美国市场反应冷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学者金凯筠的译本《倾城之恋》,后者成功进入象征荣誉的"企鹅经典"。同是张爱玲作品译本,同样采用了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却接受迥异,因此,有必要分析文本之外的因素。这篇论文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文学文本的接受是由权力、诗学、意识形态等因素左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凯筠 《金锁记》 《倾城之恋》 意识形态与诗学
下载PDF
一曲怨“鬼”的哀歌——浅析《金锁记》“鬼”话的建立
15
作者 李雪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张爱玲在现代作家中可谓独树一帜,她具有女作家独有的敏感和细腻,在华美绚烂的文字中诉说着尘世的苍凉,更有如"鬼才"李贺一样的鬼气,极具"搞鬼"才能。鬼影幢幢的大宅,诡异恐怖的月亮,时断时续的音乐声中,上演着一... 张爱玲在现代作家中可谓独树一帜,她具有女作家独有的敏感和细腻,在华美绚烂的文字中诉说着尘世的苍凉,更有如"鬼才"李贺一样的鬼气,极具"搞鬼"才能。鬼影幢幢的大宅,诡异恐怖的月亮,时断时续的音乐声中,上演着一出出亦古亦今的"聊斋"。《金锁记》正是她所建立的"鬼"话世界的杰作,是一曲关于怨"鬼"的哀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锁记》 张爱玲 怨“鬼” 月亮 帮凶 乐声 哀愁
下载PDF
妥协与坚持——西方文化语境下《金锁记》的改写与自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诗琦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72-80,共9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少有的进行双语创作与海外传播的作家。本文拟关注张爱玲的《金锁记》这一文本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改写与自译现象,尝试还原其在英语世界改写、翻译、出版的曲折历程,以及作家呈现出的作品风格、创作观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少有的进行双语创作与海外传播的作家。本文拟关注张爱玲的《金锁记》这一文本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改写与自译现象,尝试还原其在英语世界改写、翻译、出版的曲折历程,以及作家呈现出的作品风格、创作观念、写作重点与翻译策略的变化。从《金锁记》到The Rouge of The North,作品的悲剧烈度和主人公的疯狂程度都有所降低,语言风格从浓丽转为平实;而到了《金锁记》最终的自译版本The Golden Cangue,译文又尽可能遵循原文,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语言风格。此外,创作观念的变化、西方读者不同的期待视野、作者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及西方中心主义观点下的文化歧视等是在作家改写与自译的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东方主义 海外传播 翻译
下载PDF
《金锁记》的陌生化翻译研究
17
作者 游晟 武海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11-116,共6页
本文以《金锁记》翻译个案为例,从词汇、句法及修辞三个层面考察了张爱玲在文本英译过程中所用的陌生化翻译策略,同时梳理并分析了陌生化翻译对其译作接受的影响。指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经由陌生化翻译能够得以实现,而译者在陌生化翻译... 本文以《金锁记》翻译个案为例,从词汇、句法及修辞三个层面考察了张爱玲在文本英译过程中所用的陌生化翻译策略,同时梳理并分析了陌生化翻译对其译作接受的影响。指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经由陌生化翻译能够得以实现,而译者在陌生化翻译的同时,需平衡主题选取、人物塑造与译文可读性等方面要素,才能更好地实现作品文学性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锁记》 张爱玲 陌生化翻译
下载PDF
中西二元文化视角下的《金锁记》及其传播分析
18
作者 吴俊蓉 吴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21-26,46,共7页
《金锁记》集苍凉的基调、精巧的铺陈、瑰丽的词汇、乖戾的人物于一体,堪称上海“十里洋场”的文学奇葩。作品中欧美日常物品的杂陈、西方审美意象的穿插、意识流写作技巧的施展,让读者体会到异域之风无处不在。同时,作品对中国文化场... 《金锁记》集苍凉的基调、精巧的铺陈、瑰丽的词汇、乖戾的人物于一体,堪称上海“十里洋场”的文学奇葩。作品中欧美日常物品的杂陈、西方审美意象的穿插、意识流写作技巧的施展,让读者体会到异域之风无处不在。同时,作品对中国文化场域的锁定、传统叙事方式的传承、古典小说技法的运用,又使其富于东方文化神韵。然而,兼具中西文化特色的《金锁记》在传播中却出现了在“中热西冷”的强烈反差。这种现象的出现,既与特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关,也与作者因特定的传播意图和翻译策略偏好而导致的表达缺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中西二元文化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女性悲剧的再书写——从《金锁记》到《怨女》
19
作者 张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是由其中篇小说《金锁记》改写而成,是作者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再次书写;比之于《金锁记》,《怨女》的女主人公形象则由"癫狂"转变为"庸常",叙述方式由外视角转向了全知式的内视角...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是由其中篇小说《金锁记》改写而成,是作者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再次书写;比之于《金锁记》,《怨女》的女主人公形象则由"癫狂"转变为"庸常",叙述方式由外视角转向了全知式的内视角,叙述风格由炽热超拔渐趋沉稳理性;其改写体现了张爱玲追求更高艺术标准的内在要求和面向海外阅读市场的创作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金锁记》 《怨女》 女性悲剧
下载PDF
张爱玲自译小说《金锁记》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研究
20
作者 陈博 《现代英语》 2021年第13期41-44,共4页
文化缺省现象一直是译者在翻译时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张爱玲作为双语作家,在处理该问题上的策略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对《金锁记》中的文化缺省翻译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译文如何遵守目的论包含的目的原则、... 文化缺省现象一直是译者在翻译时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张爱玲作为双语作家,在处理该问题上的策略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对《金锁记》中的文化缺省翻译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译文如何遵守目的论包含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并总结张爱玲是如何运用其翻译策略来实现她自己的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翻译策略 张爱玲 自译 《金锁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