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flow: taking the Ejina Basin, Northwest China as example
1
作者 Qi Feng 1,2, HaiYang Xi 1, Wei Liu 1,3, JianHua Si 1,2, ZongQiang Chang 1,2, YongHong Su 1,2 1.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2. Alashan Desert Eco-hydrolo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Water is a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of arid western China. And it is groundwat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 Water is a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of arid western China. And it is groundwat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 tha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use-ratio of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aised,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from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educed, and groundwater has been exploited on a large scale. This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e Heihe watershed.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change in groundwater levels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groundwater levels in the future, have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to coordinate the water contradiction among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and to allocate the water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groundwa-ter-level variations of the Ejina region based on a large scale,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conceptual groundwater model in Ejina Basin, to establish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using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data and combining 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MODFLOW) and GIS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hydrologic regime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mpare various water-delivery scenarios from midstream, and to determin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plan for maintaining and recover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increasing the area of Ejina oasi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vegetation changes of Ejina Basi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flow model ejina Basin MODFLOW Heihe river
下载PDF
生态输水条件下额济纳河水沙特征
2
作者 张家玲 刘诗奇 +3 位作者 王田野 王平 于静洁 阿拉腾图雅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为定量描述内陆河下游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基于额济纳河实测径流数据(1988—2020年)和泥沙数据(2006—2020年),系统分析额济纳河多年水沙变化特征以及生态输水条件下流量变化对额济纳河含沙量输出特征影响。结果表明:自2000年生态输水后,... 为定量描述内陆河下游河流水沙变化特征,基于额济纳河实测径流数据(1988—2020年)和泥沙数据(2006—2020年),系统分析额济纳河多年水沙变化特征以及生态输水条件下流量变化对额济纳河含沙量输出特征影响。结果表明:自2000年生态输水后,额济纳河输水期延长,且径流量由生态输水前的急剧下降转为显著上升的态势;至2020年,额济纳东、西河的年均流量均已恢复至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2006—2020年额济纳河年输沙量呈现下降趋势(−0.3万t/a),其中东河多年平均输沙量约37.6万t,为西河的2.4倍,且主要受径流量、输水期及河水含沙量的影响。水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含沙量与流量呈显著正相关,河流泥沙在低流量时期(春、冬季)沉积,等到高流量时期(夏、秋季)便引发强输沙(含沙量>5 kg/m^(3))或中输沙(含沙量>1 kg/m^(3))事件。含沙量不仅会随流量增加而不断增大,且其增幅受流量增速与前期高流量输水事件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额济纳河生态输水管理和未来绿洲生态环境变化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 额济纳河 径流 含沙量 干旱区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60
3
作者 李森 李凡 +1 位作者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7,共7页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 ,绿洲萎缩 ,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 额济纳绿洲是发育在黑河下游内陆河三角洲上著名的天然绿洲。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加剧 ,绿洲萎缩 ,生态恶化。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是由水环境恶化过程、土壤干燥化过程、植被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减过程、土地沙漠化过程和土壤盐碱化过程构成的地表动力学过程。导致额济纳绿洲荒漠化的驱动力是区域气候暖干化、强盛的风蚀侵蚀力、上中游过度开发水土资源的人为活动和额济纳绿洲内的“三滥”活动等。荒漠化驱动力的第一主成分与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 5 9.2 76 %和 2 8.0 83% ,反映出绿洲荒漠化驱动因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 ,绿洲内外过度的人为活动是其主导驱动因素。内在、外在驱动力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耦合性是绿洲荒漠化的区域机制 ,驱动力因子团的互动激发作用形成荒漠化的动力机制 ,驱动力与荒漠化土地间的响应形成正反馈机制 ,三种作用机制组合成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的复杂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额济纳绿洲 荒漠化过程 驱动力 驱动机制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77
4
作者 龚家栋 程国栋 +2 位作者 张小由 肖洪浪 李小雁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通过对水系变迁的分析 ,勾画了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环境变化的大体框架。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环境变迁 ,演绎了西北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水系溯源退缩过程。在地质历史时期 ,这种溯源退缩主要原因是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 ,而近代、现代人类... 通过对水系变迁的分析 ,勾画了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环境变化的大体框架。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环境变迁 ,演绎了西北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水系溯源退缩过程。在地质历史时期 ,这种溯源退缩主要原因是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 ,而近代、现代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加速了河流水系的溯源退缩 ,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自然因素的作用。巴丹吉林沙漠曾经是黑河下游的冲积湖积平原。那么如果绿洲消失 ,额济纳三角洲就有可能再现巴丹吉林沙漠的形成过程 ,形成新的“额济纳沙漠”。在第四纪早期 ,额济纳盆地存在两个水流系统 ,且气候环境较为温暖潮湿 ;随后两个水流系统逐渐合并 ,区域气候亦有变干变暖的趋势 ;至第四纪晚期 ,气候更加干旱 ,现代水文网定型。东西居延海不是黑河流域的终端湖 ,在地质历史上属于黑河流域下游的河道湖。随着黑河水系不断地溯源萎缩 ,东西居延海及居延泽也存在着一个逐步缩小的过程 ,并在近现代演变为尾闾湖。显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水系变迁 额济纳地区 黑河
下载PDF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潘竟虎 刘普幸 赵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6-311,98,共6页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0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5年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草地...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0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5年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林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程度减小,景观的稳定性降低。③气候的暖千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变化 黑河下游 额济纳旗 遥感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9
6
作者 钟华平 刘恒 +3 位作者 王义 托娅 耿雷华 颜志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尘暴危害加剧 ,使绿洲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保护和恢复额济纳绿洲 ,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包括实施流域水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水资源 ;加强节约用水 ,发展高效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 ,搞好流域规划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黑河流域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河道渗漏对地下水补给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7
作者 席海洋 冯起 +2 位作者 司建华 常宗强 苏永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1-1247,共7页
干旱区河道渗漏是河道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一种主要方式.河道渗漏系数是确定河流与地下水之间转化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的关键.从河道渗漏运动的研究方法、河道渗漏时空动态变化、河道渗漏特征规律与机理以及河道渗漏模拟研... 干旱区河道渗漏是河道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一种主要方式.河道渗漏系数是确定河流与地下水之间转化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的关键.从河道渗漏运动的研究方法、河道渗漏时空动态变化、河道渗漏特征规律与机理以及河道渗漏模拟研究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道渗漏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对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河道渗漏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针对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水系与河道特点,提出如下建议:从河道渗漏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入手,开展典型渗漏观测试验、进行河水位、流量、河床含水量、地下水位的连续观测和同位素示踪试验,测定河道渗漏与地下水运动参数;建立河道渗漏模拟模型,模拟和预测不同情景下河道渗漏过程.为该地区的河道渗漏补给地下水的定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维护绿洲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渗漏 地下水补给 研究综述 黑河下游额济纳三角洲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7
8
作者 钟华平 刘恒 +3 位作者 王义 托娅 耿雷华 颜志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出了水资源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托 ,如何稳定绿洲和使绿洲有适度规模发展 ,是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水资源 黑河流域下游 地下水 植被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自永 徐恒力 马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选用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平均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面积持续减少,表现为绿洲外部及...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选用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平均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面积持续减少,表现为绿洲外部及边缘的小斑块大量消失;灌木林在早期以斑块的萎缩和破碎化为主,随后因建群种演替为旱生生态型而趋于稳定,2001年后部分小斑块消失;草地在1977~1993年以小斑块的消失为主,1993~2001年以斑块的破碎化为主,2001年后斑块的团聚性增强,草地扩张;戈壁在1977~2001年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大,2001年后受草地恢复和巴丹吉林沙漠入侵的影响,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沙地在研究期间持续扩张,1977~1993年表现为向植被的分散入侵,1993~2001年斑块的扩张和新小斑块的形成同步进行,2001年后以斑块的扩展和相互连通为主,团聚性增强。黑河输水量的变化是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扼制,但仍需采取措施提高输水的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额济纳盆地 黑河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鱼腾飞 冯起 +1 位作者 司建华 席海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2-1038,共7页
根据53个20 m×20 m样方调查资料,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种类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共有12科26属28种,以藜科、菊科为主,分别占21.43%和14.29%.种类优势现... 根据53个20 m×20 m样方调查资料,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种类组成成分简单,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共有12科26属28种,以藜科、菊科为主,分别占21.43%和14.29%.种类优势现象明显,重要值〉10的物种主要有胡杨、梭梭、柽柳、白刺、沙拐枣、苦豆子等;(2)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以重要值计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m)介于0.027 3~0.567 7,Simpson多样性指数(Ds)介于0.677 8~0.999 3,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0.098 2~0.367 3,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078~0.383之间,表明荒漠绿洲植物群落的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3)样方统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纬向变化没有经向变化趋势明显,Ds和H′的纬向变化在42.02°N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高值区,经向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J′纬向变化与Ds和H′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经向变化趋势不明显,呈连续波动的复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额济纳绿洲 黑河下游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旗农业特色产业的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立华 杨国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96,共5页
依据统计数据和部分调查资料分析了额济纳旗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作物最具优势,可以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 依据统计数据和部分调查资料分析了额济纳旗当前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现有农作物经济效益和灌溉用水量的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种植紫花苜蓿等饲草作物最具优势,可以促进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分析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适宜本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 农业 畜牧业发展 额济纳旗 制约因素 发展现状 统计数据 饲草作物 紫花苜蓿 灌溉用水量
下载PDF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竟虎 刘普幸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8年第2期84-87,98,共5页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3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7 a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 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3年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7 a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及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及异质性程度减小,稳定性降低;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变化 黑河下游 额济纳旗 遥感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林草植被对调水的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江南 蒋晓辉 +1 位作者 杨一松 孙维营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19,共3页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林草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2000年起国家实施了黑河干流的统一调水。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水5年来,黑河下游典型植物胡杨和柽柳、东居延海及周边林草植被和林草植被整体的生长量、植被覆... 针对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林草植被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2000年起国家实施了黑河干流的统一调水。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水5年来,黑河下游典型植物胡杨和柽柳、东居延海及周边林草植被和林草植被整体的生长量、植被覆盖度、植物种类等指标均较调水前有明显增加。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强化黑河干流统一调水,确保下游生态用水的需求,并及时开展调水期间林草植被恢复与响应的相关研究及监测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响应 林草植被 额济纳地区 黑河下游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耀斌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8-63,66,共7页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做为干旱区绿洲的典型代表,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绿洲生态环境分水前后的变化比较研究,明确指出额济纳绿洲生态先恶化而后有所恢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做为干旱区绿洲的典型代表,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绿洲生态环境分水前后的变化比较研究,明确指出额济纳绿洲生态先恶化而后有所恢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额济纳绿洲 生态环境 黑河分水
下载PDF
额济纳河干流及下游支流密集区地下水位控制深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义 王胜利 +3 位作者 冯学武 程争鸣 云开文 杨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106,共6页
为探讨额济纳沿河及支流密集区生态水位,运用GPS、RS和GIS技术,结合地面定位点观测,对不同植物群落与地下水位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东西两河的干流段及西河下游沿河采用单点法分析;东河下游的支流密集区采用地下水位等埋深与植物群落覆盖... 为探讨额济纳沿河及支流密集区生态水位,运用GPS、RS和GIS技术,结合地面定位点观测,对不同植物群落与地下水位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东西两河的干流段及西河下游沿河采用单点法分析;东河下游的支流密集区采用地下水位等埋深与植物群落覆盖图叠置法分析。结果表明,河段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东西河干流段的沿河地下水位埋深为2.14~2.27m,水位变幅为0.61~1.14m;西河下游沿河地下水埋深2.52~3.88m,变幅0.90~1.09m;安都草原北端地下水埋深2.48~3.39m,变幅0.26~0.33m。东河下游支流密集区的植物群落不同,相应的地下水位埋深不同,胡杨群落的地下水埋深<3m,水位变幅0.51~1.41m;柽柳群落的埋深3.0~6.0m,变幅0.85~1.94m;杂草地的埋深<3m,变幅1.41~2.46m。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新建额济纳生态灌区地表水的配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植物 生态 额济纳河 生态水位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生态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旭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5,共2页
额济纳绿洲生态自 70年代后期以来迅速恶化 ,沙尘暴在加剧、扩展、延伸 ,已成为我国发生沙尘暴的重要沙源之一。治理额济纳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生命线 ,改变额济纳地区的水环境是实现拯救。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沙尘暴 额济纳绿洲 黑河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水资源变化状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华国强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9-62,共4页
通过对额济纳绿洲水资源变化状况的归纳、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额济纳绿洲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黑河;(2)人类对黑河水长期过量地蓄积与利用是导致该绿洲水资源减少的基本原因;(3)半个多世纪以来,额济纳绿洲地表水资源趋于减少,其今... 通过对额济纳绿洲水资源变化状况的归纳、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额济纳绿洲的水资源主要来自黑河;(2)人类对黑河水长期过量地蓄积与利用是导致该绿洲水资源减少的基本原因;(3)半个多世纪以来,额济纳绿洲地表水资源趋于减少,其今昔差异是惊人的;(4)在额济纳绿洲地下水资源补给量逐年减少的同时,地下水消耗量又在逐年增加,这2个方面的因素势必会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以及泉水出水量的减少甚至干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黑河 水资源 变化
下载PDF
近40年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达来 王玉华 +1 位作者 布仁图雅 布日古德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本文通过1973年、1990年、2000年、2006年、2013年等五期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从土地利用/覆盖、水资源量两个角度分析额济纳流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额济纳河流域现有绿洲面积3 173km^2,植被覆盖5%... 本文通过1973年、1990年、2000年、2006年、2013年等五期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从土地利用/覆盖、水资源量两个角度分析额济纳流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额济纳河流域现有绿洲面积3 173km^2,植被覆盖5%~20%的绿洲比重较大;水域以东居延海、额济纳河为主。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流域内林草、水域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水资源量波动剧烈,出现多次干涸,绿洲耕地开垦较严重,绿洲面积缩减五分之一,荒漠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通过黑河分水工程、退牧还草、围栏封育等生态工程建设与实施,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流域内林草地面积逐渐增加,总体仍以中低覆盖草地和灌木林、疏林为主;荒漠土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耕地开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原因分析,作者提出黑河水对额济纳流域的流量应保持在6.2亿m^3水平以上,才能维持绿洲规模和生态功能,并在一定的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进一步优化流域内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 生态环境变化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达来 萨仁其其格 马泾菁 《环境与发展》 201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本文通过资料和监测数据阐述了2006-2011年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土地覆盖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额济纳河流域绿洲面积达3232 km2,水域湿地面积达118km2,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局部地区... 本文通过资料和监测数据阐述了2006-2011年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土地覆盖监测数据结果表明,截至2011年额济纳河流域绿洲面积达3232 km2,水域湿地面积达118km2,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趋势,局部地区增加显著,而个别地区植被呈缓慢退化。水资源调查数据说明,额济纳河流域绿洲的维持和恢复仍取决于黑河水的补给量,近几年黑河水在额济纳境内的进入量基本能维持额济纳现有绿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额济纳 绿洲 土地覆盖 水资源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冬春月入境水量配置
20
作者 王维邦 高喆 +2 位作者 范正军 周润田 董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22,共5页
根据狼心山水文站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法,估算了黑河水量常规调度以来冬春月(11 月至翌年3 月)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水量.结果表明:冬春月狼心山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约占全年总量的34%;25%、50%、75%保证率下,冬春月额济纳绿洲补给... 根据狼心山水文站流量,利用数理统计和相关分析法,估算了黑河水量常规调度以来冬春月(11 月至翌年3 月)进入额济纳绿洲的水量.结果表明:冬春月狼心山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约占全年总量的34%;25%、50%、75%保证率下,冬春月额济纳绿洲补给水量分别为1.93亿、1.45亿、0.86亿m^3.结合生态需水量,提出适用于额济纳绿洲的冬春月水量配置方案:25%保证率来水条件下,东河、西河水量可按照57︰43比例进行下泄;50%保证率来水条件下,东河、西河基本按照61︰39的比例分流;75%保证率来水条件下,东河、西河下泄水量可按照70︰30的比例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春月 生态需水 水量配置 额济纳绿洲 黑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