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flow: taking the Ejina Basin, Northwest China as example
1
作者 Qi Feng 1,2, HaiYang Xi 1, Wei Liu 1,3, JianHua Si 1,2, ZongQiang Chang 1,2, YongHong Su 1,2 1.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2. Alashan Desert Eco-hydrolo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Station,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Water is a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of arid western China. And it is groundwat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 Water is a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inland river basins of arid western China. And it is groundwater, a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otal water resources, tha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use-ratio of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aised,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from surface water has been reduced, and groundwater has been exploited on a large scale. This has led to the 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eco-environments in the Heihe watershed.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change in groundwater levels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simulating and predicting groundwater levels in the future, have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to coordinate the water contradiction among upp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eihe River Basin and to allocate the water resour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groundwa-ter-level variations of the Ejina region based on a large scale, to develop and evaluate a conceptual groundwater model in Ejina Basin, to establish the groundwater flow model using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data and combining Modular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Model (MODFLOW) and GIS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regional hydrologic regime in re-cent 10 years and compare various water-delivery scenarios from midstream, and to determin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plan for maintaining and recover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s and increasing the area of Ejina oasi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sible vegetation changes of Ejina Basi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flow model ejina basin MODFLOW Heihe river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9
2
作者 钟华平 刘恒 +3 位作者 王义 托娅 耿雷华 颜志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 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由于流域中、上游地区用水量逐年增加 ,使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 ,导致额济纳河由常年流水变成季节性流水 ,造成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 ,以及沙尘暴危害加剧 ,使绿洲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为保护和恢复额济纳绿洲 ,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应采取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包括实施流域水资源分配 ,合理配置水资源 ;加强节约用水 ,发展高效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及水源保护 ,搞好流域规划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基础研究等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水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黑河流域 额济纳绿洲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7
3
作者 钟华平 刘恒 +3 位作者 王义 托娅 耿雷华 颜志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 简要介绍了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自然概况 ,分析了黑河下游地表水、地下水近 2 0年的变化趋势 ,进而对额济纳绿洲植被生长、植物种群演替、植被覆盖度以及绿洲的存亡与当地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作了剖析 ,并对规划年绿洲变化作了预测。指出了水资源是黑河下游额济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依托 ,如何稳定绿洲和使绿洲有适度规模发展 ,是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水资源 黑河流域下游 地下水 植被
下载PDF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自永 徐恒力 马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100,共7页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选用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平均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面积持续减少,表现为绿洲外部及...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选用面积、斑块数量、斑块平均大小、斑块面积标准差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额济纳盆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林面积持续减少,表现为绿洲外部及边缘的小斑块大量消失;灌木林在早期以斑块的萎缩和破碎化为主,随后因建群种演替为旱生生态型而趋于稳定,2001年后部分小斑块消失;草地在1977~1993年以小斑块的消失为主,1993~2001年以斑块的破碎化为主,2001年后斑块的团聚性增强,草地扩张;戈壁在1977~2001年斑块的破碎化程度增大,2001年后受草地恢复和巴丹吉林沙漠入侵的影响,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沙地在研究期间持续扩张,1977~1993年表现为向植被的分散入侵,1993~2001年斑块的扩张和新小斑块的形成同步进行,2001年后以斑块的扩展和相互连通为主,团聚性增强。黑河输水量的变化是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扼制,但仍需采取措施提高输水的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额济纳盆地 黑河
下载PDF
近40年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达来 王玉华 +1 位作者 布仁图雅 布日古德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本文通过1973年、1990年、2000年、2006年、2013年等五期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从土地利用/覆盖、水资源量两个角度分析额济纳流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额济纳河流域现有绿洲面积3 173km^2,植被覆盖5%... 本文通过1973年、1990年、2000年、2006年、2013年等五期遥感影像和现场调查,从土地利用/覆盖、水资源量两个角度分析额济纳流域近4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水资源变化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额济纳河流域现有绿洲面积3 173km^2,植被覆盖5%~20%的绿洲比重较大;水域以东居延海、额济纳河为主。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流域内林草、水域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水资源量波动剧烈,出现多次干涸,绿洲耕地开垦较严重,绿洲面积缩减五分之一,荒漠呈增长趋势。2000年以后,通过黑河分水工程、退牧还草、围栏封育等生态工程建设与实施,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流域内林草地面积逐渐增加,总体仍以中低覆盖草地和灌木林、疏林为主;荒漠土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耕地开垦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额济纳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原因分析,作者提出黑河水对额济纳流域的流量应保持在6.2亿m^3水平以上,才能维持绿洲规模和生态功能,并在一定的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进一步优化流域内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 生态环境变化
下载PDF
额济纳盆地1977-2005年景观格局演化及其生态学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自永 徐恒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54,共6页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额济纳盆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结构不合理和回复力较低导致其始终处于退化之中,对黑河输水量变化的... 基于1977、1993、2001和2005年四期Landsat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额济纳盆地景观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1)乔木林的结构不合理和回复力较低导致其始终处于退化之中,对黑河输水量变化的响应具有滞后和延迟效应;(2)灌木物种生态型的多样性较高,使得灌木林对水分变动的响应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在快速退化后保持相对稳定;(3)草本植物对水分变动的响应十分敏感,草地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受黑河输水量影响最为显著;(4)沙地总面积持续增加,单个沙丘的规模增大,与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但强度持续增大的趋势相一致;(5)水域和干湖盆的景观格局具有明显的波动特点,主要受黑河向盆地内的输水量与输水方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演化 机制 额济纳盆地 黑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