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1998年El-Nio至La-Nia期间东海黑潮的变异 被引量:27
1
作者 袁耀初 刘勇刚 苏纪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10,共12页
基于日本“长风号”调查船在 1 997与 1 998年 1 0个航次的CTD资料 ,采用改进逆方法及改进动力计算方法对东海黑潮的流速、流量进行计算 .1 997年 5月出现了El Ni no现象 ,东海黑潮流量在 1 997年夏季减少 ,1 997年东海黑潮的平均流量... 基于日本“长风号”调查船在 1 997与 1 998年 1 0个航次的CTD资料 ,采用改进逆方法及改进动力计算方法对东海黑潮的流速、流量进行计算 .1 997年 5月出现了El Ni no现象 ,东海黑潮流量在 1 997年夏季减少 ,1 997年东海黑潮的平均流量也减少 .在 1 997年 1月与 6— 7月 ,即El Ni no现象出现前后 ,东海环流的流态有些不同 .在 1 998年 4至 1 1月黑潮在PN断面出现多流核心的结构 ,特别在 1 0— 1 1月出现 3个流核心 ,黑潮主流核的位置秋季时东移 .1 995年与 1 998年都是东海黑潮异常年 ,这些异常现象可能与冲绳岛以南出现的反气旋涡的强度变化以及从El Ni no现象过渡到La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异常年 1997年 1998年 多流核心
下载PDF
El Nio、La Nia事件与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孔海江 陆维松 +2 位作者 王晓丹 吕国强 王蕊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1,共6页
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El Nio、La Nia事件和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 (Locus 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的影响。结果发现, El No和La Nia事件不会促使河南省沿黄地区东亚飞蝗的大发生, 并得出El Ni no和L... 用研究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El Nio、La Nia事件和太阳活动对河南省东亚飞蝗 (Locus 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的影响。结果发现, El No和La Nia事件不会促使河南省沿黄地区东亚飞蝗的大发生, 并得出El Ni no和La Ni na事件对飞蝗大发生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其发生地的天气、气候 (主要是降水), 从而影响飞蝗的大发生。在太阳黑子相对数高年的后一年, 河南省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可能性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灾害el Nino la NINA 太阳黑子
下载PDF
El Nino,ENSO,Anti-El Nino和La Nina的释义和译名
3
作者 陈养正 《中国科技翻译》 CSSCI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综述了ElNino(厄尔尼诺)、ENSO(恩索,厄尔尼诺/南方涛动)、Anti-ElNino(反厄尔尼诺)和LaNina(拉尼娜)等术语的释义和标准译名。文中着重综述了ElNino的多种释义、外文的多种写法和多种... 本文综述了ElNino(厄尔尼诺)、ENSO(恩索,厄尔尼诺/南方涛动)、Anti-ElNino(反厄尔尼诺)和LaNina(拉尼娜)等术语的释义和标准译名。文中着重综述了ElNino的多种释义、外文的多种写法和多种译名及标准译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恩索 反厄尔尼诺 拉尼娜 释义 标准译名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CO_2对ElNio事件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邢如楠 王彰贵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8-317,共10页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 文中用一个带生物泵的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模拟了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CO2 总量(TCO2 )在 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 (0~ 2 0°N,1 2 0~1 50°E)和赤道中东太平洋 (1 0°S~ 1 0°N,1 50°E~ 90°W)两个海区在 El Nino事件期间表面水TCO2 和海气分压差 (ΔPCO2 )的变化十分显著。El Nino期间 ,西北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增加 ;赤道中东太平洋 TCO2 和 ΔPCO2 都减少 ;La Nina期间 ,它们的变化与 El Nino期间相反。模拟的El Nino期间热带太平洋表面水中 TCO2 和 ΔPCO2 的变化趋势与观测事实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 厄尔尼诺事件 二氧化碳 拉尼娜事件 太平洋
下载PDF
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气耦合关系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跃清 李崇银 黄荣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17-23,共7页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相空间概念和场诊断分析中的SVD技术,提出了一种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lNi no区SST与东亚500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SVD相空间分析,优于EOF相空间分析,它不仅能在两个场耦合联系...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相空间概念和场诊断分析中的SVD技术,提出了一种SVD相空间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ElNi no区SST与东亚500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SVD相空间分析,优于EOF相空间分析,它不仅能在两个场耦合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两场自身的变化过程和状态特征,而且能够揭示两场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前期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弱)时,将导致未来ElNi no(LaNi na)事件的发生;前期ElNi no(LaNi na)事件,将导致未来冬半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弱(强);由此建立了东亚冬季风与ElNi no(LaNi na)事件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指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变化与ElNi no(LaNi na)事件互为双方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D相空间 东亚冬季风 el Nin^-o(la Nin^-a)事件
下载PDF
ENSO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于卫东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6-453,共8页
利用1955-2001年海洋上400m层的热含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部ElNi no/LaNi na事件期间上层海洋热含量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传播特性,发现如下3个重要观测事实:(1)在ENSO循环期间存在着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2个热含量异常信号的... 利用1955-2001年海洋上400m层的热含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部ElNi no/LaNi na事件期间上层海洋热含量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传播特性,发现如下3个重要观测事实:(1)在ENSO循环期间存在着关于赤道对称的南北2个热含量异常信号的闭合传播路径;(2)北半球的信号闭合回路非常清晰,而南半球回路较为混乱;(3)这种闭合回路在ElNi no/LaNi na年份表现得非常明显,但在其它年份可能由于海洋或大气的条件不匹配而中途夭折。上述观测事实对于ENSO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物理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海洋热含量 el Nino/la Nina事件 Kelvin波和Rossby波
下载PDF
ENSO——热带海洋和大气中和谐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 被引量:24
7
作者 巢纪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简要评述了ENSO的发展过程。着重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温距平信号一般都在温跃层曲面传播和发展,海温距平信号在暖池次表层生成和发展后,沿赤道温跃层向东、向上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后,信号一般向北传播,在10°N附近向西传播并... 简要评述了ENSO的发展过程。着重指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海温距平信号一般都在温跃层曲面传播和发展,海温距平信号在暖池次表层生成和发展后,沿赤道温跃层向东、向上传播,到赤道东太平洋后,信号一般向北传播,在10°N附近向西传播并南下到暖池的赤道纬度形成一个循环,这一循环的时间一般是3~4a。这些观测事实的揭示是对ENSO循环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洋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温跃层 闭合回路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冷暖事件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韬 吴国雄 郭裕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展的GOALS 5全球海 陆 气耦合模式研究了暖事件 (ElNi no)和冷事件 (LaNina)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的影响 ,并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展的GOALS 5全球海 陆 气耦合模式研究了暖事件 (ElNi no)和冷事件 (LaNina)对大气能量循环和纬向平均环流的影响 ,并用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纬向平均资料来说 ,冷、暖事件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相关量的反相变化特征非常清晰 ,中高纬度地区并不明显。此外 ,还发现 ,暖事件时定常涡动的经向热通量的变化是北半球对流层热带外地区温度异常的主要原因 ,而瞬变波的影响则起抵消作用。冷事件时定常波和瞬变波相互抵消的局地特征也依然存在 ,但瞬变波的影响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事件 大气 耦合模式 能量循环 纬向平均环流 厄尔尼诺 海温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的主振荡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段安民 吴洪宝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61-69,共9页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 用主振荡型分析方法对全球热带海表温度异常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传播型和驻波型的几种典型模态,指出ElNino/LaNina现象与这几种典型模态的组合有关,最显著的两个典型模态周期分别为准4a和准2a,周期相近的振荡还具有不同的空间型态,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4个Nino海区SSTA呈同位相的关系,主要表现于大洋中部,且峰值时间稍滞后于太平洋,大西洋情况类似,但SSTA强度较弱,峰值时间滞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指出不应仅以某单一模态解释、模拟或预测ElNino/LaNina现象的时空演变,而应强调多模态相互作用,叠加、‘锁相’是造成事件循环的重要原因。ElNino/LaNina现象除以振荡传播为主要特征外,局地振荡也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振荡型 elNino/laNina 海表温度异常
下载PDF
据赤道经向风剖面及岛屿站风资料诊断厄尔尼诺事件
10
作者 厉善华 林传兰 《东海海洋》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据赤道经向风剖面及热带西太平洋岛屿站测风资料来诊断厄尔尼诺(ElNino)事件,试图从观测事实方面来跟踪与预测ElNino的发生。分析结果得出:气候监测公报中850hPa风指数对监测、诊断已发生的ElNino事件较好... 据赤道经向风剖面及热带西太平洋岛屿站测风资料来诊断厄尔尼诺(ElNino)事件,试图从观测事实方面来跟踪与预测ElNino的发生。分析结果得出:气候监测公报中850hPa风指数对监测、诊断已发生的ElNino事件较好,但不能用来预测ElNino事件的发生,而热带西太平洋岛屿站月平均纬向风对ElNino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从越赤道气流的演变特征进一步证明,ElNino事件对应于弱季风,而拉尼娜(LaNina)事件对应于强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西太平洋 赤道 经向风 厄尔尼诺事件
下载PDF
广西汛期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廖胜石 卓健 +2 位作者 罗建英 零绍珑 卢炳夫 《暴雨灾害》 2022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利用2005—2021年4—10月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和Oceanic Nino Index (ONI)数据,分析了广西汛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及其关联因子。结果表明:(1)广西超过80%站点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在40~70 mm·h^(-1),强度和频次最高... 利用2005—2021年4—10月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和Oceanic Nino Index (ONI)数据,分析了广西汛期极端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及其关联因子。结果表明:(1)广西超过80%站点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强度在40~70 mm·h^(-1),强度和频次最高均出现在沿海地区,频次次高区域为桂东北地区,但其强度却为广西最低;(2)每年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呈现增多趋势,每年5、6月份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最高,但各个月份强度变化不大。(3)每日04—05时、17—18时的极端短时强降水频次最高,各个时次强度均在50~55 mm·h^(-1),差别不大。(4)广西极端短时强降水特征不仅与地形密切相关,而且与南海夏季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关联性很大。(5)前一年秋季的ONI和次年前汛期的极端短时强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短时强降水 南海夏季风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