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栽培翅果油树果实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徐建民
殷姣姣
蔡国军
-
机构
庆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7期48-51,共4页
-
基金
甘肃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翅果油树引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2015KJ039)。
-
文摘
研究掌握人工栽培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及群体分类,为开展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迁地保存、良种选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人工栽培的户县、乡宁、翼城3个原生种源的翅果油树进行连续试验观测,以各种源的果实和种子为材料,测定和统计果长、种宽等6项性状指标数据,采用巢式设计法,分析其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基本模式。3个种源的9项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平均变异系数为17.79%,变幅为9.82%~33.33%;群体间变异系数乡宁(17.62%)>翼城(16.48%)>户县(14.83%);表型变异在群体间的贡献率占20.52%,群体内贡献占79.48%;表型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长/种宽(36.36%)、果长/果宽(30.76%)、种宽(26.92%)、果长(24.41%)、种长(14.46%)、果宽(4.52%);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3个群体可分为2类,乡宁和翼城群体归为一类,户县群体单独为一类。人工栽培翅的翅果油树果实表型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贡献;性状指标中以果宽最为稳定;果长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反映了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群体分类上,原生地地理距离上相距较近的种源归为一类,表明果实表型性状受生境地理生态条件影响较大;研究揭示了群体内单株果实性状极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为翅果油树良种的保护、选育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关键词
翅果油树
elaeagnus
mollis
diels.
果实
表型性状
差异性
-
分类号
S565.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