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graphic Circularity of Capitellum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ange of Motion
1
作者 Islam Mubark Neil Ashwood +3 位作者 Amr Abouelela Hiran Patel Hamzah Khan Quentin Fogg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5期205-212,共8页
Background: The shape of the capitellum has been traditionally described in anatomy books as part of a sphere. Alteration in the capitellar morphology following pathologies such as fractures, osteochondrosis, and dege... Background: The shape of the capitellum has been traditionally described in anatomy books as part of a sphere. Alteration in the capitellar morphology following pathologies such as fractures, osteochondrosis, and degenerative arthriti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less optimum functional results. Aim: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hericity of the capitellar morphology as measured on trauma series plain radiographs and the elbow range of motion. Methods: 4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recruited from the upper limb clinics presented with non-elbow joint-related complaints. The elbow range of motion was measured using a standardized technique. Digital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radiographs of patients’ elbows were used to measure capitellar circularity using the ImageJ processing program and circularity calculation equation.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the degree of capitellar sphericity and elbow range of mo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from the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reased circularity and an increase in the range of flexion,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The range of extens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d circularity of the capitellum. This trend was repeated with measures of lateral radiographs but was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Native capitellar circularity has an impact on the elbow range of motion. This should be put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aling with pathologies that affect capitellar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ITELLUM CIRCULARITY ANATOMY Range of motion elbow Joint
下载PDF
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骨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杨柏琦 马金叶 +1 位作者 齐素兰 郭中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究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骨愈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究促愈消肿汤对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及骨愈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促愈消肿汤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 d与术后7 d时2组肘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血清FGF-2、BMP-7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除时间、术处消肿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以及血清FGF-2、BMP-7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较术后1 d时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服用促愈消肿汤能有效促进血清FGF-2、BMP-7水平表达上调,改善肘关节活动功能,缓解术后疼痛,加速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愈消肿汤 肱骨远端骨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形态发生蛋白7 骨生长指标 肘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魏琨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试验组行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12周。比较两组的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肘关节功能改善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扩大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其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 目标性自主训练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
作者 李显辉 周雄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与闭合组,各51例。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组骨折愈合、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儿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屈肘、伸肘、过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够缩短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在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钟志娇 李娟 +1 位作者 李亦嘉 冯亚青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康复、生活质量及肘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均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各种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针对干预肘关节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其术后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肘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一体化全程康复模式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肘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鳆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0年12月苏州沧浪医院收治的5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20年12月苏州沧浪医院收治的5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18周,平均(14.56±1.53)周;50例患者中,治疗优28例,良18例,差4例,优良率为92%(46/5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患者肘屈曲活动度、前臂旋前旋后能力均高于治疗前,肘伸直活动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肘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应用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状突骨折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 活动度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铭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治疗,... 目的:观察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静态牵伸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2、6、12、24周后,两组ME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12、24周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肘关节僵硬患者可提高MEP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和Barthel指数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 关节松动技术 肘关节僵硬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物料颗粒在弯管内的摩擦磨损与运动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中营 张海红 +1 位作者 武文斌 李永祥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7,共3页
管道输送技术在粮食、化工、食品等众多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物料颗粒对输送管道的摩擦磨损是管道破损或设备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深入研究弯管摩擦磨损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2.0,对含有物料颗粒的稀相气体进入弯管引... 管道输送技术在粮食、化工、食品等众多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物料颗粒对输送管道的摩擦磨损是管道破损或设备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深入研究弯管摩擦磨损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2.0,对含有物料颗粒的稀相气体进入弯管引起的碰撞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颗粒在弯管内的运动轨迹和碰撞位置,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为后续输送管道的结构优化和采取耐磨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管道 弯管 摩擦磨损 运动分析 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肘关节损伤致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敏 范利华 +1 位作者 夏晴 陈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比较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简称《道标》)与美国《永久残损评定指南》(简称GEPI)对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致上肢功能丧失程度的评价结果。方法对70例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者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评价上肢功能丧失程度,并... 目的比较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简称《道标》)与美国《永久残损评定指南》(简称GEPI)对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致上肢功能丧失程度的评价结果。方法对70例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者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法评价上肢功能丧失程度,并对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肘关节屈伸活动不能达到功能位时,两种评价结果差别较大;在达到功能位后,结果逐渐接近。肘关节在不同位置强直时,《道标》方法评价的结果基本一致,而GEPI方法评价结果呈"V"型变化。结论《道标》与GEPI对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评价结果的差异,在于后者考虑到关节活动是否接近或达到功能位对一上肢功能丧失程度的影响,而前者未考虑功能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肘关节 活动范围 关节 伤残评定
下载PDF
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疲劳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怀宇 周兆英 +1 位作者 熊沈蜀 方康玲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研究在多种连续刺激模式作用下 ,人体肱二头肌的疲劳特性以及受试者的生理反应现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 FNS肢体运动控制平台 ,以男性正常人曲肘运动为控制目标 ,将体表电极置于肱二头肌运动点上 ,通过 FNS运动状态测量装置 ,获取曲... 研究在多种连续刺激模式作用下 ,人体肱二头肌的疲劳特性以及受试者的生理反应现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 FNS肢体运动控制平台 ,以男性正常人曲肘运动为控制目标 ,将体表电极置于肱二头肌运动点上 ,通过 FNS运动状态测量装置 ,获取曲肘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在任何一种刺激模式作用下 ,肱二头肌均呈现非线性时变特性 ;缓慢连续变化的刺激脉冲能有效地缓解肌肉疲劳程度 ;刺激脉冲频率应控制在 (30~ 5 0 ) Hz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刺激模式 肘关节运动 电刺激
下载PDF
电针肘部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国滨 薛瑞冬 +1 位作者 蔡玉梅 田杨杨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肘关节痉挛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各20例,记录... 目的:比较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肘关节痉挛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各2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21、28 d后的肘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等级(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并运用改良Ashworth法(M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ROM及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ROM和FM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MAS评级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MAS等级评级明显低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95%(19/20),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总有效率为65%(13/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疗法在增大肘关节活动度、减轻上肢肌张力增高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等方面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电针 肘关节痉挛 经筋结点 肘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基于PVDF的肘关节控制肌群运动信息采集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舟 潘奇 +1 位作者 李琨 刘东生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6,共6页
针对当前肘关节控制肌群运动信息采集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传感器的肘关节控制肌群运动信息采集方法。论文阐述了PVDF的传感原理,设计并测试得到了传感器悬臂梁的最优结构,进行了传感器阵列及信号调理电路的... 针对当前肘关节控制肌群运动信息采集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PVDF)传感器的肘关节控制肌群运动信息采集方法。论文阐述了PVDF的传感原理,设计并测试得到了传感器悬臂梁的最优结构,进行了传感器阵列及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以徒手及负重10kg哑铃臂屈伸为实际测试内容,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可靠、实用,能够有效采集和监测运动时肘关节控制肌群的运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PVDF) 传感器 肘关节 控制肌群 运动信息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在肘部骨折后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磊 潘波 窦榆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4期29-35,共2页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在肘关节骨折后肘关节僵直预防和肘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近 4年来收治的术后采用和未采用 CPM治疗的 40例肘关节骨折病人,观察术后 1个月和 6个月后的关节活动...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活动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在肘关节骨折后肘关节僵直预防和肘关节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近 4年来收治的术后采用和未采用 CPM治疗的 40例肘关节骨折病人,观察术后 1个月和 6个月后的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和屈肘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采用 CPM治疗的病人上述指标明显优于较未采用 CPM治疗的一组病人。结论 CPM能够明显提高肘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对肘关节功能的康复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肘关节撞击症关节镜微创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超 徐斌 +2 位作者 徐洪港 涂俊 王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65-1468,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肘关节撞击症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该科收住的68例采用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撞击症患者,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并采用Mayo评分表对肘关节撞击症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价,观察肘关节撞击症解...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肘关节撞击症的有效性。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该科收住的68例采用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撞击症患者,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并采用Mayo评分表对肘关节撞击症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价,观察肘关节撞击症解除情况。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通过术后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肘关节肿痛症状消失,肘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善,运动及生活功能显著提高。结论肘关节撞击症行关节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靠,可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肘关节撞击症公认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撞击综合征 功能受限 疗效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肌电信号的离散运动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磊 王文东 +3 位作者 史仪凯 刘佳豪 褚阳 明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9-514,共6页
目前的康复训练设备大都体积庞大,响应迟缓。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套便携式三自由度上肢外骨骼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该机械臂的3个自由度分别是手掌腕部摆动、前臂侧向运动和肘关节转动。对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 目前的康复训练设备大都体积庞大,响应迟缓。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套便携式三自由度上肢外骨骼机械臂及其控制系统。该机械臂的3个自由度分别是手掌腕部摆动、前臂侧向运动和肘关节转动。对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的肌电信号进行滤波,提取特征值,以期获得反映人体运动意图的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利用肌电信号实现肘关节转动的离散运动控制方法。实验表明设计的离散运动控制方法平均模式识别正确率能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信号 三自由度 肘关节 离散运动控制模式
下载PDF
关节镜下松解术在肘关节僵硬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超 王宇 +5 位作者 刘欣伟 刘松波 刘铭 刘宪民 韩文锋 张旭腾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因外伤致肘关节僵硬需行松解术患者34例,其中失访3例,最终3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术中去除关节内...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因外伤致肘关节僵硬需行松解术患者34例,其中失访3例,最终31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术中去除关节内增生骨赘及束带、清理关节腔以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松解痉挛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术后辅以手法松解,配合镇痛及康复理疗锻炼。对比肘关节手术前后的活动度,应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患者均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4±1.5)个月,术前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度为(87.6±5.9)°,伸直角度为(35.5±6.4)°,旋前角度为(75.9±9.6)°,旋后角度为(67.2±7.4)°,与术后相应的(125.9±6.5)°、(5.0±1.9)°、(82.0±9.1)°、(81.0±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平均肘关节Mayo评分为(61.9±7.6)分,术后为(88.8±4.7)分,术后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镜松解术具有术野清晰、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是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关节松解术 肘关节僵硬 关节功能 活动度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远端髁上和外侧髁骨折治疗后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方 汪强 肖才平 《青岛医药卫生》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和外侧髁骨折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所需的时间,分析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36例肱骨远端髁上骨折患儿和15例外侧髁骨折患儿行相应治疗。对照组20例前臂骨折患儿长臂管形石膏固定,对比... 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和外侧髁骨折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所需的时间,分析肘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访36例肱骨远端髁上骨折患儿和15例外侧髁骨折患儿行相应治疗。对照组20例前臂骨折患儿长臂管形石膏固定,对比无肘部骨折制动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石膏拆除后以量角器测定肘关节活动度,直至能达到健侧90%的活动度(ROM-90),同时记录恢复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活动度(ROM-ADL)的时间。结果髁上骨折组恢复ROM-ADL需要23.5天,恢复ROM-90需要37.6天,外侧髁骨折组恢复ROM-ADL需要25.5天,恢复ROM-90需要36.8天。前臂骨折组,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少于2周。肘部骨折后,旋后功能较旋前功能易于恢复。屈曲功能恢复最慢。结论无并发症的肱骨远端髁上和外侧髁骨折患儿拆除长臂石膏管形后,在未接受理疗的情况下,需5周的时间恢复最初的肘关节活动度。此信息可供肘部损伤患儿的医护人员进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外侧髁骨折 儿童 肘关节 活动范围
下载PDF
肘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慧炬 马楚虹 沈水富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利用 X线摄片测量 ,并运用 STK录像分析系统 ,对肘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定量的研究 ,测量了动态、静态时的肘关节最大运动幅度以及参与肘关节运动的各肌肉长度变化、力臂变化 .
关键词 最大运动幅度 肘关节运动 生物力学特性
下载PDF
PNF技术对肘关节恐怖三联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丽 郭声敏 LEE Lai Yee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恐怖三联症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恐怖三联症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20例。2组均于术后第2 d、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关节被动活动等...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对恐怖三联症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恐怖三联症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F组各20例。2组均于术后第2 d、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关节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PNF组增加等张训练、收缩-放松、动态反转和稳定性反转等PNF技术。4个月后,用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对恐怖三联症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4个月后,PNF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对恐怖三联症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 恐怖三联症 关节活动度 MAYO 术后康复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91%(50/55),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肘关节活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 闭合复位 骨折愈合 肘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