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outcome of indwelling colon observed seven year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for rectosigmoid cancer: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Zi-Xuan Zhuang Ming-Tian Wei +3 位作者 Xu-Yang Yang Yang Zhang Wen Zhuang Zi-Qi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9期5252-5258,共7页
BACKGROUND Indwelling col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luded segment of the colon after surgical diversion of the fecal stream with colostomy so that contents are unable to pass through this part of the colon.We report... BACKGROUND Indwelling colo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cluded segment of the colon after surgical diversion of the fecal stream with colostomy so that contents are unable to pass through this part of the colo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purulent colonic necrosis that occurred 7 years after surgical colonic exclusion.CASE SUMMARY A 73-year-old male had undergone extended radical resection for rectosigmoid cancer.The invaded ileocecal area and sigmoid colon were removed during the procedure,and the ileum was anastomosed side-to-side with the rectum.The excluded ascending,transverse,and descending colon were sealed at both ends and left in the abdomen.After 7 years,the patient developed persistent abdominal pain and distension.Work-up indic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patient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catheter drainage of the descending colon and a large amount of viscous liquid was drained,but the symptoms persisted;therefore,surgery was planned.Intraoperatively,extensive adhesions were found in the abdominal cavity,and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the indwelling colon were widely dilated.The dilated colon was 56 cm long,5 cm wide(diameter),and contained about 1500 mL of viscous liquid.The indwelling colon was surgically removed and it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colonic congestion and necrosis with hyperplasia of granulation tissue.The bacterial culture of the secretions was negative.The patient recovered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Although colonic exclusion is routinely performed,this report aim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regarding the possible long-term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col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 COLECTOM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version colitis sigmoid cancer Colit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Exteriorized colon anastomosis for unprepared bowel: An alternative to routine colostomy
2
作者 Sami K Asfar Hilal M Al-Sayer Talib H Ju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3215-3220,共6页
AIM: To see the possibility of avoiding routine colostom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unprepared bowel. METHODS: The cohort is composed of 103 patients, of these, 86 patients presented as emergencies (self- inflected ... AIM: To see the possibility of avoiding routine colostom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unprepared bowel. METHODS: The cohort is composed of 103 patients, of these, 86 patients presented as emergencies (self- inflected and iatrogenic colon injuries, stab wounds and blast injury of the colon, volvulus sigmoid, obstructing left colon cancer, and strangulated ventral hernia). Another 17 patients were managed electively for other colon pathologies. During laparotomy, the involved segment was resect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olon were brought out via a separate colostomy wound. One layer of interrupted 3/0 silk was used for colon anastomosis. The exteriorized segment was immediately covered with a colostomy bag. Between the 5th and 7th postoperative day, the colon was easily dropped into the peritoneal cavity. The defect in the abdominal wall was closed with interrupted nonabsorbable suture. The skin was left open for secondary closure. RESULTS: The mean hospital stay (± SD) was 11.5 ± 2.6 d (8-20 d). The exteriorized colon was successfully dropped back into the peritoneal cavity in all patients except two. One developed a leak from oesophago- jejunostomy and from the exteriorized colon. She subsequently died of sepsis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In a second patient the colon proximal to the exteriorized anastomosis prolapsed and developed severe serositis, an elective ileo-colic anastomosis (to the left colon)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CONCLUSION: Exteriorized colon anastomosis is simple, avoids the inconvenience of colostomy and can be an alternative to routine colostomy. It is suitable where colostomy is socially unacceptable or the facilities and care is not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STOMY Exteriorized colon colon injury colon anastomosis Unprepared colon Obstructing colon cancer Volvulus sigmoid
下载PDF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志贵 邱钧 吴鹏飞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2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乙状结肠癌切除手术的65例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根据外科术式,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指标、切除标本的测量指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输白蛋白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肠管长度长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浸润肠管环周宽度、肿瘤浸润肠管长度及清扫肠旁组阳性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长,但手术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乙状结肠肿瘤 肠梗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对比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单汉国 黄笛鸣 王春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3期42-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 目的分析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结肠造口组采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回肠袢式造口组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效果,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回肠袢式造口组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结肠造口组的50.00%(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3.51±1.41)h、(54.51±12.61)min,短于结肠造口组的(34.40±2.77)h、(77.40±2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回肠袢式造口组生存质量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优于结肠造口组(P<0.05)。回肠袢式造口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结肠造口组的20.00%(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优于结肠造口术治疗,可改善预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可缩短手术和排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袢式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高位直肠癌
下载PDF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宁 李文亮 黄凤昌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盲法分为A组(回肠袢式造口术)和B组(改良保护性肠造... 目的探究改良保护性肠造口应用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盲法分为A组(回肠袢式造口术)和B组(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每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手术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于T_1时刻开始出现显著改变,且B组T_1~T_3时刻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Ⅰ期手术和Ⅱ期手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期时间和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Ⅱ期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IL-8和TNF-α均显著升高,A组术后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保护性肠造口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相比能够改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Ⅱ期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保护性肠造口 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回肠袢式造口术 预后
下载PDF
回肠改良造口与结肠常规造口用于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洪林 唐勤富 +1 位作者 梁波 谌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改良造口与结肠常规造口用于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术中行结肠常规造口治疗,改良组患者术中行回肠... 目的探讨回肠改良造口与结肠常规造口用于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术中行结肠常规造口治疗,改良组患者术中行回肠改良造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Ⅰ期、Ⅱ期手术临床指标,围手术期病死率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改良组患者Ⅰ期手术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期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Ⅱ期手术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和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改良造口与结肠常规造口用于乙状结肠癌伴梗阻高龄患者近远期疗效接近;但回肠改良造口在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优于结肠常规造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乙状结肠癌 肠梗阻 回肠改良造口 结肠常规造口
下载PDF
老年人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分析
7
作者 刘虹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40-40,42,共2页
目的分析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资料,对比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心率平均为(89.60±8.36)/min,治疗后心率平... 目的分析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0例乙状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资料,对比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心率平均为(89.60±8.36)/min,治疗后心率平均为(78.93±5.59)/min;治疗前平均体温为(37.21±0.63)℃,治疗后平均体温为(36.51±0.68)℃。结论在患者符合手术治疗要求的前提下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乙状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并发恶性肠梗阻处理的临床决策讨论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华 张小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7-473,共7页
目的:乙状结肠癌并发恶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治疗过程中一个潜在且棘手的临床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乙状结肠癌恶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策略和经验。方法:回顾和报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例乙状结肠癌并发恶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过程。结果:晚期转移性... 目的:乙状结肠癌并发恶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治疗过程中一个潜在且棘手的临床问题,本文旨在探索乙状结肠癌恶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策略和经验。方法:回顾和报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例乙状结肠癌并发恶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过程。结果:晚期转移性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以支持治疗为主,支持手段有肠梗阻导管置入或肠道支架置入,通过合理的支持治疗缓解急性肠梗阻,提供更安全的手术时机及抗肿瘤综合治疗的机会。营养支持治疗是恶性肠梗阻及抗肿瘤治疗贯穿全程的关键部分,是患者治疗获益的基础保障。结论:肿瘤原发灶导致的恶性肠梗阻可通过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缓解肠梗阻及完善肠道准备,后择期行手术切除解决梗阻因素。肠道支架的置入在恶性结肠癌肠梗阻中推荐,但需把握适应证及医疗条件以恰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恶性肠梗阻 小肠减压管 肠道支架 姑息手术
下载PDF
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建新 乔建国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8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直肠、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观... 目的比较分析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直肠、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Ⅰ期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手术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低血钾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高位直肠癌 肠梗阻 结肠造口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风险Nomgram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璐 郭思思 +2 位作者 周丹 谭勤 蒋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风险并建立Nomgram模型。方法 选取肠造口的乙状结肠癌患者104例,根据肠造口回纳时间分为延迟回纳组40例,正常回纳组64例。分析数据并建立相关Nom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瘤距... 目的 探讨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风险并建立Nomgram模型。方法 选取肠造口的乙状结肠癌患者104例,根据肠造口回纳时间分为延迟回纳组40例,正常回纳组64例。分析数据并建立相关Nomgram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在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治疗、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和吻合口漏是肠造口回纳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C-index指数为0.740(95%CI:0.691~0.789)。结论 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辅助化疗和吻合口漏是影响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预防性肠造口回纳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预防性肠造口 回纳延迟 Nomgram模型
下载PDF
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锦生 蔡伟勤 姚玉玲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 目的观察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应用分期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状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58±0.62)h vs(5.41±0.97)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35±0.88)d vs(5.61±1.34)d]、总住院时间[(17.42±2.34)d vs(28.62±2.64)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功能[(64.15±5.57)分vs(52.64±4.82)分]、社会功能[(68.04±5.05)分vs(54.53±5.01)分]、物质生活[(66.03±6.14)分vs(53.62±5.06)分]和躯体功能[(62.35±4.46)分vs(48.24±3.75)分]得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肠梗阻 Ⅰ期切除吻合术 吻合口瘘 结肠 乙状结肠 疗效
下载PDF
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育建 黄天向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78例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转归及并发症。结果右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术、横...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分析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结肠癌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78例病历资料,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转归及并发症。结果右半结肠切除术、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27.2%和30.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左半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与左半结肠切除、近端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30.0%,左半结肠Ⅰ期、Ⅱ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右半结肠I期切除、左半结肠I期切除与左半结肠切除、近端造瘘,Ⅱ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后复发、转移率,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老年左半结肠癌患者可耐受I期切除吻合术,而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近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肠癌 肠梗阻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宝平 张海亮 +2 位作者 常卫 郭初阳 代晓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1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的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肠造口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时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大,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分期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使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相对于结肠造口术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肠癌 老年患者 回肠袢式造口术 结肠造lzr术
下载PDF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两种肠造口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建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实验... 目的研究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Ⅰ期和Ⅱ期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Ⅰ期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0%(4/2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7, P=0.0307<0.05)。实验组Ⅱ期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8.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2, P=0.0366<0.05)。结论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高位直肠癌 肠梗阻 结肠造口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下载PDF
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文玉 《智慧健康》 2020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行Hartmann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 目的观察比较Hartmann术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6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行Hartmann术,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Ⅰ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Ⅱ期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Ⅰ期手术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及Ⅱ期手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Ⅰ期、Ⅱ期术后30d时的营养指标(ALB、PAB、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6个月的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较Hartmann术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 HARTMANN术 回肠袢式造口术 应用 比较
下载PDF
CT诊断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意义研究
16
作者 刘长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8期16-16,18,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60例,均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对其结果与病理学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经CT诊断后,结果表明准确... 目的探讨CT诊断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60例,均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对其结果与病理学诊断金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经CT诊断后,结果表明准确率为88.33%,误诊率为11.67%,其和病理诊断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CT诊断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结果与病理检测相同,在术前可以进行CT诊断,提高手术有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乙状结肠癌致肠梗阻 病理
下载PDF
探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张孝海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全面分析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众多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择104例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别... 目的全面分析在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于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众多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择104例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别分为相对应的两组(鉴别组与分析组)进行区别性治疗。采用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对鉴别组患者行常规性治疗,对分析组患者则予以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后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癌变标本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的生存率(累计生存率与累积无瘤生存率)进行全面性对比分析。结果经针对性手术治疗后,分析组患者在上述癌变标本切除情况等相关指标中均显著优于鉴别组患者,且两者相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析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5%,鉴别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23%,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0,P<0.05)。结论与常规性的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相比,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优化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在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为患者营造良好的预后效果,并且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 传统乙状结肠癌切除术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64例治疗体会
18
作者 陈坚锋 陈福坤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癌伴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院自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患乙状结肠癌伴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6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无死亡病例,无再次... 目的:评价乙状结肠癌伴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院自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患乙状结肠癌伴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6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无死亡病例,无再次手术情况,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经双套管冲洗引流后短期内愈合,盆腔脓肿1例,经穿刺后吸收愈合,切口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短期内愈合。结论:对符合手术切除指证的乙状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急性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肠道支架移位后一期切除吻合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圣先 缪骥 +2 位作者 吕瑛 管文贤 李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60,共4页
应用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EMS)可使部分结直肠癌病人缓解梗阻症状,将部分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从而使外科医生可以全面评估和稳定病人的病情及生理状态,采取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一期吻合率,降... 应用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EMS)可使部分结直肠癌病人缓解梗阻症状,将部分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从而使外科医生可以全面评估和稳定病人的病情及生理状态,采取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一期吻合率,降低永久性造口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然而,SEMS在作为过渡治疗方案(bridge to surgery,B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肠道支架 支架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