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study of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1
作者 何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surgical techniqu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and conventional 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surgical techniqu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and conventional 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 head Control study of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using metal-on-metal large-diameter femoral hea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下载PDF
Effect of early surgery in high surgical risk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taking antiplatelet agents 被引量:6
2
作者 Paphon Sa-ngasoongsong Noratep Kulachote +7 位作者 Norachart Sirisreetreerux Pongsthorn Chanplakorn Sukij Laohajaroensombat Nithiwut Pinsiranon Patarawan Woratanarat Viroj Kawinwonggowit Chanyut Suphachatwong Wiwat Wajanavisit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11期970-976,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urgical risk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femoral neck fracture(FNF) and taking concomitant antiplatelet agents. METHODS: Between 2010 and 2012,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49 geriatric patients, who took antiplatelet agents, sustained FNF and underwent surgery within 72 h [early surgery(ES) group], and these were compa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45 cases) who had delayed surgery(DS group) after 72 h during an earlier 3-year period. Postoperative outcomeswere followed for one year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blood transfusion, intensive care unit requirement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P > 0.05 all). There were 2 patients(4%) in the DS group who died after surgery(P = 0.23). However, the ES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functional outcome(P < 0.05 all).CONCLUSION: Early hip surgery in geriatric hip fracture patients with ongoing antiplatelet treatmen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Moreover, ES resulted in a better postoperative surgical outcome. In early hip surgery protocol, the antiplatelet agents are discontinued and the patient is operated on within 72 h after admission, which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he medically fit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HIP surgery Blood loss elderly HIP fracture ANTIPLATELET agents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 HIP ARTHROPLASTY
下载PDF
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勇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和骨髓脂质分数(LF)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原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究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和骨髓脂质分数(LF)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原阳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组,恢复良好患者87例纳入良好组,恢复不良患者73例纳入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营养状况、骨代谢及FSI和LF。结果良好组年龄≥75岁比例、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Ⅰ型胶原蛋白N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PACP-5b)水平表达均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FSI、LF、骨钙蛋白(BGP)水平表达均高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MNA评分、LF、FSI、NTX、TPACP-5b、BGP水平表达均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NA评分、FSI、LF、NTX、TPACP-5b水平表达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36、0.874、0.866、0.884、0.825;BGP水平表达的AUC值为0.634,可作为次要参考。结论观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骨代谢及股骨颈强度指数和骨髓脂质分数的变化情况,有利于早期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从而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关节功能 营养状况 骨代谢 股骨颈强度指数 骨髓脂质分数
下载PDF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罗斌 《系统医学》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人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贵医安顺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老年人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贵医安顺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0例。参考组应用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2、4、8 d疼痛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老年人单侧股骨颈骨折。该技术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单侧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英华 莫凡 +2 位作者 韦武 黄巍峰 黄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 d,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an Elderly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33
6
作者 Zu-Sheng Hu Xian-Ling Liu Ying-Ze Zh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1期2524-2530,共7页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ip fracture, especially in elderly Chines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Background: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and risk fact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ip fracture, especially in elderly Chines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paramete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and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individualized customized prosthesis and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proximal femurs 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of 198 elderly patients over 65 years of ag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with hip fractures between January 2017 and December 2017 in The Third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ge, fracture site, gender, and proximal femoral geometry parameters (.neck shaft angle [NSA], center edge angle [CEA], femoral head diameter [FHD], femoral neck diameter [FND], femoral neck axial length [FNAL], hip axial length [HAL], and femoral shaft diameter [FSD]) were recorded. Student's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continuous variables,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categorical variables, and multiple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p fracture type. 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SA (137.63 ± 4.56° vs. 132.07 ± 4.17°, t = 1.598, P 〈 0.001), CEA (37.62 ± 6.77° vs. 43.11 ±7.09°, t = 5.597, P 〈 0.001 ), FND (35.21 ± 3.25 mm vs. 34.09 ±3.82 mm, t = 2.233, P = 0.027), and FNAL (99.30 ± 7.91 mm vs. 103.58± 8.39 ram, t = 3.715, P 〈 0.001 ) were found between the femoral neck fracture group and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group. FHD, FND, FSD, HAL, and FNAL were different between sexes (all P 〈 0.001 ). The greater NSA was the risk factor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odds ratio [OR]: 0.70, P 〈 0.001 ), greater CEA and longer FNAL were risk factors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R: 1.15, 1.17, all P 〈 0.001), and greater FND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r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R: 0.74, P 〈 0.001). Conclusions: We demonstrate differences in geometric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proximal femur in different hip fracture types, as well as an effect of sex. These differences should he considered in the selection of prostheses for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and hip replacements. These data could help guide the design of individualized customized prostheses and improve the accura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ximal femur for elderly Chinese hip fracture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opulation elderly femoral neck fractures Hip Geometr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Risk Factor
原文传递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潘海芳 饶渭霞 田少娟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患者术后1周的PTSD发生状况,并收集相...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评估患者术后1周的PTSD发生状况,并收集相关基线资料,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PTS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术后发生PTSD,发生率为31.25%。性别、心理弹性、性格特征、预计康复结局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PTSD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内向、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OR>1,P<0.05);心理弹性评分较高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PTSD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PTSD与患者为女性、心理弹性较差、内向、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等因素有关,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PTSD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弹性 残疾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益玮 张蕊 +2 位作者 才达 夏艳玲 李翠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调研和分析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 目的调研和分析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行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1、5、15 d两组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术前、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 d、5 d、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5 d、15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23±0.53)、(3.53±0.43)、(1.83±0.21)、(0.24±0.12)分,均低于对照组[(4.93±0.98)、(4.21±0.94)、(2.45±0.52)、(0.78±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5 d,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分别为(478.39±234.12)、(216.28±131.27)、(138.23±63.12)U/L,显著低于对照组[(893.47±428.13)、(436.29±261.57)、(198.67±98.4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2.36±5.23)、(61.24±6.15)、(72.46±5.26)、(86.28±6.31)、(91.21±3.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8±6.29)、(56.39±6.78)、(63.49±6.34)、(70.47±6.21)、(81.47±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1个月、6个月,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49.23±7.26)、(68.29±7.23)、(76.28±7.31)、(89.46±7.34)分,均高于对照组[(40.58±6.19)、(60.12±6.45)、(70.36±6.73)、(81.37±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提升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肌酸磷酸激酶 改良BARTHEL指数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影响
9
作者 高扬 董海鹏 +2 位作者 王文娟 刘峰 刘超 《广东医学》 2023年第12期1479-1484,共6页
目的在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探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抑制剂对血浆活性PAI-1含量以及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60只,并随机分为PAI-1抑制... 目的在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探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抑制剂对血浆活性PAI-1含量以及对术后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60只,并随机分为PAI-1抑制剂组、PAI-1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PAI-1抑制剂组大鼠在术后6 h腹腔注射PAI-1抑制剂毛两面针素(1 mg/kg)并在之后予以PAI-1抑制剂Tiplaxtinin灌胃4周[2 mg/(kg·d)]。PAI-1组大鼠在术后6 h开始每3 d给予1次外源性PAI-1(2.5 nmol/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应用ELISA方法分别在术前、术后6 h、12 h、24 h和4周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活性PAI-1含量;实验结束时取各组大鼠右侧股骨头,采用显微CT和HE染色检查评估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PAI-1抑制剂组使用PAI-1抑制剂后2只大鼠出现术后出血,空白对照组1只大鼠术后出现感染死亡。与术前相比,空白对照组和PAI-1抑制剂组术后6 h血浆活性PAI-1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血浆活性PAI-1含量显著下降(P<0.01);PAI-1组血浆活性PAI-1含量在术后6 h亦明显升高(P<0.01),但后期血浆活性PAI-1含量无显著降低趋势(P>0.05);术前与术后6 h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PAI-1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及术后4周时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显著降低,PAI-1组显著升高(P<0.01);与PAI-1抑制剂组相比,PAI-1组在术后12 h、24 h及术后4周时的血浆活性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1)。股骨头坏死评价指标方面,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I-1抑制剂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显著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组织面积显著降低(P<0.05),PAI-1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组织面积显著升高(P<0.05);与PAI-1抑制剂组相比,PAI-1组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空骨陷窝率和脂肪组织面积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血浆活性PAI-1是创伤性骨头坏死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且使用PAI-1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浆活性PAI-1含量,降低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PAI-1抑制剂 动物模型
下载PDF
CT囊性征在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
10
作者 王浩然 王晗 +2 位作者 纪振钢 周志斌 韩天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估CT囊性征是否可以作为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评估CT囊性征是否可以作为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新的诊断方法,以提高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CT囊性征的评估。当前关节囊扩张的差值>1 mm时认为CT囊性征阳性。将病例根据是否出现股骨颈骨折及是否观察到囊性征阳性进行分组,并计算此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结果本研究纳入169例患者,16例患者术前诊断为移位的同侧股骨颈骨折,而其余153例患者在伤后影像资料上未见明显同侧股骨颈骨折。在CT软组织窗图像上,153例患者中有21例(13.7%)表现为囊性征阳性。在21例囊性征阳性的患者中发现了3例合并隐匿性同侧股骨颈骨折。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高能量损伤致股骨干骨折的认识,进行系统查体及全面摄片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可以将髋关节CT囊性征作为一种新的预防漏诊同侧隐匿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 诊断试验
下载PDF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俊博 蔡正生 李吉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85-88,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首次负重时... 目的分析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8例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首次负重时间、术前是否牵引、固定物取出、囊内减压、复位质量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68例患者中54例(79.41%)已愈合或接近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14例(20.59%)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术后发生与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性别、首次负重时间、术前是否牵引、固定物取出、囊内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与未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年龄、骨折分型、治疗时机和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分型、治疗时机、复位质量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年龄、骨折分型、治疗时机、复位质量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应对各项影响因素给予重视,将其作为判断股骨头坏死发生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股骨头坏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何进 王旭东 潘晗 《当代医学》 2023年第8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髋...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围术期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后,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VAS、VRS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经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少,且疼痛刺激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创伤性 髋关节置换术 后路小切口 外侧小切口
下载PDF
外侧小切口与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赵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6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予外侧与后路小切口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外侧小切口治疗对照组与后侧小切... 目的探讨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予外侧与后路小切口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外侧小切口治疗对照组与后侧小切口治疗观察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以及Harris功能评分,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7.52±1.21)cm、出血量(225.48±50.35)mL、引流量(157.25±19.10)mL、下床时间(3.41±0.76)d、住院时间(11.05±1.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14.017、25.500、8.882、5.157,P<0.05)。手术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2.32±0.68)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73±5.4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78%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05)。结论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采用后路小切口治疗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患者康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创伤性股骨颈骨折 外侧小切口 后路小切口 髋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裕民 胡永成 +2 位作者 李欣 王敬强 郭术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 [目的]评价老年有并存症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及围手术期的治疗等问题。[方法]将1997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86例,65岁以上有并存症,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和半髋关节置换术(PR)。[结果]486例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36.5±6.2个月,两组在并存症等级、手术时间[THR平均(80.5±20.6)min,PR平均(60.2±10.7)min],失血量[THR平均(380.4±150.6)ml,PR平均(230.5±120.2)ml]方面,差异显著(P<0.05)。功能评价按照Harris[1]评分标准,优良率[THR(92.6±1.5)%],PR[(86.2±1.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并存症的等级情况,选择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伴有并存症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较好的方法,有助于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恢复功能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并存症 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分析 Harris评分标准 全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刘付明 周良安 姜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按照Harris[1]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 ,本组优良率为 83 .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 ,优良率为 93 .9% ,半髋组则为 46.2 %。结论 :(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 ,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2 )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 ;(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曾荣 周序玲 +5 位作者 郑汉雄 何勇 庄哲宏 蔡汉周 黄爱军 陆学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0-573,57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雷洛昔芬辅助治疗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探讨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60... 目的通过分析雷洛昔芬辅助治疗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探讨雌激素水平与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采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600片,治疗组术后开始口服盐酸雷洛昔芬,两组患者都服药3个月。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周与术后第3个月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对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的患侧髋部骨密度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个月骨密度值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后第1个月与术后第3个月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58.2%和92.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进行Harris评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80.0%,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妇女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外源雌激素的加入能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值,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老年妇女 股骨颈骨折 盐酸雷洛昔芬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毅 张波 +5 位作者 纪青 宋科官 杜劲松 李力壮 杨国夫 张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6 6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探讨其手术可行性 ,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 ,平均住院 2 8天 ,... 目的 通过对 6 6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探讨其手术可行性 ,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 ,平均住院 2 8天 ,平均随访 2 6个月。良好率 6 3 6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四种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宁 刘康 何智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加压内固定术治疗30例、单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3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2例。结果内空心加压内固定组优良率均低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手术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空心加压内固定术治疗30例、单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3例、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2例。结果内空心加压内固定组优良率均低于其他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如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伟胜 张建国 +3 位作者 林枫松 周连兴 马宝通 张铁良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 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或双动头半髋置换23例。术后常规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结果:随访2~4年,平均2.6年。空心钉组2例不愈合,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移位骨折7例,但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另2例术后2周时出现感染,总并发症13例(17.6%),余功能优良可61例(82.4%)。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1例术后2周出现脱位,1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3例术后1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病,2例1年后出现假体松动,共7例(14.0%)。功能优良35例,可8例,占86.0%。结论:对于无移位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选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满意。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困难可选用骨水泥型全人工关节或双动半髋置换方法。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预防再骨折,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颈 空心钉 人工关节 活性D3 降钙素 二磷酸盐 老年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芳 龚泽辉 谢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7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病患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后,对观...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治疗的80例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病患平均分成两个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手术结束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并让各组患者对治疗方法进行评分,最后比较两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活动能力等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加快患者的健康恢复进度,可使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和全身机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