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选择性黏膜腔照射是否临床获益? 被引量:1
1
作者 冯琨 窦圣金 +1 位作者 朱国培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 :探讨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行黏膜腔预防性照射是否有临床获益。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接受放疗的所有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检... 目的 :探讨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行黏膜腔预防性照射是否有临床获益。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接受放疗的所有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法检验。结果:6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5~126个月)。选择性黏膜腔照射组和单纯颈部处理组5年黏膜控制率分别为100%和72.0%(P=0.003),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2.9%和57.7%(P=0.002)。单纯颈部处理组有7例(26.9%)出现原发肿瘤,2组之间在晚期毒性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选择性黏膜腔照射有助于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患者中寻找一种疗效和毒性之间可能的平衡,但仍需要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给出更好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 颈部转移癌 选择性黏膜腔照射 放疗 颈部处理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玉芹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规律与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域勾画设计相关性。方法将纵膈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在... 目的探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规律与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域勾画设计相关性。方法将纵膈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食管鳞状细胞癌在纵膈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在纳入研究病例中,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上下区纵膈淋巴结占31%。多数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纵膈淋巴结Ⅰ区出现占22%。纵膈Ⅱ区出现淋巴结有152例(99%),且可与其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纵膈Ⅲ区出现淋巴结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纵隔及纵膈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出现淋巴结转移占16%。结论推荐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者行上下区纵膈淋巴结区预防照射;Ⅰ区需包括;重点勾画Ⅱ区纵膈淋巴结区;不推荐在纵膈淋巴结区域预防性勾画时包Ⅲ区,但在Ⅱ区淋巴结肿瘤负荷较大时可个体化适当包;推荐在Ⅰ区或Ⅱ区较大肿瘤负荷时考虑扩展Ⅱ区范围至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纵膈淋巴结 放射治疗 临床靶区
下载PDF
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对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疗效
3
作者 王亚男 曾四元 +1 位作者 钟美玲 袁建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54-56,60,共4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对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对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3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合并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给予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预防性放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宫颈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 预防性放疗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及术后放疗靶区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刁勇 李智慧 +1 位作者 李小凯 张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20-2424,共5页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区,16-20站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区。标记患者的复发部位,并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模式。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2~103个月)。6例(7.4%)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复发,64例(79.0%)患者发生区域复发,11例(1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复发中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此区域包含了82.8%的复发淋巴结,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13.6%)。1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复发,其中10(90.9%)例为胸下段,7例(63.6%)患者术后分期≥Ⅲ_(b)期。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复发为主,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为最高危复发区域,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包含。对于术后分期较晚的胸下段食管鳞癌,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可能需要涵盖在放疗靶区内。吻合口、瘤床和下纵隔复发风险低,可不必常规涵盖在放疗靶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鳞癌 复发模式 淋巴结引流区 放疗靶区
下载PDF
常规设野与累及野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焕龙 胡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疗范围。[方法]87例局部晚期肺癌随机分为累及野组和常规野组,两组其他特征相似。[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2.00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1%,17.93%,常规野组和累及野组疗效相似,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3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疗范围。[方法]87例局部晚期肺癌随机分为累及野组和常规野组,两组其他特征相似。[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2.00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1%,17.93%,常规野组和累及野组疗效相似,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31%,17.85%和57.86%,18.30%.(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14月和11.87月。常规野组和累及野组的治疗失败原因为病灶局部、远处转移、区域复发,分别为75.86%、55.17%、3.45%和70.27%、56.76%、5.40%(P>0.05)。常规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Ⅰ~Ⅱ级32.5%,Ⅱ~Ⅲ级15.00%,累及野组Ⅰ~Ⅱ级27.66%,Ⅱ~Ⅲ级14.89%.常规野组Ⅳ级放射性肺炎2例。[结论]部晚期肺癌给予常规野(预防淋巴结区)和累及野放疗,预后无明显改善,累及野可减轻放射性肺炎程度,建议累及野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照射野 区域淋巴结
下载PDF
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颖 杨健 +2 位作者 许新明 杨红霞 王静 《癌症进展》 201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靶区勾画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按照化... 目的探讨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靶区勾画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按照化疗后残留的原发灶范围勾画大体肿瘤体积-原发灶(GTV-T),按照GTV-T外扩摆位误差至计划靶体积-原发灶(PTV-T)。观察组计划靶体积-淋巴结(PTV-N)为阳性淋巴结范围外扩摆位误差,对照组PTV-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处方剂量为DT 60 Gy/30 f,每次2 Gy,每天1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4个月(95%CI:21.110~27.627)和22.8个月(95%CI:19.160~26.20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3.6个月(95%CI:20.469~26.832)和21.4个月(95%CI:18.058~24.76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3~4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的SCLC,阳性淋巴结照射与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域照射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能够降低3~4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小细胞肺癌 靶区 淋巴结
下载PDF
两种剂量分割模式碳离子放射治疗肺癌淋巴引流区临床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潘鑫 张一贺 +9 位作者 李小军 马彤 王馨 杨钰玲 柴鸿钰 秦天燕 吕彩霞 李鹏庆 叶延程 张雁山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比较采用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48 Gy,16次和12次分割碳离子束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淋巴结引流区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病理确诊为LA-NSCLC... 目的比较采用相对生物效应(RBE)剂量48 Gy,16次和12次分割碳离子束照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淋巴结引流区的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收治的病理确诊为LA-NSCLC的患者72例,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分别给予A组48 Gy(RBE)分16次和B组48 Gy(RBE)分12次碳离子束选择野照射淋巴结引流区,观察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有效性及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差异检验。结果A、B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3.9(8.8~15.7)、14.6(6.3~15.9)个月,治疗有效分别为16例(44.4%)、9例(25.0%),疾病控制分别为34例(94.4%)、30例(83.3%)。统计分析显示A、B组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2,P=0.275)。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参数比较显示,CTV体积,患侧肺D_(mean)、V_(5 Gy(RBE))、V_(20 Gy(RBE))、V_(30 Gy(RBE)),心脏V_(20 Gy(RBE))、V_(30 Gy(RBE))、D_(mean),食管V_(30 Gy(RBE))、V_(50 Gy(RBE))、D_(max)、D_(mean),气管D_(max),脊髓D_(max)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纳入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两组患者1、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χ^(2)=5.134,P=0.077)、放射性食管炎(χ^(2)=1.984,P=0.371)、晚期放射性肺炎(χ^(2)=6.185,P=0.103)发生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碳离子放疗系统两种剂量分割模式在LA-NSCLC纵隔淋巴结引流区选择野照射治疗中安全性相近,不良反应可控,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碳离子 非小细胞肺 选择性淋巴结引流区放疗 不良反应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臧茹琨 马金波 +2 位作者 宋轶鹏 王大卫 刘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917-19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的临床研究,为中胸段食管癌放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8-2007-04-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同期化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累及野... 目的:通过对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的临床研究,为中胸段食管癌放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8-2007-04-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同期化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和局部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I)。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毒副作用、失败情况、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IFI组>Ⅲ级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5/35),明显低于ENI组的42.1%(16/38),χ2=10.531,P=0.001。IFI和ENI组的局部区域失败率分别为47.8%(11/23)和57.9%(11/19),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7%(5/23)和15.8%(3/19),为失败的主要形式;野内复发率分别为43.5%(10/23)和43.4%(9/19),为局部区域失败的主要方式。野外复发少见,分别为4.3%(1/23)和10.5%(2/19)。IFI组患者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8%、44.7%和25.7%,ENI组分别为66.1%、60.0%和4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586,P=0.444;IFI组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0%、71.6%和71.5%,ENI组分别为87.0%、80.0%和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1,P=0.596。T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χ2=0.521,P=0.045。结论: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相比,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照射可减少治疗毒副作用,而不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放疗靶区 淋巴结转移 累及野照射 淋巴结选择性照射
原文传递
食管癌累及野照射淋巴结引流区受照剂量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沈文斌 高红梅 +6 位作者 祝淑钗 李幼梅 曹彦坤 李曙光 苏景伟 刘志坤 李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受照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别勾画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分析各淋巴结引流区PTV的体积剂量学参数.结果 患者VPTV-n30、VP rv-n35、VPTV-n4...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受照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别勾画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分析各淋巴结引流区PTV的体积剂量学参数.结果 患者VPTV-n30、VP rv-n35、VPTV-n40、VPTV-n45、VPTV-n50中位数分别为73%、70%、67%、64%、58%.处方剂量大小与VPTV-n30、VPTV-n35无关(P=0.215、0.054),与VPTV-n40~50有关(P =0.027、0.002、0.000);照射野数多少与VPTV-n30~45无关(P=0.438、0.535、0.425、0.313)而与VPTV-n50有关(P=0.045);病变食管钡餐造影X线长度及PTV大小与V PTV-n30~50均有关(所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胸上段的VPTV-nx值均大于胸中段及胸下段,且VPTV-n30~35值的大小因病变部位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28、0.045),而VPTV-n40~50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76、0.173、0.695).VPTV-nx值大小对患者长期生存均无影响(所有P>0.05).结论 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可能对预防区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作用,这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累及野照射 淋巴结引流区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引流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晓珊 王永胜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乳腺的淋巴引流径路分为浅表和深部淋巴系统,其中仅深部淋巴系统引流至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node,IMLN)。IMLN引流整个乳腺腺体约25%的淋巴液,是乳腺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乳腺的淋巴引流径路分为浅表和深部淋巴系统,其中仅深部淋巴系统引流至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node,IMLN)。IMLN引流整个乳腺腺体约25%的淋巴液,是乳腺癌的重要转移途径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临床上一直缺乏准确的IMLN微创诊断技术.常导致乳腺癌临床分期不准确、治疗不足或过度。“新型注射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射技术内乳区显像率极低的瓶颈,可望实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IMLN的微创诊断,且进一步指导内乳区放疗,内乳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应行内乳区放疗,阴性患者可避免行内乳区放疗。随着乳腺癌内乳区淋巴引流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患者可望获得个体化的内乳区诊疗策略。本文就内乳区淋巴引流规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及其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引流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区放疗
原文传递
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分期及其特征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仰坤 马乃绪 +2 位作者 王丽 田德明 潘红 《齐鲁肿瘤杂志》 199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对76例胃癌的259枚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以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对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淋巴结结构以及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癌引流区淋巴结:首先淋巴细胞弥漫... 目的对76例胃癌的259枚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以炎症引起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对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淋巴结结构以及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癌引流区淋巴结:首先淋巴细胞弥漫性增生,有的可在边缘窦存在较少较小的淋巴滤泡,是以大量T细胞相对增生的早期改变;接着淋巴滤泡增生,但滤泡多较小,是以B细胞相对增生的中期改变;最后是淋巴窦扩张,大量的巨噬细胞和一些免疫母细胞增生的晚期改变。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在早、中、晚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应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变化。结论提示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发生、发展,表现出机体免疫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增生 引流区 分期 反应性增生 胃癌
原文传递
皮肤鳞状细胞癌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12
作者 戚东卫 龚娟 +1 位作者 程茂杰 冯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578,共3页
患者女,72岁。右侧腰腹部红斑、糜烂伴疼痛1年,院外一直诊断为带状疱疹。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见单侧分布的浸润性红色斑块,散在点状糜烂、结节。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经放疗后皮损面积缩小,10个月后随访,病情... 患者女,72岁。右侧腰腹部红斑、糜烂伴疼痛1年,院外一直诊断为带状疱疹。皮肤科情况:右侧腰腹部见单侧分布的浸润性红色斑块,散在点状糜烂、结节。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组化,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经放疗后皮损面积缩小,10个月后随访,病情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同侧下肢肿胀。本病例皮损面积大,表现不典型,无原有皮肤病,临床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带状疱疹
下载PDF
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玮 孟英涛 +6 位作者 孙涛 宋远芳 徐敏 邵倩 张英杰 于婷 李建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放疗(3DCRT、正向IMRT或逆向IMRT)患者资料,依据RTOG标准...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患者内乳淋巴引流区(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胸壁±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放疗(3DCRT、正向IMRT或逆向IMRT)患者资料,依据RTOG标准勾画患侧IMN,获取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分析患者IMN非计划性照射时IMN受照剂量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放疗技术特定参数的相关性。结果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平均为32.85Gy(2.76~50.93Gy),7.3%患者达到了治疗剂量(〉145Gy),且达到治疗剂量组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以及胸廓横径(DT)指标均低于未达到治疗组的患者,而包含在胸壁PTV内的内乳PTV体积(IMNin)及IMNin占IMN计划靶区体积的比例(R IMNin)要高于未达到治疗组的患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重、胸廓前后径(DAP)、DT、RIMNin及PTV体积均是IMN非计划性受照剂量的影响因素(P=0.000、0.000、0.001、0.000、0.034)。结论乳房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IMN作为非计划靶区时,其受照剂量变化范同较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疗剂量,而且IMN非计划受照剂量受到患者某些体质特征、解剖学特征及放疗技术参数的影响.在进行相关研究设计或研究结果分析时对此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乳房切除术后放疗 内乳淋巴引流区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放疗靶区设计的影响
14
作者 潘兴喜 杨文 +2 位作者 李飞龙 刘敏东 童丽华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优化鼻咽癌的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初诊的1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与分期的关系。结果190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21例出现咽后淋...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优化鼻咽癌的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7年12月初诊的1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及与分期的关系。结果190例鼻咽癌患者中有121例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63.68%。121例患者咽后淋巴结均分布于外侧组,无内侧组淋巴结转移;其中单侧转移者66例(54.54%),双侧转移者55例(45.45%);淋巴结的中心位置最主要分布于C1椎体。不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咽后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主要以外侧组转移为主,中心位置主要位于C1椎体,咽后淋巴结的转移可能与分期相关。咽后淋巴结内侧组转移率较低,IMRT时可不进行预防性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咽后淋巴结 放射治疗 临床靶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