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a Solid Waste Disposal Site Using Integrate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nd Multichannel Analyses of Surface Waves Methods 被引量:1
1
作者 Ruobai Zhao Neil Anderson Jing Su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3期55-69,共15页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urvey was deployed at a solid waste landfill in southwest Missouri USA with the intent to map variations in moisture content through the solid waste and underlying subsurface, and to...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survey was deployed at a solid waste landfill in southwest Missouri USA with the intent to map variations in moisture content through the solid waste and underlying subsurface, and to map the top of bedrock. Multichannel analyses of surface waves survey was also deployed to map variations i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solid waste and underlying subsurface, and to constra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op of bedrock. The 2-D resistivity images through the waste suggest rainwater seeps through the cap cover system of the solid waste landfill, and moisture content within the solid waste increases with solid waste burial depth. The resistivity anomalies displayed by the soil and bedrock directly underneath the solid waste suggests a lateral component to moisture infiltrating at the toe of the landfill, which is flowing inward to the base of solid waste structural low. The 1-D shear wave velocity profiles obtained from the multichannel analyses of surface waves survey helped interpret the top of bedrock underneath the solid waste, where top of bedrock is difficult to map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s shallow fractured bedrock is moist and displays comparable resistivity values to that of overlying soil. Not surprisingly, the top of bedrock is readily identified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profiles in places where subsurface is relatively dry. The deployment of the combined non- invasive, cost and time effective geophysical surveys, along with engineering judgement on available site history data, has reasonably identified potential landfill seepage pathways.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could be used in similar site investigation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MULTICHANNEL ANALYSES of Surface Waves CCR Solid Waste LANDFILL CCR LANDFILL ert ERI MASW
下载PD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nd TDEM Applied to Hydrogeological Study in TaubatéBasin, Brazil
2
作者 Rodrigo Corrêa Rangel Jorge Luís Porsani +1 位作者 Cassiano Antonio Bortolozo Luiz Rodrigo Hama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8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This research applie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nd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DEM) to study the hydrogeology of the Taubaté bas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alf-grabens with about 850 m ... This research applie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nd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TDEM) to study the hydrogeology of the Taubaté bas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alf-grabens with about 850 m of maximum sediments thickness. The study area is in Taubaté city, S&atilde;o Paulo State, Brazil, where the Taubaté aquifer i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The Taubaté Group is the main sedimentary package of the basin;it is formed mainly by shales that form aquicludes, and thin layers of sandstones that form the aquifer. There are 40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wells in Taubaté city that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e study purpose is to characterize the geoelectrical stratigraphy of the subsurface to locate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Quaternary and Tertiary sediments and to identify the Taubaté aquifer. The ERT is used for shallow investigations (tens of meters) and the TDEM can reach a great investigation depth (hundreds of meters). Therefore, these geophysical methods are complementary. The ERT data were acquired with the pole-dipole array with 20 m of electrodes spacing and 400 m length, and the TDEM data with the central-loop array with a 200 × 200 m transmitter loop. The results permit to define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Quaternary and Tertiary sediments around 15 m depth, the Pindamonhangaba Formation between 15 m and 30 m depth and the Taubate Group between 30 m and 300 m depth. The TDEM method defined the Taubaté Group as a single geoelectric layer because the shale and the sandstone layers are all very conductive. The basement is formed by gneiss, which is a very resistive rock. The TDEM method is not able to identify a high conductor/resistor contrast. Overall,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known geology and the wells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TDEM) HYDROGEOPHYSICS Taubaté BASIN Brazil
下载PDF
Mapping Subsurface Seepage Flow Patterns in Proximity to a Coal Combustion Residual Landfill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3
作者 Ruobai Zhao Neil Anderson +2 位作者 David Rogers Evgeniy Torgashov Jing Su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data were acquired in proximity to the coal combustion residual landfill in an effort to image and analyze seepage pathways through the shallow residual soil and underlying karsted li...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data were acquired in proximity to the coal combustion residual landfill in an effort to image and analyze seepage pathways through the shallow residual soil and underlying karsted limestone bedrock. The water table is at a depth of more than 45 m. The most prominent subsurface seepage pathways identified on the acquire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data are located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toe of the landfill and are attributed to stormwater run-off.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limestone appears to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toe of the landfill, suggesting there is also a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moisture flow in the subsurface. Shallow limestone with higher moisture content generally underlies or is in close proximity to anthropogenic features such as drainage ditches and clay berms that are designed to channel run-off. At one locati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data were acquired along essentially the same traverse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and the resistivity of shallow limestone overall was lower on the data acquired after heavy 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Ash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SEEPAGE Solid Waste Landfill Geophysical Methods Coal Combustion Residual (CCR)
下载PDF
ERT技术在无机酸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董路 叶腾飞 +3 位作者 能昌信 刘玉强 龚育龄 陈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1,共5页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硫酸废液污染的场地进行污染调查,由于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使其介质的溶质浓度发生了改变,导致SO42-与地表潜水作用,电传导性提高,被污染土壤含盐量增加,但是电阻率降低与未被硫酸废液侵入的土层形成了一定的电性差异.通过二维和三维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技术,圈定硫酸废液侵入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侵蚀深度以及扩散羽流等,并对ERT结果进行土工试验异常验证.结果表明:硫酸废液污染土壤的视电阻率小于6.0Ω.m,污染区域长度达25.0m,深度约4.0m;地表土污染长度为12.0m,表面宽度约4.0m,污染土壤的总体积约为222.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无机物污染 场地调查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共轭梯度法的ERT图像重建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秀艳 韩倩 +2 位作者 汪剑鸣 王琦 段晓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73-1679,共7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中灵敏度矩阵的病态特性导致共轭梯度法的收敛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共轭梯度算法,ERT图像重建前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将解空间映射到Krylov子空间中,再通过共轭梯度法求解低维子空间中的反问题。分别利用共轭梯度法、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改进共轭梯度法对典型的气水两相流模型做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共轭梯度法能够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并且相对于其他算法,降低了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共轭梯度法 KRYLOV子空间
下载PDF
两相流参数测量ERT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英 黄志尧 +1 位作者 冀海峰 李海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基于灵敏度理论建立了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将Tikhonov正则化技术和代数重建技术(ART)相结合的组合型ER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表明,该算法较为稳定,能克服测量数据波动对图像重建的影响,同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灵敏度理论建立了电阻层析成像(ERT)图像重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将Tikhonov正则化技术和代数重建技术(ART)相结合的组合型ERT图像重建算法.研究表明,该算法较为稳定,能克服测量数据波动对图像重建的影响,同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灵敏度系数图像重建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图像重建质量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参数测量 电阻层析成像 ert 图像重建算法 TIKHONOV正则化 代数重建 数学模型
下载PDF
ERT技术界定卫生填埋场边界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龚育龄 叶腾飞 +2 位作者 董路 汤洪志 刘玉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勘查.结果表明:在由测深和温纳2种装置排列所得到的二维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与高阻区相切,误差达到25%,表明2种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极的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在低阻区与高阻扩散末端的分界点上,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填埋场边界 高密度聚乙烯(HDPE) 偶极-偶极排列
下载PDF
利用ERT数据推求非均质多孔介质渗透系数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喻永祥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49,共5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能通过改变间距来对不同尺度上的地质体特征进行描述,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工程等领域。本文从电流场和渗流场的相似性出发来研究电阻率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利用ERT技术所得的电阻率数据推求渗透系数的基本原理,并利用张家港大新和塘桥两处的ERT测量数据推求出渗透系数。与两地抽水试验结果和岩性取样分析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 电阻率 孔隙度 渗透系数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ERT)中的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常珍 孙永进 徐苓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7-519,524,共4页
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中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方式。本文在深入研究该模型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模型 ,两种物理模型相互对照 ,这种新模型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通过初步的仿真研究 ,形成的图像令人满意。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物理模型 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 仿真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ERT图像重建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琪芳 韩焱 张锡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81-1583,1587,共4页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 针对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图像重建不适定问题,与现有ERT图像代数重建算法不同,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算法。在阐述电阻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敏感场数学模型,得到灵敏度矩阵和投影数据。在分析贝叶斯理论基础上,推导出快速一步动态图像重建模型,并将介质分布的先验信息和噪声随机信息等统计信息引入到图像重建中,实现对电导率的重建。分析了不同分布先验概率参数和不同噪声信噪比等影响因子对算法重建结果的影响,并与高斯牛顿迭代、贝叶斯迭代重建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并能较好反映被测介质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贝叶斯理论 一步动态 图像重建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的ERT系统流型辨识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德运 朱波 张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1-233,共3页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 两相流体具有复杂性的流动特性,流型的准确辨识是两相流参数准确测量的基础,流型的在线智能辨识成是两相流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ERT系统和油/水两相流的流型为研究基础,采用小波包分析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以提取后的特征数据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网络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实验仿真分析,该方法对流型辨识非常适用,并有效达到流型辨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t系统 流型辨识 小波包分析 RBF神经网络
下载PDF
ES-MDA算法融合ERT数据联合反演地下水污染源与含水层参数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念清 张瑞城 +1 位作者 江思珉 夏学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8-486,共9页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针对未知的污染场地,为了准确估计污染物运移模型的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数据同化集合平滑器(ensemble smoother with multiple data assimilation,ES-MDA)算法的地下水模型参数反演方法,通过融合由高密度电阻率(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法采集的ERT观测数据,实现对污染源源强和渗透系数场的联合反演。以此为基础设计3组数值算例,比较不同类型观测数据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融合ERT数据的ES-MDA算法对模型参数的反演精度更高,并且将ERT数据和传统的质量浓度与水头观测数据相结合,能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同化 集合平滑 地球物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 渗透系数场
下载PDF
电极数量对ERT技术检测原木缺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兴龙 王立海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以大青杨原木为对象,研究不同电极数量时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检测原木小孔洞缺陷图像与实际缺陷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作为检测原木内部小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选用电极数量在8~24个之间时,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均能清楚地显... 以大青杨原木为对象,研究不同电极数量时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检测原木小孔洞缺陷图像与实际缺陷的关系。结果表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作为检测原木内部小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选用电极数量在8~24个之间时,电阻层析成像系统均能清楚地显示原木内部存在的缺陷,不同的电极数量对应不同的检测精确度和准确度;检测图像的精确度与电极数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准确度以图像拟合度和误差率表示,未处理检测图像的图像误差率与电极数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图像的拟合度与电极数量相关性也非常显著,统一极值后的图像准确度有所改善,电极数量分别为12,14,16和18时的图像拟合度和误差率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无损检测 ert 电极数量 精确度 准确度
下载PDF
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ERT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理庆 王化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1584,共4页
为了提高电阻层析成像正问题计算精度,鉴于不同拓扑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正问题计算精度不同,针对电阻层析成像有限元模型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借鉴区间算法与轮盘赌选择生成粒子初始位置,并在算法迭代过程中采取... 为了提高电阻层析成像正问题计算精度,鉴于不同拓扑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应的正问题计算精度不同,针对电阻层析成像有限元模型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借鉴区间算法与轮盘赌选择生成粒子初始位置,并在算法迭代过程中采取改进精英策略以克服算法早熟收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满足电阻层析成像有限元模型优化的要求,可有效提高正问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正问题 有限元模型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电阻层析成像(ERT)两相流检测激励源对比分析
15
作者 孙永进 姜常珍 徐立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1-2,共2页
本论文 ERT应用于工业管道的两相流过程成像。本文提出了恒定电压源激励 ,电压检测的方法 ,解释了它的成像原理 ,并和电流源激励 ,电压检测激励方式过程、效果及优缺点做了对比 。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ert)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一对一多类SVM的ERT系统流型识别
16
作者 张华 邢艳春 齐春微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使用小波包分析和基于一对一策略的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油水两相流。先利用小波包分析提取ERT系统数据的特征,再将特征数据输入一对一多类支持向量机,对油水两相流的4种流型进行识别。仿真实验证明,一对一策略的多类支持向量机... 使用小波包分析和基于一对一策略的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识别油水两相流。先利用小波包分析提取ERT系统数据的特征,再将特征数据输入一对一多类支持向量机,对油水两相流的4种流型进行识别。仿真实验证明,一对一策略的多类支持向量机识别速度和精度较高,它和小波包分析的结合是一种较好的两相流流型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 流型识别 小波包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加压气液鼓泡塔的CFD数值模拟与ERT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博 秦玉建 +5 位作者 靳海波 杨索和 何广湘 罗国华 徐新 郭晓燕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42,共8页
在内径0.3 m,高6.6 m的加压鼓泡塔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与气泡群平衡模型(PBM)耦合法进行塔内流体力学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基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将通过ERT实时采集的横截面气含率分布和时间序... 在内径0.3 m,高6.6 m的加压鼓泡塔内,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与气泡群平衡模型(PBM)耦合法进行塔内流体力学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基于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将通过ERT实时采集的横截面气含率分布和时间序列图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RT技术测量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能很好地表示鼓泡塔内气液流动状态,进一步表明ERT技术对加压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进行可视化与实时测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鼓泡塔 电阻层析成像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气泡群平衡模型
下载PDF
ILUES算法融合ERT数据反演污染源参数与渗透系数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瑞城 周念清 +1 位作者 江思珉 夏学敏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利用MT3DMS程序构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型,采用迭代局部更新集合平滑(iterative local updating ensemble smoother,ILUES)算法作为数据同化方法并引入(Karhunen Loeve,KL)展开对渗透系数场进行降维,通过融合高密度电阻率法(electrical ... 利用MT3DMS程序构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型,采用迭代局部更新集合平滑(iterative local updating ensemble smoother,ILUES)算法作为数据同化方法并引入(Karhunen Loeve,KL)展开对渗透系数场进行降维,通过融合高密度电阻率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测量数据和传统观测数据(水头与浓度)实现地下水污染溯源和渗透系数场的联合反演。结果表明,融合ERT数据的ILUES数据同化方法反演效率更高,模拟结果也更精确;对场地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刻画,融合ERT数据的ILUES数据同化方法明显优于用水头与浓度数据作为观测值的情形,融合ERT等环境地球物理数据的数据同化框架能够有效地提高参数反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反演 集合平滑 高密度电法 数据同化 地球物理
下载PDF
基于ERT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坡地和坝地土壤储水量反演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国秀 贾小旭 +2 位作者 白晓 刘成功 魏孝荣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目的】反演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坡地和坝地的土壤储水量(SWS),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北六道沟小流域选择典型坡地和坝地,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RT)测定其土壤电阻率(ρ),结合实测土壤体积含水率(θ... 【目的】反演黄土高原小流域典型坡地和坝地的土壤储水量(SWS),为小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北六道沟小流域选择典型坡地和坝地,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ERT)测定其土壤电阻率(ρ),结合实测土壤体积含水率(θv),构建ρ与θv的幂函数模型,量化0~12.5 m土层剖面的SWS,并对比分析坡地与坝地的SWS空间分布差异。【结果】对于黄土高原坡地和坝地2种典型地貌类型,ρ与θv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坡地:R^(2)=0.66,p<0.01;坝地:R^(2)=0.64,p<0.01);坡地ρ分布受坡位影响显著,沿坡顶至坡底逐渐降低,坝地ρ在垂直方向上呈“高-低-高”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饱和层和非饱和层,而坡地剖面均为非饱和状态;面积为1.8×10^(4)m^(2)的坝地0~6.5 m非饱和层的可储水量为1.49×10^(4)m^(3),6.5~12.5 m饱和层可储水量为5.10×10^(4)m^(3);而相近面积的坡地0~12.5 m非饱和层可储水量为2.59×10^(4)m^(3)。【结论】ERT可用于黄土区深层土壤水资源时空分布研究,六道沟小流域坝地土壤储水量丰富,是坡地土壤储水量的2.5倍,对小流域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电阻率层析成像法 土壤电阻率 坡地 坝地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ERT”的土壤污染原位修复监测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舒成 周建伟 +1 位作者 任嘉伟 姜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117,137,共8页
为及时发现土壤污染变化情况、制定修复方案,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动态监测技术试验。试验选取自来水、Na Cl溶液、硝酸铜溶液和磷酸二氢钠溶液、硝酸铜溶液和柠檬酸溶液四组试剂在土壤中渗透扩散,监测... 为及时发现土壤污染变化情况、制定修复方案,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的基础上进行了污染土壤原位修复动态监测技术试验。试验选取自来水、Na Cl溶液、硝酸铜溶液和磷酸二氢钠溶液、硝酸铜溶液和柠檬酸溶液四组试剂在土壤中渗透扩散,监测扩散过程中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和视电阻率变化量等值线图,并反演得到电阻率等值线图和电阻率变化量等值线图,分析数值变化的内在联系,验证土壤中离子变化情况引起电阻率变化的结论。结果表明:引起电阻率变化的原因在于土壤离子的活性和电离程度;土壤中离子浓度降低,电阻率增大;离子浓度增大,电阻率降低;电阻率变化量的幅值变化速率反映出土壤修复的快慢,幅值变化速率越快,反映出修复进程越快。研究成果为土壤污染动态监测提供了监测指标,有利于监测装置的改进,为精确修复土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土壤污染 原位修复 动态监测 变化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