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regimen devis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median nerve trans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Lei Chu Xi-Zi Song +5 位作者 Yu-Ru Li Zi-Ren Wu Qi Li Qing-Wen Li Xiao-Song Gu Dong Mi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83-688,共6页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f an injured nerve can promote and acceler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improve function.When perform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locating the injured nerve using ...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of an injured nerve can promote and acceler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improve function.When perform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locating the injured nerve using ultrasound before per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can help prevent further injury to an already injured nerve.However,stimulation parameters have not been standardized.In this study,we constructed a multi-layer human forearm model using finite element modeling.Taking current density and activated function as optimization indicators,the optimal per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The optimal parameters were parallel placement located 3 cm apart with the injury site at the midpoint between the needles.To validate the efficacy of this regimen,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23 patients with median nerve transection who underwent neurorrhaphy.Patients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experienced greater improvement in sensory function,motor function,and grip strength than those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regimen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improve global median ner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edian nerve tran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median nerve transection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REHABILITATION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下载PDF
Resuscitation therapy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oma in rats:mechanisms of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被引量:24
2
作者 Zhen Feng Ying-jun Zhong +1 位作者 Liang Wang Tian-qi We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94-598,共5页
In this study, rats were put in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oma and treated with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e explored the wake-promoting effect,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 In this study, rats were put in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oma and treated with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e explored the wake-promoting effect,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orexin-A and its receptor OX1R in the rat prefrontal cortex. Orexin-A expression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timulation, while OX1R expression reached a peak at 12 hours and then decreased. In addition, after the OX1R antagonist, SB334867, was injected into the brain of ra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fewer rats were restored to consciousness, and orexin-A and OXIR expression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was downregulated. Our ifndings indicate that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duced an up-regulation of orexin-A and OX1R expression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duced coma rats, which may be a potential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wake-promoting effects of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MA 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ake-promoting OREXIN-A OX1R NSFC grant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观察
3
作者 于利国 孙瑞 +3 位作者 马艳 刘金明 王博 章志超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氧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植物状态患者的促醒疗效。方法:共纳入60例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氧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苏醒率,评估2组患者修订昏迷恢复量表(CRS-R)、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脑电图(EEG)及扩展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E)。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有8例(26.7%)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观察组患者有13例(43.3%)患者CRS-R达到最小意识状态。2组苏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2,P=0.176)。治疗后,2组患者CRS-R评分、FOUR评分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GO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植物状态患者的意识水平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电刺激 高压氧 植物状态 促醒
下载PDF
不同时长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效果
4
作者 田玲玲 谌秘 +2 位作者 邵秀芹 熊淑琴 邹田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89-92,107,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促醒)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选取2019—2020年收治的意识障碍患者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每日MNS时长分别为8、2 h,其频率(50 Hz)、脉宽(300μs)均相同,3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昏迷后意识障碍程度;另记录2组治疗后的昏迷时长。结果相较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GCS和CRS-R评分更高、CRS-R等级更优(P<0.001);且治疗后观察组GCS和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CRS-R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昏迷时长短于对照组[(26.80±8.39)d比(22.10±4.72)d,t=-2.67、P<0.05]。结论MNS治疗时长设置为8 h时促醒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正中神经电刺激 昏迷时长 促进意识障碍患者苏醒 康复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兰东 李乐 +2 位作者 舒能媛 王实朴 王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抗感染、去骨瓣减压术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双通道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昏迷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31/39)、92.31%(36/3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97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Vm、Vs、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m、Vs显著高于治疗前,P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m、Vs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GCS、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100-β、GFAP、M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9/39)、20.51%(8/39),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8,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者昏迷程度,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意识,且不增加并发生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 正中神经电刺激 血流动力学 昏迷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研究
6
作者 金璐 吴雨伦 +1 位作者 余小锋 滕启飞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侯氏黑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神经因子(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卒中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过程中,2组均剔除1例,对照组、观察组各完成研究46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P<0.05)。治疗后,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巴氏指数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卒中后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侯氏黑散加减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意识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意识障碍 侯氏黑散 正中神经电刺激 神经因子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不同时机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综合康复对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茜 李璇 +1 位作者 郑新瑞 王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 探索不同时机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RMNES)联合综合康复对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Ⅰ... 目的 探索不同时机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RMNES)联合综合康复对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1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Ⅰ组53例仅采用综合康复干预;Ⅱ组54例先接受综合康复后,再进行RMNES治疗;Ⅲ组53例在固定室内同时进行综合康复、RMNES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3组脑电图(EEG)分级、脑干听诱发(BAEP)分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血流速度(Vm)]、残疾程度(DR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3组治疗1周后EEG分级Ⅰ级、EEG分级Ⅱ级、BAEP分级Ⅰ级比例、rCBV、rCBF、Vm、GCS高于治疗前,EEG分级Ⅴ级、BAEP分级Ⅲ级比例、DR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3组治疗1周后EEG分级、BAEP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治疗后rCBV、rCBF、Vm、GCS高于Ⅰ组、Ⅱ组,DRS评分低于Ⅰ组、Ⅱ组(P<0.05)。Ⅰ组和Ⅱ组与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vs 7.41%vs 7.55%,χ^(2)=0.830,P=0.660)。结论 在室内同时进行综合康复、RMNES治疗对于老年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效果更显著,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提高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意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正中神经 脑损伤 意识障碍 脑电描记术 回顾性研究 康复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张博 周汉辉 +1 位作者 胡玉平 刘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研究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促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OS、GCS评分组内、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14、30 d,两组GOS、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30 d高于治疗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30 d,研究组GOS、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外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昏迷状态,缩短促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艾灸 联合治疗 神外昏迷 促醒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前后脑损伤与凝血功能对比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波 魏晨斌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9期1-4,9,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后根据患者治疗1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每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脑损伤程度。结果预后不良组重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淀粉样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28.51±7.90)分、(3.27±1.66)μg/L、(38.45±13.23)μg/L、(5.73±1.76)μg/L、(41.29±12.85)pg/mL、(13.45±4.54)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并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7.736、10.164、7.872、13.492、6.773、6.921,t_(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13.536、16.099、13.635、21.933、11.861、7.683,t_(预后不良组与对照组)=23.041、13.460、17.568、22.493、15.941、12.693,P<0.05)。同时,预后不良组凝血酶原时间(15.34±1.55)s、凝血酶时间(23.54±4.5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9.45±7.65)s、D-二聚体(421.42±69.59)μg/L水平最高,血小板计数(89.33±16.34)×10^(9)/L、纤维蛋白原(2.13±0.66)g/L水平最低,表明预后不良组凝血功能最差,其次为预后良好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会表现出APTT、PT、TT、D-D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常规脑损伤相关指标升高的情况,同时PLT、Fg水平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指标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正中神经电刺激 促苏醒 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蒙象强 熊琪 +3 位作者 陈庚发 白洋 邹田子 冯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0-947,共8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不同年龄段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pDOC患者93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0岁)和老年组(>60岁),同时给予rTMS和MNS,共4周。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进行评定,并比较促醒有效率;治疗4周后,CT灌注成像测量局部脑血流量(CBF)。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结局扩展量表(GO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开始,各组CRS-R、GCS和FOUR评分均升高(P<0.05)。每周治疗后,各组各种意识水平构成比、促醒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11.057,P>0.05)。治疗4周后,各组双侧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区等感兴趣区CBF均增加(|t|>2.495,P<0.05),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1.887,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各组GOS-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3.083,P=0.055)。结论rTMS联合MNS能够有效治疗不同年龄段的pDOC患者,老年人也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正中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PECT/CT、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图synek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延平 梁建广 +3 位作者 王玉海 张夏慧 金东 姜立先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TBI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9分。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被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疗... 目的:分析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的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TBI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于9分。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被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潜伏期指标及脑电图synek分级,并通过SPECT/CT评价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运动感觉皮质、丘脑区的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感觉海马区的血流灌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synek分级中Ⅰ~Ⅲ级的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耳BAEP的Ⅰ、Ⅲ、Ⅴ、Ⅰ~Ⅲ、Ⅲ~Ⅴ级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清醒、微意识状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用于sTBI患者,可显著增加其伤侧皮质、丘脑区血流灌注量,促进脑电图synek分级、脑血流动力学水平、神经功能改善,缩短BAEP潜伏期,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血流动力学 脑电图
下载PDF
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影响
12
作者 戴伟川 郭协力 +5 位作者 方仲宁 蔡文华 陈英贤 洪天生 田夏阳 康俏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障碍的疗效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DAIⅡ型青少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连续6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每次30 min,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P3潜伏期和波幅;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微管相关蛋白(Tau)、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浓度和活性。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升高,P3潜伏期缩短,血清BDNF、Tau、Nrf2浓度升高,AchE浓度下降(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OTCA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BDNF、Tau、Nrf2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h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波幅、A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右侧正中神经刺激对DAIⅡ型患者动作运用及视运动组织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Tau、Nrf2、BDNF、AchE可能在其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动作运用 视运动组织 电针 右侧正中神经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微管相关蛋白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金芳 陈冬艳 +7 位作者 代琰 王利勇 李倩 孙明君 宋宏颖 满慧静 刘国君 王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探究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5—2022-05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催醒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5—2022-05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分析2组患者苏醒状况、血浆脑损伤标志物、脑灌注相关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NIHSS评分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苏醒率(2周:21.82%;4周:45.45%),苏醒时长(27.39±4.63)d]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2、4周后苏醒率(2周:54.55%;4周:76.36%)有所上升,苏醒时长[(21.47±3.35)d]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NIHSS评分下降,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GCS、GOS评分上升,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09%)高于对照组(70.91%),P<0.05。结论经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联合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NSE、S-100B、MBP水平,对改善脑血流灌注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快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生物波早期综合治疗 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 催醒
下载PDF
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与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促醒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记锌 汪庆华 +2 位作者 柯晓毅 洪德贵 陈重捷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并和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纳入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组(电针组)、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组(MN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3...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并和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纳入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组(电针组)、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组(MN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3组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治疗,MN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在干预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3组受试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电针组GCS总分优于MN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CRS-R总分及其子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对意识水平改善情况可能略优于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昏迷 正中神经电刺激 针灸电刺激 促醒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意识状态及颅多普勒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兰 熊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02-1706,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意识状态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HBO组(53例,采取常规对症及HBO治疗)和MNES组(53例,在...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意识状态及经颅多普勒(TCD)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HBO组(53例,采取常规对症及HBO治疗)和MNES组(53例,在HBO组基础上联合MN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意识状态评估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E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TCD参数[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_(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MNE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HBO组(P<0.05)。治疗后,两组CBV、CBF、ESS、GCS以及GOS较治疗前升高,且MNES组高于HBO组(均P<0.05);两组Vm、RI以及PI较治疗前降低,且MNES组低于HBO组(均P<0.05);两组ERO_(2)和SjvO_(2)较治疗前降低,Da-jvO_(2)和S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MNES组ERO_(2)和SjvO_(2)低于HBO组,Da-jvO_(2)和SpO_(2)高于HBO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意识功能的恢复,调节患者脑氧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血流动力学 意识状态 经颅多普勒参数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臻 周虹 +2 位作者 张焕新 隋云龙 胡逸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1期184-187,共4页
正中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经济、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的非药物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本文主要介绍正中神经解剖、正中神经电刺激方法及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 正中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经济、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的非药物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本文主要介绍正中神经解剖、正中神经电刺激方法及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功能障碍的应用和治疗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与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电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博 张婉萍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促醒治疗措施,试...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促醒治疗措施,试验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脑电图分级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GCS、GO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效果,可改善患者昏迷状态,缩短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醒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艾灸 联合治疗 神经外科昏迷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成才 宁蓉 +6 位作者 陈娜 彭艺晨 周丽 杨晰宸 卢静怡 张彭跃 李蕊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6-12,共7页
目的探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缺血性脑卒中组(MCAO组,n=6)、正中神经电刺激组(MNES组,n=6),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缺血性脑卒中组(MCAO组,n=6)、正中神经电刺激组(MNES组,n=6),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正中神经电刺激组在造模后第3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隔天干预,干预7次后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检测正中神经的损伤情况、尼式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电镜检测。结果HE染色显示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大鼠的正中神经未造成损伤,正中神经被膜结果完整,无明显炎细胞浸润。与MCAO组相比,MNES组大鼠的神经功能以及损伤侧前肢的运动功能和协调能力显著改善(P<0.01)。与MCAO组相比,MNES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缺血半影区尼氏小体的核固缩现象减少。与MCAO组相比,正中神经电刺激干预后,MNES组大鼠皮层中与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PSD95、synI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缺血损伤侧皮层的突触数量显著增多(P<0.01)。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改善脑卒中后受损神经功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作用机制与促进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电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促醒治疗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石艳红 邵秀芹 +2 位作者 冯珍 郑茶凤 帅浪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进脑外伤后昏迷患者觉醒的最佳治疗参数。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本院161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实验1组(n=41)、实验2组(n=39)和实验3组(n=41)。对照组使用常规促醒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正...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进脑外伤后昏迷患者觉醒的最佳治疗参数。方法 2013年至2015年,本院161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实验1组(n=41)、实验2组(n=39)和实验3组(n=41)。对照组使用常规促醒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参数设置:实验1组200μs,30 Hz;实验2组200μs,100 Hz,实验3组200μs,50 Hz。每次60min,每天2次,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0 d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CRS-R)得分。结果治疗30 d和治疗后,各组在GCS评分、CRS-R评分、治疗次数、清醒人数、昏迷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3组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参数为波宽200μs、频率50 Hz时,能更好更早地促进患者的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昏迷 正中神经电刺激 频率 促醒
下载PDF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初燕 王亮 +1 位作者 冯珍 邵秀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5-1199,1207,共6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N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检查。结果:治疗4W后试验组平均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脑电图病灶侧δ/θ活动减少,α波波幅降低;SPECT视觉分析表明治疗后试验组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半定量分析显示病灶区(右ROI—左ROI)/右ROI%也较治疗前平均提高12.34%±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NS对TBI后昏迷患者具有促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病灶区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正中神经电刺激 昏迷 促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