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upuncture at the Taixi(KI3) acupoint activates cerebral neuro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被引量:19
1
作者 Shangjie Chen Maosheng Xu +8 位作者 Hong Li Jiuping Liang Liang Yin Xia Liu Xinyan Jia Fen Zhu Dan Wang Xuemin Shi Lihua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163-1168,共6页
Our previous ifnding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cupuncture at the Taixi (KI3) acupoint in healthy youths can activate neurons in cognitive-related cerebral cortex. 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cupuncture at this acu... Our previous ifnding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cupuncture at the Taixi (KI3) acupoint in healthy youths can activate neurons in cognitive-related cerebral cortex. 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cupuncture at this acupoi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an also activate neurons in these regions. Resting state and task-relat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pinprick senstation of acupuncture at the Taixi acupoint differed signiifcantly betwe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healthy elderly controls. Results showed that 20 brain regions were activated in both groups of participants, including the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Brodmann areas [BA] 32, 24), left medial frontal cortex (BA 9, 10, 11), left cuneus (BA 19), 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 (BA 11), left lingual gyrus (BA 18), right medial frontal gyrus (BA 11), bilateral inferior frontal gyrus (BA 47), lef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BA11), right cuneus (BA 19, 18), right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BA 38), left subcallosal gyrus (BA 47), bilateral precuneus (BA 19), right medial frontal gyrus (BA 10), right superior frontal (BA 11), left cingulate gyrus (BA 32), left precentral gyrus (BA 6), and right fusiform gyrus (BA 19).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cupuncture at the Taixi acupoi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an also activate some brain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acupuncture acupoint Taixi (KI3) acupoint specificity mildcognitive impairment functional MRI resting state cognitive function brain function NSFC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Modulatory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on brain activation in the elderly as revealed by resting-state fMRI 被引量:10
2
作者 Wai-Yeung Chung Song-Yan Liu +7 位作者 Jing-Chun Gao Yi-Jing Jiang Jing Zhang Shan-Shan Qu Ji-Ping Zhang Xiao-Long Tan Jun-Qi Chen Sheng-Xu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126-2131,共6页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by which acupuncture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unclear.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system, acupuncture needles are applied at the middle line of the vertex, an... The specific mechanisms by which acupuncture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re unclear.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system, acupuncture needles are applied at the middle line of the vertex, anterior parietal-temporal oblique line, and the posterior parietal-temporal oblique line. We conducted a single-arm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in which seven healthy elderly volunteers (three men and four women;50–70 years old) receiv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at MS5 (the mid-sagittal line between Baihui (DU20) and Qianding (DU21)), the left MS6 (line joining Sishencong (EX-HN1) and Xuanli (GB6)), and the left MS7 (line joining DU20 and Qubin (GB7)). After acupunctur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monstrated changes in the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 and regional homogeneity in various areas, showing remarkable enhancement of regional homogeneity in the bilateral anterior cingulate, left medial frontal gyrus, supramarginal gyrus, 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 and inferior frontal gyrus.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a seed region at the 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 (42, 51, 9) decreased at the bilateral medi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Our data preliminarily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in healthy elderly participants specifcally enhanc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rain regions involved in cog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ain network regulation 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 adjacent brain regions.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at Jilin University, China, on July 18, 2016 (approval No. 2016ks0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CALP acupuncture acupoint specificity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healthy elderly volunteers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regional homogeneity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 brain activation induced by cue-elicited alcohol craving 被引量:1
3
作者 Hyeok Gyu Kwon Seong Hun Choi +2 位作者 Joon Ho Seo Chae Ha Yang Mi Young Le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Acupuncture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on alcohol use disorder.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henmen(HT7)acupoint on brain activation induced by cue-elici... Acupuncture has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on alcohol use disorder.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henmen(HT7)acupoint on brain activation induced by cue-elicited alcohol craving,30 right-handed healthy light to moderate alcohol drinker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community.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o acupuncture either at HT7(experimental acupoint,n=15)or Jingqu(LU8,control acupoint,n=15)acupoints.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performed in Daegu Haany University and Daegu-Gyeongbuk Medical Innovation Foundation,Republic of Korea.Recruitment and data collection were conducted from December 2018 to May 201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cupuncture at HT7 acupoint,the activation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was greatly increased,while the activation of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was obviously reduced,and subject's craving for alcohol was reduced when he/she seeing alcohol-related video clips involving various alcohols(beer,wine,or soju)or drinking scenarios.Acupuncture at HT7 more greatly reduced subject's alcohol cravings than acupuncture at LU8 acupoint.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cu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self-control of mild to moderate social drinkers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thereby reducing the craving for alcohol.The study protocol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of Daegu Haany University Korean Medicine Hospital,Republic of Korea(approval No.DHUMC-D-18026-PRO-02)on November 30,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DDICTION alcohol brain activation CRAVING CUE functional MRI Shenmen(HT7)acupoint
下载PDF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常时新 冯敢生 +3 位作者 孔祥泉 李刚 刘定西 张向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 目的 探讨多穴位电脉冲刺激时的脑功能区变化状况。资料与方法 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肩骨禺、手三里、曲池、合谷 )对 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电脉冲刺激 ,同时进行BOLDfMRI扫描 ,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 ,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另外 ,随机选择其中 5例于不同时间段重复观察 ,评价兴奋区的可重复性。结果 针刺状态下 ,12例受试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 (SM1)被激活 ,其中有 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 (SMA)兴奋、8例运动前区 (PMA)兴奋。激活区检测的可重复性 >80 %。结论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能特定性地激活相应的脑皮层兴奋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灸 穴位 大脑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刺激 多穴位电脉冲刺激 FMRI 偏瘫 脑功能图像
下载PDF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经穴和大脑皮层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田丽芳 周诚 +8 位作者 陈敏 周天罡 蔡葵 王文超 杨正汉 赵伟峰 王嘉州 赖松 李果珍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5,F0003,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人体穴位时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兴奋的现象,探讨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的联系。方法:分别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光明6例、阳陵泉6例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伏兔6例、足三里6例,均为健康人。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时大脑的功能状态。结果: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阳陵泉穴,对侧枕叶视皮层均有明显兴奋,其中5例受试者(光明穴3例、阳陵泉穴2例)双侧枕叶视皮层都有明显的兴奋区;针刺后枕叶视皮层的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的水平为(3.31±1.2)%。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伏兔穴可以引起下丘脑、海马回、额回的神经兴奋,平均BOLD信号强度增加(4.28±1.5)%。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兴奋,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引起大脑兴奋的区域相同。提示经穴、经络和大脑皮层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穴 经络 大脑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大钟穴激活脑区的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佐宇 李昂 +6 位作者 李晓陵 王丰 于国强 范越 徐英杰 赵桂君 张帆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MRI(fMRI)针刺大钟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材料与方法选取1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大钟穴(络穴),同时应用3.0T MR扫描仪完成脑部扫描。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8(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 目的探讨应用功能MRI(fMRI)针刺大钟穴对脑的激活效应。材料与方法选取12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针刺受试者右侧大钟穴(络穴),同时应用3.0T MR扫描仪完成脑部扫描。所获得的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8(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分析处理。结果针刺受试者大钟穴,激活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前叶,左侧颞下回BA37,左侧颞中回BA38、BA39,左侧颞极BA38,右侧颞极BA32,左侧脑干,左侧苍白球,右侧额中回BA6,左侧额上回BA6。结论大钟穴的脑激活区主要分布在额叶、颞叶、小脑前叶及脑干和苍白球,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躯体感觉冲动的传入,与足跟痛及腰腿痛的脑内躯体感觉中枢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大钟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建民 张宏 +4 位作者 祝向东 吕世亭 柳子明 陈建立 彭淑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总结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针刺穴位由原来的近节段取穴及手术周围取穴,调整为循经远近配穴法(即新配穴法),对23例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病变的脑肿瘤等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23例患... 目的总结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针刺穴位由原来的近节段取穴及手术周围取穴,调整为循经远近配穴法(即新配穴法),对23例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病变的脑肿瘤等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达I级甲为826%。在中央前后回和语言中枢等这些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手术中较好地防止了对其功能的误伤。结论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中效果满意。在监测手术对周围正常脑功能的影响,避免对其误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配穴法 针刺麻醉 幕上病变 脑深部 功能区 开颅手术
下载PDF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朵朵 岳增辉 +3 位作者 许丽超 谢涛 胡岗珠 杨俊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各量表积分的变化,与针刺非经非穴比较,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基本规律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到治疗组(A组)35例、非经非穴组(B组)36例。两组均每... 目的:通过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各量表积分的变化,与针刺非经非穴比较,探讨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基本规律及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7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随机分到治疗组(A组)35例、非经非穴组(B组)36例。两组均每日针刺1次,每次30 min,5天为1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天,总共治疗4个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等7个观察时点让受试者填写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治疗4周结束时,1个月随访时,2个月随访时,3个月随访时,4个月随访时,5个月随访时,LD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远期疗效确切,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经穴 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
下载PDF
电针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戴高中 陈跃来 +1 位作者 顾法隆 陈汝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 :电针水沟组 (取水沟、上星穴 )、电针风府组 (取风府、...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 :电针水沟组 (取水沟、上星穴 )、电针风府组 (取风府、哑门穴 )均可明显改善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 ,降低因出血导致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 ;且电针水沟组在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方面 (72h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积分值 )优于电针风府组。结论 :电针水沟、上星和电针风府、哑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电针 病理形态学 脑组织含水量 神经损伤积分值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东岩 矫梦璐 +2 位作者 冯丽媛 何雷 路思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选用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后手抓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Lindmar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患者手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低频穴位电刺激 屈伸肌 电针疗法 手功能
下载PDF
盲针法电针治疗中风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东生 王新文 谢瑞满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 :应用盲针技术 ,用单盲法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 4例急性期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 ,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 10天和第 2 0天行NIHSS、Fu... 目的 :应用盲针技术 ,用单盲法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 4例急性期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 ,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 10天和第 2 0天行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 2 0天行SPECT -rCBF脑显像检查 ,记录各脑区脑血流灌注 (rCBF)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指数均有提高 (P <0 .0 5 ) ,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针灸与现代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功能康复的疗效 ,SPECT -rCBF脑显像检查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针法 电针治疗 中风 前瞻性 对照研究
下载PDF
电针八髎穴联合秘宝康治疗血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川 陈步高 张相安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秘宝康治疗血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肠燥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秘宝康煎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电针八髎穴,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秘宝康治疗血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肠燥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秘宝康煎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电针八髎穴,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疗效统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大便性状,排便次数,费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秘宝康治疗血虚肠燥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八髎穴 秘宝康 血虚肠燥型 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胃俞募配穴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脑功能网络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媛 张璞玥 +3 位作者 龙涛 赵映 石宇 郑华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以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手段,探寻胃俞募穴治疗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全脑功能连接影响,深入分析胃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枢响应特点。方法:将60只雄性SD乳鼠随机分为... 目的:以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为研究手段,探寻胃俞募穴治疗对脑岛味觉皮层损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全脑功能连接影响,深入分析胃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中枢响应特点。方法:将60只雄性SD乳鼠随机分为手术针刺组、手术组、假手术组。采用碘乙酰胺灌胃、夹尾应激法,结合不规则喂养,分阶段制作FD模型。大鼠7周龄时,行脑岛味觉皮层损毁手术,手术针刺组与手术组以鹅膏蕈氨酸溶液注射,假手术组以磷酸缓冲盐溶液注射。FD造模成功后,手术针刺组以胃俞募配穴针刺10 d。针刺结束后,随机选取各组6只大鼠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胃俞募配穴干预后,手术针刺组相较手术组,嗅结节与脑岛、海马与隔核连接减弱;嗅结节与缰核、丘脑,听觉皮层与梨状皮层、黑质与臂核连接增强。结论:胃俞募穴对FD大鼠的边缘系统、嗅觉皮层、基底神经节等与情绪、认知、内脏感觉调控相关的脑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FD中枢响应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胃俞募穴 脑岛 全脑功能连接
下载PDF
盲针法电针治疗中风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瑞满 王东生 王新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d和第20d行NIHSS、Fugl... 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d和第20d行NIHSS、Fugl-Mcyer和 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d行SPECT-rCBF脑显像检查,记录各脑区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提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刺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刺与现代神经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其可能机制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盲针技术 中风 SPECT-rCBF 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重组
下载PDF
电针百会穴的即刻及动态大脑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康英杰 陈义磊 +7 位作者 谭文莉 黄炎文 龚志刚 王辉 石玉萍 魏翔宇 罗诗蕾 詹松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比较针刺百会穴后、电针刺激时与进针前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情况,探讨电针刺激百会穴的即刻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进针并“得气”后,连接电针刺激仪。扫描在联影3.0 T MRI进行,利用... 目的比较针刺百会穴后、电针刺激时与进针前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差异情况,探讨电针刺激百会穴的即刻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20名健康受试者,进针并“得气”后,连接电针刺激仪。扫描在联影3.0 T MRI进行,利用头颅柔性线圈,分别于进针前、进针后、电刺激时分别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扫描。利用RESTplu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后处理,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针刺百会穴后与针刺前相比,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前回;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两侧颞中回、小脑。电针刺激百会穴时与针刺前相比,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两侧中央后回、两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两侧舌回、右侧脑岛、左侧距状裂;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两侧楔前叶、小脑。结论本研究获得了针刺百会穴“得气”状态以及电针刺激时的ReHo值变化,证明了利用头颅柔性线圈及配套装置研究头穴电针刺激的即刻脑效应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百会穴
下载PDF
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对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变化的fMRI监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常时新 孔祥泉 +2 位作者 李刚 刘定西 熊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0-12,34,共4页
目的:评价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在监测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卒中患者于发病的数日-3月时间行数次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观察相应功能... 目的:评价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在监测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活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卒中患者于发病的数日-3月时间行数次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运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观察相应功能区的形态与位置并计算,不同时期脑皮层区偏侧指数(laterality index,LI)的变化。结果:卒中恢复期,89%(16/18)的患者刺激痪肢所诱发的皮层功能区LI值呈明显的增高趋势(P<O.05),同时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结论: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fMRI对脑皮层功能区的监测可为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灸 穴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运动皮层 卒中 影像监测
下载PDF
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剑 薛正海 +2 位作者 刘维 吴子健 李飞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7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牵... 目的:探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为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与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深刺“腰突五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JOA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电针深刺“腰突五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轻腰腿部疼痛、下肢麻木症状,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并改善其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腰突五穴 牵引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韦天未 张泓 刘继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138-3141,共4页
目的:评价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 目的:评价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比较2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组组(P<0.05)。治疗后2组Gesell量表5个功能区发育商和发育周龄、GMFM-88量表中A、B、C 3个功能区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针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综合征 针刺 穴位 康复训练 神经生长因子 运动功能 智能发育 疗效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恒 范荣国 +2 位作者 李又春 高玉姣 穆敬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期9-12,2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体重(235±5)g,随机选取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高、...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体重(235±5)g,随机选取其中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频电针组,每组10只。高(100 Hz)、中(50 Hz)、低(2 Hz)频电针组以百会、神庭、水沟进行电针治疗,共干预4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4周后,比较五组造模后及干预1~4周的局部脑血流(rCBF)、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渗透脆性(EOF)、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以及糖水偏好实验、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结果模型组血液黏滞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糖水偏爱率、EOF(最大、最小)均低于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假手术组,穿台次数少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频电针组血液黏滞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糖水偏爱率、EOF(最大、最小)均高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台次数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电针组血液黏滞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低于高、中频电针组;糖水偏爱率、EOF(最大、最小)均高于高、中频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短于高、中频电针组,穿台次数多于高、中频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高、中、低频电针组组内各时间点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高、中、低频电针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的rCBF均低于同期假手术组,高、中、低频电针组干预1~4周的rCBF均高于同期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干预1~4周的rCBF均高于同期高、中频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针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维持血脑屏障功能完整性,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频率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神经功能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针刺联合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文英 陈华 +1 位作者 杨娅丽 乔爱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针刺联合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HIE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在常...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针刺联合亚低温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HIE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持续72 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8 d。统计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NBNA)评分、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以及血清神经功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脑钠肽(BNP)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K-BB水平及CK-MB、MY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瘫后遗症发生率(2.33%,1/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HIE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儿血清CK-BB、CK-MB、MYO及BNP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病情,且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神经节苷脂 穴位注射 针刺 神经功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脑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