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偶极子成像和3D卷积神经网络的源域运动想象解码方法
1
作者 李明爱 李翔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441-450,共10页
目的为充分保留和利用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时偶极子的时空信息,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偶极子成像(dipoles imaging,DI)结合3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源域MI解码方法(DI-3DCNN)。方法首先,基于脑源成... 目的为充分保留和利用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时偶极子的时空信息,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偶极子成像(dipoles imaging,DI)结合3维卷积神经网络(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3DCNN)的源域MI解码方法(DI-3DCNN)。方法首先,基于脑源成像(electroencephalography source imaging,ESI)技术计算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偶极子源估计;接着,获取每类MI任务的平均偶极子源估计,基于数据驱动自动选择每类任务中偶极子激活水平较高且最大区分于其他任务的时刻作为中心采样点,再对中心采样点进行前后延伸并按任务顺序组合,形成感兴趣时间(time of interest,TOI);其次,选择覆盖高激活偶极子的Desikan-Killiany(DK)神经分区,并对局部保持投影方法(local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增加DK分区约束,获得一种改进的有监督LPP(LPP DK);进而,基于LPP DK分别将所选择左、右半脑分区内的偶极子坐标从3维(three dimensional,3D)降成2维,获得具有神经生理先验信息的偶极子2D坐标,再结合TOI内各采样点处偶极子的幅值信息进行成像,并进行插值、下采样操作,得到偶极子的2D幅值图;随后,将TOI内偶极子的2D幅值图按时间顺序堆叠,获得左、右半脑的3D偶极子特征图,并将其作为网络的输入数据;最后,根据输入数据的特点,设计一种双分支3D卷积神经网络(dual-branched 3DCNN,DB3DCNN)实现MI解码。结果基于BCI competition IV 2a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86.50%的平均解码准确率。结论基于DI所得3D偶极子特征图能够较好地保留偶极子的最佳激活时间、程度及生理空间信息,且与DB3DCNN性能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脑源成像 局部保持投影 卷积神经网络 Desikan-Killiany分区
下载PDF
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味觉解码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源 朱忆雯 +1 位作者 樊玉霞 仇晨曦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味觉感知的神经基础作为认知神经科学与感官科学研究的交汇点,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综述应用神经成像技术于味觉解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大脑如何依赖其精细的神经网络处理味觉信息,并实现从感官输入到复杂认知功能的转... 味觉感知的神经基础作为认知神经科学与感官科学研究的交汇点,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综述应用神经成像技术于味觉解码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大脑如何依赖其精细的神经网络处理味觉信息,并实现从感官输入到复杂认知功能的转换。脑电图(EEG)以其高时间分辨率捕捉大脑对味觉刺激的即时电生理反应,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则利用其高空间分辨率详细映射大脑对味觉刺激的血液动力学响应。此外,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技术以其对运动伪影的低敏感性和良好的时间分辨率,为在自然行为条件下监测味觉处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合评述这些技术揭示的味觉感知神经网络结构,并讨论它们在增进对味觉感知机制的理解以及在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感知 脑电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同步EEG-fMRI采集的情绪认知重评数据特征融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凌 严永 +3 位作者 杨彪 李文杰 潘昌杰 周仁来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1-781,共11页
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互补的时空信息.为研究大脑在对情绪图片采取认知重评策略时的神经活动,基于同步采集的EEG-f MRI数据,应用典型相... 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互补的时空信息.为研究大脑在对情绪图片采取认知重评策略时的神经活动,基于同步采集的EEG-f MRI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及k-均值聚类等算法对融合情绪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和盲源分离,得到空间上的f MRI图像和与之对应的EEG时间演变信号.结果表明:时域上,CCA分离出的脑电成分在认知重评状态下有明显的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潜伏期200 ms^900 ms)出现,而且认知重评策略诱发下的LPP波幅明显小于观看负性诱发的LPP波幅(F(1,224)=28.72,P<0.01),而大于观看中性诱发的LPP波幅(F(1,224)=63.32,P<0.01);与之对应的空域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和情绪调节相关的扣带回,额叶、颞叶等区域有明显激活区,采用情绪认知重评策略时的脑区激活强度明显小于观看负性状态,而大于观看中性,且观看中性状态下被激活的与情绪相关的区域相对较少.研究表明,这种融合数据分析技术通过计算两种模态数据之间潜在的线性相关性,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大脑在时空上神经活动情况,达到了同时描绘出大脑神经活动的时间信息与空间信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功能磁共振成像 典型相关分析 认知重评 特征融合
下载PDF
一种基于l_p模约束的FOCUSS迭代EEG源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鹏 尧德中 陈华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如何有效地从头表记录电位中准确定位脑电源的真实活动位置是神经认知脑功能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FOCUSS算法迭代基础上,从脑神经活动的局部稀疏性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脑功能成像方法.在该算法中,通过把稀疏性的lp模约束加入到... 如何有效地从头表记录电位中准确定位脑电源的真实活动位置是神经认知脑功能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FOCUSS算法迭代基础上,从脑神经活动的局部稀疏性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脑功能成像方法.在该算法中,通过把稀疏性的lp模约束加入到修改的FOCUSS算法的迭代过程中,使算法可以有效地收敛于真实的稀疏源活动位置.利用该方法对随机系统、三层球模型及真实头模型确定的稀疏欠定系统进行了求解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在求解欠定系统及EEG源定位时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源成像 欠定系统 稀疏性 FOCAL UNDERDETERMINED system solver(FOCUSS)
下载PDF
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的EEG-MUSIC源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龙俊波 汪海滨 查代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EEG作为一种无损的新医学技术近几年已经被广泛地研究,EEG-MUSIC是一种基于EEG的脑源病灶空间定位算法,它只能在高斯噪声下工作。特殊情况下的脑电传感器阵列数据中可能伴有一种强脉冲噪声,这种噪声可以用α稳定分布描述。稳定分布噪声... EEG作为一种无损的新医学技术近几年已经被广泛地研究,EEG-MUSIC是一种基于EEG的脑源病灶空间定位算法,它只能在高斯噪声下工作。特殊情况下的脑电传感器阵列数据中可能伴有一种强脉冲噪声,这种噪声可以用α稳定分布描述。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传统的EEG-RAP-MUSIC失效。为此用FLOM矩阵代替自相关矩阵,提出了一种适合稳定分布噪声环境的脑源定位新方法FLOM-EEG-RAP-MUSIC。计算机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在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工作,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源定位 Α稳定分布 分数低阶矩 多信号分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稀疏分解去除EEG信号中MRI伪迹的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鹏 陈华富 +1 位作者 刘祖祥 尧德中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9-443,共5页
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同时记录时,如何有效的去除混入EEG信号中的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伪迹干扰信号是当前在EEG和FMRI的联合研究... 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同时记录时,如何有效的去除混入EEG信号中的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伪迹干扰信号是当前在EEG和FMRI的联合研究中面临的一个信号前期处理难点。主要从MRI干扰信号和EEG信号在时空上的差别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过完备库的稀疏成分分析的分解方法,实现了强MRI干扰下的EEG信号的估计。在方法实现中,首先利用小波和离散余弦构造能体现MRI干扰和EEG时空特性差别的混合过完备库,然后通过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MP)方法在混合过完备库中的学习,实现MRI伪迹的消除。对模拟数据以及真实记录的混入了MRI干扰的EEG信号的估计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伪迹 混合过完备库 稀疏成分分析 脑电图
下载PDF
头皮EEG偶极子定位在癫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若秋 孙业忠 +1 位作者 金丽萍 燕军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 :研究头皮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 :在 80例难治性癫手术病人中 ,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致源放电位置 ,术中以皮质电图 (ECoG)及脑深部电极记录确定致区 ,对比... 目的 :研究头皮EEG偶极子定位方法在癫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 :在 80例难治性癫手术病人中 ,术前在发作间期头皮EEG上用偶极子定位方法定出致源放电位置 ,术中以皮质电图 (ECoG)及脑深部电极记录确定致区 ,对比偶极子定位的准确性 ,按ECoG定出的位置直接对致区进行手术处理 ,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 :在颞叶癫 ,偶极子定位与ECoG及脑深部电极定位完全一致 ;在额、顶、枕叶癫 ,偶极子位置误差为 10~ 15mm。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个月 ) ,80例中 71%的病人无癫发作 ,2 5 %的病人发作减少 75 %以上 ,手术有效率 96 %。结论 :头皮EEG的偶极子定位方法无创、准确 ,相当于脑磁图 ,可避免创伤性检查而用于癫病人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外科 头皮脑电图 偶极子定位 术前定位 皮质脑电图 致痫区
下载PDF
基于脑电逆问题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峰 刘家宁 +2 位作者 肖晓琳 许敏鹏 明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43-1354,共12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一直是许多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大脑中的神经元组成分布式网络结构,不同的区域结构将处理视觉、感知觉、意识等不同的信息,且神经元活动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一种能对大脑的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一直是许多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大脑中的神经元组成分布式网络结构,不同的区域结构将处理视觉、感知觉、意识等不同的信息,且神经元活动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一种能对大脑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全面记录的方法。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由于具有无创、价格低廉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性,自其被发现以来就已成为记录神经元活动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然而EEG的空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实现对神经元活动的精确定位。提升EEG的空间分辨率,需要从测量的头皮脑电中定位大脑的激活神经元,即解决脑电逆问题。由于电磁逆解具有不确定性,脑内不同的激活模式可能会在头皮产生相同的电位分布。近年来关于大脑的精确解剖结构、组织特性以及神经元电活动的传播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先验,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该技术在定位大脑源活动中有显著的优势。脑电逆问题求解可以通过无创的手段实现对神经元电活动的空间定位,有助于了解神经网络结构和大脑信息传递过程。同时可以提升无创脑电信号的空间分辨率,拓展可用信息维度,在神经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等领域均已有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脑电逆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整理,首先介绍了脑电逆问题相关求解和评估方法,而后阐述其在脑疾病诊疗和脑-机接口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逆问题 脑疾病诊疗 脑-机接口
下载PDF
脑电图监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珺 范玮 +2 位作者 李尔珍 王昕 王立文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急性及恢复期脑电图。结果本组患儿男性(40例)多于女性(17例),7、8、10月份高发。患儿均伴有发... 目的探讨脑电图监测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急性及恢复期脑电图。结果本组患儿男性(40例)多于女性(17例),7、8、10月份高发。患儿均伴有发热。急性期头颅CT均未见异常,89.5%的患儿同期行MRI检查,6例异常。急性期脑电图异常主要为全导联广泛弥漫性高波幅θ波或δ波;恢复期脑电图异常主要为受累部位的棘慢综合波和棘波。结论病毒性脑炎症状多样,均有发热表现。急性期头颅MRI检查比头颅CT检查灵敏度高。脑电图背景越慢,病情越重,脑电图异常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脑电图监测对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重型脑炎 脑电图 头颅影像学
下载PDF
针刺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毅 刘鹏 +2 位作者 田捷 秦伟 梁继民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7-1215,共9页
介绍了研究针刺机理的神经影像技术方法: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和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介绍了针刺研究中穴位点和对照方法的选取.分别... 介绍了研究针刺机理的神经影像技术方法: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和MEG(magnetoencephalography).介绍了针刺研究中穴位点和对照方法的选取.分别从针刺对于大脑网络、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3个方面概述了针刺效应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目前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总结和概述了目前针刺效应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和进展,希望有助于加速针刺机理的研究和认识,早日揭示针刺机理,发扬祖国传统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影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断层成像 脑电图学 脑磁扫描法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和脑电神经成像技术与大脑刺激相结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凌 程识君 +1 位作者 雷旭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8-1194,共7页
随着对神经机制问题阐述水平的迅速提高,所应用的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及各种工具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神经成像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大脑直接刺激与神经成像技术同步记录方法的发展.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同... 随着对神经机制问题阐述水平的迅速提高,所应用的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及各种工具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是神经成像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大脑直接刺激与神经成像技术同步记录方法的发展.经颅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同步技术(TMS-fMRI)和经颅磁刺激-脑电技术(TMS-EEG)能为研究大脑网络的功能和有效连通性提供技术手段,该技术在多种认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神经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对人脑的研究开启了多条通道,更加有利于深入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经颅磁刺激 血氧水平依赖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献 汪文娟 康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对85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和60名...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TranscranialDoppler,TCD)和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对85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IA组TCD和EE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率为77.7%,EEG异常率为68.2%,经χ2检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TCD检查对TI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TCD和EEG检查有助于TI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经颅多普勒(TCD) 脑电图(eeg)
下载PDF
关于脑电产生源求解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 清 颜威利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头皮记录到的多道脑电信号反演人脑内部电活动源的信息,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性课题,其研究成果将在探索人的感觉、认知过程及神经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有关脑电产生源求解问题中的几大类研究方法:基于等效... 根据头皮记录到的多道脑电信号反演人脑内部电活动源的信息,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性课题,其研究成果将在探索人的感觉、认知过程及神经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有关脑电产生源求解问题中的几大类研究方法:基于等效偶极子源的参数定位法;基于电流分布源模型的图象重建法以及神经网络在源定位中的应用等,介绍了各自所取得的进展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正逆问题 数值求解 偶极子源定位 分布源成像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神经生理学的疼痛测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睿 唐丹丹 胡理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6-1263,共8页
疼痛是一种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主观感受。临床上,疼痛测量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疼痛测量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局限。近年来,研究者借助生理记录、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揭示疼痛的神经生理、心理机制,挖掘与疼痛... 疼痛是一种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主观感受。临床上,疼痛测量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评价。然而,这种传统的疼痛测量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局限。近年来,研究者借助生理记录、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等技术,揭示疼痛的神经生理、心理机制,挖掘与疼痛相关的神经生理指标,进而构建起有效、客观和精确的疼痛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这些技术有望弥补传统疼痛测量方法的不足,从而极大地推动疼痛测量及其治疗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疼痛测量 神经生理学 脑电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信息处理的抑郁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分析
15
作者 张连毅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11-316,共6页
抑郁症的客观、快速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抑郁症诊断方法缺乏客观的理化检查诊断指标,使得抑郁症的临床干预和治疗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信息处理的抑郁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人体的器质性病变以及器质性病... 抑郁症的客观、快速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抑郁症诊断方法缺乏客观的理化检查诊断指标,使得抑郁症的临床干预和治疗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信息处理的抑郁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现人体的器质性病变以及器质性病变前的人体生理电信号的变化,准确、客观、迅速地对疾病做出诊断。本文对基于信息处理的抑郁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电波 脑象图 同步脑电与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脑电溯源的顿悟状态脑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季淑梅 刘庆 +2 位作者 许艳楠 许全盛 黎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684,共8页
利用脑电(EEG)溯源方法,将头皮记录的EEG信号重建大脑皮层源信号的分布模式,以大脑皮层源信号构建顿悟状态脑网络并计算网络的属性参数,探讨顿悟的神经机制。选取14名被试进行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CRAT),同步记录64导EEG,分别对beta(14~... 利用脑电(EEG)溯源方法,将头皮记录的EEG信号重建大脑皮层源信号的分布模式,以大脑皮层源信号构建顿悟状态脑网络并计算网络的属性参数,探讨顿悟的神经机制。选取14名被试进行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CRAT),同步记录64导EEG,分别对beta(14~30Hz)和高gamma(50~80Hz)节律的EEG溯源数据进行同步似然分析,选择合适阈值构建脑网络并计算网络的节点度和聚类系数。结果显示,顿悟状态beta节律和gamma节律的脑网络的节点度、聚类系数均高于非顿悟状态,且其gamma节律的脑网络属性参数高于beta节律,提示顿悟的神经机制与beta节律、尤其与高gamma节律的脑功能连接增强及脑信息传输能力提高有关。相较于头皮EEG信号,大脑皮层源信号更准确地体现皮层区域间连接特性,本研究为揭示认知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网络 顿悟 脑电(eeg)溯源 同步似然分析 中文远距离联想任务(CRAT)
下载PDF
基于fMRI功能网络和贝叶斯矩阵分解的脑电源成像方法
17
作者 刘柯 杨东 邓欣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7-3457,共11页
脑电(EEG)是一种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根据头皮记录的EEG信号重构皮层脑活动称为EEG源成像。然而脑源活动位置和尺寸的准确重构依然是一个挑战。为充分利用EEG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信息,该文提出一个新的源成像... 脑电(EEG)是一种重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根据头皮记录的EEG信号重构皮层脑活动称为EEG源成像。然而脑源活动位置和尺寸的准确重构依然是一个挑战。为充分利用EEG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在时空分辨率上的互补信息,该文提出一个新的源成像方法——基于fMRI脑网络和时空约束的EEG源重构算法(FN-STCSI)。该方法在参数贝叶斯框架下,基于矩阵分解思想将源信号分解为若干时间基函数的线性组合。此外,为融合fMRI的高空间分辨率信息,FN-STCSI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提取fMRI信号的功能网络,构建EEG源成像的空间协方差基,通过变分贝叶斯推断技术确定每个空间协方差基的相对贡献,实现EEG-fMRI融合。通过蒙特卡罗数值仿真和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了FN-STCSI与现有算法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先验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FN-STCSI能有效融合EEG-fMRI在时空上的互补信息,提高EEG弥散源成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源成像 时空约束 功能磁共振 变分贝叶斯推断
下载PDF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ESI Methods on Refractory Epilepsy Patients Shows a High Sensitivity for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18
作者 Danilo Maziero Agustin Lage Castellanos +1 位作者 Carlos Ernesto Garrido Salmon Tonicarlo Rodrigues Velasco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9期662-674,共13页
Electrical Source Imaging (ESI) i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of reconstructing brain activities using EEG data.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epilepsy patients being evaluated for epilepsy surgery, showin... Electrical Source Imaging (ESI) i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of reconstructing brain activities using EEG data.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to evaluate epilepsy patients being evaluated for epilepsy surgery, showing encouraging results for mapping 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IED). However, ESI is underused in planning epilepsy surgery. This is basically due to the wide availability of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electromagnetism inverse problem (e-IP) associated to few studies using EEG setups similar to those most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six different methods of solving the e-IP based on IEDs of 20 focal epilepsy patients that presented abnormalities in their MRI. We compared the ESI maps obtained by each method with the location of the abnormality, calculating the Euclidian distanc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lesion to the closest border of the method solution (CL-BM) and also to the solution’s maxima (CL-MM). We also applied a score system in order to allow us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method for temporal and extra temporal patients. In our patients, th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method had a sensitivity of 86% and the shortest CL-MM. This method also had more restricted solutions that wer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epileptogenic activities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other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 EPILEPSY Electrical source imaging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下载PDF
Integrating Various Neural Features Based on Mechanism of Intricate Balance and Ongoing Activity: Unified Neural Account Underlying and Correspondent to Mental Phenomena
19
作者 Tien-Wen Lee Gerald Tramontano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21年第2期161-210,共50页
In recent decades, brain science has been enriched from both empir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teresting emerging neural features include power-law distribution, chaotic behavior,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v... In recent decades, brain science has been enriched from both empir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teresting emerging neural features include power-law distribution, chaotic behavior,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variance approach, neuronal avalanches, difference-based and sparse coding, optimized information transfer, maximized dynamic range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producibility of evoked spatio-temporal motifs in spontaneous activities, and so on. These intriguing findings can be largely categorized into two classes: complexity and regularity. This article would like to highlight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properties although look diverse and unrelated, but actually may be rooted in a common foundation—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balance (EIB) and ongoing activities (OA). To be clear, description and observation of neural features are phenomena or epiphenomena, while EIB-OA i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EIB is maintained in a dynamic manner and may possess regional specificity, and importantly, EIB is organized along the boundary of phase transition which has been called criticality, bifurcation or edge of chaos. OA is composed of spontaneous organized activity, physiological noise, non-physiological noise and the interacting effect between OA and evoked activities. Based on EIB-OA, the brain may accommodate the property of chaos and regularity. We propose “virtual brain space” to bridge brain dynamics and mental space, and “code driving complexity hypothesis” to integrate regularity and complexity. The functional implication of oscill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brai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tation Inhibition SYNAPSE SPIKES Neural Codes Oscilla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Chaos Complexity ATTRACTOR Regularity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Entropy
下载PDF
脑源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玉烜 王旭 +1 位作者 江海腾 孟建军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24,共29页
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为观察和分析人脑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无创测量工具. EEG/MEG可采集大规模神经集群放电活动引起的体表电势/磁场,采集的信号具备高时间分辨率,因而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与神经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 EEG/... 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为观察和分析人脑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无创测量工具. EEG/MEG可采集大规模神经集群放电活动引起的体表电势/磁场,采集的信号具备高时间分辨率,因而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与神经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 EEG/MEG测得的是颅内神经集群活动经过脑组织、脑脊液、颅骨和头皮等人体容积导体组织弥散传播后引起的颅外电势/磁场,其空间分辨率低,无法反映神经活动的真实空间分布.源成像是一种结合人体头部组织的数学模型,用EEG/MEG来推导颅内神经活动源的成像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提高无创测量空间分辨率的有效技术.典型的源成像问题包括正问题建模和逆问题求解两个方面,其中逆问题求解是源成像的核心,而正问题建模是逆问题求解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归纳目前存在的正问题建模和逆问题求解的典型方法和常用软件,介绍影响源成像精度的因素和评价源成像性能的指标和方法.另外,本文还着重介绍了源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以及神经工程-脑机接口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当前源成像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这些挑战该领域内的研究前沿和趋势,展望了源成像在推动神经科学、临床医学等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成像 源定位 源重建 脑电图 脑磁图 逆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