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角T波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喜烈 李智 +4 位作者 朱金秀 马一鸣 卢亦伟 朱力华 谭学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目的研究尖角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近年来住院病例中发现的23例心电图上出现的尖角T波进行分析。结果V1导联2例,V2导联19例,V3导联1例,V2、V3导联同时出现1例;尖角T波时限平均7.22±1.35m s;尖角T波振幅平均0.38±0.14mV... 目的研究尖角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近年来住院病例中发现的23例心电图上出现的尖角T波进行分析。结果V1导联2例,V2导联19例,V3导联1例,V2、V3导联同时出现1例;尖角T波时限平均7.22±1.35m s;尖角T波振幅平均0.38±0.14mV。尖角T波患者中,室间隔缺损11例、房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出口1例、3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另有1例缺乏超声资料,临床诊断不详。13例患儿行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1周复查心电图,尖角T波消失者12例,减小者1例。结论尖角型T波常见于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的患儿。手术修补缺损或封堵术后,圆顶尖角型T波可以减小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尖角t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变化观察
2
作者 盛静宇 孙卫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特点,分析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员40例为对照组。采用体表心电图Tp-e值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T...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特点,分析冠心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4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人员40例为对照组。采用体表心电图Tp-e值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Tp-e值差异性,并总结观察组Tp-e的表现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Tp-e平均值为(125.6±21.7)ms,对照组研究对象Tp-e平均值为(90.5±14.3)ms,两组Tp-e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Tp-e平均值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表心电图Tp-e指标较健康人员延长,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Tp-e延长现象更为显著,临床可依靠Tp-e水平初步诊断冠心病并评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t波峰-末间期 临床作用
下载PDF
T波电交替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晓霞 黄织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87-592,共6页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目前大量研究认为T波电交替是人类及动物缺血心肌发生室速、室颤的标志,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力预测指标。现就T...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目前大量研究认为T波电交替是人类及动物缺血心肌发生室速、室颤的标志,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力预测指标。现就T波电交替的溯源与发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电交替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下载PDF
80例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碧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80例患者T波倒置的心电图,为T波倒置的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静息心电图均示T波倒置的患者80例,进行病史询问、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监测、核素心肌显像,必要时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 目的:分析本院80例患者T波倒置的心电图,为T波倒置的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静息心电图均示T波倒置的患者80例,进行病史询问、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监测、核素心肌显像,必要时给予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3例(16.25%),心室肥厚25例(31.25%),心肌病16例(20.0%),瓣膜病8例(10.0%),电解质紊乱6例(7.5%),脑卒中3例(3.75%),预激综合征4例(5.0%),病因不明5例(6.25%)。结论:不少非心血管病因也能导致T波倒置,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共同进行诊断,避免造成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倒置t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女性生理周期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曾宪瑞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女性生理周期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体检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40例患者均为检查过程中出现T波改变;此后按照女性生理周期情况,对其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 目的探究女性生理周期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体检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40例患者均为检查过程中出现T波改变;此后按照女性生理周期情况,对其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排卵期心电图T波则变为直立状态,其余三个周期则均为倒置或低平状态;在不同时间点均对其进行了雌二醇水平的检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期雌二醇水平最高为(438.28±132.36)pmol/L。结论女性生理周期心电图T波改变的特点有所不同,同时雌二醇水平也会相应出现变化,故T波改变可能和激素水平存在关联,为临床分析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理周期 心电图t波改变 特点 临床意义
下载PDF
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淑琳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6期4989-4990,共2页
在临床心电图报告中,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一种异常心电图诊断,但笔者常见到一些临床医生把T波的某些改变片面地误诊为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损失。众所周知,心电图中的T波代表心室晚期快速... 在临床心电图报告中,T波改变是很常见的一种异常心电图诊断,但笔者常见到一些临床医生把T波的某些改变片面地误诊为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损失。众所周知,心电图中的T波代表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下降支较陡。T波的方向和QRS波主方向一致,在Ⅰ、Ⅱ、Ⅴ4~6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其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的R波的1/10。任何引起心肌除极异常的因素都可能引起T波的相应改变,如形态、振幅、极性等,易变性较大。这些改变有些是基于原有的心脏器质性病变,而有的则是功能性紊乱或其他原因所致。现将几种常见的T波病因概述如下,以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临床意义 心电图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龙衍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0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8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常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将84例患者平均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甲组:QRS-T夹角<5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8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常规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将84例患者平均分为甲组、乙组、丙组,甲组:QRS-T夹角<50°,乙组:50°≤QRS-T夹角≤100°,丙组:QRS-T夹角>100°,比较三组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结果甲组、乙组房(室)性期前收缩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的临床意义研究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治疗,可以明显减小患者心电图平面QRS-T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平面 QRS-t夹角 特点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9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70例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有41例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设为甲组,另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设为乙组。结果甲组中仅有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 目的探讨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70例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有41例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设为甲组,另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设为乙组。结果甲组中仅有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乙组中有2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甲组中符合RV1、RV2、RV3<0.3 mV者35例,乙组中符合RV1、RV2、RV3均<0.3 mV者3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可由很多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因生理因素引起,要结合临床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R波递增不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动态监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荣 曹坤跃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明确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动态心电图观察在诊断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分为A组心肌梗死组(12例)和B组非心肌梗死组(13例),所有患者通过24小时内动态心电图观察,结合病史、... 目的明确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动态心电图观察在诊断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分为A组心肌梗死组(12例)和B组非心肌梗死组(13例),所有患者通过24小时内动态心电图观察,结合病史、其他检查检验及住院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12(A组)例患者中有7例(58.33%),13例非心肌梗死组(B组)中1例24小时内有心电图动态变化(7.69%)。两组患者在24小时内心电图动态变化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有助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在临床上发现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应注意动态观察,并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方法加以确诊,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R波递增不良 心肌梗死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