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keletal Musc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ower Limbs in Late-onset Lipid Storage Myopathy with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Gene Mutations 被引量:13
1
作者 Xin-Yi Liu Ming Jin +4 位作者 Dan-Ni Wang Jun-Jie He Min-Ting Lin Hong-Xia Fu NingW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425-1431,共7页
Background: Lipid storage myopathy (LSM) 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group with variable clinical phenotypes. Late-onset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MADD) is a rather common form of LS... Background: Lipid storage myopathy (LSM) 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group with variable clinical phenotypes. Late-onset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MADD) is a rather common form of LSM in China.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t remain challenging, especially without robust muscle biopsy result and genetic detection. As the noninvasion and convenience, musc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a helpful assistant, diagnostic tool for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However, the disease-specific MRI patterns of muscle involved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in late-onset MADD have not been systematic analyzed. Methods: We assessed the MRI pattern and fat infiltration degree of the lower limb muscles in 28 late-onset MADD patients, combined with detail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gene spectrum. Fat infiltration degree of the thigh muscle was scored while that ofgluteus was described as obvious or not. Associated muscular atrophy was defined as obvious muscle bulk reduction. Results: The mea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anterior, medial, and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s. The mean of fat infiltration scores on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ither anterior or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 (P 〈 0.00 l). Moreover, the mean score on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n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P 〈 0.01). 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displayed fat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in gluteus muscles. Of 28 patients, 12 exhibited atrophy in medial and/ or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s, especially in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Muscle edema pattern was not found in all the patients. Conclusions: Late-onset MADD patients show a typical muscular imaging pattern of fat infiltration and atrophy on anterior, posterior, and medial thigh muscle groups, with major involvement of posterior thigh muscle group and gluteus muscles and a sparing involvement of anterior thigh compartment.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muscle MRI of lower limbs is a helpful tool in guiding clinical evaluation on late-onset MA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Fat Infiltration Atrophy Late-onset Lipid Storage Myopath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Multiple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
原文传递
Fatal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caused by ETFDH gene mutation:A case report
2
作者 Xue-Xia Li Xiao-Nan Yang +1 位作者 Hu-Dan Pan Liang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3期5422-5430,共9页
BACKGROUND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is a disease of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ADD.Type I is a neonatalonset form with congenital anomalies.Type II is a neonatal... BACKGROUND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is a disease of rare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ADD.Type I is a neonatalonset form with congenital anomalies.Type II is a neonatal-onset form without congenital anomalies.Type III is considered to a milder form and usually responds to riboflavin.However,late-onset form could also be fatal and not responsive to treatment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severe case of a young man with onset type III MADD induced by drugs and strenuous exercise characterized by rhabdomyolysis and liver dysfunction.Urine analysis indicated 12 out of 70 kinds of organic acids like glutaric acid-2 were detected.Serum analysis in genetic metabolic diseases revealed 24 out of 43 tested items were abnormal,revealing the elevation of several acylcarnitines and the reduction of carnitine in the patient.By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for gene sequencing related to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carnitine cycle defects,a rare ETFDH gene variant was identified:NM_004453:4:C.1448C>T(p.Pro483 Leu).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lateonset GAII.He was not responsive to riboflavin and progressively worsened in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at finally led to death.CONCLUSION Type III MADD can also be fatal and not responsive to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dehydrogenase mutation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Multiple organ failure Case report
下载PDF
cDNA cloning, functional expression and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rat liver mitochondrial electron-transfer flavoprotein-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protein
3
作者 HUANG Shengbing SONG Wei LIN Qishu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A membrane-bound protein was purified from rat liver mitochondria.After being di-gested with V8 protease,two peptides containing identical 14 amino acid residu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Using the 14 amino acid peptide ... A membrane-bound protein was purified from rat liver mitochondria.After being di-gested with V8 protease,two peptides containing identical 14 amino acid residu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Using the 14 amino acid peptide derived DNA sequence as gene specific primer,the cDNA of correspondent gene 5′-terminal and 3′-terminal were obtained by RACE technique.The full-length cDNA that encoded a protein of 616 amino acids was thus cloned,which included the above mentioned peptide sequence.The full length cDNA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that of human ETF-QO,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the cDNA of rat ETF-QO.ETF-QO is an iron sulfur protein located in mitochondria inner membrane containing two kinds of redox center:FAD and[4Fe-4S]center.After comparing the sequence from the cDNA of the 616 amino acids protein with that of the mature protein of rat liver mitochondria,it was found that the N terminal 32 amino acid residues did not exist in the mature protein,indicating that the cDNA was that of ETF-QOp.When the cDNA was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ith inducible vectors,the protein product was enriched in mitochondrial fraction and exhibited electron transfer activity(NBT re-ductase activity)of ETF-QO.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32 amino acid peptide was a mito-chondrial targeting peptide,and both FAD and iron-sulfur cluster were inserted properly into the expressed ETF-QO.ETF-QO had a high level expression in rat heart,liver and kidney.The fu-sion protein of GFP-ETF-QO co-localized with mitochondria in COS-7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PRECURSOR rat protein purification gene clone tissuespecificity.
原文传递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4
作者 操基清 张成 +9 位作者 李亚勤 杨娟 梁颖茵 冯善伟 张旭 利婧 张惠丽 朱瑜龄 耿嘉 杨丽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患者均存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别为c.250G>A(Ala84Thr)纯合突变和c.250G>A(Ala84Thr)、c.524G>A(Arg175His)复合杂合突变。维生素B2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治疗10个月后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运动功能;1例治疗2个月后行走、跑步如常,颈部肌肉恢复至正常状态;1例治疗2个月后可参加剧烈运动且无疲劳感。结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虽然以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以及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但也需注意少数以呼吸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避免漏诊和误诊。维生素B2单药治疗效果极佳,症状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疑似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可尝试维生素B2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筛查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朵 叶梅玲 +4 位作者 胡真真 张玉 朱琳 杨茹莱 黄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4-462,共9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896789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电子转移黄素蛋...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法对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3896789名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结合尿有机酸分析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测确诊。确诊患儿进行饮食和生活管理,补充左卡尼汀、核黄素、辅酶Q10治疗,长期随访并评估患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确诊MADD患儿13例,除1例为Ⅱ型,其余均为Ⅲ型(迟发型),发病率为1/299753。13例患儿中,1例死亡,4例因感染诱发以低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代谢失调,1例出现肌张力降低,其余患儿随访发育良好(随访时间3~45个月)。患儿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13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其中ETF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A基因纯合突变1例,ETF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1例,ETFD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8例,ETFDH基因纯合突变1例,仅检测出一个ETFDH基因突变位点1例。c.250G>A为热点突变。结论:MADD临床表现高度异质,新生儿期发病较为严重,迟发型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初筛血C4~C18:1不同程度升高,最常见基因突变为c.250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铜绿假单胞菌EtfA和EtfB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白芳 殷腾飞 +1 位作者 徐海津 乔明强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EtfA 蛋白与 EtfB 蛋白是铜绿假单胞菌 etfA 基因和 etfB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构成电子传递黄素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 EtfA 和 EtfB 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 EtfA 与EtfB 之间存在较强的蛋白质问相互作... EtfA 蛋白与 EtfB 蛋白是铜绿假单胞菌 etfA 基因和 etfB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构成电子传递黄素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 EtfA 和 EtfB 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发现 EtfA 与EtfB 之间存在较强的蛋白质问相互作用,说明铜绿假单胞菌的电子传递黄素蛋白是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的;并推测 EtfA 和 EtfB 是电子传递链的重要组分,可能为细菌鞭毛的旋转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酵母双杂交 电子传递黄素蛋白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3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务荣 杨旭 +5 位作者 赵丹华 洪道俊 袁云 郑日亮 张巍 王朝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3例男性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2例为兄弟,发病年龄41~43岁,主要症状是四肢肌无力,伴随双足麻木和行走不稳。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 目的研究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伴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的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 3例男性患者来自2个家系,其中2例为兄弟,发病年龄41~43岁,主要症状是四肢肌无力,伴随双足麻木和行走不稳。查体发现四肢近端肌力下降、末梢性感觉丧失和Romberg征阳性。3例患者的血尿代谢筛查均提示存在血多种脂酰肉碱水平升高和尿戊二酸水平增高。3例患者均进行了神经电生理、肌肉活检以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查,2例进行腓肠神经活检。结果 3例患者的肌电图分别出现肌源性损害、可疑神经源性损害和无异常。3例患者的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或不能引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在1例出现轻度减慢。3例患者的骨骼肌均可见肌纤维内脂肪滴显著增多,2例有个别破碎红纤维,2例出现小角状肌纤维。2例患者的腓肠神经均可见有髓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伴随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变性和再生。3例患者均携带ETFDH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兄弟为c.65A>G和c.242T>C,另1例为c.770A>G和c.1450 T>C。结论 ETFDH基因突变导致的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可以伴随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感觉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
下载PDF
伴脊髓损伤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刚 赵澎 蔡春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1-893,I0002,共4页
戊二酸尿症Ⅱ型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引起脂质沉积病的重要病因。该病儿童少见,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漏诊。伴腹痛、脊髓损伤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更为罕见。本文对1例伴腹痛、脊髓损伤的... 戊二酸尿症Ⅱ型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引起脂质沉积病的重要病因。该病儿童少见,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漏诊。伴腹痛、脊髓损伤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更为罕见。本文对1例伴腹痛、脊髓损伤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合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进行血脂、尿有机酸和基因检测对患儿的诊治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脊髓损伤 高胆固醇血症Ⅱ型 腹痛 受体 LDL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鸿雁 张芹 +5 位作者 赵亚明 赵伟秦 李继梅 郭燕军 许春伶 张拥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9期695-698,共4页
目的报道一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先证者为33岁男性,亚急性起病,首发颈肌无力,随后出现咀嚼肌和四肢无力,肌酶明显升高,临床酷似多发性肌炎。血尿有机酸分析未见典型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代谢病改变,对患... 目的报道一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先证者为33岁男性,亚急性起病,首发颈肌无力,随后出现咀嚼肌和四肢无力,肌酶明显升高,临床酷似多发性肌炎。血尿有机酸分析未见典型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代谢病改变,对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神经肌肉活检以及ETFA、ETFB、ETFDH基因检测。结果骨骼肌病理改变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脂肪滴沉积,伴随肌纤维坏死、再生。出现小组分布的累及两型的小角状萎缩肌纤维提示伴随神经源性损害。ETFA、ETFB基因检查基本正常,ETFDH基因第3外显子发现c.250G>A(Ala84Thr)杂合突变。结论颈部肌肉无力可能是脂质沉积性肌病早期特点,需要引起重视。尿有机酸筛查正常并不能排除该疾病,进一步的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可以出现周围神经的损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相应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难以解释,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脱氢酶缺乏症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病理比较: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陈定邦 吴超 +6 位作者 冯黎 莫桂玲 廖冰 刘大伟 吴金浪 吴强 李洵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观察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组织变化。方法对1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随访10年,比较左卡尼汀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变化,并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脂质沉积性... 目的观察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组织变化。方法对1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随访10年,比较左卡尼汀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变化,并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主要表现,四肢乏力、抬头费力、吞咽困难等;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观察可见大量脂质沉积;ETFDH基因突变分析呈杂合突变。经左卡尼汀治疗数年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肌肉组织活检呈正常形态。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经适当治疗后,不仅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而且可逆转肌肉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肉碱 突变
下载PDF
大鼠ETFβ基因过表达对NADPH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古艳婷 孙斯凡 +5 位作者 李平 董晞 王红盼 赵婷婷 张浩军 杨靖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构建大鼠ETFβ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和对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大鼠肾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编码ETFβ的cDNA,克隆至pUM-T载体并测序,然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酶切鉴... 目的:构建大鼠ETFβ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293T细胞中的表达和对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大鼠肾脏组织总RNA中扩增出编码ETFβ的cDNA,克隆至pUM-T载体并测序,然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酶切鉴定后测序,测序正确后用磷酸钙共沉淀法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使用RT-PCR方法检测空载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的NADPH氧化酶各亚基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1)测序结果证实PCR扩增得到编码ETFβ的cDNA序列正确;(2)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HEK293T细胞后,ETFβ融合蛋白成功表达;(3)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的NADPH氧化酶5个亚基中的NOX3,NOX4的mRNA表达降低(P<0.05),空载体组和重组质粒转染组之间比较NOX1,NOX2,NOX5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大鼠ETFβ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可在HEK293T中过表达,并且降低了NADPH氧化酶NOX3,NOX4的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Fβ NADPH氧化酶 HEK293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艳 李元枭 +1 位作者 徐晓楠 张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1148-1152,共5页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又称戊二酸尿症Ⅱ型或戊二酸血症Ⅱ型,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A(ETFA)、电子转运黄素蛋白B(ETFB)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有不明原因慢性疲劳、肌肉无力、肌酶升高、体质...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又称戊二酸尿症Ⅱ型或戊二酸血症Ⅱ型,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A(ETFA)、电子转运黄素蛋白B(ETFB)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有不明原因慢性疲劳、肌肉无力、肌酶升高、体质量减轻、不明原因肝酶增高、肝大、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心肌酶谱异常等症状,完善相关检查并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后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可确诊该病。核黄素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核黄素无效时,可选用苯扎贝特或D、L-3-羟基丁酸进行治疗。本文对MADD的遗传学背景、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对MADD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戊二酸尿症Ⅱ型 戊二酸血症Ⅱ型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
下载PDF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文豪 瞿千千 吕海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7期641-F0003,共5页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所致。MADD主要临...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multiple acyl coenzyme A dehydrogenation deficiency,MADD)是一种影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碱代谢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电子转运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所致。MADD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肌无力和运动不能耐受,以肢体近端肌和颈伸肌无力为特征。由于MADD临床表型的异质性,使其早期很容易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线粒体肌病等。肌肉活检和血尿生化检测有助于MADD的早期诊断,对阴性患者可进行MADD相关的基因检测。核黄素是目前MADD最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酰基辅酶A脱氢缺陷 戊二酸尿症Ⅱ型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核黄素 脂质沉积性肌病
下载PDF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对肝癌细胞SMMC-7721恶性生长的影响
14
作者 刘根玉 赵敏 +1 位作者 郭璐 张纪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β氧化关键蛋白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ETFA)对肝癌细胞SMMC-7721恶性生长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携带对照短发夹RNA(shRNA)或人ETFA shRNA 1#和2#的pGPU6/Hygro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分别为对照组、ETFA-1#组和ETFA... 目的探讨线粒体β氧化关键蛋白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ETFA)对肝癌细胞SMMC-7721恶性生长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携带对照短发夹RNA(shRNA)或人ETFA shRNA 1#和2#的pGPU6/Hygro载体转染SMMC-7721细胞,分别为对照组、ETFA-1#组和ETFA-2#组。通过潮霉素筛选得到稳定敲低ETFA的SMMC-7721细胞克隆,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ETFA蛋白水平,对稳定敲低细胞进一步鉴定。将筛选得到的稳定细胞用于以下实验。将细胞与0.3%琼脂混匀,均匀铺于6孔板(每孔1×10^(3)细胞),第10天观察集落形成并计数。每只裸小鼠皮下注射2×10^(6)细胞进行皮下成瘤实验,于第14天开始每2 d测量1次瘤体体积,第28天测瘤重。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用尼罗红染色法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脂质堆积。将细胞固定后,使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ETFA-1#和ETFA-2#组SMMC-7721细胞ETF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稳定敲低ETFA的SMMC-7721细胞构建成功。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接种第10天,对照组细胞平均克隆数为99±7,ETFA-1#组为55±5(P<0.01),ETFA-2#组为24±12(P<0.01)。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在裸小鼠皮下接种细胞28 d后,对照组瘤块平均体积(mm^(3))为1220±474,ETFA-1#组为671±246(P<0.01),ETFA-2#组为534±217(P<0.01);对照组瘤块平均质量(g)为0.65±0.21,ETFA-1#组为0.39±0.13(P<0.01),ETFA-2#组为0.40±0.15(P<0.01)。尼罗红染色结果显示,敲低ETFA的SMMC-7721细胞中可见大量红色斑点,而对照组未见此现象。在透射电镜下,敲低ETFA的SMMC-7721细胞中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的脂滴,而对照组未见明显脂滴。结论敲低ETFA可抑制SMMC-7721细胞体外非锚定生长能力和体内成瘤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 脂肪酸 β氧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35例的临床特点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奚剑英 卢家红 +6 位作者 赵重波 林洁 罗苏珊 朱雯华 乔凯 黄俊 汪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4-321,共8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及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在该病中所占比例。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ETFD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进...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特点及电子传递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所致的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在该病中所占比例。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LS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ETFDH基因的全部13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来自50名健康对照的10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以验证发现的ETFDH新突变。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包括10例存在咀嚼吞咽无力,28例存在抬头无力。在随访的32例患者中,29例患者经维生素B2及辅酶Q10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30例(86%)存在不同形式的ETFDH基因突变:8例为纯合突变,2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患者仅存在1个杂合突变。本组患者共发现14个新突变:9个错义突变(c.3G〉C、c.152G〉A、c.191G〉A、c.349G〉C、c.433G〉C、c.949C〉A、c.1454C〉G、c.1744A〉T和c.1763A〉G),1个无义突变(c.172G〉T),2个缺失突变(c.1282_1283del和c.1773_1774del)和2个剪切位点突变(c.405+1G〉T和c.1691-3C〉G)。所有患者中,9例存在c.250G〉A突变,6例存在c.770A〉G突变。结论LSM可表现近端肌受累为主的肢体无力。基因分析发现本组LSM患者以ETFDH突变引起的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为主。c.250G〉A和c.770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多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突变
原文传递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20个家系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存在热点突变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韵 赵丹华 +2 位作者 洪道俊 王朝霞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报道20个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查结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24例RR—LSM患者(来自20个我国大陆北方地区RR—LSM家系,其中16个家系各有1例患... 目的报道20个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检查结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24例RR—LSM患者(来自20个我国大陆北方地区RR—LSM家系,其中16个家系各有1例患者,其余4个家系各有2例发病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24例患者、11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以及100名健康人行ETFDH基因检查。结果24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7.9±9.9)岁,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21例,87.5%)、咀嚼困难(15例,62.5%)、颈肌无力(14例,58.3%)和肌痛(14例,58.3%)等。18例患者的血代谢筛查均提示脂酰肉碱升高,17例患者中有15例存在戊二酸尿症。我们发现19个家系存在17种ETFDH基因点突变,包括13种错义突变、2种剪切突变和2种无义突变。其中患者的C.998A〉G、c.1450T〉C、c.1703T〉C、c.1717C〉T、c.821G〉A、12.643G〉A、c.251C〉T、c.1763A〉T、c.IVS7+2T〉C、c.IVS6+1G〉A没有出现在100名健康人中。有9个家系存在c.770A〉G(p.Y257C)突变;5个家系存在c.1227A〉C(p.IA09F)突变。结论诸多ETFDH基因新突变提示国人RR-LSM可能存在特殊的基因突变谱,其中p.Y257C与p.L409F突变可能为我国大陆北方地区的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贮积病 肌疾病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质类 突变
原文传递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邢雅智(综述) 邱文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性患者给予核黄素治疗可完全纠正其临床症状及生化紊乱;核黄素无反应者应同时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Ⅱ型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泛醌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26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ETFDH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18
作者 刘海燕 付俊 +5 位作者 马明明 瞿千千 钱琪 崔文豪 张燕 吕海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的临床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ETFD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确诊的26例核黄素治疗有效的脂质沉积性肌病... 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的临床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ETFD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确诊的26例核黄素治疗有效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ETFDH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以肢体近端无力起病,17例有抬头费力,12例伴咀嚼无力,6例有吞咽困难,5例伴恶心呕吐,合并横纹肌溶解和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各一例。肌肉病理表现为以Ⅰ型肌纤维受累为主的肌纤维内脂滴异常沉积,少数可见变性坏死肌纤维。26例患者均检测到ETFDH基因突变,其中2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单一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共发现25个不同的突变位点,以错义突变为主,其中c.770A>G出现频率最高,占等位基因的20%(10/50),c.1115A>G和c.1781T>C为新发现的致病突变。结论RR-LSM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疲劳不耐受,常伴有颈伸肌和咀嚼肌受累;c.770A>G是患者ETFDH基因突变的主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特点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肝脏增大、反复发作性肌无力和低血糖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亚杰 宋春兰 成怡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4-1108,共5页
患儿,男,11岁,间断乏力、行走困难6年,发作性意识不清4年;辅助检查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肝功能异常,CT示肝脏明显增大、呈脂肪密度影。给予补液、纠酸、纠正低血糖,以及左卡尼汀、复合维生素B、辅酶Q10等治疗,患儿持续昏迷、... 患儿,男,11岁,间断乏力、行走困难6年,发作性意识不清4年;辅助检查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肝功能异常,CT示肝脏明显增大、呈脂肪密度影。给予补液、纠酸、纠正低血糖,以及左卡尼汀、复合维生素B、辅酶Q10等治疗,患儿持续昏迷、代谢性酸中毒及低血糖难以纠正,患儿死亡。血、尿有机酸筛查和基因检测证实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编码基因(ETFDH)缺陷所致的迟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GAⅡc型)。GAⅡc型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遗传性代谢病,易误诊误治。对于反复乏力或活动耐力下降、低血糖、肝脏明显增大伴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应考虑GAⅡ型的可能,尿有机酸分析和血串联质谱分析可提供诊断线索,ETFDH基因分析可提供确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戊二酸尿症 低血糖 肌无力 儿童
原文传递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发病机制与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青 李文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Multiple acyl 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是一种罕见的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电子转移黄素蛋白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的基因缺陷引起。迟发型MADD患者大多具有ETFD...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Multiple acyl 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是一种罕见的脂肪酸、氨基酸和胆碱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电子转移黄素蛋白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的基因缺陷引起。迟发型MADD患者大多具有ETFDH突变,可出现近端肌肉无力和远端感觉神经病变,对核黄素治疗反应较好。主要机制可能是ETFDH突变导致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异常,从而无法在线粒体膜中产生能量。核黄素可以减少ETF/ETF-QO蛋白的异常表达,改善患者的发病状况,是理想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对核黄素无反应的MADD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新生儿筛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