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动静脉双期扫描评价胰腺癌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殿辉 王篙 +1 位作者 王恭宪 沈天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量化评价电子束CT动静脉双期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病人的电子束CT表现,测量动静脉双期肿瘤、周围正常胰腺实质及胰周血管的CT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动脉期肿瘤一胰腺... 目的:量化评价电子束CT动静脉双期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病人的电子束CT表现,测量动静脉双期肿瘤、周围正常胰腺实质及胰周血管的CT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动脉期肿瘤一胰腺对比明显优于静脉期(P<0.001)。结论:双期电子束CT扫描对诊断胰腺肿瘤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ct 双期扫描 动静脉 胰腺癌 配对t检验 肿瘤诊断 量化评价 ct表现 肿瘤病人 病理证实 回顾分析 胰周血管 胰腺实质 胰腺肿瘤 ct扫描 ct 动脉期 价值
下载PDF
电子束CT双期扫描定量估价胰腺增强程度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勇 沈天真 +3 位作者 陈星荣 冯晓源 洪泳 李浩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定量估价电子束CT双期扫描胰腺的增强程度。材料和方法:110例可疑胰腺病变者(26~72岁)均行电子束CT检查。其中胰腺癌15例,胰腺炎3例,胰腺外伤2例,正常胰腺9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秒(80m... 目的:定量估价电子束CT双期扫描胰腺的增强程度。材料和方法:110例可疑胰腺病变者(26~72岁)均行电子束CT检查。其中胰腺癌15例,胰腺炎3例,胰腺外伤2例,正常胰腺9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以3.5ml/秒(80ml)和10ml/秒(20ml)速度注射Ultravist100ml,在注射造影剂后18~20秒和55~60秒,应用SVS0.3秒序列扫描胰腺20层,层厚6mm。于动静脉期测量胰腺头、体、尾CT值。结果:在动脉期胰腺增强的CT值为101Hu±8(标准差),静脉期为81Hu±5。其中61例(55%)动脉期较静脉期CT值增高20Hu以上;38例(34%)增高10Hu以上;11例(10%)动脉期CT值低于静脉期。结论:胰腺动脉期扫描较静脉期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结构,可更清楚显示胰腺癌对胰周的浸润,可提高检测胰腺内小病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电子束ct 双期扫描
下载PDF
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欢 《智慧健康》 2022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 分析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研究组(n=35)接受锥形束C... 目的 分析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接受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研究组(n=35)接受锥形束CT图像引导。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头脚摆位偏差、左右摆位偏差、前后摆位偏差、引导放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头脚摆位偏差、左右摆位偏差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前后摆位偏差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摆位时间、治疗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图像获取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放射性肺炎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相比,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未明显延长放射治疗总时间,但可有效避免出现严重摆位偏差,从而进一步提升放疗准确性,且可降低放射性肺炎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锥形束ct图像引导 电子射野影像仪图像引导
下载PDF
电子射野影像仪与锥形束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阳 傅小龙 +5 位作者 龚敏 夏冰 樊旼 杨焕军 徐志勇 蒋国樑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5,共3页
目的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 目的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分析。结果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刚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结论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引导放疗 电子射野影像仪 千伏锥形束ct 胸部肿瘤 摆位误差 工作流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