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舒茂琴 宋治远 +9 位作者 冉擘力 仝识非 钟理 姚青 李永华 景涛 庄国强 刘建平 何国祥 胡厚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射频能量采用温控法(60~65℃)。结果126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fight ventricular outtflow tract,RVOT)IVT62例、左后间隔IVT43例,其他部位IVT21例。本组RFCA的总成功率为87.3%,RVOT-IVT和左后间隔IVT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IVT(96.8%和90.7%vs52.4%,P〈0.05)。本组8例患者存在发作性晕厥(发作的R-R间期230~260m8),其中4例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合并隐匿性房室旁道、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随访6个月至10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8.2%),均再次RFCA成功。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6例,术后3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对绝大多数室速起源具有定位价值;部分室速可能合并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双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电生理
下载PDF
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洪浪 王洪 +6 位作者 赖珩莉 李林锋 尹秋林 邱云 陈在华 李彬 黄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介绍1例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患者女性,45岁,反复心悸、心慌、胸闷2年,伴黑矇2次。心电图提示:室速,心率为188~194次/分,QRS波宽大畸形,Ⅰ、Ⅱ、Ⅲ、aVF、V5、V6导联QRS波主波朝上,并在R... 目的介绍1例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治疗。方法患者女性,45岁,反复心悸、心慌、胸闷2年,伴黑矇2次。心电图提示:室速,心率为188~194次/分,QRS波宽大畸形,Ⅰ、Ⅱ、Ⅲ、aVF、V5、V6导联QRS波主波朝上,并在R波的顶端有明显切迹,V1导联主波朝下。在Carto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室速射频消融术。结果常规心内膜标测在右室游离壁标测到最早激动点,局部激动时间(LAT)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波提早96 ms,于此处起搏大头时QRS波形与发作时体表心电图相似。应用冷盐水大头以35~40 W、40~50℃在该处及周围反复放电消融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剑突下心包穿刺,送入4 mm磁导航温控大头经心包腔至右室心外膜,在右室游离壁心外膜标测到最早激动点,LAT较体表心电图V1导联QRS波提前109 ms。行右冠状动脉造影后,以温控40 W、55℃,消融10 s,终止室速,巩固放电90 s。术后心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术后随访18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消融术是对心内膜消融途径的一种有效补充方法,可以提高室速消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经皮穿心包腔 心外膜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家友 廖德宁 +3 位作者 赵学 顾兴建 杜荣增 任雨笙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516-517,共2页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特发性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延春 王祖禄 +2 位作者 杜丹 梁明 韩雅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52.7±9.8岁,阵发性房速病史4.2±4.5年。心房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脏电生理特点及经射频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13例患者男3例,女10例,年龄52.7±9.8岁,阵发性房速病史4.2±4.5年。心房刺激诱发房速后,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并于右房及主动脉无冠窦内进行激动标测。均于无冠窦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3例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或终止房速,平均周长340.9±46.0ms,房速时P′波时限77.8±14.4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111.2±10.3ms(P<0.05)。常规激动标测,所有患者于His束处标测到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经主动脉逆行方法 ,所有患者于无冠窦内标测到心房激动较His束处的心房激动提前9.3±6.1ms,放电1~2次于2~8s内终止房速。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病例及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房速具有窄P′波及常规标测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位于His束处的特点。经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消融是一种根治此类房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主动脉 无冠窦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改进的导管标测消融方法治疗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少颖 王慧深 +3 位作者 杨平珍 石继军 李渝芬 区曦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0-272,共3页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 总结应用改进的标测方法和新技术治疗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共7例 ,其中IL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6例和伴左后分支阻滞1例 ;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3例 ,其中右室流出道2例和右室流入道1例。年龄8.4±3.2岁 ,体重28.5±13.4kg。①在窦性心律下浦肯野电位法标测ILVT消融靶点 ;②应用二根分别放置在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电极 ,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的心室激动点 ,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IRVT时最早心室激动点 ;③应用Carto系统标测ILVT。结果显示 ,10例均成功消融 ,放电和透视时间分别为7.0±3.8次和20±8.4分钟 ;应用Carto系统标测2例ILVT ,1例ILVT在靶点附近标测过程中易出现室性早搏 ,难与ILVT鉴别而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 ,导致消融失败。提示改进的标测方法可减少放电次数 ,缩短X线透视时间 ;Carto系统在ILVT(VT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表现为完全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标测过程中易受室性早搏干扰 ,形成错误的电解剖图而消融失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标测消融方法 治疗
下载PDF
起源于主动脉窦内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6
6
作者 杨平珍 吴书林 +3 位作者 陈纯波 詹贤章 李海杰 薛玉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2或V3导联,V5、V6导联为高振幅R波,无S波;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1.29±0.36.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起源的心电图特点:和左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基本相同,但V5、V6导联有S波.无冠状动脉窦起源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或R波形,Ⅱ、Ⅲ和aVF导联为R波形,胸导联R波移行区在V3导联.34例消融成功,手术操作时间65~120 min,X光曝露时间12~30 min.1例出现冠状动脉前降支急性闭塞.随访2~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室速和/或频发室早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能安全、有效地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短QT综合征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 被引量:50
7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蓬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短QT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4 位作者 李振 唐成 韩宏伟 蒋萍 程光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报道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13例房速均被证实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并射频消融成功。影像学消融靶点位于三尖瓣环,局部电图可见A波和V波,且A∶V<2,V波的振幅&g... 目的报道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13例房速均被证实起源于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并射频消融成功。影像学消融靶点位于三尖瓣环,局部电图可见A波和V波,且A∶V<2,V波的振幅>0.5 mV。结果9例消融成功部位位于三尖瓣环下侧壁,4例位于三尖瓣环上侧壁,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41±15 ms,AV比值0.5±0.4。三尖瓣环下侧壁起源的房速P波特点:Ⅰ、aVL、aVR导联P波正向,Ⅱ、Ⅲ、aVF导联P波负向,V1~V6导联P波负向。三尖瓣环上侧壁起源的房速P波特点:Ⅰ、aVL导联P波正向,aVR导联P波负向或呈等电位线,Ⅱ、Ⅲ、aVF导联P波低幅正向波或呈等电位线,V1导联负向,胸前导联由右向左P波逐渐移行为正向。结论三尖瓣环非间隔部位是右房房速的一个重要起源点,其体表心电图有明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性心动过速 三尖瓣环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78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 被引量:3
9
作者 单其俊 曹克将 +2 位作者 陈明龙 邹建刚 李闻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测法 ,最佳起搏标测点 (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 12导...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测法 ,最佳起搏标测点 (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 12导联心电图相同 )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 73例 (93 5 % )消融成功 ,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 33%、41%和 2 6 %。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 ,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 ,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 ;室早室速型 43例 ,单纯室速型 35例。随访 0 5~ 7年 ,3例复发 ,除 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速 射频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随访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30
10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2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王天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19-423,共5页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例 ,合并快速室速或心室扑动 2例 ,合并室颤 1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 ,行右房或心室造影 ,将单根多枚电极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 ,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 30例 ,成功率 91%。靶点电图较体表QRS波始点早 38± 12 .4ms。 12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9例位于间隔部、5例在游离壁和间隔部作多点片状消融、3例位于肺动脉瓣上、1例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左室间隔部消融成功。操作时间 5 2± 2 2 .2min ,X线透照时间 2 6± 18.0min ,放电时间 373± 111.7s。术中 1例未诱发心律失常 ,未行消融。 3例发生并发症 ,2例终止消融。 1例右室流出道穿孔 ,心包压塞。 1例多形室速 ,消融中室早多次触发室颤。 1例剧烈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 5 0 %局限狭窄。随访 14± 4 .5个月 ,无死亡病例 ,3例复发 ,1例消融 3次均复发 ,复发率 10 %。住院总花费人均 9133± 12 0 0元。结论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发病形式多种多样 ,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单导管技术
下载PDF
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特发性和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祖禄 韩雅玲 +4 位作者 梁延春 王冬梅 王耿 王守力 孙鸣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24-428,共5页
报道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或心肌梗死 (MI)后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各 1例。例 1女性 2 6岁 ,因阵发性心悸 1年 ,加重伴晕厥 4天入院。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单形室早和短阵VT。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入院后第 3天无诱因出... 报道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或心肌梗死 (MI)后恶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各 1例。例 1女性 2 6岁 ,因阵发性心悸 1年 ,加重伴晕厥 4天入院。动态心电图示频发单形室早和短阵VT。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入院后第 3天无诱因出现意识丧失 ,持续约 2min自行缓解 ,心电图示多形性VT ,导致VT的室早形态与临床中频发室早相同。例 2男性 6 4岁 ,急性广泛前壁MI半个月后出现VT ,尽管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纠正心力衰竭、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3个月 ,VT仍频繁发作 ,VT发作时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 ,有时转为心室颤动 ,多需直流电复律。 2例消融术中均出现频发室早 ,形态与临床上诱发VT的室早形态相同。例 1心室猝发刺激诱发出多形性VT伴阿 斯综合征发作。例 2心室程序电生理刺激可诱发出 4种形态持续性VT。例 1结合激动和起搏标测 ,在右室流出道消融室早成功 ;例 2在左室间隔部向右室凸出的室壁瘤周围标测到室早时提前体表QRS波 5 0ms的Purkinje纤维电位 ,在此处消融室早成功。例 1随访 2 1个月无晕厥。例 2术后继续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随访 10个月无晕厥和持续性VT。结论 :在部分特发性或急性MI患者中消融诱发VT的室早可能根治恶性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左后分支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晓星 马坚 +5 位作者 麻付胜 贾玉和 方丕华 楚建民 浦介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报道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对57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以窦性心律时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结果57例中41例室速诱发条件... 目的报道消融左后分支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方法对57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室特发性室速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以窦性心律时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室速不再被诱发作为消融成功终点。结果57例中41例室速诱发条件稳定(71.9%),9例诱发条件不稳定(15.8%),7例不能被诱发(12.3%),所有患者均达消融成功终点。术后全部患者体表心电图Ⅰ导联出现R波降低,S波加深,呈rS形态或RS形态,Ⅱ、Ⅲ、aVF导联出现小q波,或在原有q波基础上加深,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qR形态,额面电轴度数显著增加(54.06°±38.24°vs 90.55°±7.88°,P<0.001)。27例出现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改变(47.4%),30例为不完全性左后分支阻滞(52.6%)。1例1年后室速再发,左后分支阻滞消失,重复消融直至再次出现左后分支阻滞,术后室速未有再发。结论射频消融产生左后分支阻滞可作为左室特发性室速的消融成功终点,尤其适用于不易被常规电生理检查诱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心电图 左后分支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书林 杨平珍 +6 位作者 李海杰 陈泗林 郑祥生 欧阳非凡 詹贤章 方咸宏 林纯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9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道(ROT)IRVT用双大头导管交替标测或放置1根4极或10极电极导管于ROT作为参考电极。采用预设60~70℃渐增功率温控放电进行消融。结果67例IVT消融成功62例,成功率92.5%,其中23例IRVT成功21例,1例靶点位于右室流入道,消融成功,22例位于ROT,20例消融成功;44例IVT成功41例,1例靶点位于左室游离壁,消融成功,43例位于左室室间隔部,40例成功。4例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结论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是提高IVT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渐增功率温控放电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标测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17
14
作者 郑强荪 薛玉生 +6 位作者 赵玉 张录兴 王毅 柳荫 史俊忠 杨欣国 杜日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1期7-10,共4页
回顾分析 1991年 3月~ 1999年 10月导管消融治疗 6 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结果。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 ,将 1991年 3月~ 1993年 10月定为前期阶段 ,共 2 4例 ;1993年 11月~ 1999年 10月定为后期阶段 ,共 43例。采取心内激动... 回顾分析 1991年 3月~ 1999年 10月导管消融治疗 6 7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结果。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 ,将 1991年 3月~ 1993年 10月定为前期阶段 ,共 2 4例 ;1993年 11月~ 1999年 10月定为后期阶段 ,共 43例。采取心内激动和 (或 )起搏标测的方法进行标测 ,行直流电消融 (DCCA)或射频消融 (RFCA)治疗。前期阶段RFCA治疗的成功率 40 % (4/ 10 ) ,低于后期阶段RFCA治疗的成功率 95 % (41/ 43) ,P <0 .0 5。前期阶段DCCA治疗的复发率 10 % (2 / 2 0 )、并发症发生率 2 0 % (4/ 2 0 )和术后血CPK峰值 10 32± 36 9U/L分别高于后期阶段RFCA治疗的 2 % (1/ 43)、5 % (2 / 43)和 16 3± 82U/L(P均 <0 .0 5 )。 6 7例患者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5 2例。右室IVT 2 4例 ,19例 (79%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其中 2 1例成功靶点局部电图较体表QRS波群提前 2 5 .3± 5 .6ms。左室IVT 2 8例 ,2 1例 (75 % )起源于左室后间隔 ;其中 2 5例成功靶点局部电图提前 2 9.1± 6 .0ms;仅 1例记录到孤立的浦肯野纤维除极电位。前期DCCA治疗IVT成功率为 94% (17/ 18) ;后期RFCA治疗IVT成功率 10 0 % (30 / 30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 (VT) 10例 ,前期DCCA治疗 2例 ,成功 1例 ;后期RFCA治疗 8例 ,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博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直流电流
下载PDF
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冰 刘旭 +6 位作者 王新华 施海峰 王远龙 谭红伟 姜伟峰 周立 杨国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总结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15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或频发室性早搏(VPC),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分布区域分析体表... 目的总结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及心电图特征。方法 15例患者,根据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VT)或频发室性早搏(VPC),均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成功后,结合靶点分布区域分析体表心电图。结果 15例消融均获成功,根据消融导管的X线影像特征及腔内电图判断均起源于三尖瓣环附近,不同区域起源的VT/VPC心电图表现各具特征,QRS波时限>140 ms、肢体导联见切迹、V1导联可见正向起始波及胸前导联移行区间≥V4判断起源于游离壁的特异度分别为100%、100%、100%、91.7%,敏感度分别为81.8%、90.9%、81.8%、100%。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三尖瓣环附近起源的室性心律的安全、有效方法,心电图表现具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立光 陶新智 +2 位作者 赵定菁 郑剑光 曾知恒 《广西医学》 CAS 1998年第3期329-331,共3页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区7例,右室流出道8例。放电功率20~30W,放电10s内室速全部终止,平均手术时间1.4h,平均X线曝光26分。无并发症,随访0.5~3.6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心动过速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与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7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郝蓬 刘冰 何东方 李果 赵东辉 柳景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27±13.91岁。17例有晕厥或黑噱,3例经历心肺复苏。23例为Ⅰ型Brugada图形,10例为Ⅱ型,5例为Ⅰ、Ⅱ、Ⅲ型交替,均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脏传导异常。10例为单形(2例)或多形(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心室颤动电风暴,5例为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并存,5例为单纯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14例为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2例(成功率84%),失败6例,未发生并发症。消融成功者心律失常消失后即刻,ST-T抬高未见改变。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伴差传、His束传导阻滞、间歇预激旁道、心室起搏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可使ST-T抬高幅度改变或逆转。随访5.72±2.03年,1例失访,5例心律失常复发,1例猝死,3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1例安装心脏转复除颤器。结论Brugada综合征常见心脏传导异常,ST-T抬高继发于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与除极顺序改变,而非原发心内、外膜复极离散与2相折返,射频消融可有效防治Brugada综合征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BRUGADA综合征 传导异常 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6 位作者 唐成 张勇华 韩宏伟 李振 蒋萍 程光辉 邓成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示心动过速的机制。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进行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环折返包括右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15例)和切口折返性房速(5例);双环折返性房速(3例);两种以上机制(包括局灶性)的复杂房速(4例)。术中即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过程中5例复发房速,3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右房房速多数与外科手术切口疤痕相关,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性心动过速 电解剖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射频消融室性早搏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20
19
作者 江洪 杨波 +2 位作者 唐其柱 刘华芬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报道一例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患者男性 ,2 3岁。 1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 4次 ,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早。心室晚电位、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检查时发作室... 报道一例射频消融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患者男性 ,2 3岁。 1个月内反复发作晕厥 4次 ,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频发室早。心室晚电位、倾斜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电生理检查时发作室颤 ,经 30 0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 ,回放 12导联心电图可见室颤前有频发室早。采用起搏标测 ,于右室游离壁起搏产生与室早 12导联心电图类同的QRS波 ,温控 5 0℃ ,5 0W ,消融 12 0s,室早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 ,患者无晕厥发作。结论 :消融室颤触发物 (室早 )可预防室颤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心室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6 位作者 方冬平 任澎 卢春山 李果 何东方 郝蓬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岁。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黑矇或晕厥。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组织电位,放电10~15s神经组织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12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13±5.89(3~20)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神经消融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晕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