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不同穴位对单眼视神经离断家兔FVEP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华祥 刘文舟 +2 位作者 段俊国 江文珊 陈晓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影响视觉系统的效应及其机理,明确视神经中之离中纤维在针刺影响视觉功能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只白兔随机分为“合谷”组与“太溪”组,每组12只,制作单眼视神经离断家兔模型,切断视网膜与中枢的联系,但不损伤视网膜血循环,... 目的探讨针灸影响视觉系统的效应及其机理,明确视神经中之离中纤维在针刺影响视觉功能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只白兔随机分为“合谷”组与“太溪”组,每组12只,制作单眼视神经离断家兔模型,切断视网膜与中枢的联系,但不损伤视网膜血循环,观察电针对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结果在切断视神经时下行调制视网膜的离中纤维也被切断,术眼FVEP熄灭。电针“合谷”与“太溪”穴各时期对FVEP之N1、P1、N2各波峰潜时、振幅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峰潜时延长,振幅明显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穴位的差异性。结论离中纤维在电针影响家兔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及FVEP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针刺对FERG影响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中枢的下行性抑制,而是通过影响离中纤维在有限程度上对视网膜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视网膜/损伤 诱发电位 视觉/针灸效应
下载PDF
检测特异性抗体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泉德 石佑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300-302,共3页
为探讨特异性IgG及其亚类对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考核价值,用直接ELISA及间接ELISA 方法检测了264 份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慢性血吸虫病病人以及50 份正常人血清中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AWA)特异性I... 为探讨特异性IgG及其亚类对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考核价值,用直接ELISA及间接ELISA 方法检测了264 份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慢性血吸虫病病人以及50 份正常人血清中虫卵抗原(SEA)和成虫抗原(AWA)特异性IgG、IgG1 和IgG4。结果IgGSEA 及IgG4SEA在治疗后3 个月出现有显著意义的下降且于治疗后12 个月降至正常;AWA特异性抗体均于治疗后6 个月才下降,其中仅IgG4AWA 于治疗后12 个月降至正常;IgG4SEA/AWA 在治疗后12 个月时的阴转率最高(97.7 %) ,IgGSEA 次之(75% )。表明治疗后SEA 特异性IgG 及IgG4 下降较AWA特异性抗体快;IgG4 为一短期抗体,尤其IgG4SEA,可作为判断日本血吸虫病是否治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短期抗体 IGG亚类 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熊果酸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熊 刘辉 王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熊果酸(10、20、40mg·kg^(-1))3个剂量组和α硫辛酸阳性对照组。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 目的探讨熊果酸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熊果酸(10、20、40mg·kg^(-1))3个剂量组和α硫辛酸阳性对照组。采用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生理检测仪检测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HE染色观察视网膜厚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率,罗丹明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Bcl-2和Bax蛋白。结果熊果酸预处理可明显增加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视网膜厚度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表达,明显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以及下调Bax和p53表达。结论熊果酸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下调p5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线粒体
下载PDF
微量分光光度法检测光损伤状况下大鼠视网膜视紫红质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刘瑜玲 严密 +1 位作者 张强 刘柏林 《眼科》 CAS 1999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索视紫红质在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微量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接受连续光照1 、2 、3 、4 天后以及光照1 和3 天,置暗环境恢复2 、7 、14 天后大鼠视网膜视紫红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连续... 目的:探索视紫红质在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微量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接受连续光照1 、2 、3 、4 天后以及光照1 和3 天,置暗环境恢复2 、7 、14 天后大鼠视网膜视紫红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连续光照致视紫红质含量在光照开始的1 ~2 天内急骤下降,以后趋于平缓。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光照时间可使视紫红质含量水平更为低下。光照后暗环境中其含量的恢复并非呈直线上升,在1 周左右表现为一个回落。结论:连续光照可使大鼠视网膜视紫红质含量显著减少;光照时间在一定范围内与含量水平密切相关。微量分光光度法为一种检测视网膜视紫红质含量的简便和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紫质 视网膜损伤 分光光度法 光化学损伤
原文传递
维生素C、硫脲及枸橼酸钠对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刘瑜玲 严密 张强 《眼科》 CAS 199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建立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模型,以视紫红质水平为指标,探索了维生素C、硫脲、枸橼酸钠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对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光照后,各给药组的视紫红质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地增高。其中,以硫脲最佳,... 通过建立大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模型,以视紫红质水平为指标,探索了维生素C、硫脲、枸橼酸钠三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对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光照后,各给药组的视紫红质水平均比对照组显著性地增高。其中,以硫脲最佳,维生素C和枸橼酸钠效果相近且略逊于前者,三种药物联用效果优于单一药物。由此认为维生素C、硫脲、枸橼酸钠对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因而证实可能存在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维生素C 枸橼酸钠 视网膜损伤 光化学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